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部十五期間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21 08:36:00
導語:指揮部十五期間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五”時期是指揮部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各方面工作突飛猛進、各項指標全面攀升、各個單位取得長足進步的五年。在集團公司正確領導和吐哈油田公司大力支持下,指揮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加快發展主題,以“五個一流、強精特優”為目標,大力實施“市場開發、國際化經營和凝聚人心”三大戰略,經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經濟總量實現翻番,經濟效益穩步攀升,“吐哈石油”品牌聲譽鵲起,員工隊伍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風貌,企業內部保持和諧穩定,全面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目標,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協調發展、共同進步。特別是2005年以來,指揮部加強對總體發展的宏觀把握,加大調整優化力度,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顯著提高,共同發展的協調性極大改善,一個積極進取、奮勇開拓、強勁發展的綜合性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正在迅速崛起。
(一)經濟總量實現翻番,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在物探測井重組,年收入減少2億元的情況下,指揮部主營業務收入由2000年的20.4億元增至2005年的40.9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特別是“十五”后三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年均增長30%;2004年收入突破30億元,2005年再破40億元大關。人均產值由12.4萬元增至27.6萬元,在集團公司地區服務公司名列前茅。連續五年完成了集團公司考核指標,2005年在三項費用補貼完全取消的情況下實現考核利潤2000萬元,指揮部整體扭虧為盈。
(二)主營業務及上下游協調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重組后,面對經濟結構單一的現狀,指揮部審時度勢,統籌規劃,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在加強工程技術服務主營業務的同時,重點發展油氣合作開發和油氣綜合利用項目,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結構有了明顯改善。
1.工程技術服務發展勢頭強勁。服務規模不斷擴大,作業隊伍實現裂變式增長,整體施工作業能力顯著提高。鉆井隊伍由2000年的23支增至58支,鉆井進尺由38.4萬米上升到73.9萬米;井下作業隊伍由25支增至60支,修井、試油、壓裂酸化年均增長12.7%、36.3%、18.3%;錄井隊伍從8支增至18支,作業量年均增長23%;建筑施工年均增長22%。板塊收入由12.1億元上升到24.2億元,年均增長16.5%。
2.油氣合作開發實現良好效益。2004年,指揮部與油公司合作開發難采儲量,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開發建產、當年見效。2005年生產原油4.7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46億元。
3.油氣化工和油品銷售產銷兩旺。多元產業經過重新定位,及時退出弱勢業務,加快發展油氣相關業務,油氣化工和油品銷售取得較快發展。2萬噸/年順酐項目2003年一次投產成功,共生產優質順酐3.5萬噸,實現收入2.45億元,效益顯著。溶劑油裝置經過兩次擴建,生產能力和效益水平進一步提高。成品油銷售網絡不斷完善,加油站數量和油品銷量翻了一番,年銷售收入增長近5倍。2005年實現板塊收入6.5億元,比2000年凈增4億元,年均增長42.4%。
4.物業后勤服務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社區服務板塊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拓展服務范圍,提高管理水平,“十五”期間增收1.57億元,年均增長17%,減少費用補貼3500萬元。駐外辦事機構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積極融入社會市場,經營狀況逐年好轉。
(三)市場開發成效顯著,生存發展空間不斷擴大
堅持“立足吐哈、拓展周邊、發展海外”的市場方針,大力弘揚“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市場精神,持續推進市場開發戰略,調整隊伍部署,優化市場布局,創效水平顯著提升,外部收入大幅度增長,收入比重從10%上升為44%,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1.內部市場穩定增長。與油田公司共同維護穩定發展的大局,密切合作,雙贏互利,關聯交易運行順利。2005年按照集團公司“四共”要求,與油田公司簽訂共同發展協議,統一思想,共謀發展,促進了整體效益的提高。內部市場綜合占有率從81%提高到90%,累計實現收入89.8億元,年均增長4%。
2.周邊市場不斷擴大。堅持雙贏和優質超值服務理念,周密部署隊伍和裝備,不斷擴大周邊油田市場,初步形成了以玉門、塔里木為主,其它油田為輔,以鉆井、井下為龍頭,鉆采技術服務、油建施工、錄井工程等業務全面跟進、東西翼協調發展的區域市場格局。施工作業隊伍從17支增至70支,收入從1.2億元增至6.5億元,年均增長53.7%。
3.國際市場快速發展。積極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加快國際化隊伍建設,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赴國外施工隊伍由7支增至29支,市場區域由1個國家增至9個,并以鉆井為龍頭,帶動井下作業、鉆采技術、特車、機修、物資供應等業務進入國際市場。2005年實現收入3.24億元,同比上升116%。
