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良種工程建設計劃
時間:2022-03-12 02:05:00
導語:畜禽良種工程建設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進一步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促進我省畜禽品種結構和畜牧業結構調整,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畜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根據《全國畜禽良種工程二期規劃》、《河南省優勢畜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和《河南省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建設規劃》要求,結合我省畜牧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我省畜禽良種工程建設現狀
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框架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共建成各類種畜禽場275個,其中種豬場132個,存欄種豬4.45萬頭;種牛場5個,存欄種牛2612頭;種羊場41個,存欄種羊12195只;種禽場84個,存欄種禽254萬套,其它種畜禽場13個。這些種畜禽場每年可向社會提供良種畜禽33278萬頭只;全省有國家級種公牛站4個,存欄采精公牛185頭,年可生產優質凍精385萬劑;家畜人工授精站點5386個,年凍精配種達460萬頭只,初步形成了育種、擴繁、推廣相配套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框架。
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初見成效。全省共有畜禽品種60個,其中列入地方畜禽品種志的有22個。采取保種選育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的辦法,促進了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南陽牛新品系選育和開發、固始雞家系選育和開發、盧氏雞的品種選育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固始雞和固始笨蛋已成知名品牌,遠銷十幾個省。
引進國外良種畜禽的數量迅速增加。1998年以來,我省共引進種畜禽61批次,引進各類種畜禽36.84萬頭只,極大地豐富了我省良種畜禽品種資源,加快了畜禽良種化進程。
畜禽良種覆蓋率和出欄率明顯提高。良種工程建設推動了畜禽品種改良工作的開展,畜禽良種化程度明顯提高。2003年,全省豬、蛋雞和肉雞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4%、76%和88%,比1998年分別提高了11個、6個和8個百分點;豬、牛、羊出欄率分別達到127.6%、49%和111%,比1998年分別提高了4.1個、6.5個和9個百分點。
優勢畜產品區域布局初具雛形。良種工程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優勢畜產品區域布局的形成,為畜產品加工業發展和提高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基礎。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中原肉牛帶、中原肉羊帶、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豫東平原奶牛養殖基地、京廣鐵路沿線生豬產業帶、豫東南水禽生產基地、豫北肉雞生產基地和、豫南優質黃(麻)羽肉雞生產基地等優勢畜產品產區。
我省畜禽良種工程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現代化畜牧業的發展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生產規模小,生產水平低,供種能力不足。我省現有種豬場年供種能力42.6萬頭,缺口87.5萬頭;種公牛站年可供凍精385萬劑,缺口665萬劑;種禽場年可供種禽3.3億只,缺口2.6億只;種羊和奶牛缺口更大。二是基礎設施薄弱,育種手段落后。大多數種畜禽場生產條件簡陋,生產水平較低,育種進展緩慢,依賴從國外引進良種的局面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扭轉。三是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滯后。由于省級沒有保種專項資金,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工作難以維持,處于種群減少、遺傳特性退化的狀態,個別品種瀕臨滅絕。四是支撐服務體系不健全。主要是種畜禽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檢測手段落后;信息網絡服務體系不健全,不能及時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增加了生產的盲目性。
