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開發和移民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30 04:12:19
導語:扶貧開發和移民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和移民工作的攻堅之年,同時還是水利樞紐和航電樞紐工程移民安置的收官之年。全縣扶貧移民工作要以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縣“三會”精神,按照國家、省、市、縣扶貧移民工作政策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完善機制,攻堅克難,突出項目拉動,強化產業支撐,促進貧困地區和移民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為在全省山區縣率先實現小康而努力奮斗。
一、目標任務
(一)扶貧開發工作:建成國家統一的精準式扶貧數據庫和信息網絡系統;爭取到位各類扶貧資金1681470萬元,其中,行業財政扶貧資金204951萬元,專項財政扶貧資金4198萬元,定點幫扶資金300萬元;完成1.65萬人脫貧解困和1000人勞務扶貧培訓;完成13個整村推進扶貧項目、5個彩票公益金試點項目、1個洪災災區財政扶貧項目、4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和“區連片扶貧開發項目的實施,爭取啟動實施2個連片扶貧開發項目;強化31個村級扶貧互助社管理,爭取入社農戶達到3000戶,資產超740萬元,資金周轉率不低于200%,資金使用率不低于80%。
(二)移民工作:完成擴遷移民40人的搬遷和生產安置;基本完成航電移民生產安置項目實施工作;完成樂園水庫農村移民安置年度任務;完成、航電、航電移民專項設施建設掃尾工作,實現移民投資13400萬元,其中,農村移民搬遷和生產安置投資9800萬元,專項工程項目投資3600萬元;配合開展、航電移民投資調概工作;爭取移民后扶項目資金300萬元,移民技能培訓150人。
二、工作重點
(一)創新工作機制,切實改善貧困地區和移民區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增強發展能力
1.完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完善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機制。按照國家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扎實做好我縣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建立統一的貧困村和貧困戶信息網絡系統,實現動態管理。貧困人口識別實行先試點再推廣的辦法,在省、市扶貧移民局定點聯系的五龍鎮大樹村、東青鎮東明村和雍河鄉樂園村開展試點后,在全縣全面推行。完善干部幫扶機制。建立縣級部門和鄉鎮幫扶到村、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到戶的幫扶體系,確保一個貧困村有一支幫扶工作隊,一戶貧困戶至少有一名干部結對幫扶。完善脫貧措施。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法,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在摸清貧困戶家庭現狀基礎上,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有針對性制定家庭脫貧規劃,為其找準并培育一個致富項目。探索建立扶貧資金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探索財政扶貧專項資金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切實使貧困農戶從扶貧項目中受益。加強扶貧開發和農村低保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全年實現脫貧解困1.65萬人。
2.科學規劃和實施財政專項扶貧項目。嚴格組織實施去年規劃的3個整村推進扶貧項目、5個彩票公益金試點項目、1個洪災災區財政扶貧項目、4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新(觀)、龍(王)、(雍)河”區連片扶貧開發項目。今年實施的整村推進、連片扶貧等財政專項扶貧項目,要科學編制實施方案,按程序報批后認真組織實施,提高項目實效性。
3.進一步做好社會扶貧工作。認真組織編制定點幫扶規劃,加大協調力度,積極爭取1個央企等11個省級部門、20個市級部門和118個縣級部門對全縣140個重點貧困村定點幫扶力度,爭取全年到位幫扶資金300萬元。加強與省外資中心、扶貧基金會的合作協調力度,爭取國際扶貧項目落戶我縣,組織開展國際減貧培訓考察團來蒼考察活動。積極推介一批文化體育、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項目,引導慈善組織和愛心企業家愛心捐贈,探索建立“結對認親、愛心幫扶”社會扶貧幫扶平臺。
4.合力攻堅推進行業扶貧。按照“六進農家”要求,大力實施“五大扶貧”工程。堅持政府主導、部門主抓、行業主幫、社會主動、群眾主體的“五位一體”綜合治貧方式,聚合全縣上下、各級各部門的力量合力攻堅。充分發揮縣扶貧移民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協調職能,每季度召開一次成員單位例會,通報工作進度,及時分析研究解決扶貧開發和移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縣級各有關行業部門要按照《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積極爭取到位更多項目和資金投放到貧困地區,切實改善貧困村組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加大產業發展和鄉村旅游支持力度,切實做好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文化和體育、社會保障等工作,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年爭取實現各類投資1681470萬元,其中,爭取省以上財政投入209149萬元。
5.完善金融服務工作。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增大對貧困農戶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的金融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對31個貧困村資金互助社的規范管理,爭取入社農戶達到3000戶,資產超740萬元,資金周轉率不低于200%,資金使用率不低于80%,爭取省獎勵資金20萬元。積極爭取進一步擴大扶貧帖息貸款額度,增加扶貧帖息貸款規模。
