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育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時間:2022-08-03 10:21:41
導語:教育體育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縣域教育均衡發展,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體育需求為出發點,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和師生的身心素質為根本任務,逐步建立具有時代特色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縣,結合我縣實際,制定《縣教育體育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回顧
“十二五”期間,我縣按照“理念先進,特色鮮明,裝備現代,質量一流,均衡發展”的總體要求,認真踐行“學前教育抓啟蒙,小學教育抓養成,初中教育抓規范,高中教育抓內涵”的教育發展理念,切實加快了學前教育普及化、義務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優質化、民族教育特色化進程,推動了全縣教育事業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2010年,順利通過省政府“普高”驗收,縣職教中心成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縣進修學校通過省縣級教師培訓機構達標驗收。
(一)各類教育統籌協調發展
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學前教育按照“規范·提高”要求,制定下發《縣幼兒園保教工作規范》。依托幼兒園改造項目,強力推進農村幼兒園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及管理;加強學前教育研究,通過外出豐寧學習、組織對口幫扶觀摩等活動,強化幼教教研機制,提高保教水平。目前全縣有城市省級示范園2所,農村省級示范園5所,農村市級示范園2所,農村一類園17所、二類園64所、三類園10所。到2014年,全縣共有幼兒園81所,其中民辦幼兒園56所,各鄉鎮均辦有中心幼兒園。全縣學齡前三年兒童入園(班)率為77.6%,學前一年受教育率為90%。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著眼“均衡·優質”的工作目標,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工作機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小學以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為重點,加強城鄉之間、學區之間聯盟,扎實推進區域內教研一體化進程。通過實施全縣大教研工程,促進了全縣各學區教研均衡發展。實行“送教下鄉”和“走教”制度,在各個學校開齊、開足、上好國家課程,全面提高了教育質量。初中以規范化管理為重點,實施強校幫弱校工程,11所學校兩兩結合,完善結對幫扶發展聯盟,強校派優秀教師到弱校支教,弱校派教師到強校頂崗研修,建立合作互動的工作團隊,提高了學校規范化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2011-2014學年度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階段入學率達99.2%。
高中教育優質發展。高中緊緊圍繞“質量·特色”的辦學導向,促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一中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和名師的帶動作用,主要抓好大文大理,提高二本以上上線率,高考成績繼續位于全市前列。蒙中積極構建蒙語教學網絡,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學校,民族教育影響不斷擴大。同時積極發展體育、美術特色,高考成績始終位居農村高中之首?!笆濉逼陂g,我們按照實施品牌戰略,突出辦學特色的普通高中辦學思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管理、開拓創新,積極創建品牌學校。普通高中辦學規模、辦學水平得到提高。至2013-2014學年度,全縣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6957人。
職業教育統籌發展。到2014年,累計投資2508.5萬元,用于學校建設與發展。新增校園面積60畝,新建實訓樓、宿舍樓、餐飲中心等共計1.5萬多平方米,增購儀器設備,建成各類專業實訓室45個,并被相關部門認定為“電子特種行業培訓基地”、“承德市建筑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考核基地”、“省中小企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工作分站”、“承德市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培訓基地”、“承德市食用菌培訓鑒定基地”、“縣創業培訓基地”等。對各類人員的職業技術培訓約20萬人次,多層次、多形式的成人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二)養成教育成效顯著
我縣始終秉承“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品格奠定學生美好幸福人生”的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尚德、包容、創新、爭優”的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不斷提高學校教育管理水平。以打造精品大課間活動為展示平臺,圍繞“尚德、包容、創新、爭優、合作、友善、樂學、誠信、節儉、堅韌、孝敬、信心”12種核心品格,在全縣各校積極推進無聲走廊、無聲食堂、輕聲教室、輕聲宿舍建設。養成教育取得顯著成績,2014年5月,全國第五屆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現場會在召開,我縣養成教育的成功經驗先后在中央廣播電臺、中國《德育報》、《經濟日報》、《教育》、《承德日報》和國家各大網站等媒體和刊物上播放和刊載。全省已有11個縣區來觀摩學習。
(三)教學改革扎實推進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縣出臺了《構建有效課堂、打造高效課堂實施方案》,全面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一是實施全員抓教學。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一把手”工程,通過選派校長外出掛職學習、建立校長聽評課制度等措施,引導校長由行政事務型向專家學者型轉變。實行領導干部兼課制度。學校教導主任、副主任等中層干部一律兼課,凡不在一線任課的一律不得評職晉級。按照全員抓教學思路,考察選拔任用干部、推選骨干教師、教學標兵、師德標兵,聽取教研室意見,向教學一線教師傾斜。把學校領導班子是否研究教學工作作為考核學校、評價校長的主要內容,極大地增強了全員抓教育教學的合力。二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減負增效。按照承德市“生本教育”和我縣推進高效課堂改革的需要,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做到全縣“五統一”搞教研,即:統一教學管理、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研活動、統一教學安排、統一教學考核。教師由知識的傳播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深入推進名師研修工程,利用寒暑假,組織全縣各學段、各學科骨干教師集體研修,變補課為補能。并將研修成果上傳到學科QQ群,供學校集體備課參考使用。充分發揮骨干教師作用,在全系統開展“精彩一課”開放課堂展示活動,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中高考成績始終位居全市前列。
(四)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一是加快學?;A建設。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教育投入達到“三個增長”,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2010—2014年,全縣用于改善辦學條件的校安工程、初中工程、學前推進工程、校舍維修改造工程等學校建設項目。
