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辦扶貧和移民工作計劃
時間:2022-04-10 06:05:00
導語:扶貧辦扶貧和移民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新階段扶貧和移民各項工作特別是市委、市政府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新的戰略部署,特制定2012年工作要點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央、全省和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市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工作大局,搶抓國家和省支持贛南蘇區發展振興的歷史機遇,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扶貧攻堅主戰場,以幫扶貧困村、移民集中安置區和貧困農戶、移民群眾為著力點,突出整村推進、搬遷移民、雨露計劃、移民后扶、定點幫扶和產業扶貧六個工作重點,努力實現貧困農戶和移民家庭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三大工作目標,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為建設創業、宜居、平安、生態、幸福作出積極貢獻。
二、目標任務
全面落實推進贛南蘇區發展振興各項工作要求;編制并啟動山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建立健全215.5萬貧困人口幫扶機制,針對不同人群,落實形式多樣、高效有力的結對幫扶措施,實現貧困群眾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精心組織實施1119個省級扶持貧困村和300個市級扶持貧困村整村推進,力爭扶持資金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長,實現貧困村特色優勢產業有新發展、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深入實施搬遷扶貧,全年完成搬遷2萬人,確保移民“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能致富”;完成11478人“雨露計劃”培訓和1119名省級扶持貧困村“一村一名”中專生和中高級技工招生培養工作任務,實現貧困農戶和移民家庭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大力扶持庫區移民發展致富,逐步完善收入穩定增長機制;著力打造整村推進示范村、搬遷扶貧集中安置示范點和庫區移民示范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全面落實1419個貧困村單位定點扶貧全覆蓋,形成“三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
三、主要工作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頒布實施及中央、省、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的召開,為我們帶來了新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據全省扶貧和移民工作的整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整體要求,結合我市實際,2012年全市扶貧和移民工作要認真實施“3385”工程,即,提高三種認識、緊扣三大目標、強化八個著力、狠抓五項建設。
(一)提高“三種認識”,不斷增強做好新階段扶貧和移民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1、對新階段扶貧和移民工作面臨新挑戰有新的認識。充分認識到扶貧和移民重點區域和對象規模進一步擴大。扶貧開發重點區域由8個重點縣進一步擴大到省重點幫扶的15個縣(市);貧困人口由2010年底19.5萬人擴大到新扶貧標準下的215.5萬人;水庫移民和扶持對象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在不斷增加。充分認識到貧困地區和移民安置區加快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2011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4683元,比全國、全省人均水平分別少2294元、2209元;農民普遍缺乏基本生產資料,增收緩慢,收入水平低。充分認識到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扶貧和移民工作是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重要工作,維護社會穩定既是對我們的工作要求,也是我們的目標任務。特別是今年,是召開黨的十八大的喜慶之年,維護社會穩定絲毫不能懈怠,要把做好今年的穩定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實抓好。
2、對新階段扶貧開發和庫區移民新政策有新的認識。全面理解把握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特別是市委、市政府新階段扶貧和移民工作的戰略部署;全面理解把握中央、全省新十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即將出臺的《市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和《關于加強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以及國家14個部委和省直14個單位促進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部署特別是國家出臺的《三峽后續工作規劃》等,做到思想認識、政策把握、工作思路全面到位。
3、對新階段扶貧和移民工作新要求有新的認識。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調查研究,理清新階段扶貧和移民工作思路,進一步適應新階段扶貧和移民工作形勢任務發展新要求;不斷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扶貧和移民工作績效考評、監督管理和工作考核機制,加強扶貧和移民項目、資金、措施監管,全面落實扶貧和移民工作責任,提升扶貧和移民工作效率;加強組織協調,主動靠前,主動匯報,爭取各方支持,整合各類資源,形成“三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
(二)緊扣“三大目標”,切實增強扶貧和移民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實現貧困農戶和移民家庭收入水平明顯提高。通過扶持貧困群眾和水庫移民增加收入,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并保持貧困群眾和水庫移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農民收入增幅,加快減貧緩貧進程和縮小發展差距。
2、實現貧困農戶和移民家庭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改善貧困地區和水庫庫區基本發展條件,幫助貧困群眾和水庫移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滿足貧困群眾和水庫移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