6.完善移民安置規劃。嚴格審定移民擴遷對象,及時編制樂園水庫移民生產安置實施規劃,認真組織抓好航電移民生產安置項目實施工作。圍繞移民“穩得住,能發展”目標,以整合資源、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整合力量、整合政策為導向,組織編制、航電移民后期扶持規劃。
7.強化勞動技能培訓。加大對貧困人口和移民的培訓力度,通過競爭比選方式確定定點培訓機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設置培訓工種,通過收取保證金方式,加大對定點培訓機構的監管和考核力度,突出培訓實效,增強培訓對象脫貧致富的能力。全年完成扶貧培訓和移民培訓1150人。
(二)嚴格項目管理,提高扶貧移民項目管理水平,增強項目效益
8.改革資金分配方式。將扶貧項目和資金重點向我縣北部貧困山區、邊遠鄉鎮和移民庫區傾斜,使項目資金真正落實到貧困村和貧困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主要通過以獎代補、競爭比選等方式分配,充分發揮其“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促進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移民安置項目資金嚴格按審批方案和概(預)算執行,生產安置性資金打卡直發到村組集體或農戶。
9.規范項目審批程序。財政專項扶貧項目實行“村規劃、鄉鎮審核、縣扶貧移民和財政等縣級部門組成的專家團評審、縣政府審批、省市行業主管部門備案”的管理體制,搞好項目規劃報批和備案。移民項目規劃,按照既定審批權限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
10.強化項目監督管理。進一步強化項目建設單位監管主體責任,建立起建設單位、受益群眾、縣主管部門“三位一體”的監督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不同監督主體在項目監督管理中的作用,實行每月工作通報制以及扶貧項目縣、鄉鎮、村三級公示公告制。
11.抓好項目檢查驗收。堅持縣扶貧開發和移民工作領導小組及聯席會成員單位參與項目檢查驗收的工作機制,將專項檢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自查與抽查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加強項目實施的檢查驗收,著重檢查項目的競爭性談判、管理制度、資金撥付、項目調整、制度執行、項目建設規模及時限、運行狀況、后續維護等內容。
12.規范項目資金撥付。認真貫徹《省財政扶貧資金報賬管理辦法》、嚴格執行《縣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實行縣級財政報賬制,專戶管理。移民資金嚴格按照《省大中型水庫移民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實行專戶存儲、專賬管理、封閉運行。
13.強化項目跟蹤審計。改變過去的事后審計為事前介入、事中跟蹤、事后審計的全過程管理,加大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移民資金使用的全過程跟蹤審計,確保扶貧移民資金使用安全。配合國家審計署做好扶貧項目審計工作。
14.加強項目后續管護。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管護”原則,明晰項目建設移交后的管護責任,將扶貧項目后續管護責任落實給農戶和項目所在的村委會,將移民專項項目后續管理責任落實到縣級部門或項目所在的鄉鎮或村組,最大限度的發揮扶貧資金和移民專項資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強化組織保障,全力營造扶貧移民良好工作環境,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15.完善目標考核體系。繼續實行扶貧移民工作專項考核、專項獎勵,并按照文件規定,提高在黨政綜合目標考核中的分值。將縣級部門聯掛村的扶貧解困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對鄉鎮和縣級部門的雙向考核范圍。落實縣級部門和鄉鎮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制,將扶貧開發和移民工作任務分解到鄉鎮和縣級部門,完善考核辦法,嚴格考核獎懲。強化扶貧移民工作督查督辦和定期通報。
16.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加強對各級扶貧移民工作干部新思維、新政策、新技能的培訓。舉辦扶貧攻堅培訓班和移民政策培訓班,強化對鄉鎮、村、組扶貧移民一線干部政治素質和業務培訓,重點圍繞扶貧移民政策、項目規劃編制、項目實施管理,開展扶貧移民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扶貧移民專干和村組干部對扶貧移民政策理解、實踐運用的能力和項目規劃和實施管理的水平。建立健全鄉鎮扶貧移民工作機構,建立扶貧移民工作系統干部qq群,在群上經常性開展工作交流和業務指導。
17.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創新宣傳方式,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扶貧移民政策、工作成就和典型經驗,充分運用傳統和現代媒體開展全方位宣傳,做到“電視有專欄、廣播有聲音、報刊有文章、網站有信息”,不斷營造推進扶貧移民工作的強勁聲勢和良好輿論氛圍。
18.維護穩定良好局面。堅持首問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及時處理貧困戶、移民群眾來信來訪,提高初信初訪滿意度,減少重訪和纏訪。進一步轉變作風,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經常性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主動發現和及時消除不穩定因素和事故隱患,進一步維護全縣扶貧項目區和移民區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通過信訪聯席會議、扶貧移民工作例會,定期和不定期研判信訪維穩工作形勢,及時摸排、化解和處置影響穩定的各類問題,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結合“雙聯”工作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走移民戶、訪移民人、解移民憂”活動,切實解決庫區和移民群眾生產生活困難。
- 上一篇:畜牧系統行政效能建設工作要點
- 下一篇:專利制度危機下的法律制度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