總投入2.5695億元,新增建筑面積113296平方米,改擴建面積102348平方米,購置食堂設備43755件(套)。主要工程包括:完成、臥龍鎮、鎮、黃土梁子鎮四個中心幼兒園;完成黨壩中學、楊樹嶺中學,北五十家子中心小學、茅蘭溝中心小學、金杖子中心小學、七家岱中心小學、劉家店中心小學七所中小學的新建項目;完成農村偏遠山區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12個;新建改擴建了農村中小學的學生食堂等。二是加強信息化建設。全縣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建立標準化理化生實驗室71個,探究實驗室13個,購置音體美設施12705件(套),電子白板1051套,電子白板班級普及率達91%,實現了中小學、教學點電子白板全覆蓋,居全省領先水平。2013年,籌資400余萬元,完成了教育城域網建設,實現了全縣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聯共享。
(五)師資隊伍素質不斷提高
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的學歷水平明顯提高。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5105人,專任教師4876人。小學專任教師2896人,學歷合格率100%,??埔陨蠈W歷230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9.5%;初中專任教師1181人,學歷合格率99%,本科以上學歷89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5.9%;普通高中專任教師601人,學歷合格率91%,其中研究生5人;職業學校專任教師117人,學歷合格率85%,雙師型教師6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2.9%。幼兒園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其中??埔陨蠈W歷83人,占總人數的85%。
(六)體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體育設施不斷完善。十二五期間,利用彩票公益金為全縣31個行政村、2個老年公寓、2個新民居配備體育健身器材。開展民心工程,為全縣78個社會體育指導站配備了音響,將小學、城東小學、小學、回民小學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不斷豐富群眾業余文體生活。
社會體育健康發展。一是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以國家和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為依托,充分發揮體育社團和各類體育協會、社會體育輔導站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針對不同人群,長年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全民健身活動。二是加強體育健身廣場建設?;I措資金110萬元,加快農民體育健身廣場建設,配備新民居健身工程540套。三是加強社會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了對各單項體育協會、行業體協、鄉鎮體協和社會體育指導站(點)的管理與指導,引領我縣全民健身活動的蓬勃開展。每年定期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培訓,目前我縣已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65人,其中國家級一級二級指導員共265人,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33人,提高了全縣社會體育指導群體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2014年10月成功承辦了縣第四屆全民運動會??h全民健身中心堅持對外開放,全年有6萬多人參加體育鍛煉。2014年,舉辦了縣“中國體育彩票杯”毽球賽、門球賽、釣魚賽、自行車賽和“山莊老酒杯”第二屆登山大賽;承辦了第四屆全民運動會;舉行了縣第二屆廣場舞大賽。廣場舞《之戀》和靈動之舞健身球《愛我中華》分獲國家體育總局三等獎。組隊參加承德市象棋公開賽、秦皇島市門球賽、北京世界馬拉松賽,均取得優異成績。
學校體育穩步發展。一是積極開展學校體育活動。按照提高青少年學生體質、每天鍛煉1小時的工作思想,認真開展體育大課間、陽光體育冬季長跑,認真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積極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從2008年開始我縣舉辦第一屆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舉辦啟動儀式,59所學校積極向相關網站報送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總結照片等,舉辦中長跑活動共7萬5千多人參加,2012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陽光體育冬季長跑優秀組織單位。二是認真組織籌備訓練與比賽工作。為加快學校重點體育項目和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加強了散打、木球和毽球、蹴球等項目的指導和訓練,積極爭取蒙中訓練館建設工程項目,目前項目已爭取下來,正在建設中。全縣有50余人被市體育局評為業訓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教練員,優秀體育教師。
民族教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二五”期間,我縣教育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縣城區初中、小學校舍不足,大班額、超大班額現象嚴重。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不足。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初中小學教師老齡化問題嚴重、高中階段教師緊缺問題突出,隊伍整體實力不夠強。由于受全縣教育布局調整及資金投入的影響,以下項目未能實施:新城區初級中學、中學科技樓、臺頭山中學科技樓、中心小學科技樓、新城區幼兒園、南五十家子鎮中心幼兒個園、黃土梁子中學木球散打訓練館、一中400米塑膠跑道、縣奧林匹克中心、黃土梁子初級中學體育館、縣城北體育休閑中心等11個建設項目。
二、“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立足于“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定位,圍繞打造冀遼蒙三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以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縣為目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優化教育結構布局、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我縣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進一步健康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推動全民體育蓬勃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基本思路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現代化教育強縣”發展戰略,以育人為本為根本要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基本政策,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從本縣的實際出發,做強做優基礎教育、發展壯大職業教育、支持民辦教育。進一步整合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均衡發展。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實現教育發展關鍵點和難點的有效突破,有效擴大教育資源;以農村教育為重點,加強教育薄弱環節,促進教育公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管理,促進教育整體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服務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強,實現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三)目標和主要任務