3、實現貧困農戶和移民家庭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通過大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和素質,根本解決貧困農戶和移民家庭貧窮落后問題,扶持引導貧困農戶和移民家庭自己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穩固扶貧和移民工作成果。
(三)強化“八個著力”,全面完成扶貧和移民各項工作任務
1、充分發揮職能優勢,著力推動贛南蘇區發展振興。緊緊抓住國家振興贛南蘇區的重大戰略機遇,服務全市工作大局,主動、自覺地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服務。建立健全貧困村臺帳、貧困人口臺帳、移民搬遷人口臺帳和城鄉困難群眾走訪慰問調查對象臺帳,全面掌握各地貧困村、貧困人口和移民搬遷人口分布情況。結合推進贛南蘇區發展振興謀劃好新一輪的扶貧開發工作,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對扶貧和移民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因地制宜,精心謀劃,爭取扶持政策和項目資金,著力解決一批當前關乎貧困地區發展的民生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切實增強“造血”功能。
2、以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著力編制并啟動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規劃。抓緊山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規劃的編制工作,3月15日前編制完成11個縣(市)特困片區扶貧攻堅規劃,建立健全項目庫,協助做好爭取和承接國家及各方支持的基礎工作。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建立資源整合機制。加強與山片區牽頭包片單位民政部的匯報、溝通、聯系,爭取更大的支持;加強溝通協調,整合各部門力量,形成片區扶貧開發的規模效益和集聚效應。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著力實施好一批扶貧項目。培育壯大一批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區域性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確保扶貧攻堅實現良好開端。
3、強力實施整村推進,著力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認真實施好300個市級扶持貧困村的選定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嚴格程序,陽光操作,認真完成好7個非片區縣(區)市級扶持貧困村的選定工作。做好年度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的審批和實施工作。依據省辦下達的1119個省級扶持貧困村整村推進資金計劃及市財政安排的300個市級扶持貧困村資金計劃,及時批復年度項目計劃,力促貧困村項目盡早實施,確保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落到實處。加大貧困村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統籌實施力度,精心打造3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示范點,全面完成興國縣10個貧困村中央彩票公益金實施整村推進試點任務。
4、加快實施移民搬遷,著力幫助貧困群眾根本改善生存環境。全面完成2萬人的移民搬遷任務。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工作協調,抓好深山區庫區移民、地質災害避災移民、以工代賑移民和生態移民四項工作結合,確保年內簽訂搬遷協議人數達100%,入住率達100%。加強移民集中安置和整體搬遷工作。堅持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城鎮規劃區開發相結合,與當地的產業結構發展相結合。采取小額信貸、企業幫扶、領導干部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解決困難群眾搬遷難的問題,提高整體搬遷水平,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整體搬遷率達100%。抓好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加大對搬遷集中安置地交通、電力、通信、能源、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投入,提高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繼續抓好省、市級移民集中安置示范點建設,整合資金提高示范點建設標準。加強集中安置示范點社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加強移民后續扶持工作,通過組織培訓提高素質,通過技術、資金、信息等幫扶加快產業發展,提高移民就業率和收入水平。
5、穩步實施“雨露計劃”,著力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增收為目標,認真組織好各層次各專業短期培訓,規范資金管理,足額撥付培訓補助資金,全面完成11478人年度培訓任務,力爭培訓合格率達到95%以上,轉移就業率達到90%以上。繼續實施“一村一名”中專生和中高級技工招生培養計劃,確保完成1119人年度招生培養計劃,穩定就業率達到90%以上,實現“培訓一人,輸出一人,穩定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強化培訓基地的監督管理,不斷改善教學環境和條件,確保培訓時間和質量,強化與當地工業園的無縫對接,不斷拓寬轉移渠道。做好培訓轉移工作資料“四庫”建設,推進轉移培訓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實效化。
6、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著力拓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渠道。不斷創新扶貧到戶工作機制。以新的扶貧標準為依據,鎖定215.5萬貧困人口,建立符合實際、便于操作、群眾認可的扶貧對象識別方法,確保最需要扶持的貧困農戶納入扶貧范圍,從實際出發實施多種扶持方式,建立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利益聯接機制。抓好貧困村扶貧產業發展。加大141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資金扶持產業發展項目資金比重,落實貧困農戶生產貸款扶貧貼息政策;抓好8個重點縣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尤其要突出抓好8個貧困村產業發展“互助資金”示范組織建設和20個貧困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示范組織建設。扶持扶貧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全市重點抓好28家扶貧龍頭企業(重點縣和西部政策延伸縣市各2家、其他縣各1家),支持龍頭企業到貧困村建基地、帶農戶、搞加工、銷產品、招用工;重點扶持培育10家示范扶貧龍頭企業,并在扶貧資金項目安排和貼息政策上予以傾斜。健全完善縣級產業發展資金整合機制。圍繞臍橙、生豬、蔬菜、油茶、花卉等六大扶貧產業和煙葉、茶葉等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整合各方資源,積極引導貧困農戶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不斷創新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各種組織經營模式,抓好扶貧特色產業連片開發,圍繞產業化扶貧深化科技扶貧工作,在全市著力打造10個科技扶貧致富示范點。
