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全年總結

時間:2022-12-29 09:40:55

導語: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全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全年總結

2020年,縣司法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總抓手,將法治宣傳、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的“觸角”延伸到基層,積極探索司法行政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三個納入”突出頂層設計

納入法治建設重要內容,爭取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此項工作納入依法治理、平安九寨建設重要內容,把建立一村一法律顧問作為法治鄉村創建的重要內容。納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內容,把健全農村法律服務體系作為公共法律服務建設的重要內容,為鄉村提供更為精準的法律服務。納入規范律師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對律師擔任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予以明確,將律師參與村(社區)法律顧問作為律師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納入考核。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新載體,深入開展特色法治宣傳教育。一是普法于宣,講寓教于樂之法。深入推進“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工作,以縣“法律政策”宣講團為點,以各司法所為面,通過以案釋法、播放微視頻等方式開展農牧民群眾法治宣講全覆蓋活動。全縣開展涉及農村法律法規、掃黑除惡、征地拆遷等宣講180場次。二是現法于物,拓展法治之邊。打造普法實體,發放具有法治精神的生產生活用品4500余件;打造本土特色的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墻、公路沿線等法治文化陣地。三是釋法所寓,擇典型適宜之例。結合法律援助中心農民工維權、家庭婚姻等案件,貼近群眾需求,準確把握以案釋法的方向開展案例進行普法。四是延法所及,補普法之“死角”。通過馬背上的服務隊、挎包宣講隊等宣講方式向遠牧點、貧困村農牧民群眾開展宣傳活動21場次,致力打造“一對一”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全縣共舉辦“法律政策八進”各類活動260余場次,發放各類法律書籍和普法宣傳資料4萬余份,受教育達6萬人次,在全縣掀起“法律政策八進”活動的高潮,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著力牽總引領,推動法治政府建設。

1.規范行政執法。一是嚴格行政執法證件的年審工作。3月完成全縣行政執法證件的年檢審工作,清理因機構改革不符合執法主體的執法證。二是繼續深入推行行政執法人員“互聯網+”通用法律知識培訓和考試工作。8月14日,在縣中學舉辦2020年州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縣考點),全縣鄉鎮部門共234人參加。三是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強化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監督檢查,開展行政執法監督檢查1次,實地查看綜合執法局法制審核、執法人員執法裝備配置情況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情況。加強全縣行政執法部門做出的重大處罰決定的監督,重大行政處罰備案17件。通過州司法局法治政府終期督查,完成五年法治政府歸檔工作。

2.嚴格落實行政決策法定程序。政府重大決策均通過合法性審查,今年以來,為縣政府常務會合法性審查198件,其中招商引資協議91件,督促催辦備案規范性文件7件,辦理州司法局《關于做好<民法典>涉及規范性文件清理及全面推行證明事項清單管理工作》、征集省政府2021年立法建議工作等事宜,較好地保證了決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學性。

3.依法開展行政復議及行政應訴工作。不斷加強我縣行政復議工作,充分履行行政復議委員會的職能職責,調整縣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組成人員。全年行政復議應訴案件0件。

(三)堅持調糾促和,人民調解穩步推進。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通過派駐式、移送式等對接形式,將人民調解觸角延伸到熱點行業、重點領域,調解組織覆蓋到基層人民法庭、基層派出所,訴調、公調、訪調實現無縫對接。切實加強18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不斷拓展人民調解工作新領域,在衛計、旅游、信訪等部門設立行業性調委會。一是健全組織、構建網絡,實現調解組織全覆蓋。積極構建覆蓋鄉(鎮)、村(社區)、各部門、各行業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村級建制調整鄉(鎮)調委會12個,村(社區)調解組織110個。派駐城關、漳扎、大錄、雙河“公調對接”工作室4個。打造個人品牌調解室5個,兼職調解員926人。二是“調宣同步”增強社會效果。結合“法律政策八進”活動,開展《人民調解法》宣傳10場次。三是三對接,守好穩定底線?!罢{援對接”豐富救濟渠道。法律援助中心依托基層調解室建立法律援助聯系點,依法維護基層群眾合法權益。2020年4月14日,社區矯正賴某某贍養糾紛的妥善解決,實現了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對接的良好社會效果;“訴調對接”提升救濟能力。經多次調解仍不能化解的矛盾糾紛,在對當事人進行必要的政策、法律宣傳和教育疏導后,引導他們通過訴訟程序解決問題;“訪調對接”依法、及時、就地化解信訪問題。健全縣信訪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在12個基層司法所設立信訪接待窗口,人民調解化解可能引發信訪矛盾6起。

2020年,全縣各類調解組織共受理各類民間糾紛65件,涉及金額31.64萬元,成功調處65件,成功率達100%。未發生“民轉刑”案件、重大惡性案件群體性事件。

(四)加強社會管理,特殊人群管控規范。規范化建設社區矯正中心,健全完善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責任制,全面落實“一幫一”機制,確保特殊人群管控有效。加強了社區矯正執法的監督管理,司法行政指揮中心實現社區矯正執法同步傳輸。開通與邑州監獄、監獄、德陽監獄、雅安監獄、省女子監獄、成都女子監獄、崇州監獄的遠程視頻會見。2020年我縣累計接受社區矯正對象32人(其中緩刑31人假釋1人),累計解除23人。現登記在冊矯正對象49人,其中緩刑46人,假釋2人,暫予監外執行1人。所有矯正人員再犯罪率為零。

(五)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服務全縣發展大局

1.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53321”模式強力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面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審議通過《縣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制發《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2020年-2022年)》。

2.切實做好法律服務民生工程。今年來,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9件(已辦結22件,未辦結7件),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5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4件。審查起訴階段為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法律幫助39件,免費法律文書109份,接待群眾來電來訪法律咨詢615人次;共受理公證事項227件(上門公證9件),辦結227件,收費金額76180元,當事人立等可取公證數量212件,接待來訪群眾280余人次,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公證法律服務。

3.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借力“同心律師法律服務團綿陽分團”對口援助,為12個鄉鎮配備了法律顧問。整合公職律師、法律援助律師為110個村(社區)配備法律顧問,覆蓋率達100%。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法律支持,引進綿陽三家律師事務所(鼎天、真道、春雷)入駐我縣開辦分所。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1.在普法宣傳、法律服務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上加強與縣政法委、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民政局等單位的橫向聯系。加強工作合力,減少工作阻力,深入推進開展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著力營造積極健康的村居環境。

2.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試點工作常態化推進,常態化落實,不斷整合律師、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基層法律服務等力量,打好信訪矛盾化解的法治“組合拳”,形成專業的“集成化”,最大限度地把信訪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3.堅持普法工作與法治實踐相結合,系統內普法與社會普法并重,建立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機制,形成普法工作合力,使普法工作常態化。深入開展以案釋法活動。在電視臺開設專欄,與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共同推進檢察官、法官、律師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普法,將司法活動與普法相結合,提升普法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