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量化考核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28 03:56:00

導語:黨員量化考核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量化考核工作總結

近年來,*縣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積極探索加強農村黨員管理的有效途徑,實施農村黨員分層量化積分考核管理辦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主要做法

第一,開展調研,究其“因”。*縣有農村黨支部360個,農民黨員10022人,過去,農村黨員積極性不高已經成為制約村級組織工作開展的一個極其重要原因。針對這一問題,*縣委和26鄉鎮黨委以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主要任務,適時開展了“如何調動農村黨員自身積極性,解決當前農村黨員隊伍的突出問題”等課題的調研。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會同26鄉鎮黨委組織辦,深入全縣360個村進行廣泛調研,從調研情況看,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對農村黨員疏于管理,缺乏管理、考核,存在黨員表現積極與不積極一個樣、工作干好干差一個樣的現象;二是相當一部份農村黨員有“一切等等看”的思想;三是村級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村負債運行,黨員“雙帶”作用不明顯,制約著村級組織工作的開展。

第二,制定措施,出其“招”。為解決這一問題,縣委在調研的基礎上,召開了專題常委會議,詳細分析了農村黨員隊伍存在的問題。大家一致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加強農村黨員的管理,特別要加強村黨支部的管理。結合縣情,研究出臺了《*縣實行農村黨員分層量化積分考核管理辦法》。這個辦法的主要內容是:嚴把“入口”關,按照德才兼備、嚴格標準、注重實效的原則,立足本村的實際情況,發展黨員進行公開選拔、公示;“一村一項目”、“一村一特”、“一戶一策”,加強學習培訓,提高農民黨員整體素質,不斷創新工作新局面。要求農村普通黨員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黨員和群眾結成致富對子。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凡是年滿八十周歲以上的老黨員,由鄉鎮每月給予適當的生活補貼。

第三,精心實施,求其“效”。好的方案、措施,關鍵在落實。為了落實好*縣農村黨員分層量化積分考核管理工作,縣委組織部統一部署、統一要求,按照“堅持標準、依據實績、動態管理”的原則,由鄉鎮黨委負責量化考核初審,并對工作實施全程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建立農村黨員分層量化積分考核個人檔案,實行動態管理,一年考核2次。

第四,跟蹤教育,強其“能”??h委和鄉鎮黨委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農村黨員跟蹤教育。縣、鄉鎮把對規范化管理農村黨員的培訓納入培訓計劃,每年舉辦1-2期規范化管理村級黨員專題培訓班。通過學習培訓、任期培訓、黨員素質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自身工作能力。要求黨員思想先“悟”、工作先“行”、能力水平先“提”,把他們真正培養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中堅”、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二、主要成效

第一,建立了獎優罰差的農村黨員考評工作機制。實行農村黨員規范理,明確了黨員的職責、任務,做到考核有標準、獎懲有依據、管理有檔案、工作有監督。農村黨員改正了過去“積極與不積極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差一個樣”的想法和做法,體現了“干與不干不一樣”的現實。

第二,調動了農村黨員工作的積極性。通過對農村黨員的規范化管理,村級組工干部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經濟待遇得到落實,解決了后顧之憂,有奔頭、有干頭,廣大村級組工干部的工作熱情被極大地激發起來。

第三,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了黨員的整體素質。通過實行規范化管理,“想干事、干實事、干成事”的農村黨員多了,取得了群眾信任,融洽了黨群關系,從而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通過規范管理機制的運行,有力促進了農村黨員“強身健體”的積極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搞好農村組織工作的能力,從而提高了農村黨員的整體素質。目前,360個村都具體明確一名支委抓組織工作,負責黨員在生產、生活中表現記載、一年2次由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組成的考評小組對黨員進行量化考評,年終進行總結評比。

第四,推動村級各項工作的開展。實行村級黨員規范化管理,調動了農村黨員積極致富、帶頭致富的積極性,村級工作形成了“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的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進了村級工作的開展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第五,夯實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縣結合農村黨員不同特點,劃類管理,分層施教,多措并舉,積極探索與新農村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教育管理模式,較好地發揮了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一是設崗定責,考核掛鉤,讓無職黨員有責任。*縣針對無職黨員發揮作用難這一實際,積極推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實踐,按照“按需設崗、領崗自愿、崗責一致、責任到人”的原則,將無職黨員分為經濟發展組、扶貧幫困組、治安聯防組、民事調解組、計生工作、文明新風組,讓無職黨員領崗履職,增強責任意識。一些經濟較發達的村,如錦星鄉新街村黨支部將黨員的年終考評獎勵與履行崗位職責結合起來,將無職黨員的考核結果與經濟獎勵掛鉤,極大地調動了黨員的積極性。

二是保持聯系,加強管理,讓流動黨員有組織。*縣積極鞏固擴大先進性建設成果,建立和完善了流動黨員外出登記、思想匯報、專人聯系、民主討論等管理制度,要求黨員外出前必須向所在黨組織報告,所在黨組織對外出黨員的外出原因、時間、地點、聯系方式等進行詳細登記,按期交納黨費,每季度至少一次以書面或電話等形式向自己所在的黨組織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確保流動黨員不失教不失管。

三是結對幫扶,增強本領,讓困難黨員有信心。*縣采取“財政劃撥一點、黨費補助一點、部門支持一點、黨員捐助一點、社會募集一點”的辦法,建立了縣、鄉鎮、村黨員幫扶救助資金,對有脫貧愿望和致富技術但因缺乏啟動資金的貧困戶提供“造血式”幫扶,對因老因病因殘因災等致貧的困難戶提供“輸血式”救助,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目前,素樸、甘棠、花溪、重新、大關、鐵石等鄉鎮已相繼建立了該項資金,1300余名貧困戶得到了幫扶和救助。同時,對60歲以上的貧困黨員免費建立健康檔案,實行門診基本醫療救助制度,已有近1000名老黨員享受了這項救助,讓黨員充分體會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四是“雙培”富民、“雙帶”共富,讓優秀農村黨員有作為。*縣大力實施“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引導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為主要內容的“雙培雙帶”工程,造就了一批發展農村經濟的黨員先進群體。對50歲以下的黨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使每人掌握1—2門實用技術;選派縣、鄉鎮1000名科技人員,結對幫扶1000名農村黨員,幫助他們發展項目,創辦企業,增強黨員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目前,已在素樸、金碧、林泉、中坪、谷里等鄉鎮建立了西瓜、葡萄、枇杷等20個農業科技園,培育了600戶黨員科技示范戶,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旗幟和標桿。

五是規范考評,強化監督,讓落后黨員有壓力。*縣從三個方面強化對黨員的監督和約束:一是在農村實行黨員評議制度。通過群眾代表評、黨員互評、村民代表評、黨支部評,對黨員進行考核,量化評分,并將評分結果公開公布在黨務公開欄,增強黨員的壓力感和緊迫感。二是全面推行了黨務公開,對黨員交納黨費、完成工作任務、參加組織生活、遵紀守法等方面的情況定期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三是結合評議結果獎優罰劣,對優秀黨員進行表彰獎勵,對落后黨員結對幫教,促使其盡快轉化為合格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