全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29 10:05:44

導語:全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點

2014年全市疾病預防控制(血地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預防為主方針,緊緊圍繞深化醫改和“十二五”規劃目標,全力推進“健康”建設,采取更加切實有力的措施,積極防治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加強重點傳染病防控與免疫規劃管理,落實寄生蟲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完善慢性病綜合防控機制和長效管理模式,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網絡,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病預防控制項目,不斷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服務能力和水平。

一、切實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十二五”規劃實施

(一)血、寄、地病防治:一是血吸蟲病防治。全面落實查滅螺、查治病各項措施,高質量地完成血防查、滅螺,查、治病等年度任務。進一步壓縮釘螺面積,降低釘螺密度。加大疫情監測和防急感力度,做好沿江重點地帶的監測預警,健全漁船民血防工作機制,確保不發生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蟲病病例。配合省血防所,推進“數字血防”建設。句容市通過國家和省聯合組織的血防傳播阻斷達標評估,京口區和新區要完成血防傳播阻斷達標自評工作。二是寄生蟲病防治。健全瘧疾疫情報告、通報等制度,繼續推行“1-3-7”散發疫情處置工作模式,進一步完善工作規范,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瘧疾診斷能力;強化與有關部門協作,有效應對輸入性瘧疾疫情,對新發現的瘧疾患者免費提供抗瘧藥物治療,建立重癥病例救治專家組,提高重癥惡性瘧救治能力;有序推進消除瘧疾考核評估,揚中市和潤州區通過消除瘧疾省級考核評估。繼續抓好食源性寄生蟲病、腸道寄生蟲病等重點寄生蟲病綜合防治工作,鞏固消除絲蟲病工作成果。三是地方病防治。嚴格落實《食用鹽碘含量》國家標準,加強對兒童、孕婦等重點人群碘營養及相關健康狀況監測,動態掌握碘營養狀況,強化地方病防治宣傳教育。

(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認真實施省、市《“十二五”艾滋病防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五擴大、六加強”措施,進一步擴大艾滋病檢測網絡,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檢測點建設,繼續推廣PITC策略和快檢方法,力爭今年全人群檢測覆蓋率超過10%,進一步提高病例發現和病例管理水平,降低晚發現的比例。創新高危人群宣教與干預工作方式,提高干預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破解經性傳播的防控難題。進一步完善定點醫院設置,改進醫療服務,為全市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免費提供抗病毒治療300人以上,提高藥物維持治療和抗病毒治療工作質量,維護艾滋病患者的就醫權益。探索對感染者實行早期抗病毒治療,并強化治療前咨詢和隨訪干預,促進感染者“早發現、早治療”。進一步完善醫保政策,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關懷救助水平,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艾滋病防治,提升防治工作效果。積極開展第三輪國家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

(三)結核病及麻風病防治:一是結核病防治。進一步完善新型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發揮疾控機構的牽頭作用,強化與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協調配合。按序時進度完成全市1600例肺結核患者的發現工作任務;強化對涂陽患者密切接觸者(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高危人群(50%)的篩查,促進患者早期發現;并為全市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提供免費抗結核治療。全面實施中蓋結核病項目二期工作,落實完善肺結核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流程,減輕貧困患者看病就醫負擔,確保利福平敏感、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的報銷比例分別不低于80%和90%;規范肺結核患者診治,患者管理及交通、營養補助發放率100%;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納入治療率不低于85%,督導訪視率100%。二是麻風病防治。進一步健全麻風病監測系統,落實定點診療機構職責,加大麻風病例早期發現力度,對新發現的麻風病患者免費提供規范化的藥物化療以及畸殘預防,降低畸殘率,提高患者的規則治療與管理率,繼續實施“春風行動”二期項目,落實對麻風病畸殘者的關懷救助。

二、努力提高急性傳染病防控水平

保持傳染病疫情穩定,全市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發病率繼續保持穩中有降的趨勢,妥善做好各類暴發疫情應急處置。堅持科學有度、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全面做好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繼續做好霍亂、流感、手足口病及蟲媒等重點傳染病的監測、流行病學調查與疫情處置。推進傳染病疫情監測與預測預警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的傳染病監測質量,及時發現疫情苗頭,提高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早期發現、診斷和處置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高度重視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妥善處置各類學校傳染病突發疫情。協助南京做好我市范圍內的傳染病監測與防控等衛生保障工作,確保第二屆青奧會的順利進行。

三、全面提升預防接種免疫規劃服務能力

(一)制定預防接種服務規范要求。根據市《規范接種,安全健康》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加大預防接種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力度,根據各預防接種單位實際,及時增加預防接種服務頻次,加強預防接種安全管理,科學規范地提供預約告知服務,大力開展預防接種宣傳教育,提高兒童家長參與預防接種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實現“實施方案”中的目標。

