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與明年種植業結構調整意見
時間:2022-08-15 08:21:32
導語:秋播與明年種植業結構調整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率先實現基本農業現代化目標,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項目、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快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強化科技支撐,大力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切實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
(二)目標任務。穩定糧食生產,大力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努力提高糧食單產,進一步提高畝產噸糧縣建設水平。大力發展冬春高效設施農業,2013年新增設施農業1.75萬畝,全年蔬菜播種面積37萬畝以上。新增農業生產專業化服務組織18個。
(三)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穩糧增收、協調發展。圍繞“米袋子”、“菜籃子”產品供應,強化糧食功能區和“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加快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二是堅持點片結合、規模發展。集中力量、集聚資源,突出優質糧油、設施蔬菜等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帶動面上生產水平提升,增強農產品商品化供給能力。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區域發展。根據主要農作物優勢區域布局,推進主導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四是堅持載體推動、創新發展。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協調發展,構建一批現代農業發展載體,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一)以夯實秋播基礎為重點,著力提升夏熟增產增收潛力。秋播是明年糧食生產的開局,抓好秋播事關明年農業生產基礎,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立足全年,切實抓好秋播工作。一是推進糧食產業規模經營。圍繞優質糧食產業發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進主要糧食作物集聚發展,拓展全程機械化作業。積極發展輪作套種,實現耕地用養結合,提高復種指數和綜合產出。二是優化糧油主推品種。今年油菜主推品種為:秦優十號、寧雜19號、灃油737,茬口較早的地區可選用寧雜19號、秦優10號等遲熟品種,晚茬地區、機直播地區可選灃油737等早熟品種。小麥主推品種為:揚麥13、揚麥16。蠶豆仍以商品性較好的日本大板豆、大青皮等大粒型品種為主,提高收青上市比重,以收干為主的,可選用啟豆系列品種。三是著力提升秋播質量。我區小麥品種適宜播期在10月25日-11月7日;元大麥10月底始播,11月上旬結束;蠶豆適宜播期10月15-20日;移栽油菜的適宜播期在9月15-20日,如是早熟品種可推遲到9月20-25日播種,移栽期在10月中下旬,直播油菜適宜播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不得遲于10月20日。擴大機械播種、機械鎮壓、機械開溝面積,根據不同茬口、不同播期,合理控制播量,提高精細化播種水平。落實藥劑拌種、化學除草、三溝配套等防災減災措施。四是凈化秋冬種農資市場。圍繞秋播農資需求,組織開展秋季農資打假專項整治,突出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市場,加大農資產品監督抽檢力度。加強良種供應和質量監管,特別是赤霉病較重的繁種田,要督促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加強精選加工,去除病粒,確保種子質量。
(二)以設施園藝高效創建為重點,著力提升冬季高效農業發展水平。設施園藝高效創建活動是推進高效設施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要突出設施裝備優化升級和園藝標準化生產兩個關鍵點,實現高效設施農業提質增效。一是擴大設施園藝種植。要抓住秋播契機,加大土地流轉和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要大力發展鋼架大棚、連棟大棚,水泥柱鋼架混式大棚,積極發展防蟲網、遮陽網、避雨栽培和滴灌節水栽培,努力擴大設施農業種植規模,提高設施農業占比。著力提高智能溫室、連棟大棚等高檔設施比重,大力推廣“物聯網”技術應用,實現設施園藝生產構型優化。二是擴大冬季高效種植。大力推廣“稻—大棚蔬菜”、“稻—大棚草莓”等模式,推廣麥(油)立體高效種植,充分利用麥(油)田冬季空幅,推廣麥—菜、油—菜夾套技術,在麥油空幅中套種青菜、香菜、大蒜等葉菜類蔬菜,增加單位面積產出效益。三是開展設施園藝高效創建活動。大力組織實施設施蔬菜“十噸工程”,組織技術攻關,按畝產10噸菜或畝效益2萬元以上的目標,集中研究制定設施農業生產的茬口模式,主攻高產與高效。示范推廣設施園藝適用機械,加快設施蔬菜生產技術模塊化推廣,研究建立不同設施類型與種植模式蔬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培育一批設施蔬菜高產高效栽培典型。四是強化園藝作物標準園建設。圍繞園藝產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制定完善先進、實用、操作性強的生產技術規程,全面應用生態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殺蟲燈、性誘劑、粘蟲色板、捕食螨和以生物農藥為主的高效低毒農藥,積極推進統防統治,減少使用化學農藥,規范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提高園藝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以“畝產噸糧縣創建”為重點,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走主攻單產、增加總產的持續發展路子,整合資源、集聚項目,不斷提高“畝產噸糧縣”建設水平。一是深入開展高產增效創建。今年秋播我區繼續承擔實施部省級的“麥油高產增效萬畝創建”項目,其中小麥4個,油菜3個,各項目實施鎮要加強組織領導,認真組織實施,做到精心指導,良種良法配套,科學施肥,有效防治病蟲害。進一步加大植保、農機等專業化服務推進力度,大力開展全程專業化服務,積極推進整村、整鎮專業化服務,以整建制專業化服務推進整建制高產增效創建。二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抓住冬春農田基本建設有利時機,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認真實施國家糧食生產能力田間工程項目,切實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大力推進農機農藝結合。重點推進水稻機插、小麥機播、機械鎮壓、油菜機播機收、玉米機播機收等,加強農機農藝結合,配套應用機械化高產高效技術,加快大宗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要以推進專業化服務為突破口,強化宣傳引導,大力控減直播稻。積極推廣應用園藝、蠶桑等高效農業產業適用機械,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四)以重大技術推廣應用為重點,著力提升農業科技支撐水平。圍繞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加強技術攻關,加快技術普及,提高科技應用水平。一是突出新品種的選育推廣。加快選育推廣高產、優質、高(多)抗、耐病新品種。加大主推品種推廣力度,覆蓋率提高到85%以上。