1.總體目標
“十三五”期間,全縣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全面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縣。規范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打造高中教育品牌,重點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體育事業。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逐步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外來務工子女就學和社會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廣大群眾健身難問題。建設與冀遼蒙三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相適應,居于全市、省乃至全省前列的一流體育事業。
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終身教育體系和優質教育體系。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素質教育得到切實推進。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2.全縣各類教育體育事業發展目標
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構建以公辦幼兒園為主體,規范化社會力量辦園并舉的多元化辦園格局。到2020年,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分別達到92%、84%、79%;縣鎮中心園達到省定標準。
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保持小學和初中入學率100%,小學鞏固率100%,初中鞏固率達到98%以上。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省級驗收。
優先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率不斷提高,在校生達1.32萬人,毛入學率力爭達到87%以上,每萬人口中有高中階段在校生4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與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比例基本持平。
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辦好縣特殊教育學校,滿足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需求,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5%以上。
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鞏固提高民族教育事業成果,加快南城區民族幼兒園的建設,不斷擴大民族教育辦學規模。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得到切實推行,德育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智能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全面提高。
初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各類教育要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支持和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繼續教育,發展和改革教育培訓,逐步建立以就業、創業和技能提升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提供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的各類開放式教育培訓。對在鄉和返鄉農民開展短期職業技術培訓,每年80期以上。以村為單位積極扶持發展科技示范戶、專業戶,年發展1-2戶。
深化體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建立好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制定相關政策,加快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為促進青少年強身健體提供更好的條件和保障。實施公共體育場館、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公眾開放政策,建立群眾需求征集和評價反饋機制,推動體育文化惠民工作與群眾的需求有效對接。抓好學校體育工作,進一步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加大對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創建和規范管理力度,進一步發揮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在學校體育和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完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競賽、訓練、體育師資培訓等體系建設。抓好群眾體育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加塊邊遠農村體育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體育設施,通過舉行各種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豐富廣大群眾的業余生活,提高全民身體素質。
3.辦學條件建設主要目標
提高師資專業化水平。師資學歷進一步提高。到2020年,幼兒園專任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達95%,小學教師專科率達到90%以上,初中教師本科率達到88%以上,高中教師本科率達到100%。
基礎設施基本達標。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布點規劃,加快對薄弱學校規?;{整步伐,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滿足全縣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就近入學需求。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達到有關標準要求。班額基本做到小學每個教學班的學生數控制在45人以下,中學控制在50人以下。
基本實現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水平有明顯提高,全縣中小學校逐步建立學校網站,交互式電子白板配備率達90%,教學計算機按生機30:1標準配備。
加強學校體育場地建設,為全縣中小學配備體育器材,爭取達到一類配備標準。合理利用彩票公益金推動我縣體育事業發展。積極爭取在南邊,北邊建設兩個體育休閑廣場,每個8000平方米,在北邊建設縣奧林匹克中心(180畝)建設一個籃球館、一個訓練館,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有400米標準塑膠跑道體育場,形成一體化,向社會開放,徹底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健身難問題。
公用經費:生均公用經費達到國家制定的基準定額。
4、主要任務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鞏固和提高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抓好學校常規管理,突破學校內部管理改革的主要障礙,逐步實現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標準化、教育服務規范化和教育管理科學化、法制化,為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教育目標打下基礎。