二、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市場為導向,以畜牧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畜禽生產能力、質量水平、增加畜產品市場競爭力為重點,建立與畜牧業結構調整、區域布局和不同生產方式相適應的良種繁育體系,培育、推廣、利用畜禽良種,提高良種化程度。加快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的轉變,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運行模式,推動畜禽良種產業化進程,實現新時期畜禽良種繁育建設的新突破。
(二)目標任務
1、畜禽良種供應能力。到20*年,新建種豬場112個,擴建102個,新增供種能力87.5萬頭;新建種牛場4個,年供優質種公牛600頭,擴建四個種公牛站,年新增供種能力615萬劑;新建種奶牛場達到20個,種奶牛存欄達到20000頭,年新增供種能力8000頭,胚胎移植能力達到10000頭;新建種羊場60個,年新增供種能力10萬頭,冷精配種能力達到500萬頭;新建種禽場達到103個,年新增供種能力2億只。
2、畜禽良種生產性能。
生豬:生長育肥期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料肉比3.0以下,瘦肉率65%以上,商品豬出欄率135%以上;
肉牛:18月齡體重從36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屠宰率提高到60%以上,胴體凈肉率提高到50%以上;
奶牛:成年母牛頭均產奶量提高到5500公斤以上,乳脂率在3.4%以上,乳蛋白率在3%以上,規模場和養殖小區牛奶體細胞數在10萬以下;
肉羊:6月齡活體重達到40公斤以上,屠宰率提高到50%以上,胴體凈肉率提高到50%以上;
蛋雞:存欄蛋雞年產蛋量16公斤以上,料蛋比2.5以下;
肉雞:6周齡體重2.5公斤,料肉比2.0以下;
肉鴨:
3、品種資源保護:新建或擴建品種資源場12個,活體保種基因庫1個,對現有60個品種分別進行保種場保護區或基因庫保護,地方品種資源有效保護率達到70%以上。
4、種畜禽質量測定:新建奶牛測定中心和種豬測定中心各1個,測定能力達到每年500頭。畜禽原種場和大型畜禽良種企業全面實行場內測定。通過建設種畜禽測定站,完善場內測定設施,提高生產性能測定能力和育種水平。
經過五年的建設,組建大型育種企業集團1-3個,種豬、種牛及其凍精除滿足本省需要外,面向全國供種;種羊、種禽基本滿足本省需要;奶牛緊缺的局面逐步得到緩解。全省畜禽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種畜禽質量監測得到加強,畜禽品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體制和機制改革明顯進步,科技水平較大幅度提高,形成布局合理、監管有效,運轉靈活的畜禽良種工程體系。
三、良種工程二期建設規劃方案及內容
(一)畜禽良種繁育體系
1、豬
圍繞提高生豬及產品質量,推行標準化、產業化生產經營,不斷提高養豬業的整體生產水平;完善養豬業支撐、服務體系,重點加快種豬場的完善和提高,建設豬人工授精中心站,使種豬繁育體系的結構、布局和規模更加合理,并逐步組建我省的種豬育種企業集團。
擴建現有2個原種豬場;新建2個原種豬場。每場基礎母豬達存欄600頭以上,主要是種豬引進、設備購置、場內質量測定和環境保護等。
新建一級種豬場10個,使我省一級種豬場達到24個。鼓勵有條件的原種豬場和一級種豬場開展聯合育種,促進優良遺傳資源的共享,提升我省種豬選育水平。
新建二級種豬場達100個。擴建二級種豬場100個,主要是豬舍改造、購置設備、環境保護等。
建立省級豬人工授精中心站1個,主要包括種公豬引進、豬舍建設、精液采集、檢測、運輸、儲存設備購置,同時建立配套的人工授精網絡。
到20*年,使我省種豬場達到243個以上,供種能力達133萬頭,新增供種能力87.5萬頭。
2、肉牛
利用現有資源組建肉牛育種企業集團。建立肉牛育種場,通過選育提高種牛生產性能,為全省及全國種公牛站提供優質種公牛;對南陽牛、郟縣紅牛開展本品種選育,并引入外血進行改良,通過橫交固定,培育出適合我省省情的肉用牛新品系;逐步開展肉牛遺傳評估,應用現代育種手段,不斷提高種牛質量。
建立西門塔爾、夏洛來、德國黃牛、安格斯牛等4個肉牛繁育場。
擴建和完善省肉牛繁育中心、洛陽、南陽和許昌4個種公牛站,使采精公牛存欄達到665頭,主要建設內容有:公牛引進更新,牛舍擴建,細管凍精設備及相關儀器的購置配備更新。
新建人工授精站點l000個。
