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15 10:49:00

導語:縣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工作總結

鎮雄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所轄35個鄉鎮、239個行政村、130余萬人口。土地總面積3696平方公里,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硫鐵礦、鐵礦、鉛鋅礦、大理石、石灰石等33種。針對本縣縣情,我們緊緊圍繞與市人民政府簽定的國土資源目標責任制,結合縣委“三個三分之一”的跨越式發展戰略目標要求,始終堅持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走招商引資、煤電并舉的工業強縣之路,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認真貫徹實施國土資源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在規范土地、礦業市場秩序等方面取得了實效。

一、強化領導,完善措施,確保國土資源執法工作健康發展。

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工作,是我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心之一,它關系著全縣脫貧奔小康戰略目標的實現。為確保國土資源執法工作的順利推進,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狠抓落實。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健全機構,為國土資源執法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空前重視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把保護耕地到列為重要基本國策??h委政府高度重視國土資源依法行政工作,充分認識到依法管理國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重要基礎。因此,對國土資源管理的各項具體工作都成立了領導組,狠抓落實。一是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二是成立了土地市場秩序清理整治工作領導組;三是成立了礦業市場秩序清理整治工作領導組。這些領導組都由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負總責親自抓,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配合支持,主管部門領導具體負責落實。始終保證了各個時期各項國土資源執法工作有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形成了上下配合,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

(二)條塊結合,層層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我們把縣人民政府每年與市人民政府簽訂的國土資源管理目標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結合縣情實際,認真研究制定了相應的責任制。與主管部門鎮雄縣國土資源局簽訂責任狀,與全縣28個鄉鎮簽訂責任狀,主管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又與所管轄的部門簽訂責任狀。并把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考核納入年終領導干部公務員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獎懲掛鉤,促進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由于執法責任制實行了條塊結合,縱橫相聯,保證了執法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三)重視監督,保證國土資源執法工作健康推進

在國土資源管理的執法工作中,我縣把跟蹤監督檢查作為一項重要的措施,并且列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由縣紀委、縣監察局、兩辦督察機構根據責任狀的任務,隨時跟蹤監督,檢查工作的進展情況。這樣,一是保證了執法工作任務按時、按質完成;二是保證了執法工作中的廉潔高效。國土資源依法行政工作在社會各界及廣大人民群眾中形成了良好形象。

二、全面履行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國土資源執法工作取得了良好實效

(一)嚴格實施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范土地市場取得新進展

我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經濟文化相當落后,鄉鎮與鄉鎮之間發展極不平衡,部份群眾法制觀念淡薄,依法、守法、懂法的自覺性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在全國統一開展土地市場清理整頓這衫,私下買賣土地、亂占濫用耕地的現象十分突出,2003年以來,我們抓住黨中央國務院在全國開展清理整頓土地市場的良好機遇,在全縣范圍內采取有力措施,大力開展了土地市場清理整頓,清理出了各類違法用地10000多宗2000余畝,收繳罰款和補交各種稅費600余萬元,土地市場秩序得到了有效整治,為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實行高度壟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成立了鎮雄縣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加大對國有閑置土地管理的力度,對縣城規劃區113畝閑置地進行收購儲備,為城鎮建設提供了用地保障。2004年,組織拍賣了3宗國有土地使用權,面積共1044.66平方米,拍賣收益過達1007萬元。為推動“六統一”原則奠定了良好基礎,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管理機制逐漸形成,有力推動了土地市場的規范管理。