7、努力推進社會扶貧,著力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認真做好國家部委和54家省直單位、企業和高校定點幫扶的協調服務工作,爭取更大支持。協助做好領導干部掛點扶持貧困村工作;配合安排好市直、駐市單位和市屬國有企業定點幫扶貧困村工作,實現全市1119個省級扶持貧困村和非片區縣(區)300個市級扶持貧困村定點扶貧全覆蓋。積極開展黨員領導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活動,實現1.9萬名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2.1萬戶以上;積極開展“一帶一”結對幫扶活動,組織5000名致富能手以“一帶一”方式結對幫扶5000戶貧困戶。積極協調各行業部門將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和條件作為本行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爭取行業部門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向貧困鄉村傾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動員和組織300家非公有制企業參與開展“企業幫村帶戶”活動;積極發揮市、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等平臺作用,調動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扶貧事業,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支持扶貧開發,實現全市社會扶貧捐資捐物折款達到3350萬元以上。
8、提升移民后扶工作水平,著力促進移民發展致富。加強后扶人口動態管理。全面掌握全市大中型水庫移民212163人的動態情況,嚴格核準當年移民后扶直補人口;按當年移民人口核定情況,及時兌現移民后扶直補政策。強化后扶項目組織實施。加強移民后扶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因地制宜安排移民后扶項目,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積極開展后扶項目組織實施,當年項目完工驗收率力爭達到80%以上。加大三峽移民扶持力度。鞏固自主遷入我市722人三峽移民遺留問題處置工作成果,加快移民建房進度,年前移民搬遷入住率達到100%;大力幫助移民發展生產,加大三峽移民安穩致富幫扶力度;根據國家三峽移民新增土地補償資金使用工作部署,按省要求妥善安排解困項目并抓好組織實施,年底前力爭全面完成項目實施。提高移民示范村建設水平。認真總結經驗,強化典型培育,完善擴大往年示范村建設成果;按省要求和新農村建設標準,積極推進當年示范村建設,扎實抓好41個省級移民新村示范點建設,當年示范村成型率達到50%以上,著力打造15個省級亮點示范村。積極穩妥開展小型水庫移民解困。落實縣級主體責任,搞好歷年解困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創新項目扶持方式,合理安排當年解困項目,積極抓好項目組織實施。妥善做好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信豐、于都、會昌等縣要認真做好五洋、峽山、躍州、禾坑口等四座新建大中型水庫移民安置工作,按省要求加快移民搬遷安置進程。推進移民后扶工作探索創新。按國家發改委等14部委文件精神,加強與發改、財政、交通、水利等部門之間的銜接協調,形成工作合力,集中解決移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緊迫的民生問題;加大移民后扶資金、結余資金、應急資金統籌使用力度,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推進移民后扶產業發展,重點在超萬人移民縣安排移民產業發展項目;制定移民工作考核辦法,強化移民工作績效考評,促進后扶工作水平提升,爭取8月份前全面完成市對縣的考核工作。做好移民信訪工作。健全完善庫區移民維穩工作制度,及時掌握移民動態,認真受理移民訴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確保庫區、移民安置區的和諧穩定。
(四)狠抓“五項建設”,全面提高扶貧和移民工作科學發展水平
1、切實抓好扶貧和移民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省紀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各項重大措施。加強扶貧和移民干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教育,加強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健全完善扶貧和移民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扶貧和移民部門民主集中制建設,認真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嚴格落實扶貧和移民資金項目巡查制度、風險廉能管理制度和公告公示制度。強化審計監督,拓寬監管渠道,嚴肅查處擠占、挪用、截留和貪污扶貧資金的行為。
2、切實抓好扶貧和移民干部業務素質建設。抓學習培訓促能力提升。按照上級部署,分級做好各類業務的培訓工作,特別是新階段扶貧政策措施的培訓,做到全面把握理解新階段扶貧和移民工作新的戰略部署。抓調研解難題。圍繞扶貧和移民工作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拿出解決問題的新措施和新辦法。抓創新謀發展。緊緊圍繞提升扶貧和移民工作科學化水平目標要求,創新扶貧和移民工作機制,健全工作績效考評、監督管理和工作考核新機制,積極做好扶貧和移民各項示范、試點工作。
3、切實抓好扶貧和移民干部作風建設。弘揚蘇區干部好作風,切實解決扶貧和移民系統干部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方法,經常深入貧困地區和移民安置區調查研究、訪貧問苦、排憂解難。健全完善扶貧和移民干部深入基層常態化制度,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密切與貧困群眾和水庫移民血肉聯系,解決扶貧和移民工作實際問題。
4、切實抓好扶貧和移民工作制度建設。加大扶貧和移民資金績效考評制度的執行力度,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扶貧和移民工作考核制度,督促落實扶貧和移民工作責任制,分別制定扶貧開發工作、移民工作、部門單位定點扶貧工作考核辦法并于今年全面實行。加大學習型和服務型機關建設力度,扎實開展機關文化建設,強化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優化機關工作環境,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搞好公共機構節能建設,全面提高扶貧和移民部門文明和諧平安機關建設水平。
5、切實抓好扶貧和移民宣傳陣地建設。通過各種宣傳媒體,廣泛宣傳扶貧和移民政策、成就、經驗、典型,宣傳扶貧和移民部門抓好落實的工作舉措,營造推進扶貧和移民工作的強勁聲勢。辦好扶貧和移民工作網站、簡報,落實信息報送制度,提高網站運行管理能力。充分利用自有宣傳陣地搞好扶貧和移民工作深度宣傳。
- 上一篇:村級工作責任追究制度
- 下一篇:項目建設和財政收入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