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計劃
時間:2022-02-11 01:08:00
導語:政府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是實施“**”計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貫徹我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加快全市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們面臨著許多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也需要靈活應對宏觀環境方面復雜多變的各種因素。一是國家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擴大內需,西部地區將會得到更多的支持。二是自治區對我市加快民展寄予殷切期望,提出了“兩增兩提”的要求,希望我們加快發展步伐,擴張經濟總量,力爭“**”期末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達到2000元,著力提高工業化、城市化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我國正式入世,有利于我們積極吸引外資,擴大優勢、特色工業產品的出口,進一步增強對外開放力度。四是經過近年來的改革、調整,我市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特別是2000年以來開工建設的項目投資近60億元,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今年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還存在許多復雜和不確定的因素。尤其是世界經濟走勢低迷,增長速度趨緩,市場需求乏力,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格局中,勢必給我們加快發展帶來消極影響。為此,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穩定、安全、靈活、多元”的要求。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沉著應對,趨利避害,穩步健康地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同志“***”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四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搶抓西部大開發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以“兩增兩提”統攬全局,繼續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速科技創新,加快生態建設、基礎性建設和城市建設,推進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實現51.2億元,增長16%;財政收入完成50650萬元,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億元,增長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9億元,增長1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600元,增長9.8%;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20元,增長10.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為完成上述目標,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調整優化工業結構,著力提高工業化水平。
繼續擴張總量,估化結構,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努力提高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5%,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6%。
壯大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規模,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個支柱產業發展規劃的實施步伐,制定輕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引導扶持新興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促使其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加快工業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設施,重點解決供電、供水、通訊等問題。進一步落實高載能工業區優惠政策,嚴格新建項目的規模和環保要求,大力引進新項目,抓緊完成在建及改擴建項目,擴大高載能工業總體規模,提高高載能工業在全市工業中的比重和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
積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產學研聯合,限額以上企業都要儲備開發新產品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促進產品結構調整。抓好今年安排的27項技術改造項目,其中完成在建技改項目12項,確保開工黃化集團公司綜合技改、千鋼有限公司離心球墨鑄管、西水創業股份公司4#窯配套改造等重點技改項目,全年技改投入要達到5億元。進一步實施名牌戰略,擴大名牌產品生產規模,努力提高市場占有量。
加大企業改革力度,加強企業管理。深化大中型企業改革,促進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運行。繼續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加快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步伐,以投資主體多無化為目標,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所有制結構調整。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加快上市融資工作。進一步實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經營責任制和經營年薪制。協調支持兩礦業公司三個礦井關閉破產工作,加強市礦聯合,逐步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幫助其盡早實現脫困目標。進一步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支持小企業股權相對集中,使更多的小企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完成公益性企業和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的改制工作。強化對工業經濟的協調調度,加強各項基礎性管理,深入推進廠務公開,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和經營成本,向市場和管理要效益。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城市化水平。
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力量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將城市可以和能夠投入市場營運的有形、無形資產推向市場,走出一條以城建城的城建市場化道路。加快城市公用事業的改革步伐,市政、公交、供水等公用企事業單位,要實行政企分開、事企分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土地管理,嚴格土地審批,從嚴控制土地一級市場。
對全市范圍內的規劃實行統一管理,充分體現規劃的龍頭作用。高標準、高水平地完成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工作,加快編制專業規劃,加強詳細規劃編制工作,詳細規劃覆蓋面要達到建城區面積的60%。切實加強城市管理,進一步明確和加強各區政府管理城市的責任,盡快實施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試點工作。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啟動濱河大道建設,進一步改造城區道路。建設市區污水處理工程,擴建給水工程。繼續進行城網、農網改造,總投入要達到5億元。全面推動舊城區開發改造,舊城改造面積力爭達到30萬平方米。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綠化建設,提高綠化覆蓋率。繼續搞好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使城市面貌和管理水平有一個較大的改觀,加快重點小城鎮的規劃建設,推進村鎮建設步伐,做好社區服務示范點建設工作。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在三個城區繼續實施“跨世紀藍天計劃”。海勃灣熱電聯供項目實現管網配套,全面發電供熱。加快海勃灣城區煤氣入戶進度,今年新增入戶2000戶。積極推進烏達、海南城區集中供熱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廣泛推行清潔生產,有效控制污染總量,嚴禁新污染源產生。