4.管道和社會市場持續拓展。以參建西氣東輸工程為起點,先后在陜京二線、西部管道、中哈管道等重點項目取得突破,社會市場逐步擴大,經營收入穩步提高。管道和社會市場收入從6302萬元提高到1.5億元,年均增長30.8%。
(四)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加快,核心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以油田增儲穩產為目標,強化技術攻關,加快集成、推廣、應用與成果轉化,為生產經營和市場開發提供了強大動力。一是不斷整合科技資源,健全管理網絡,形成了以鉆采工藝、地質研究為主體,各工程技術和生產服務單位為骨干的科技創新體系。二是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國家、集團公司科研項目經費的基礎上,每年另撥科技資金1000萬元和無息科技周轉金1000萬元?!笆濉逼陂g,累計投入科研經費2.56億元,科技創效8.66億元,投入產出比1:3.4。三是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共開展科研課題256項,其中國家和集團公司級課題27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24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4項,科技成果應用率95%,科技轉化率達85%以上;形成了以鉆井、采油、井下作業、錄井為重點的12個技術序列,一批成熟技術在目標市場見到明顯效果,贏得良好聲譽。四是不斷增強技術創效能力,鉆采院和地質院在國內同行業率先告別吃“皇糧”歷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5年實現收入2.7億元,年均增長22%。
(五)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內控約束機制逐步完善
積極實施管理增效工程,狠抓精細化和規范化,完善內控約束機制,經營管理水平穩步提高。
1.加大投資力度,為主營業務加快發展提供了保障。5年累計完成投資28.8億元,其中經營性投資25.7億元,占總投資的89.2%;工程技術服務投資14.8億元,占51.3%;油氣合作開發及綜合利用投資3.8億元,占13.3%;礦區建設及生活配套投資2.2億元,占7.5%;出疆管道參股5億元,占17.3%。新增投資擴大了主營業務生產能力,提高了技術配套水平,增強了核心競爭力,拉動了經濟快速增長,保證了“十五”目標的實現。
2.加強財務控制,確保了經營目標的實現。推行全面預算管理,以資金管理為核心,優化業務流程,規范會計集中核算,強化了資金安全。加強債權債務管理,突出現金流量考核,改善了資金結構。積極開展增收節支、“優質安全高效低耗”勞動競賽活動,促進了服務、質量、效率的提高和成本費用的控制。
3.加快信息化發展步伐,辦公效率有了明顯提高。加大投入力度,開通吐哈油田信息網,開發電子商務、電子郵件、OA辦公自動化等業務系統,構建信息傳遞平臺,兩級機關2001年實現了文件電子傳輸和無紙化辦公,配置使用視頻會議系統,大大降低了辦公費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4.加大監督力度,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行為。堅持依法治企,積極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強化法律法規和制度的執行。加強專項效能監察和全面審計,挖潛增效,堵塞漏洞,取得了顯著成果。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盤活存量資產,清理壞賬及不良資產3.5億元,減輕了資產負擔,提高了整體質量。實行物資集中采購,加強招投標管理,減少資金占用,降低采購成本,物資庫存下降34.2%,積壓物資下降59.5%。
(六)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
以激活人力資源為重點,以優化隊伍結構為主線,實施“4158”人才工程,管理、技術和操作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1.領導班子建設不斷加強。以“四好”為目標,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加大領導人員考核管理,基本形成了擇優進入、嚴格監督、有效激勵、正常退出的管理機制。共調整交流副處級以上干部129人,選拔年輕干部91人(其中公開競聘行政副職20人),正常退出處級崗位26人,解聘不合格干部6人,處理違紀干部5人。各單位領導班子梯次配備基本實現,領導管理能力逐步增強。
2.專家隊伍建設初見成效。2002、2004年先后兩批共選拔培養指揮部技術專家25名、學科技術帶頭人58名、優秀知識分子68名、技術能手88名,為加快高級人才隊伍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158”人才工程穩步推進,初步確定培養對象2178人,比較成熟人才807人,培養工作進展順利。
3.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員工培訓力度不斷加強,共舉辦各類培訓3.66萬人次。引進大中專畢業生992人,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占職工總數的26%,比2000年提高11%;高級操作人員2858人,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改善。管理、技術和操作人員分別占職工總數的12.3%、17%、70.8%,隊伍結構趨于合理。
4.職工收入穩步增長。健全激勵機制,完善業績考核辦法,深化基本工資制度改革,實行誤餐生活補助,提高高溫補助標準,加大獎勵力度,職工工資年均增長12.7%,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七)積極推進專業化調整,企業內部改革不斷深化
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公司為目標,不斷推進專業化調整重組,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奠定了基礎。
