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系統安全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08-28 10:34:47

導語:交通系統安全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交通系統安全管理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十八大精神,以“強化安全基礎,推動安全發展”為主題,以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中提升全市安全發展水平的意見》為主線,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政府行業監管責任為重點,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雙基”工作,深入開展以“三化四整治一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行業安全監管規范化、安全管理信息化;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危險化學品運輸專項整治、道路交通運輸安全專項整治、重點工程施工建設安全專項整治;安全應急保障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年”活動,不斷創新安全監管方式、探索建立和完善長效安全監管治理機制,不斷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提升各級安全監管水平,提高事故預防預控水平,強化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責任事故發生,保持全市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二、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努力實現水、陸交通和交通工程施工、港口安全生產等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杜絕重特大惡性責任事故;確保路航港基礎設施、交通工程施工、道路行車和水上交通、港口作業、港口危險貨物存儲等不發生因監管不到位、管養不善而造成重大責任事故;確保不發生重特大船舶污染水域有責事故;有效控制工傷、火災、重大行車事故,避免和減少管理責任事故,確保省交通運輸廳、市安委會下達的安全生產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具體目標:

1.交通運輸系統企事業單位不發生同等責任以上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專業運輸企業不發生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的有責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有效控制職工工傷死亡、重傷事故;無重大火災、機電設備事故。

2.轄區內河通航水域不發生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較大以上水上交通責任事故,水上搜救成功率98%以上,水上交通事故“四項指標”穩中有降,死亡人數控制在省廳下達的考核指標內;轄區航道、船閘不發生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8小時以上的重大斷航事件;確保不發生內河因監管不到位導致的重特大船舶污染水域事故。

3.運輸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三關一監督”責任有效落實,全市道路旅客運輸和危險貨物運輸違章現象明顯減少,不發生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的有行業安全監管責任的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專業運輸企業事故“四項指標”可防可控。

4.有效控制交通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確保在建工程不發生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的較大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新建、改擴建交通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得到有效落實;港口危險貨物碼頭建設項目安全審查程序進一步規范,嚴禁未經安全審查的港口危險貨物碼頭建設項目進入施工程序。

5.有效控制港口作業事故,確保不發生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的較大以上安全責任事故,沿江港口確保不發生有重大影響的港口設施保安事件,確保不發生因監管不到位引發的危險貨物泄漏、爆炸事故。

6.交通通行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干線公路好路率達到95%以上,航標正常率達到99%以上;不發生因管養不善而引發的重大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責任事故;交通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工作內容

2013年,全市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工作圍繞年度安全生產工作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認真學習貫徹省、市政府和省廳安全會議和文件精神。一是加強宣貫。認真組織學習市政府263號文,把文件精神貫徹落實到每個基層單位、每個行業企業、每個從業人員。二是組織培訓。認真落實《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決定》,進一步強化企業對員工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企業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勞動保護、應急處置等安全技能培訓,做到不培訓不上崗、不考核合格不上崗,對交通施工企業“三類人員”和港口作業人員要全面落實持證上崗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和行業監管部門要經常檢查用人單位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情況,加強對相關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的現場檢查、考核和測試,全面增強員工安全自我保護和遵紀守法意識。市局今年將分批舉辦安全管理干部培訓班。三是開展調研。各行業監管部門要結合實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針對影響交通運輸安全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探索解決辦法,破解制約安全發展的難題。

(二)扎實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按照部、省關于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工作的目標任務、時序要求,督促企業積極主動開展標準化建設工作,力爭在2013年底前,確保從事客運、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重點運輸企業和港口危險貨物作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特別是上半年,要完成第一批9家石油化工碼頭企業試點達標考評,務求在年底前完成剩余7家沿江石油化工碼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同時,總結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經驗,不斷完善工作方式方法,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的基礎。

(三)強化行業安全監管規范化建設。一是堅持安全監管制度和規范建設,強化監管責任落實和績效考核,努力提升安全監管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市局重大隱患掛牌督辦制度,凡是整改難度較大、涉及多部門、多領域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事故隱患,市局一律掛牌督辦。進一步落實主管部門督查、行業檢查、專家會診、重大節日與活動專項檢查制度,進一步完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探索在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水運工程建設指揮部和一級公路建設指揮部建立施工、監理單位安全考核辦法,強化落實施工、監理單位安全主體責任。制定下發《關于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的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職責和監管責任,不斷規范港口安全監管行為,建立和完善港口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季度、年度安全工作目標考核制度,補充和完善考核指標,做到定量考核和績效考核相結合。各級都要建立對監管行業企業安全考核制度,安全考核要與企業運力新增等掛鉤,其中運管、客管部門要探索在社會運輸企業中建立千萬車公里事故死亡人數折合系數考核指標。二是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建立良好的、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安全監管內控機制和部門聯動的協作機制,形成安全監管的合力。其中地方海事部門和港口部門要建立職責明確又相互配合的內河港口危險貨物作業碼頭監管機制。繼續深化運管、交警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對旅游廠包車的安全監管力度。深化源頭治理,在全市推廣公路、運管違法超限運輸信息抄告制度和關聯處罰機制,加強對重點源頭企業的監管。