到20*年,使我省種牛場達到5個,年供優質種公牛600頭;種公牛站供種能力達到1000萬劑,新增615萬劑。
3、奶牛
加快奶牛良種引進和擴繁速度,提高種群質量;加大奶牛飼養小區和擠奶站建設力度,擴大奶牛飼養規模;大力推廣標準化飼養和疫病防治技術,提高經濟效益。重點是加強高產奶牛育種場和奶牛種公牛站建設,開展人工授精、DHI測定、良種登記、后裔測定和凍精質量檢測,提高種牛質量和生產水平。
擴建現有2個種奶牛場,使基礎母牛存欄分別達到1000頭。
新建存欄基礎母牛800頭以上高產奶牛育種場20個,主要建設內容是:種牛引進、標準化牛舍建設、青貯窖建設、機械設備購置等。
擴建省動物胚胎移植中心,主要購置胚胎采集、性別控制、冷凍、儲存、解活及其它必要的胚胎移植設備。與高產奶牛育種場相結合,大規模開展奶牛胚胎移植,全面提高奶牛生產水平。
以省奶牛繁育中心為基礎新建奶牛測定中心l個。
到20*年,種奶牛場達到22個,種奶牛存欄達到20000頭,年新增供種能力8000頭,胚胎移植能力達到10000頭,使我省奶牛緊缺局面基本得到緩解。
4、種羊
充分利用資源和潛力優勢,建立和完善種羊育種場;搞好我省地方良種的本品種選育,使其優良性狀得以保持和延續;利用引進優良肉羊品種,開展經濟雜交,提高肉羊胴體重和出欄率。加快肉羊綜合配套技術研究,提高飼養管理技術水平。
新建波爾山羊、夏洛來羊、無角多塞特、杜泊羊原種羊育種場8個
新建種羊擴繁場52個。
新建羊人工授精中心1個。
到20*年,全省種羊場達到100個,種羊存欄達到6萬只,年新增供種能力10萬只,冷精配種能力達到500萬只。
5、家禽
以滿足居民對禽蛋、禽肉需要為目的,利用高產優良品種和科學飼養管理技術,提高單產水平,提升家禽生產的整體效益;搞好地方優良品種開發,大力推行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全省家禽業穩產高效發展。
擴建和完善現有8個蛋雞祖代場,使其總規模達10萬套;新建和擴建肉雞祖代場各1個,存欄肉種雞達到8萬套。
新建父母代蛋雞場50個,蛋種雞存欄達到100萬套;新建父母代肉雞場50個,蛋種雞存欄達到100萬套。
擴建華英祖代肉鴨場,使其規模達到2萬套;新建父母代蛋鴨場2個,使其規模達到10萬套,基本滿足全省商品蛋鴨飼養的需要。
到20*年,全省種禽場達到184個,種禽存欄達到477萬套,年新增供種能力2億只。
6、其他
種兔場的建立,按兔的經濟類型建在各自的主產區,與生產需要相配套。
種蜂的繁育,以現有種蜂場為主,擴建和完善??h種蜂場,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生產水平。
特種畜禽良種場的建立,要與市場需求及產品開發利用相適應,控制高代次良種場,杜絕以炒種為目的建場。
(二)品種資源保護體系
建立省級保種基因庫,對現有畜禽品種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對數量少或瀕臨滅絕的品種資源實行特別保護;在畜禽品種資源原產地建立保種場和保護區;加強本品種選育,提高優良遺傳性狀的遺傳力;對畜禽遺傳資源進行深入研究,發現新的珍貴遺傳資源及時列入省級畜禽品種保護名錄,并申請列入國家名錄實行重點保護。
擴建南陽牛和泌陽驢保種場;新建郟縣紅牛、信陽水牛保種場。
新建槐山羊、河南小尾寒羊、河南大尾寒羊、伏牛白山羊、豫西脂尾羊、太行黑山羊、河南奶山羊、太行裘皮羊保種場各1個,共8個。
擴建淮南豬保種選育場;
新建盧氏雞保種選育場,供種能力達3600萬只;
擴建固始白鵝原種場,供種能力達1500萬只以上。
擴建固始雞原種場,使其規模達到5萬只。
新建活體保種基因庫1個、新增10個保種區。
(三)種畜禽質量監測體系
實行全省統一布局,逐步建立省級種畜禽質量監測中心和跨區域性測定中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種畜禽生產企業,建立自己的測定體系。
新建省級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中心1個,跨區域性測定中心4個。通過場內測定、集中測定和種畜禽拍賣的有機結合,促進畜禽品種選育,提高種畜禽質量。
建設內容主要是測定舍、隔離舍建設,設備設施,遺傳評估、軟件管理等。
(四)市場與信息網絡體系
實行畜禽品種資源和信息共享,科學管理良種繁育體系,及時準確地掌握種畜禽生產和市場動態,向種畜禽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提供市場需求信息,價格變化趨勢,及時指導種畜禽生產及畜禽品種改良工作。
建設1個省級信息網絡服務中心,18個省轄市建設服務平臺并與所屬縣(市、區)聯網,實現全省畜牧系統協同辦公。主要建設內容有:設備設施購置、系統軟件開發、系統維護和人員培訓等。
四、投資概算
*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技術和體制創新力度,為二期良種工程建設提供支撐