一是建立完善了專業化管理模式。按照“十五”發展戰略部署,將指揮部主要業務劃分為工程技術、多元經濟和社區服務三大板塊,成立業務主管部門,提高了專業化管理水平。2005年根據業務拓展實際,進一步調整領導分工和板塊劃分,完善機關職能,加強系統管理,適應了專業化和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二是進行專業重組與調整,先后對物業管理、施工建筑、小車服務等實施專業重組,合并筑路、建筑安裝、化學公司、技術服務公司、輕烴化工廠,整合交叉業務,實現了內部組織機構與生產發展良性互動。整合各駐外機構和賓館酒店,成立吐哈石油大廈集團,實行專業化經營、集團化管理,實現了整體扭虧為盈。
三是按照國家和集團公司總體部署,全面開展法人實體清理工作,查清了資產,界定了產權。完成公安和中小學校向地方政府的移交,逐步分離企業辦社會業務;完成物探、測井專業化重組和玉門3支鉆井隊的接管工作。
(八)嚴格管理,強化監督,QHSE管理扎實有效
切實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強化監督管理,強三基、反三違、除隱患、促整改,確保了安全生產形勢穩定,2004、2005連續兩年被自治區和集團公司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1.安全生產保持較好形勢。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管理辦法,落實領導干部關鍵要害部位掛點制度,加強群眾性安全教育,組織各類安全專項培訓,推行作業許可制度和現場監理制度,定期組織開展井控、消防、交通、危化品等專項檢查。2005年,大力開展“強三基、反三違、除隱患”活動,成立反“三違”常設機構,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習慣性違章行為大幅減少,現場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重視安全投入,在設備購置、建設項目投資計劃中優先解決安全問題?!笆濉卑踩h保累計投入1.13億元,2005年利用順價資金4326萬元,全面改造安全設施,消除了事故隱患。
2.質量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實施用戶滿意工程,推行零缺陷管理,定期進行質量回訪,認真整改存在問題,杜絕了重特大質量事故,質量事故下降50%,事故損失下降87%。
3.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工作有效開展。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積極推行清潔生產,狠抓現場環保措施落實和地貌恢復,防止了環境污染事故。認真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定期開展作業場所監測和健康體檢工作,有效保護了員工健康。
(九)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凝聚人心戰略穩步推進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大哈密、鄯善基地配套建設力度,努力改善一線員工生產生活條件。哈密九區住宅、文化廣場、六區小游園、基地外環路、酒泉基地住宅、鄯善前線部分單位職工宿舍、食堂及辦公樓建成投用,西安高層住宅、哈密體育活動中心、基地道路及環境改造、各賓館及離退休基地配套完善穩步推進,綠化、美化、凈化、亮化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關心弱勢群體,組織開展送溫暖活動,妥善解決了原參加玉門工農業生產的職工家屬生活補助費和協解人員再就業問題,累計安置職工子女就業1500多人。建立健全離退休管理機構和黨支部,加強離退休人員管理,通過老年大學、文體娛樂活動等形式,活躍了社區,凝聚了人心,穩定了隊伍。擴建醫療場所,充實設備,改善條件,醫療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巴鹿H情網”的開通及小勞保、交通費貨幣化,使員工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
(十)黨的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果
1.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順利完成“三講”和先進性教育任務,各級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深入落實《隊站(車間)思想政治工作規范》,不斷創新和改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狠抓責任制的落實,廣大干部廉潔自律自覺性進一步增強。
2、加強企業文化,著力打造“吐哈石油”品牌。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綱要》,秉承中國石油企業精神,積極宣貫指揮部經營管理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全力打造“吐哈石油”品牌。吐哈鉆井享譽國內外市場,井下“鐵軍”馳騁萬里油區,鉆采院氣舉技術叫響中亞,吐哈石油大廈被譽為“新疆第一國賓館”,吐哈加油站成為312國道一道靚麗的風景,“火焰山”、“坎兒井”等一批品牌贏得市場信賴,為打造“吐哈石油”品牌做出了積極貢獻。
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整體素質持續提高。職工、家屬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指揮部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廠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創建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職工示范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鉆井、井下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特車、油建和供水供電處榮獲“全國安康杯優勝企業”稱號,涌現了一批國家、省部級勞動模范和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