(1)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努力滿足學前教育服務。強力推進農村幼兒園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及管理;完善全縣鄉鎮中心幼兒園領導體系,增強其管理指導能力。實現辦園條件、保教質量,幼兒入園率全面提高。加強對學前教育規律研究,認真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防止并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規范民辦幼兒園管理,嚴格執行上級民辦園準入法規,加強日常監管。
(2)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堅持“城鄉一體化、同標準、齊發展”的原則,以硬件均衡為基礎,以投入均衡為保障,以師資均衡為根本,以質量均衡為核心,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提高辦學水平,提高普及程度,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提高教育質量。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實施學區管理制度,科學合理劃片,嚴禁跨區域招生,嚴禁“擇?!爆F象。小學以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為重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目標,扎實推進區域內教研一體化進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初中完善初中學校結對幫扶發展聯盟,加強干部隊伍、教師隊伍、學生隊伍的規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學校的規范化管理水平、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中考保持全市領先水平。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縣評估驗收任務。
(3)優質發展高中教育。普通高中繼續圍繞“質量·特色”的辦學導向,促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一中按照“嚴管理、強師資、厚基礎、建機制,保生源、提質量、創品牌”工作思路,以精細化、立體化管理為抓手,以落實常規教學為主線,以教育科研為引擎,以教學業績評價為杠桿,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持高考上線率位于全市領先位次,努力打造一中的強勢品牌。蒙中鞏固民族教育成果,構建蒙語教學網絡,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學校,與內蒙古等省區實現蒙族交換生110人。同時要積極發展體育、美術特色,培養體育、美術人才。
(4)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教中心基礎能力建設,力爭完成400米跑道的風雨塑膠運動場建設。加強骨干專業建設,積極拓展新興專業,開設對路專業,加強農口專業,鞏固強勢專業,打造品牌專業,提升骨干特色專業,力爭打造機加工為省級骨干專業。爭取利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職教中心達到占地面積150畝以上,建筑面積50000平方米以上,全日制在校生4000人以上,每年進行各種短期培訓10000人次以上,學校辦學條件接近國家示范校的標準,建成“全國一流,省內示范,市內領先,且在冀、遼、蒙三省(區)交界區域有較大影響的中等職業學校。
(5)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小學、初中、高中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
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加強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和國防教育工作。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增強學生體質,科學安排學習、生活、鍛煉,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加強體育、音樂、美術、科學等課程專業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提高術科教師專業水平。加強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設和管理,豐富學生課外及校外活動。加強中小學生國防教育,提高全民國防意識。
牢固樹立科研興教、科研強校的思想。要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審視教育教學工作,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強校思想。提高教育教學決策、教育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行為的科學化水平,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培養科研骨干,壯大科研隊伍。加強課題研究,推廣研究成果。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
建立健全客觀、公正、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和監督機制。探索和完善對學生的考試評價制度和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健全客觀、公正、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和監督機制,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6)推進體制創新,增強教育發展活力。
推進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樹立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和系統培養觀念。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統一、注重因材施教。建立健全客觀、公正、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和監督機制,開展由政府、學校、家庭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
推進學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按照“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用”的原則,切實落實全員聘任制。強化教師考核制度,加強聘任后管理和履職考核。進一步完善重實效和、重貢獻的考評和激勵機制,健全以崗位為重點的績效工資制度。建立健全學校編制動態管理制度,合理設置專任教師和非教學人員的比例。
深化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初中就近免試入學。不斷完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規范優秀特長生錄取程序與辦法。完善考試招生信息制度,提高信息公開透明,保障考生權益,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督。強化考試安全責任,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堅決防范和嚴肅查處考試招生舞弊行為。
深化辦學體制的改革。堅持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投入體制。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大力支持民辦教育,鼓勵出資、捐資辦學,促進社會力量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等多種形式舉辦教育。依法管理民辦教育。
(四)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項目
