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救災科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25 11:53:00
導語:民政局救災科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救災工作要牢固樹立防災減災救災意識,牢固樹立地方政府在救災工作中的責任意識;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動員和災害保險三位一體的救助體制,建立健全與自然災害救助需求相適應的資金、物資保障機制;突出做到“快、準、實”,對災情的敏感和反應要快,深入災情一線的行動要快,收集、匯總、報告災情信息要快;查災核災要準,上報災情信息要準;了解掌握災。
情和受災群眾救助需求要實,實施災民救助工作要實。加強救災應急體系建設,加快基層救災裝備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救災應急水平;做好冬春荒救助工作,確保災民和困難群眾安全度荒;做好突發自然災害的防范和救助,做好新災救災的物資儲備和資金保障,做好災民的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切實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綜合減災工作,深入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加大創建工作力度,努力爭創“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
今年的救災工作要在創新上求發展求突破,主要是三個方面創新:救災款物管理制度上創新,災害信息員獎懲制度上創新,救災宣傳手段上創新,通過建立新的救災款物監督管理制度,形成救災款物監督管理長效機制;通過建立災害信息員管理和獎懲制度,規范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通過強化救災工作宣傳手段,提高救災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推進救災工作上新的水平。
一、切實做好冬春災民生活救助工作。認真組織力量,深入扎實地做好冬春荒救助調查摸底工作,及時準確掌握災民群眾特別是“兩戶”、“兩屬”的生活困難情況,實行分類排隊,建立災民救助臺帳,制定切實可行的《冬春災區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工作方案》,完善《災民救助卡》發放管理制度,按計劃、分階段、有重點地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的生活救助,強化救災物資監管,接受群眾監督。切實把冬春災民生活救助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確保災民和困難群眾有飯吃、不挨餓,有衣被、不受凍,有房住、避風雨。同時,加強請示匯報和協調溝通,積極爭取民政部、自治區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督促各縣(區)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加大救助資金投入,確保全市災民和困難群眾安全度荒。
二、積極做好新災救災及應急救助工作。一是完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體系。根據實際情況,修改完善市本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督促指導縣(區)、鄉鎮(街道)根據當地實際修改完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加快推進村(社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各縣區民政局要制定計劃措施,做出部署安排,加強組織指導,發揮鄉鎮民政助理作用,抓好檢查落實,年內全市所有村(社區)都有符合自身實際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二是落實救災物資儲備。一方面,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根據各地不同災情多發特點,摸清救災物資儲備的數量和品種,科學做出儲備規劃,做好救災物資儲備的具體安排,落實籌措救災物資儲備所需資金。另一方面,落實救災物資儲備,救災物資按相關規定程序進行采購,根據救災實際需求,主動協商有關部門利用實物存儲、協議儲備等多種方式,形成規模適當、供應充足的救災物資儲備能力。同時,救災物資發放按程序進行公示,救災款物按規定發放給災民手中。今年4月底前,組織檢查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縣鄉級民政部門救災物資儲備庫,冬春荒災民生活救助情況,救災資金預算和到位情況,并將檢查情況進行通報。三是加強災情信息管理。完善市、縣(區)二級救災通訊網絡,快速、準確做好災情統計和報送工作;加強與農、林、水等有關涉災部門會商,確保上報的災情數據統一;今年汛期到來前,市、縣(區)要按照《災害信息員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組織對災害信息員進行業務培訓,每個鄉鎮(街道)、村(居)委會至少有一名熟悉業務的災害信息員,確保災情信息上報及時準確。四是全力做好災害應急救助工作。及時制定災害應急救助工作方案,一旦災害發生,要作為當前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進入應急狀態,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準確掌握災情,深入災區查災核災,組織轉移安置受災群眾,扎實開展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五是積極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災情平穩后,在做好救災工作的同時,把工作重點迅速轉移到組織實施災區民房恢復重建上來,制定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方案,落實籌措重建資金,落實具體工作責任和分工,按時按量保質完成重建任務,確保倒房群眾能夠盡快住進新房。
三、努力做好綜合減災工作。一是加大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力度。制定防災減災活動實施方案,認真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活動,深入實地指導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創新宣傳教育模式,力求在減災宣傳上有新的突破。如在電視(包括車上的移動電視)屏幕下方滾動宣傳,舉辦“防災減災知識競賽”、“防災減災知識進學?!?、災害應急知識掛圖等,多途徑進行宣傳。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加大對基層防災減災工作投入,提高基層災害應急救助能力和綜合減災能力。二是加大減災專題活動力度。抓好重點時期的減災專題活動,精心組織安排,在“5.12”國家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期間舉行防災減災專題宣傳活動,在電視臺、日報、民政信息網等新聞媒體上開辟“防災減災宣傳知識”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多種形式宣傳防災減災知識,有效提高宣傳的實際效果。三是加大“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力度。以爭創“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為載體,進一步健全社區防災減災管理機制,提高全市基層社區的綜合減災能力。按照創建工作要求,年內每個縣(區)至少建設1個“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要抓緊制定具體創建工作方案,做到有組織、有措施、有落實、有成效,推進全市綜合減災工作的深入持久開展。
四、繼續做好“安心”工程及保險、倉儲工作。一是繼續實施“安心”工程。按照有關規定爭取地方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加大地方救災資金投入的力度;抓好救助款物基層村級公示和鄉鎮審核關,及時公開救災政策、救助程序、救助對象和救助標準,接受社會監督;嚴格按照民主評議、登記造冊、張榜公布、公開發放的原則,做好災民生活救助工作,推行《災民救助卡》管理制度;開展救災款物管理和發放工作自查,加強對救災款物的使用、撥付、發放、管理等監督,做到專款專用、專賬管理。要認真總結實施“安心”工程的經驗,抓住重點、要點,突破難點,強化具體措施,創新實施手段,力求做出新成果新亮點。二是繼續做好全市農房統一保險工作。2012年自治區繼續實行“全區農房統一保險”,市、縣兩級要按時做好財政配套工作;各級民政部門要及時協助保險公司,積極做好因災倒房的農房理賠工作,力求報案理賠率達到100%,保障倒房戶的應有權益。三是繼續做好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設管理工作。按照民政部對市、縣、鄉鎮三級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的標準,建設并完善各級救災物資儲備庫,縣鄉級民政部門分別建設不少于50㎡、15㎡的救災物資儲備庫;做好救災物資儲備,及時與有關廠家、商家簽訂救災物資供需協議,建立救災物資的保障和供應工作機制,特別要解決好不易長期儲存的食品和飲用水的社會供應問題,確保災害發生后各類救災物資調運24小時內到位。救災物資保管按程序登記存放,不出現霉變、丟失等異?,F象,確保在應急救災工作中,救災物資能及時有效供應保障,為做好救災工作打牢基礎。
- 上一篇:科技創新政策操作方案
- 下一篇:網絡營銷數學思維關鍵性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