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規劃思想建設計劃
時間:2022-06-21 06:07:00
導語:民政局規劃思想建設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未來五年是發展至關重要的五年。國際經濟將逐步走向復蘇,國內經濟將持續穩定增長,中部崛起戰略全面實施,長株潭“兩型社會”和先導區建設縱深推進,城市發展跨入“”時代,加之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我縣的區位條件、經濟基礎、發展環境等比較優勢日益凸顯,人才、技術、資金等發展要素加快聚集,迎來了可以大有作為的機遇期、率先實現小康的決戰期、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期、奠定城市格局的關鍵期。天時、地利、人和,的跨越發展不可逆轉。只要我們永不驕傲自滿,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只要我們善于把握機遇,完善和實施符合實際的戰略思路,只要我們自覺精誠團結,鞏固和發展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就一定能夠創造經濟強勁增長、社會欣欣向榮、人民幸福安康的五年。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依法行政,堅持勤政廉政,全面貫徹縣委八屆十三次全會的各項部署,按照建設兩型社會要求和“建設、強工興園、城鄉一體”的發展方針,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實力,為實現“打造區,建設幸福新”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達到600億元;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8%,達到1300億元;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31%,力爭達到80億元;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0%,達到1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GDP能耗控制在每萬元0.72噸標準煤以內;主要污染物靜態削減18%。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將緊緊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突出民生民利,努力實現幸福指數的明顯提高。要確保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完善助學助教制度,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到均等化、優質化的教育。實行基層醫療衛生綜合配套改革,加強重大疫情預防控制,完善城鄉醫療保險補償機制,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更加實惠的基本醫療服務。全面落實各項計生獎扶政策,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加優質的計生服務。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和老年事業,真情幫扶各類弱勢群體,讓人民群眾享有基本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加快推進安居工程,建設以廉租房、拆遷安置房、鄉鎮敬老院等為重點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讓人民群眾都有安居之所。要保障人民群眾的公共生活安全。完善社會利益訴求和協調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邪惡勢力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提高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食品、藥品、生產、交通、建筑、消防等領域安全監管,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謀求人民群眾的更高生活品質。推進創業富民工程,加強就業培訓和就業援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鼓勵和扶持農村小型經濟實體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落實國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勞動力工資合理增長的各項措施,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富裕。加大城鄉“水電路訊氣”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加強環境保護,提高人居品質,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舒適。堅持用雷鋒精神興縣育人,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深入推進和諧創建活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溫馨。大力發展事業和產業,豐富和活躍群眾生活,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充實。主動開辟人民群眾參與政府決策、政務咨詢、社會管理的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監督權、知情權、表達權等各項權利,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有尊嚴。
增強競爭能力,努力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兩型”理念引領產業轉型。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作為產業調整升級的基本原則,培育壯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嚴格投資準入,加強項目建設、企業運行中環境評估和監測,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地區的能源管理和排污監控,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以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商貿物流、創意、金融證券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態休閑旅游業,提高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培育航天航空、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發展高端化。做大做強食品醫藥、先進制造、有色金屬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上下游配套,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以和、、、等地區為重點,加快農業產業化、生態化、品牌化步伐,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和休閑體驗農業,逐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轉變。以平臺建設支撐產業轉型。加快經開區、循環經濟工業基地、物流產業基地、創業富民基地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建設,完善園區配套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強化園區招商,引導項目有序向園區聚集,形成多點支撐、差異發展的產業格局。強化融資擔保、信息中介、人力資源等要素平臺支撐,推動物流配送、服務外包、產權交易等配套服務平臺發展,構筑要素齊全、服務高效的產業發展高地。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改造提升陶瓷、石材等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振興。突出抓好創新體系建設和人才引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著力培育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
