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推廣管理暨購置補貼工作總結

時間:2022-10-25 09:21:03

導語:農機推廣管理暨購置補貼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推廣管理暨購置補貼工作總結

一年來,我縣農機推廣和農機管理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省、市農機局的精心指導下,圍繞“爭先進、創一流,全面推動農機化上水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廣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為手段,以創建農機化示范基地為紐帶,因地制宜、開拓創新,按照市局年初目標任務要求。積極有效的開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認真落實購置補貼政策,大力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落實惠農政策。

(一)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成效顯著,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2012年我縣完成農機購置補貼中央資金392.109萬元,占于計劃145.2%。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5.69萬KW,增長12%。共補貼農機具4079臺套,其中耕整機652臺、微耕機121臺、拖拉機49臺、手扶插秧機5臺、農用挖掘機13臺、聯合收割機14臺、茶葉加工機械67臺、稻麥脫粒機557臺、噴霧機323臺、旋耕機29臺、碾米機226臺、割灌機29臺、聯合整地機12臺、采茶機68臺、粉刷機26臺、挖坑機4臺、殺蟲燈25臺、臍橙清洗、分級打蠟、包裝機械49臺、離心泵42臺、臍橙節水灌溉面積1754畝,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的農戶1557戶,農民購買農機統籌資金共投入1035.574萬元。農業耕種及綜合機械化水平增長4個百分點,到46.8%。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安排。

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是貫徹落實國家和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具體體現,是一項民心工程。多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購機補貼列入“三農”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來抓。縣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做好年度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紀檢、財政、農機、監察等有關單位領導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機局,由農機推廣管理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切實加強了對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領導。

(三)制定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監督檢查工作方案。

根據省、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監督檢查方案的要求,為切實做好我縣農機購置補貼監督檢查工作,成立了縣監察局、縣財政局、縣農機局、縣政策糾風辦相關領導組成的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監督檢查的領導小組,并聯合行文下發了《縣2012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實施方案》給各鄉鎮政府和縣直有關單位,對監督檢查工作作了具體安排部署,要求各地要認真配合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和堵塞漏洞,切實做好購機補貼工作的督查工作。重點檢查2010年以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紀律執行情況和主要工作環節操作落實情況。

(四)層層簽訂了農機購置補貼責任狀。

為切實做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工作,加強監管責任,嚴明工作紀律,根據省、市文件精神,縣農機局與各鄉鎮農機站和各農機經銷責任人分別簽訂了《農機購置補貼管理責任狀》,縣農機局還與各農機經銷責任人簽訂了《農機購置補貼產品銷售服務誠信承諾書》。明確了工作職責,強化了管理制度。

(五)嚴格落實“五項制度”,堅持執行“八個不得”“四個嚴禁”工作紀律。對政策宣傳、補貼對象的確定公示、補貼協議簽訂、補貼產品銷售的確認、補貼機具的監管、協調服務、檔案管理、補貼計算機軟件使用情況等都按要求辦理。確保補貼管理規范高效,操作過程陽光透明,監管及時到位。

(六)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專項督查工作。

在省、市農機購置補貼會議以后,下發了我縣《關于加強年度農機購置補貼監管工作意見》,分階段進行督促檢查。一是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落實情況的檢查;二是下到重點鄉鎮對補貼的農機具進行到戶抽查核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三是對全縣節水灌溉面積進行核查驗收。抽調人員下到各鄉鎮,并由鄉鎮紀檢、財政所、農機站、果茶站、農戶及經銷商參加的實地對大棚蔬菜、臍橙、茶園節水灌溉面積檢查驗收;四是開展了對清糞車的專項督查工作;五是在農忙季節組織干部與農機生產企業、農機經銷“三包員”下到鄉鎮對農機產品質量進行檢查,并開展維修服務。