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堅持城鄉統籌,促進教育公平;以標準化學校學建設為重點,加大投入,強基固本。本著“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原則,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薄弱學?;巨k學條件,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整體提高我縣教育發展水平,實現縣域教育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重點抓好以下項目建設:
2015年遷址新建一中,規劃占地300畝,建筑面積135320平方米,預計總投資4億元。城東小學教學樓4000平方米,規劃資金800萬元。中學廁所500平方米,規劃資金98萬元。
2016年新建回民小學教學樓3500平方米、廁所240平方米,規劃資金748萬元。新建中心小學宿舍樓1200平方米、浴室150平方米,規劃資金270萬元。新建王土房鄉中心小學教學樓1200平方米、浴室200平方米、圍墻400延長米,規劃資金296萬元。新建中心小學科技樓1500平方米,規劃資金297萬元。
2017年新建南五十家子蒙古族小學教學樓2850平方米,宿舍樓2000平方米,規劃資金965萬元。新建中學教學樓4800平方米,規劃資金950萬元。
2018年新建臥龍明德小學教學樓5000平方米、宿舍樓2850平方米、鍋爐房90平方米、廁所200平方米、圍墻120延長米、護坡50立方米,規劃資金1689萬元。
2019年新建三十家子中心小學教學樓5000平方米、科技樓2850平方米、鍋爐房100平方米、廁所300平方米、運動場1萬平方米、圍墻及大門500延長米,規劃資金2130萬元。
加強偏遠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建設,確保開齊開全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完善教育城域網管理和資源庫建設,以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五)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教育經費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元投入體制
建立健全與公共財政體制相適應的教育財政制度,確保教育經費持續穩定地增長。不斷加大縣財政對教育的投入??h財政必須優先保證教育的投入,確保教育財政性撥款達到“三個增長”。
優化教育支出結構,統籌各級各類學校的投入,提高教育經費的效益。
鼓勵和支持拓寬籌資渠道。鼓勵公民和社會組織、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投資和捐資辦學。
加強對教育經費使用的監管??h教育、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必須建立健全教育經費管理和監督制度,確保教育經費及時足額撥付到學校并按規定使用。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強化預算管理,不斷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扶貧助學制度。切實抓好義務教育免費教育和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補助政策的落實,做到應免盡免應補盡補。加大對高中階段貧困家庭學生、中職學生的資助力度,落實國家資助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政策。鼓勵和支持個人和社會組織捐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2、加快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改善教師待遇,使教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選樹并大力宣傳先進教師典型。不斷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考核、獎懲機制,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
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政府預算,全面啟動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素養為核心的新一輪教師全員培訓。依托教育云平臺、城域網、師范大學培訓資源,以“教師成長年”、“名校名師工程”為載體,培養縣級、市級名師和名校長100名,培養100名縣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完善校長任職資格標準,促進校長專業化,提高校長管理水平。
建立校際有序流動機制,盤活教師資源。建立企業優秀技術人才到職業學校任教制度。鼓勵和選派城鎮學校骨干教師和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到鄉鎮學校掛職、支教,適當選派鄉鎮學校骨干教師和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到縣城學校掛職,選派部分學校領導、骨干教師到先進學校掛職、跟班學習,促進教師交流、師資互補、資源共享。
加強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的建設。整合教師進修學校、縣教研室、電教等資源,加強校園網和網絡資源等到信息化建設,發揮現代遠程教育的構建優質資源共享平臺,提高師資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當地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實教師績效工資。改善教師的住房條件,在偏遠的中小學建設一定數量的教師周轉房,在縣城、鄉鎮所在地啟動園丁安居工程。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對農村教師實行交通補貼。
3、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學裝備標準化
加快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加快農村中小學計算機室建設,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到2015年,全縣中小學全面開設信息技術課,并實現全縣中小學網絡互聯,共享教學資源。
加強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加強中小學教育網絡信息資源建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加快推進中小學標準化實驗室建設。建立和完善實驗室投入保障機制,基本實現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實驗教師和管理人員隊伍素質、實驗教學用房設置、儀器配備、教學與管理以及圖書室(館)建設等方面有顯著改善的提高,各項裝備技術指標達到國家新標準、新規范的要求。
4、大力推進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落實教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及時查處違反教育法律法規、侵害受教育者權益、擾亂教育秩序等行為,依法保護教育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益。強化依法治校和依法辦學的自覺性。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健全符合法律規定、體現自身特色的學校章程和制度,依法辦學,從嚴治教,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加強普法教育,提高師生法制意識。
5、完善教育督導和教育評估機制
不斷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建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機制,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規范化建設的督導評估。加強教育督導機構、隊伍和信息網絡建設。
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估機制。逐步建立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和教育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加強教育評估隊伍的建設,規范教育評估行為。
切實加強行風建設。深入推進廉政建設,建立健全政務校務公開制度。
- 上一篇:教育紀工委工作要點
- 下一篇:人力資源績效管理論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