發揮生態優勢,努力實現城鎮建設的重大突破。圍繞構建宜居宜業區,全面推進城鎮建設。加快建城步伐,奠定“一江兩岸、東西互動”的城市格局。以新區建設為核心,沿江建設,跨江發展,重點推進起步區開發建設,加快構建基礎配套體系,實現起步區基本建成、核心區骨架基本完善、規劃區格局基本成型。加快推進縣城擴容提質,規劃建設攔河壩,高品位打造、八曲河風光帶,形成特色鮮明的半島型城區。充分發揮率先建城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周邊重要節點建設步伐,打造、、、等一批特色鮮明、功能齊備的衛星城鎮。破除二元結構,開創“城鄉一體、協同發展”的嶄新局面。堅持用統籌城鄉的思路和辦法,完善鎮村發展規劃,探索鎮村開發投入機制,統籌鎮村各項事業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管理體制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逐步形成城鄉基礎條件基本同質、城鄉社會公共服務基本均等、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同步提升、城鄉現代文明同步推進的良好局面。彰顯生態特色,打造“精致靈秀、山水洲城”的名片。融匯建設田園城市的現念,科學制定生態保護規劃,按照各區域的生態條件和功能定位,合理劃分重點開發區、適度開發區、控制開發區。建立和實施產業退出機制、生態補償機制、資源節約機制和環境治理機制,實現城市化進程中生態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有機結合。依托“一江兩岸”麗質天成的自然資源稟賦,全面拉開“三鎮四島五景區”開發建設框架,大力開發、、三大古鎮,精心打造等四大江心綠島,著力構建觀音巖、斑馬湖、谷山、黑麋峰、書堂山等五大生態景區,實現現代城市文明和優美田園風光的和諧相融、交相輝映。
夯實發展平臺,努力實現配套功能的全面改善。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為推動城市化進程奠定堅實基礎。構筑更加開放的綜合交通格局。加快建設大道北延線、大道北延線、黃橋大道、雷鋒北大道、先導區聯絡線、芙蓉北大道等骨干道路,全面對接京珠西線、綜合樞紐、石長鐵路、地鐵、城際鐵路,規劃建設鐵路樞紐站,升級改造火車站,加緊建設、、碼頭和過江通道,結束船渡交通時代,打造全面融入長株潭、輻射“”城市群的綜合交通格局。建立更加齊備的市政服務體系。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防洪保安設施、市政基礎設施、便民服務設施和體育設施,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搞好地下管網建設和改造,有序推進電視、通訊、寬帶“三網”融合,提高城市供水、排水、電力、燃氣、通信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與現代區定位相匹配的載體功能、服務功能和綜合保障功能。建設更加完善的農村配套設施。加快農村水利設施、鄉鎮自來水管網和污水處理體系建設,大力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加速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著力健全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積極推廣使用沼氣、天然氣、太陽能等新能源,不斷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
堅持分類指導,努力實現鄉鎮經濟的不斷壯大。堅持把壯大鄉鎮經濟作為推動發展的基礎支撐,開創鄉鎮錯位發展、聚合發展、創新發展的生動局面。因地制宜,錯位發展。鼓勵和支持各鄉鎮依托自身基礎條件和資源稟賦,發揮各自優勢和特色,科學確立發展定位和主攻方向,避免盲目發展和同質競爭,實現“一鎮一特”。整合資源,聚合發展。立足高星、河東、等各區域不同鄉鎮之間的共性特點,在基礎設施、城鎮建設、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實現互補共贏。大膽突破,創新發展。進一步理順縣鄉管理體制,拓展放權讓利空間,調動鄉鎮自主發展的積極性。通過有區別的績效考核,推動鄉鎮之間形成比、學、趕、幫、超局面,打造一批特色名鎮和經濟強鎮。
加強政務建設,努力實現服務水平的有效提升。以“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為目標,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益。把握發展規律。準確把握發展由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由傳統農業縣向現代區轉型的新趨勢、新特點,推動管理模式由以農村管理為主向以城市管理為主的重大轉變。充分發揚民主。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媒體和公眾監督,不斷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咨詢、公示聽證、風險評估等制度,著力提高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完善和暢通多元化民意表達渠道,將問計于民、問策于民常態化、制度化。始終保持清廉。推進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建設,著力突出源頭防腐。充分發揮審計、監察、財政等部門作用,不斷強化土地出讓、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的監管,確保行政權力陽光運行。大力推進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培育“鼓勵探索、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精神,用新思路研究新情況,用新辦法破解新問題。以更高的發展標桿、更昂揚的精神風貌、更扎實的工作作風,力爭上游、勇創一流。努力夯實基層。著力發展村級經濟,努力化解村級債務。加大財政對村級公用經費的投入,減輕村級組織運行壓力。逐步改善村干部政治經濟待遇,調動基層干部積極性。提高服務效率。繼續清理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推廣行政許可項目在線辦理。狠抓各項工作的高效推進,注重政令暢通,注重一線推動,注重快節奏工作,注重精細化管理,提高企業、基層、群眾的滿意度,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 上一篇:漫談學生的創新思維
- 下一篇:社會項目投資發展匯報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