(三)突出增量擴張,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抓好工業、交通、城建和其它重點項目,是關系烏海未來發展的大事,也是我們能否全面完成“**”計劃、實現“兩增兩提”目標的關鍵。要舉全市之力,千方百計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氯堿工程建設,電石項目在第一季度全面投產,燒堿、聚氯乙烯項目年內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海電二期工程10月份實現一臺機組發電。西水創業股份公司、千鋼有限公司新型干法窯技改項目也要加快進度,力爭第三季度前投產達效。切實做好海勃灣水利樞紐、駱駝山煤田綜合開發等重點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爭開工建設丹拉高速公路烏海段和109國道烏海段一級公路;開工建設烏海機場;充分發揮區、鄉、村的作用,繼續抓好“村村通油路”工程。
建立和完善重點項目建設領導責任制,落實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標制、工程監理制,不斷強化項目建設管理的責任約束機制。逐步建立重點項目稽查制度,切實加強對項目資金和工程質量的監管。認真研究國內外市場,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儲備一批有利于發揮地區優勢、形成特色產品的項目。積極主動地做好項目的報批、爭取工作,加大資金爭取力度,擴展社會投融資的渠道,爭取新開工一批重點項目。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作為全市增量擴張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政策、資金、運輸等方面強化協調、支持,促使其不斷上水平、上規模,逐步提高在全市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重點抓好30個百萬元以上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達到10個。非公有制限上企業同口徑增長速度達到15%以上,入庫稅金增長13%以上。
(四)大力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化進程。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生態和林業建設步伐,突出抓好生態、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四期和退耕還林四大工程,加強后期管護工作。完成黃河烏海段治理規劃,加快險工險段治理進度。堅持不懈地開展農田草牧場水利建設,完成667公頃的農業綜合開發任務,抓好海勃灣區節水增效示范項目。加快人畜飲水工程和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好千村扶貧工程和扶貧移民工程。切實做好災區生產自救工作,妥善安置受災群眾。
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步伐。以擴大優質反季節蔬菜瓜果生產為重點,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結構調整比例不低于40%,大力發展保護地,新增保護地13公頃。加快葡萄等優質林果業的發展,新增優質葡萄種植200公頃。結合禁牧工作,推廣舍飼圈養,抓好六個種草養畜示范村建設,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充分發揮好高效農業示范基地的作用。
積極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重點發展蔬菜、葡萄和畜產品加工業,健全中介組織,培育農畜產品市場體系,搞活農畜產品流通,逐步形成蔬菜、葡萄、畜產品產業化基本框架。發展無公害農牧業,加強農畜產品檢疫檢測體系建設,確保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和完善農牧業信息網絡,積極為農戶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提高訂單農牧業的比重,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
(五)以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全面加大地外開放力度。
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充分發揮工業園區招商引資載體的作用,拓寬招商引資領域和范圍,抓好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提高履約率。發揮“京烏經濟科技研究推廣中心”等橫聯合作組織的作用,在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要有所突破。靈活運用各種招商引資方式,開辟招商引資新渠道,完成引進國內外資金7.2億元人民幣的招商引資任務。
努力改善投資環境。落實對外開放責任制,在健全和規范投資項目服務大廳的基礎上,組建行政服務中心,提高服務水平,促進招商引資體制、方式與國際慣例接軌。加強招商引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加緊培養、引進專業人才,適應入世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形勢。
全力推進外經貿工作,實現進出口總額1500萬美元的目標。重點扶持金屬鈉、硅鐵、電石、煤焦等產品的出口貿易,培育出口優勢產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爭取進出口自營權。開展國際市場調研,拓寬自營出口渠道,擴大外貿出口規模。
(六)全力抓好財稅金融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按照完善和穩定稅制、加強征管的要求,嚴格依法治稅。對全市各類稅源進行摸底調查,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加強監控,加大稽查力度。進一步加強民政福利企業管理,規范企業統計工作,大力清理欠稅,嚴厲打擊偷、逃、抗、騙稅行為,積極組織財政收入,同時做好社會保障各項費用的征繳工作。繼續調整支出結構,節約開支,努力保障工資發放、社保經費、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支出需要。充分運用積極財政政策,爭取中央和自治區資金支持,強化項目資金管理。
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穩步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建立會計核算中心,進一步規范政策休購制度和動作程序,嚴格執行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辦法,積極推行部門預算,強化財政管理和監督。繼續深入貫徹落實《會計法》,加大對各類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做假賬行為。強化國有資產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支持金融部門處理好發展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的關系,積極籌措資金,增加信貸投入,努力解決各類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正確處理政企、銀企關系,引導企業增強誠信意識,提高信用等級,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積極籌建烏海市商業銀行。
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引導就業觀念轉變,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啟動就業援助工程,盡可能為下崗職工、失業人員,特別是兩礦業公司的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依法擴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面,加快社保資產變現,進一步做好社會化服務工作。加強勞動監察工作,規范用工行為,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把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作為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擴大就業的重點來抓,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加快對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公用事業等傳統服務業的改組改造,積極發展房地產、物業管理、特色旅游、社區服務業、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需求潛力大的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并依法規范金融、會計、保險、信息咨詢、法律服務、科技服務等中介服務組織。
