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委書記對村干部隊伍職業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02-14 02:54:00

導語:鄉黨委書記對村干部隊伍職業化建設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黨委書記對村干部隊伍職業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鄉黨委書記村干部隊伍職業化建設幾點思考

村干部是村一級組織負責人的綜合性概念,他包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產生的村委會成員及依據《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推選產生的村黨支部成員。村干部并沒有被納入到國家正常政府官員編制?!吨腥A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確規定村干部不改變農民身份,因此,他們不是“官”。但是,村干部隊伍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和重要依靠力量,是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干,肩負著發展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穩定、管理村級事務的重任。從經濟管理角度出發,村干部是農業科技推廣的先鋒力量,是促進其它經濟政策深入農村的有效中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運用職業化教育管理的方式,加快村干部職業化的進程,努力建設一支精干、高效的村干部隊伍是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當然,實行村干部職業化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完備的地方,這就需要積極引導、逐步完善,而不能求全責備,因噎廢食。分析村干部職業化的成因、作用和問題,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思考一:實行村干部職業化是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下,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必然選擇。農村稅費改革、行政村區劃調整和村干部精簡后,村域規模變大,村干部人數減少,工作任務相對加重,而由于忽視村干部這個“冷門行業”,認為村干部是農民,不好管,村干部收入低,不能管等思想觀念作祟,導致一些群眾辦事找不到村干部,村里的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出現激化、惡化的現象。筆者認為,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基層工作效率,改進黨群關系,加強村干部的規范化管理,加快職業化進程勢在必行。

思考二:實行村干部職業化,要科學準確定位村干部,增強職業意識。傳統意義上“官”“民”聯體的村干部,不屬“國家干部”范疇,面對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后的新形勢,應重新認識和定位村干部。一方面,各級領導干部要正確看待村干部的工作性質,充分認識村干部在基層一線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村干部在任期間,可參照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管理模式,給村干部一個“名份”,真正做到政治上關心進步,生活上悉心體貼,事業上熱心支持,待遇上積極落實,不斷提升村干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同時,要加強對村干部的引導、激勵和教育,使其樹立自信心,增強榮譽感、責任感和職業感,找準人生坐標,淡漠名利,樂于奉獻,把農村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舞臺。

思考三:實行村干部職業化,要改革村干部管理機制,規范職業行為。一是建立教育培訓機制??h、鄉(鎮、街道)一級要加強對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和村經濟組織負責人的系統培訓,鄉鎮要以黨校、成人教育學校教為陣地,分期分批舉辦政策理論、實用技術、工作藝術等專題培訓,每名村干部每年接受培訓不少于兩次。同時,要注重村干部學歷培訓,提高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質。對主動積極提高自己學歷的村干部,要在工資邊準上有所反映;二是實行目標管理機制。要以崗位訂目標,憑實績取報酬,用“有情領導,無情管理”來規范和制約村干部的工作行為;三是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實行村資鄉管,建立“基本工資+考核工資+獎勵工資”的結構工資制,解決村干部后顧之憂;四是強化考勤考核機制。合理確定村干部工作日,建立村干部值班制、崗位目標責任制、工作匯報講評制、述職評鑒制,做到日簽到,周講評,月考核,季評議,年終綜合評定考核等次,考勤考核結果與工資報酬掛鉤,作為評先獎優的主要依據;五是完善村干部“進出”機制。要敞開“進口”,推行黨員群眾舉薦制,大力培養后備干部,防止“斷流”、“竭源”。要打破區域、資歷、人員性質界限,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辦法,“不拘一格用人才”。推行村黨支部“雙票制”,村委會“直選制”,把村干部的遴選權交給群眾。要暢通“出口”,對工作不力,業績平平,不思進取者,實行末位淘汰,按規依法“清退”,對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績效卓越者,“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思考四:實行村干部職業化,要創新村干部管理方式,提高職業效能。一是由松散型管理向集中型管理轉變。要打破“家庭為主、工作為輔”的傳統模式,用“有形的結果”檢查“無形的行為”,注重分與合的有機結合;二是由粗放型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轉變。要突破“職責不明、責任不清、要求不高”的運行體制,完善規章制度,健全管理機制,減少行政干預,滲透制度約束;三是由模糊型管理向目標型管理轉變。改變一事一布置的工作方法,推行任期目標和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變“過得去”為“爭一流”,給村干部工作創新的空間,不斷激活村干部個體潛力。

思考五:實行村干部職業化,要致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村干部安心本職提供保障。村干部的吸引力,在政治榮譽的前提下,必要的經濟待遇也必不可少。這就需要從所在地資源優勢、產業特色等方面出發,創辦村級企業,增加集體收入。適當增加村干部的待遇,以養老保險等形式解決村干部的后顧之憂,使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到本職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