(七)對我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贛市監字[2012]7號《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監督檢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工作,進一步強化農機購置補貼監督管理,組織了縣紀檢、縣農機局、縣財政局等有關單位人員組成督查工作小組,在全縣范圍內對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督查組歷時一個多月時間,督促檢查了16個鄉(鎮),涉及49個村126戶農民,3個農機合作社。實地抽查了139臺農機具,電話抽查了696戶。

二、加強農機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一)組織全縣農機參加春耕、雙搶、秋收冬種等三大戰役。

春耕期間,全縣投入農機具0.65萬臺套,機耕面積5900畝;

“雙搶”投入聯合收割機106臺,耕作機械6150臺;全縣機收面積54180畝;機收水平68%。

秋收冬種投入收割機89臺;機收面積6000畝;耕作機械5600臺。

(二)按照市農機局文件要求,崇義縣農機局積極組織農機跨區(含引機入贛),不斷提高水稻全程機械化水平。

1、組織“洪升”農機專業合作社一行9人,啟用五臺久保田半喂收割機,三臺全喂收割機,到河南、湖北省割小麥,到安徽、廣東省收割晚稻,面積達上千畝。

2、各鄉鎮手機和及時機收市場信息,做好跨區作業服務,幫助農民、機手解決困難和問題,妥善協調外地機手與本地機手的利益關系,化解各類糾紛15起。

3、成立“縣農機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

(三)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市農機發[2012]3號關于開展“農機打假護農活動”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農機市場管理,規范農機銷售市場的經營秩序,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機產品質量安全,我局于聯合縣質監、工商部門在全縣開展了農機打假護農專項治理活動,通過農機打假專項治理活動,維護和規范了農機市場秩序,嚴厲打擊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農機產品及零配件的違法行為,提高了廣大農機消費者維權意識和農機產品質量意識,切實保護了農機消費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機投入農業生產的勝利進行。

三、抓典型示范,提升農機推廣服務水平。

(一)建立水稻、果業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

縣的農機推廣問題,關鍵就是轉變農民的觀念問題。要改變山區農民那種田使用傳統耕作的落后觀念,只有借助農機購置補貼這股東風,正確引導,強化服務,抓典型抓示范,以點帶面中心開花。我縣在上堡鄉建立了610畝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在龍勾鄉建立了1500畝果園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舉辦農機作業演示,一是讓農民親眼看到農機廣泛的適應能力、簡便的操作方法;二是讓農民親眼看到農機的高效的生產力、優質的服務質量;三是為農民算好農業生產的經濟賬,使農民體會到使用農機確定能減少生產成本、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從而帶動農民改變傳統耕作方法,激發出農民購買農機使用農機的熱情。

(二)超額完成了市局下達的水稻插秧機計劃,完成5臺,占計劃的167%。

(三)抓好農機示范演示和舉辦農機科技培訓,提高農民使用農機的水平。

根據我縣實際,引進推廣適合山原特色的機具,并開展了送農機科技下鄉,發放農機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結合“陽光工程”培訓舉辦農機使用與維修、新機具實踐操作、水稻插秧機、果業機械等培訓班8期,共培訓各類農機人員650人,發放科普宣傳資料18000余份。

四、組建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和發展農機大戶。

新培育一個注冊資金為350萬元的縣橙橙香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凈資產30萬元以上的長龍“洪升”農機先進專業合作社;新發展了農機凈資產2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郭運常、肖于平、肖云英等5戶。

五、在鎮實施了“以機代?!惫こ?,該鄉鎮機耕水平達到了92%,經過了市農機局驗收。

六、積極爭取縣級農機購置補貼配套資金。

對農民購買農機實行專項補貼,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內容,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有效措施,對于進一步調動農民積極性,推進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通過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密切配合,加強對購機補貼工作的領導。我縣財政給于10萬元的專項工作經費,主要用于政策宣傳、信息檔案建立、公示等組織管理方面的支出,確保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順利實施。

2012年我縣農機推廣和農機管理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業績。展望新的一年,我們將更加滿懷信心,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力爭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