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要點
時間:2022-03-31 09:51:38
導語: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作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市教育局年度工作要點為統領,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宗旨,抓好德育常規,注重德育創新,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性、規律性、實效性,切實把素質教育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在全面培育青少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二、工作任務及主要措施
1.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深化中小學德育改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選擇。要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堅持價值引領、文化涵育、實踐育人、務實創新,分學段有序推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中小學課程教學、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及社會實踐活動中。要結合實際,挖掘和豐富校本資源,深入開展宣講、社會實踐、讀書征文、評先樹優、才藝展示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全體師生的自覺實踐。
2.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注重班級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班委及團隊干部作用,積極探索建立班級民主、法治的管理模式和評價制度,促進班級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通過開展“鄉村少年宮才藝展示”、“優秀童謠征集、推廣、傳唱”等活動,不斷拓展、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創新學生社團內容、方式、方法,促進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呈多樣化發展。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示范學校建設,不斷健全完善學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學校的輻射引領作用。進一步凈化校園網絡文化環境,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虛擬世界,合理使用互聯網、手機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規范和加強學校網站、班級網頁、博客、論壇、貼吧、QQ群等網絡空間管理,引導學生文明上網,增強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自覺抵制網絡不法行為。
3.推進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工作。全面貫徹新版《中小學生守則》,把養成教育作為德育工作重點,突出在“做”中養成好習慣,著力于“把話講好、把字寫好、把歌唱好、把地掃好、把操做好”基本行為習慣的“五好”教育。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拓展與延伸”上下功夫(學?!彝ァ鐣c新聞媒體共同謀劃開展“八禮四儀”系列活動,實行線上線下互動,網上網下聯動。充分利用鄉村學校少年宮、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文博場館等平臺,深度推進“文明禮儀養成教育”。開展“文明小義工”活動(與志愿者隊伍、“愛心小天使”等相結合),積極推動文明禮儀和美德少年先進事跡進家庭、進夏令營。配合市文明辦對全市50所“文明禮儀示范學?!奔?所“文明護照”推廣校的專項資金使用及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評估和檢查。
4.深化“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充分運用“我們的節日”這個載體,深入挖掘節日文化內涵,組織開展“我們一起過大年”“憑吊革命先烈”“學習和爭做美德少年”“我的端午情懷”“向國旗敬禮”“孝要讓您看見”等主題實踐活動。講好歷史故事、革命故事、改革開放故事和身邊故事,引導全市中小學生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培養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美好情感,自覺把個人夢想與中國夢聯系起來,把個人成長進步與祖國未來發展聯系起來,從小立志做有道德的人,做文明有禮的人。
5.發揮德育基地功效。探索建立學校整體謀劃、班級分層(類、級)指導、學生自主安排、家庭共同參與、社區及校外教育場所積極配合的育人體系,積極開展“紅領巾尋訪”“七彩夏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展演展示、“館藏文化進校園、進課本、進頭腦”等活動,充分發揮示范性實踐基地和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實踐育人作用,讓學生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提高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有效利用本地教育資源,建立本校、本區域定點綜合實踐基地,充分滿足學生校外實踐活動需求。
6.強化學校德育隊伍建設。健全學校立德樹人專項督導考核機制,明確學校干部及教職員工立德樹人的職責和規范,不斷提升團隊干部、德育課程教師等德育骨干教師的育人能力。推進班主任工作共同體建設,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人生導師作用,完善班主任與學科教師、與家長委員會協作加強班級建設的工作機制。強化班主任培訓工作,各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德育研討會議,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例會,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討會,交流帶班體會,探討育人方法,研究工作策略。繼續辦好“班主任系列論壇”,組織班主任基本功大賽,開展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成果獎評選,評選表彰優秀班主任、先進班集體。
7.開展法制教育活動。進一步完善預防中小學生違法犯罪工作機制、德育導師制,重點突出引導與防控,多途徑、多形式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學生自覺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進一步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校外輔導員的作用,完善警校共建、校所聯防機制,不斷開辟法制教育新途徑。利用“6.26”禁毒宣傳日、“12.1”防艾宣傳日等節日,深入開展“遠離”“拒絕邪教”“嚴防艾滋病”“遠離網絡垃圾”等宣傳教育活動,有效預防和減少中小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8.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活動。各校要積極組織開展以環保為主題的校內外主題實踐活動,通過舉辦科技節、科技小制作比賽、科技環保夏令營等形式,提高師生科技創新意識和環保意識。加強綠色校園建設,打造生態校園,增強環境育人功效,認真抓好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確保中小學環保宣傳教育普及率達100%。繼續深化“四個一”(“節約一滴水,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小主人”等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等良好品質。
9.重視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轉化。認真學習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全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分解方案》,建立特殊學生(包括外來務工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的信息檔案,注重實施個性化教育,開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話吧、陽光心理等活動,重點解決行為習慣偏差、心理負擔過重、人際交往障礙、青春心理煩惱、升學困惑等問題,使學生成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10.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機制。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各校均須建立家長委員會,使家委會成為學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促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有機融合。發揮市“家教宣講團”的作用,對家長進行家庭育人理念和方法的培訓。通過征文、家長會、訪談等多種形式,引導家庭樹立良好家風,加強自身修養,規范言行舉止,傳承中華美德,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健康的家庭環境。注重發揮好青少年活動中心、社會實踐活動基地作用,充分利用教育系統關工委、市老科協教育分會等組織的教育資源,積極主動做好學生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各校要及時總結德育工作經驗,在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校園文化建設、養成教育、心理輔導、自我教育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精心打造文明禮儀、經典誦讀、崇德揚善、社團活動、特色創建等德育工作名片,全面形成我市“一校一品”、“名校多品”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 上一篇:學前教育工作要點
- 下一篇:志愿者隊伍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