(二)大力整頓礦業市場秩序,推進礦產資源規范化管理

2002年以前,全縣的礦產資源管理基本上處于無序狀態,私挖濫采現象十分突出,全縣非法小煤窖達1300余口,非煤礦點2000多個。針對這一實際,我們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制定有效措施,開展了礦業秩序的有力整治。目前,80%以上的鄉鎮非煤礦的非法開采實現了“零”狀態管理,保留煤礦123對,杜絕了私挖濫采的現象。在清理整治取得實效的同時,開啟了礦產資源市場進入招拍掛規范管理的亮點。一是煤礦的規范管理步入健康軌道,主要體現在,管理職能明確,煤炭工業局和國土資源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一個主抓生產管理,一個主抓采礦權管理,徹底消除了職能職責交叉重疊弊端,保證了礦產資源資產效益的充分體現,目前,一個以華電集團、東源集團為代表性的幾十家大型企業集團進駐鎮雄開發煤炭產業,上規模、上檔次的形勢已經初具形成,正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二是非煤礦山的管理步入了新的里程。2004年,在徹底整治清理非煤礦的礦業權秩序取得新成效的基礎上,在政治文化中心的烏峰鎮拍賣了3個石灰巖采礦權,實現拍賣價達124萬元,招牌出讓了一個砂石場采礦權,出讓價40萬元。全縣采礦權招拍掛共實現純收益168萬元,創歷史新高。為推進全縣礦業市場的規范管理積累了成功的經驗。

(三)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我縣由于特殊的地質地貌和惡劣氣候的影響,各種地質災害頻繁發生,時刻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03年,對全縣35個鄉鎮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拉崗式排查,共排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1456個,特別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42個,尤其是五德鎮大水溝大灣子,曾在2001年和2003年同一地點發生了兩次嚴重的滑坡地質災害,傷亡12人,經濟損失2000萬元。針對這一實際,為了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認真開展地質災害規模編制工作,制定了《地質災害防治預案》、《預警預報制度》和《重大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并與全縣35個鄉鎮簽訂責任制,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抓,日常工作有人做的一級抓一級,一級向一級負責的整體聯動格局。采取大面宣傳、動態監測、發放“兩個明白卡”、預警預報、24小時值班制等措施,切實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防治、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效率。2004年,牛場、鹽源、潑機、烏峰四個鄉鎮成功避讓了四次地質災害的發生,900余戶百姓得到了有效搬遷避讓。爭取資金500萬元,對五德大水溝大灣子地質災害點進行了成功治理。目前,此工程正待省廳檢查驗收。

(四)加大法規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支持和關心國土資源管理執法工作的良好氛圍

一是加大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識。每年“6·25”期間,舉辦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知識競賽活動,活動開展輻射縣直機關和35個鄉鎮。2004年,在開展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知識競賽的同時,以開展環保世紀行活動為契機,舉辦以“珍惜每一寸土地”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和演講大型活動,活動規模大,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影響面廣,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二是強化學習,提高思想素養。組織全縣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中紀委三交全會,省委七屆五次全會精神,國土資源部出臺的“五條禁令”、“十條便民措施”、“云南省公務員八條禁令”、“云南省農村工作手冊”、“兩個條例”,保證了國土資源有關法律法規貫徹執行。

(五)依法強化國土資源基礎工作,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一是完成了全縣35個鄉鎮土地變更調查登記和我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前期調研工作。

二是聘請省優化咨詢公司對我縣城區土地基準地價分級別、用途、商業價值等進行調查更新,完成了縣城基準地價評估更新工作,正待公告實施。

三是在企改中,充分執行國土資源法律法規,14家企業的改制,土地勘測、定界、土地評估等依法進行,顯化了國有資產的正確處置,保證了企改職工的切身利益。

四是為確保耕地占補平衡,組織上報了一個國家級土地整理項目,四個省補助項目,有兩個已經批準,工程已啟動實施。

三、國土資源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國土資源工作點多面廣戰績長,執法力量顯得不夠充足。全縣170余名國土執法人員,完全適應不了新形勢下國土資源管理任務的需要。

2、在執行國土資源相關法律法規中,有顯得不夠規范的地方。如,招商引資拍賣煤炭采礦權時,有些法律程序的操作顯得過于的簡單化,不能規范。

3、交通通信等裝備跟不上形勢發展和執法任務的需要。

4、執法干部隊伍的素質有待于盡快提高。

5、管理體制不完善,監督職能有待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的機構改革尚未進行,給執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四、下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強化領導,開創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

2、加大法規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意識。

3、建立和完善“兩個市場”清理整頓的長效機制,保證土地市場秩序和礦業權秩序健康發展。

4、盡快完成國土資源機制改革任務,理順管理體制。

5、加強執法工作力度,保證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執法過程的嚴肅和規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