(七)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加快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現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企業技術開發機構的作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技術市場建設,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開發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產品,重點抓好蒙利中蒙制藥、無土栽培、增雨防雹氣象火箭等新技術項目。積極扶持、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建立選才、聚才、育才的合理機制,在留住、用好現有人才的基礎上,吸引各類人才以多種形式為我市服務,發揮發好政府專家顧問組的積極作用。
加快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鞏固“兩基”達標成果,切實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繼續調整優化教育結構布局,加快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勵和規范多種形式的社會力量辦學。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教師資格制度,推行校長、教師聘任制。
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堅持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強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區寬帶網絡建設。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社會公共服務和經濟、科技、教育等重點領域的信息化步伐。完成政府專網建設,努力把烏海政府網建成自治區具有影響力的盟市級網站。繼續抓好企業上網工程,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鼓勵社會力量發展文化產業。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積極發展各具特色的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繼續推進書法城建設,開展對卓子山巖畫等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實施區域衛生規劃。逐步改善廣播電視設施,提高節目制作和播出質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力爭在自治區“十運會”和“民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繼續做好審計、僑務、民政、人防、檔案、防震減災、地方志、民兵預備役、科普、殘疾人事業等各項工作。
(八)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保持社會穩定。
堅持用“***”重要思想武裝干部和群眾,深入持久地開展愛國主義、集體義和社會義義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發揚“團結、奉獻、創業、爭先”的烏海精神,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水平。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各級政府要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人民政協和各派的監督,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切實辦理好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不斷提高辦結效率和質量。健全決策研究、咨詢制度,提高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作風評議制。堅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以各級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為重點,全面開展“四五”普法工作。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提高執法水平。促進民族團結,發展民族特色經濟。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堅決打擊和取締非法宗教活動。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開展“嚴打”斗爭,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凈化社會環境。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訪,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調處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
(九)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施政水平。
以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為目標,抓緊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合理劃分事權,理順市、區政府管理體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強化政務公開工作,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范圍。調整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加快事業單位改革,實現政事分開。
各級政府和廣大公務員應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要樹立搶抓機遇的發展觀念,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揚長避短,提高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地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要樹立開放競爭的市場觀念,以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不斷強化市場意識,積極主動地適應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引進資金、技術、品牌、人才等要素,從市場中尋求機遇和發展。要樹立與時俱進的創新觀念,面對復雜的形勢和繁重的任務,必須解放思想,以開拓創新的思想觀念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展工作。
今年是中央提出的轉變作風年和調查研究年。各級政府及全體公務員要認真貫徹黨的**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牢固樹立中心意識、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堅持務實從政,反對一切形式主義,不做嘩眾取寵的表面文章,不做只圖虛名不見實效的事情。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文件,改進會風和文風,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
全體公務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筑嚴思想政治防線,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各級政府要加強廉政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斗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認真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搞好專項治理和行風評議。充分發揮監督部門的作用,切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反對以權謀私,規范權力運行,樹立公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公仆意識,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生活上關心群眾,為群眾多辦實事,把好事干實,實事干好。今年,市政府要繼續為人民群眾辦好十件實事:開工建設烏海機場;開工建設市文體中心和博物館,續建書畫院;啟動濱河大道建設;新建、改造海勃灣區建設路、海達街和烏達區解放南路、海南區東山大街、緯一街等部分街路;開工建設市區污水處理工程,擴建給水工程;建設市職高實驗樓,一通廠學校、海南區三小、烏達區二小教學樓,啟動遠程教育網絡;建成災區新村和新村學校;啟動市120急救中心;新建市婦幼保健院住院樓和市中心血站;完成黃河下海勃灣控導二期工程、巴音陶亥鄉補水工程和曙光村干渠襯砌工程。
各位代表??缛胄率兰o,在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要歷史時期,烏海的發展充滿蓬勃生機,建設團結、富裕、文明的新烏海前景光明。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同心同德,振奮精神,勵精圖治,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開創新局面,以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迎接黨的***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