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工作辦公室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02 11:27:00

導語:蔬菜工作辦公室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蔬菜工作辦公室工作總結

一、20*年蔬菜工作概況

(一)經濟指標全面完成

1、全年各項生態蔬菜經濟目標任務完成良好。預計12月底,建立蔬菜基地52萬畝(國家統計局硬性調整數),實現蔬菜總產量134.7萬噸(國家統計局硬性調整數),總產值21億元(田間綜合均價1.56元/公斤)(國家統計局硬性調整數),增加值14.7億元,分別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00%、103.6%、100%、100%,全年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2、生態蔬菜質量安全穩步提高。蔬菜質量安全工作始終堅持一手抓質量監控,一手抓基地標準化建設和新技術推廣,修訂完善無公害(綠色)蔬菜生產操作規程10個,完成*市蔬菜質量安全監測管理系統建設和34個蔬菜農殘快速檢測站(點)建設并投入運行。蔬菜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經農業部(四次)抽檢,全市蔬菜質量安全綜合合格率達97%(其中:蔬菜基地質量安全合格率98%),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超全年目標任務2個百分點,在全國例行檢測的37個大中城市中位居第四位。

3、蔬菜外銷再創歷史新高。蔬菜產品市場競爭力日益提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黔山牌”蔬菜品牌響譽珠三角、長三角、華中和港澳及東南亞國等二十多個地區市場,獲“貴州省著名商標”殊榮,外銷量達72.3萬噸,占總產量的53.7%,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03.3%。

4、“十件實事”項目順利完成。市的“十件實事”之一——建立無公害蔬菜基地100個,完成投資4700萬元,占計劃的100%,其中:市級財政1000萬元,區(市、縣)匹配200萬元,農民自籌3500萬元。建立無公害蔬菜基地7.2萬畝,涉及828個村民組,3.98萬戶,16.6萬農民,實現無公害蔬菜10.3萬噸,對豐富市民“菜籃子”起到積極的作用。

5、災后“抓重建、保民生”蔬菜工作取得豐碩成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計抓重建、竭盡全力保民生”的要求,完成應急蔬菜播種10萬畝,占計劃的111.1%,其中:速生菜3.3萬畝,次早菜5.7萬畝,恢復香蔥1萬畝。實現應急蔬菜上市16.85萬噸,保證了災后本地蔬菜供應總量充足,品種多樣,價格平穩,蔬菜供應未出現脫銷斷檔和價格未出現大起大落現象。

6、圍繞“兩湖一庫”生態蔬菜產業帶建設啟步良好。緊扣市委、市政府《關于“兩湖一庫”治理實施方案》,以轉移、治理、提升、輻射四管齊下,建立“四環”生態蔬菜基地的思路,圍繞“兩湖一庫”沿湖(庫)引進*(裕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發展理念先進、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蔬菜生產、加工、營銷龍頭企業入駐清鎮市紅楓湖鎮啟動綠色生態蔬菜示范基地建設,轉移蔬菜基地0.3萬畝,建成生態科技示范園1個,示范區面積0.1萬畝,輻射帶動基地5萬畝。

7、蔬菜信息化建設成績顯著。為解決蔬菜產銷信息“最后一公里”,加大蔬菜產地信息化建設,與市氣象局合作,20*年在重點產業帶新建LED信息屏幕10塊,通過農經網信息服務,搭建蔬菜產銷信息平臺,引導菜農按照市場規律組織生產,提高了農民種菜積極性,將農民引入了市場,促進了農民增收。

(二)存在問題

1、由于受全球經濟的變化:今年8月番茄價格較低,產區特別是新區農民收入受到一定影響,但對全年農民增收不會有太大影響。

2、蔬菜產業發展瓶頸是:一是因喀斯特地貌所致,基地分散零碎,難以形成規模;二是千家萬戶小生產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三是基礎設施薄弱,相關產業發展滯后,綜合生產力弱;四是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蔬菜產業化經營程度低;五是蔬菜產業發展中工農城鄉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形成,各種生產要素缺乏有效整合;六是蔬菜安全供給和產銷風險防范保護機制尚未建立,抵御風險能力弱;七是蔬菜質量監管體系不完善,檢測隊伍不穩定;八是技術力量與產業發展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