(二)建立異常反應補償機制。完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提高及時報告和快速處置能力。根據省衛生廳制定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與鑒定辦法》及《異常反應補償標準》,做好我市異常反應個案的補償工作。

(三)繼續保持高水平接種率。為全市6歲以下適齡兒童免費提供國家免疫規劃11種一類疫苗接種57萬針次以上(其中農村兒童30萬針次),適齡兒童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強化流動兒童免疫預防接種與管理,及時進行相關疫苗的補種,并納入系統管理。新建預防接種數字化門診8個以上。進一步加強疫苗針對傳染病防控,強化疫情監測,規范開展查漏補種和補充免疫,鞏固無脊灰成果,持續推進消除麻疹工作。

(四)規范第二類疫苗的接種。根據省衛生廳制定的《第二類疫苗使用指導意見》,規范和改進全市第二類疫苗的接種服務,重點解決在告知、預約、收費、服務態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接種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

四、扎實推進慢性病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一)深入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控。圍繞建設“健康”、“健康”主線,更新觀念,調整思路,將慢性病防控融入“大衛生”范疇,統籌現有資源,形成防控合力。進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控網絡與綜合防控工作機制,整合衛生行政部門、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三類機構功能,鞏固和拓展“三位一體”慢性病綜合防控模式及內涵。以轄市、區為單位開展全人群死因監測、“慢五病”登記報告和慢病及其危險因素核心指標監測,提高慢性病監測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監測數據和信息的分析利用。認真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潤州區、新區分別申報、創建國家級、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京口區、丹徒區、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進一步做好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現場考評的準備工作。建立慢性病篩查制度,加大慢性病高危人群和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發現力度。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強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規范管理和健康服務,健康管理率分別達40%、50%,規范管理率達到80%以上。探索慢性病社區預防、隨訪與大醫院臨床治療緊密結合的綜合管理模式,京口區、潤州區做好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社區規范管理示范點工作,增強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及時總結項目經驗,為全市推廣慢病患者社區規范化管理工作夯實基礎。結合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治,完善口腔衛生保健服務網絡,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宣傳,推廣兒童窩溝封閉等行之有效的口腔衛生保健適宜技術,抓好兒童口腔疾病干預(窩溝封閉)項目,加強項目督查,提高工作質量,全面完成省廳下達的目標任務。

(二)規范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治管模式。認真貫徹實施《精神衛生法》,加強重性精神疾病治療管理網絡內涵建設,強化人員培訓,進一步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檢出率和管理率,在冊患者管理率保持在80%以上。強化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責,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指導,探索建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疾控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方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落實對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療、居家管理、社區康復的有效銜接。開展重性精神疾病規范治療管理項目試點工作,通過市精神衛生中心、疾控機構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動開展重性精神疾病規范治療管理工作,形成一套符合我市實際的精神疾病治管模式,并逐步在全市推廣。加強《精神衛生法》學習培訓,貫徹落實《嚴重精神障礙發病報告管理辦法》,建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發病和出院信息網絡直報制度,做好患者的登記、網絡報告和救治管理,逐步提高治療率和規范管理率。

五、不斷加強疾控機構綜合處置能力

(一)全面加大疾控中心能力建設。按照第二個“三年千萬”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繼續加大投入,加快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建設步伐,全面提升實驗室檢測、診斷實力。建立疾病預防控制實驗室網絡系統,努力提高各級疾控中心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率。進一步加強各級疾控機構技術能力建設和人才隊伍培養,推進公共醫師培訓制度建設。健全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制度,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和媒體輿論熱點,正面引導,及時、準確地信息,通達社情民意,科學解疑釋惑,回應社會關切,促進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和諧發展。

(二)努力推進疾控信息化建設。按照全省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整體部署,明確省、市、縣各級疾控信息平臺的功能定位和業務需求。力爭用1-2年時間,完成五大功能建設:一是數字化行政辦公。即疾控中心行政后勤管理系統、實驗室管理系統(包含儀器設備信息管理系統、化學試劑管理系統);二是數字化慢病管理。即完成慢病管理與區域平臺的有效對接工作,實現慢病監管融入居民健康檔案;三是數字化血防。即實現血防報病、查滅螺、牲畜管理為一體的全市血防信息系統;四是現場流行病調查系統。即通過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的所有個案調查表,進行三間分布統計分析,直接計算出發病強度、發病率、病死率、死亡率、罹患率等;五是業務工作全面整合。將現有的所有業務工作進行整合,完善疾控綜合業務平臺,并逐步推送至縣(市)區,最終實現全市各級疾控中心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