加快蔬菜、花卉、水果等園藝作物品種更新,引進推廣普及高產高效新品種,積極提高本省自主選育園藝作物品種覆蓋率。二是突出重大技術推廣。大力推廣機條播種麥,既能做到播種均勻,利于出苗,提高土地利用率,又省工省力,提高效率。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擴大稻草秸稈還田面積,提高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推廣應用油菜秋發冬壯高產栽培技術、機械直播輕簡高效種植技術等。對適期早播的小麥,宜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走節種、壯苗、奪高產的路子。精量播種基本苗控制在12萬以內,半精量播種基本苗控制在12~18萬,稀趟小麥控制在10萬以內,并依據種子發芽率、田間出苗率、千粒重等因素計算播種量(一般按“斤種萬苗”計算),錯過適期播種的,要適當增加播種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萬基本苗,最多不超過預期穗數的80%(最多不超過25萬基本苗)。三是突出服務方式創新。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對接,圍繞糧棉油高產增效創建、園藝標準園創建等,健全完善專家指導隊伍,層層開展專家掛鉤指導,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穩定農技推廣人員隊伍,注重基層業務骨干培養。強化苗情、墑情、病蟲情等固定監測點建設,改善農技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能力。
(五)以強化應急管理能力為重點,提升農業安全生產水平。圍繞農業生產突發事件處理,強化應急管理和輿情引導,落實關鍵管理措施,切實提高農業安全生產水平。一是加強農業防災減災。針對干旱、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多發、重發趨勢,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預案。健全農業、氣象、水利等多部門災害會商預警機制,及時災害預警信息。集成主要農產品生產、重點農業災害防災減災技術體系,加強救災物資、農機具等儲備、檢修,建立災后恢復生產快速反應機制,最大限度控制農業災害損失。二是加強重大病蟲防控。加強監測預警,準確把握小麥赤霉病、水稻紋枯病、稻飛虱等重大病蟲害發生動態,及時病蟲防治預警信息,科學主動打好防控總體戰。加大綜合防控和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推廣力度,覆蓋面達90%以上。進一步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提升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水平,提高防控效果。三是加強農業生產事故處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規范農業生產事故鑒定處理。暢通信息渠道,出現農業生產事故,要在第一時間上報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時組織專家會商,查明事故原因,維護農民利益。正確引導輿情,防止造成不良影響。
(六)以創新生產經營方式為重點,著力提升現代農業組織化水平。堅持率先發展,先行先試,創新思路,推進生產經營方式轉變,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一是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強農業園區建設,發展標準化生產,積極創建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努力提升科技支撐、設施裝備、組織化程度、產出效益、輻射帶動等水平。進一步加快推進臺創園核心區建設,強化對臺招商和合作交流,促進項目集聚集約發展,不斷提高建設檔次和水平,打造一流園區。萬頃良田金沙項目區要加快推進基礎設施配套,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努力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二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優質糧油、設施園藝、花卉果品等產業發展,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整地、播種、病蟲防治、收獲等關鍵環節,突出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培育,延伸服務范圍,規范服務行為,轉變生產經營方式。三是大力推進農產品市場營銷。充分利用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名特優農產品(上海)交易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展銷會、農產品廟會等,加大優質農產品營銷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地方知名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今年秋播與明年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從農業現代化建設大局出發,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和重點措施。農業部門要結合“三解三促”等活動,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建立掛鉤聯系點,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要加強工作調研,切實了解基層和農民群眾的需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宣傳發動,總結宣傳秋播與農業結構調整中好典型、好做法,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二)強化項目推進。緊緊圍繞秋播與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思路目標,排出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列出具體工作計劃。高質量組織實施好高效設施農業、糧棉油高產增效創建、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三新工程、農產品質量建設等重點項目,加快實施進度,早建成、早見效。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圍繞本地區優勢主導產業發展,針對薄弱環節,填平補缺,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三)強化服務指導。切實增強為農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圍繞秋播與農業結構調整的關鍵環節、重大技術,組織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深入田間地頭,加強技術指導,落實關鍵措施。要切實做好生產指導、農情調度、信息、市場營銷、防災減災、輿情引導等服務工作。要加強種養大戶、合作組織帶頭人、基層干部、大學生村官等培訓,加快培育新型農民。
(四)強化督查考核。各鎮要將秋播與農業結構調整重點工作任務落到實處,重點工作責任到人,實行目標考核。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對布局落實情況、秋播工作質量、重大技術推廣應用、農產品質量建設、農業防災減災等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及時通報工作進展,對工作完成及時、質量效果好的,在項目扶持、表彰獎勵等方面給予傾斜。
- 上一篇:農委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委上半年依法行政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