(四)積極推進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按照“強化服務、突出應用、示范引領、重點突破”的原則,加快推進市級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信息平臺建設進程,整合公路、航道、道路運輸、水上交通和港口等資源,實現日常運營調控、安全監控、應急處置數據分析和信息、于一體,提高安全與應急管理效能。積極爭取資金,加快推進市軌道運營應急信息化系統示范工程項目建設,確保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并成為交通安全工作的新亮點。切實督促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認真總結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經驗,定期組織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查工作,查找和消除安全隱患。

(五)大力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整治活動。一是開展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鞏固去年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成果,進一步加大對重點水域、重點船舶、重點航段的監管力度,重點整治旅游快艇、鄉鎮農用自備船以及漁船等,對水上船舶實施監督管理和專業指導,切實維護水上良好的交通秩序。二是開展危險化學品運輸專項整治。運管、海事、港口、航道部門要聯合行動,進一步規范危險化學品運輸和安全管理行為,確保?;匪戇\輸安全、有序。運管要加強水、陸危險貨物運輸企業經營資質審核檢查;海事部門要加強?;反吧陥笾?、報港制和實船簽證工作檢查;航道部門要創造條件,在船閘待閘區設立危化品運輸船舶專用停泊區,加強危化品船舶過閘安全管理;港口部門要以石油化工碼頭壓力管線安全為整治重點,加強對已經移交管理的港口碼頭危險貨物罐區的安全管理。要針對港口作業勞務公司農民工多、年紀大、文化程度低的特點,制定切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誤操作引發的傷亡事故或泄露、火災事故發生;要探索在液體化工碼頭企業建立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做到人人有安全責任。三是開展道路交通運輸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鞏固道路客運專項治理工作成果,繼續開展“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進一步規范客運企業安全檢查行為,指導企業建立定期自評制度,對“安全帶-生命帶”、安全告知、車輛動態監控等工作落實情況開展專項檢查。會同公安、安監部門加強《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范》的落實,組織開展企業安全工作負責人、安全管理干部培訓。按照交通運輸部“汽車客運站車輛安全例檢工作和技術規范”,組織開展宣貫培訓,指導和規范客運站車輛安全例檢。繼續提升公路安全通行條件,普通國省道MQI值達到90以上,優良路率達到90%以上;縣道和鄉村道優良路率分別達到78%和72%以上。加大路面執法力度,定期開展聯合治超行動,把全市國省道公路平均超限率穩定控制在2.6%以內;聯合公安部門在重點道口開展闖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闖卡行為;聯合安全、公安開展高速公路高架橋、普通公路橋下堆積物專項清理,切實消除事故隱患。四是切實開展重點工程施工建設安全專項整治。要加大對京杭運河四改三和楊林塘三級航道現場安全監管,特別要做好橋隧施工和橋梁拆除作業過程安全管理,嚴防人員落水、高空墜落事故發生;要重點做好高速公路、城市高架橋施工的安全監管,大力開展防高空墜落和防坍塌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嚴禁不合格機具進場作業施工。要堅決禁止非法分包轉包等違法行為,嚴禁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要切實加強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進一步強化勞務協作人員和農民工的崗前培訓,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護能力。

(六)全面增強安全應急保障能力。一是完善水上搜救救助體系和社會應急支援體系建設。把社會救助力量作為海事應急救助的強大助力積極支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搜救、沉船打撈和防污清污。積極向市政府申請組建水上應急處置救援中心實體機構,在城區范圍內規劃設立7個搜救站點。二是完善全市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體系。建設路段級、縣級市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分中心,完善跨區域和多部門協作的聯動應急處置機制,推進周邊地區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體系的聯動協作。完善各級各類公路應急處置流程,重點加強公路水毀、路面污染、橋梁阻斷、冰雪惡劣天氣災害等事故應急預案的修訂。積極籌建干線公路應急處置基地,加快公路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的布點和建設,實現隊伍、物資、設備的統一調度。三是加強綜合運輸應急保障隊伍建設。以交通運輸系統直屬企事業應急隊伍為基礎,按照“一隊多用、一專多能、平急結合、綜合保障”的思路,分期建設路橋搶險保通、應急物資設備疏運(危運)、應急人員疏運、故障車輛拖離維修等專業應急處置隊伍。四是做好物資器材的儲備。推進應急裝備器材室的建設與管理,科學儲備專業應急器材,規范和完善器材進出庫及領用流程。五是加強應急演練。組織開展以黃金周、自然災害、群體性事件處置、水上交通、港口?;沸孤?、軌道應急救援等主題的桌面演練和實戰演習,進一步提高應急隊伍快速動員和組織指揮能力。六是強化應急值守。認真做好應急值守工作,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及時上報各類信息。

(七)創新社會綜合治理能力。一是強化交通運輸行業內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處工作,在易引發社會矛盾的重點領域全面實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積極參與群防群治工作,建立完善車站、公路收費站、沿江汽渡、口門船閘治安協查制度,不斷健全以客車、出租車駕駛員群體為主的“協警”信息網絡,充分發揮維穩“前沿”職能。二是做好內部安全保衛工作,推動單位保衛機構、保衛力量和治安防控設施的落實,確保內部重要部位、人員密集場所安全,杜絕重大盜竊、火災事故、人員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