根據良種工程二期建設的需要,調整畜牧業技術推廣方向和重點,整合技術力量,開展專業化服務。要針對關鍵技術進行科研攻關和開發,解決技術“瓶頸”和育種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利用胚胎移植等高新生物技術,加快良種的繁育推廣速度。把常規選育技術和現代選育技術相結合,應用先進的儀器設備、遺傳評估方法和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加快遺傳進展。加快國有種畜禽場體制改革,盤活國有資產。加強重點種畜禽場建設,理順管理體制,完善經營機制,增強研究開發能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育種公司。鼓勵“產、學、研”相結合,借助科研院校的力量,提高良種培育和生產的科技水平。成立和完善育種協作組織,開展全省聯合育種,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畜禽新品種和配套系,創立品牌和名牌,開拓國際國內種畜禽市場。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和先進生產技術。鼓勵種畜禽場與國內外育種公司、種畜禽生產企業通過合資等方式建立種畜禽場或開展育種技術合作。積極開展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的國際交流,爭取有關國際組織和政府間的技術和資金援助。
(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良種推廣應用步伐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加大良種的宣傳和推廣力度。鼓勵良種生產企業和育種公司建立信息平臺,通過技術服務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絡,以提高企業知名度,擴大銷售量和市場競爭力。有實力的大型育種公司可以與擴繁場和商品飼養基地相結合,走大場帶小場、公司加農戶的路子,推進品種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實現保護、培育、擴繁、推廣一體化。各地畜牧部門和有關協會要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種信息服務體系,搞好良種登記工作,使每個企業的種畜禽生產性能都能上網查詢。結合種畜禽測定工作,大力推行種畜拍賣,做到優質優價,推動種畜禽生產企業間的公平競爭,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的購銷和價格機制,加快良種推廣應用步伐。
(三)加強監督管理,實施種畜禽標準化生產
一是完善分級建設和管理制度。省里重點抓好地方原種場、祖代場及有關質量檢測中心等的建設和管理。省轄市畜牧行部門要做好擴繁場和孵化廠的建設和管理,搞好銜接,確保上通下達,靈活運轉;二是建立種畜禽標準體系,提高種畜禽質量水平。制定和實施主要畜禽品種標準、種畜禽場建設標準和種畜禽飼養管理規范,加強種畜禽監督管理,逐步實現種畜禽標準化和規范化生產,提高我省畜禽良種選育水平;三是嚴格進出口管理。引進種畜禽必須經過國家畜牧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杜絕引進低代次和雜交種畜禽。四是嚴格執法。根據《種畜禽管理條例》要求,加強對品種資源保護和種畜禽生產經營的監督管理,加大對假冒偽劣種畜禽的查處力度,確保種畜禽市場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四)加強領導,增加投入,確保二期良種工程健康發展
各地要把實施良種工程二期建設規劃作為應對入世挑戰,推進畜牧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引導,精心組織。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措施,抓好項目落實。要開拓思路,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實施規劃的機制,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指導,發揮規劃的導向作用。畜牧部門要積極開展工作,爭取計劃、財政、金融、外貿等部門支持。要廣開融投資渠道,一是爭取各級財政增加對二期良種工程建設的投入,現有預算內資金向二期良種工程建設傾斜。農業結構調整資金要重點用于二期良種工程的項目建設。二是充分利用農業綜合開發、扶貧、以工代賑資金和工業結構調整資金。三是積極爭取金融部門的支持,擴大對畜牧業的投入。四是積極引進外資項目,利用世行、亞行和政府間借款。五是爭取國家有關畜牧業投資項目。六是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到二期良種工程建設項目,搞產業化開發。通過多渠道融投資,不斷增加對二期良種工程建設的投資總量,確保二期良種工程建設按期完成。
- 上一篇:地稅局招考國家公務員意見
- 下一篇:計生委建立執法責任制通知
精品范文
10畜禽養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