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局工作總結及工作安排

時間:2022-04-23 03:21:00

導語:社保局工作總結及工作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保局工作總結及工作安排

2011年,是我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職能整合的第一年,也是謀劃今后五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之年。一年來,我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總書記“七一”講話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才優先、民生為本為主線,創新工作機制,強化管理服務,狠抓工作落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較圓滿地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抓牢“民生”二字,全面推進社會保險各項工作

1、全面完成年度參保擴面任務

截至10月底,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77587人,新增參保人數為18502人,完成市指標18000人的102.8%;其中凈增繳費人數9280人,完成凈增指標3700人的250.8%;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47339,新增12288人,完成新增指標11000人的111.7%。本地戶籍人口各類養老保險(障)參保人數為258182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94000人,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16783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47399人)參保率為60.5%,完成市目標率57%的106.1%,本地戶籍人口新增各類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8974人,完成市新增指標25583人的152%。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28872人,新增參保人數為9600人,完成新增指標6200人的154.8%;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77300人,其中新增繳費人數6575人,完成新增指標4000人的164.4%。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156462人,其中新增繳費人數12396人,完成新增指標7000人的177.1%。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79664人,其中新增繳費人數4886人,完成新增指標4000人的122.2%。

2、全面提升社保參保待遇

(1)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提升

自今年1月1日起對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等相關待遇標準進行調整,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從每月60元調整為每月80元;對寧政發〔2009〕51號規定參保繳費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人員,未疊加享受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待遇、遺屬等其他養老保障待遇人員,另予增發每月15元;對年未滿60周歲原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人員,參照上述對象提高幅度調增每月35元(其中每月15元為增發部分)。截止11月累計已有147339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2)醫療保障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一是立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順利完成醫保市級統籌和“一卡通”工作任務。為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進一步方便醫保參保人員就醫,提高統籌層次。2011年,我縣醫保中心根據省、市相關政策,順利于5月1日完成了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工作任務;10月1日實現了市域范圍的“一卡通”。前期共投入770萬元初步完成了醫保市級統籌的軟、硬件開發、升級;完成了疾病、藥品、診療三大目錄庫的對照;完成定點單位接口改造,測試、調試。通過專項培訓、報紙分期刊登政策問答、電視流動播放等方式使參保人員盡早熟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的政策。

同時,根據市醫保“一卡通”工作任務,我局積極配合完成了社保卡的發放對象確認、信息登記、核對、發放等基礎性工作,順利發放第一批629張社保卡,并計劃于年內發放8000張社保卡。10月份,首批社保卡在縣內就醫93人次。同時,為更好的實行社??ㄖ瓶āl卡工作任務,縣醫保中心重新整合、裝修辦事大廳,啟動制卡新大廳。市級統籌和“一卡通”工作的順利進行,大大方便了參保人員異地就醫,有效減輕參保人員的醫療費負擔。

二是施行綜合減負,開展健康體檢,關心離休干部待遇,全方位提高醫保待遇水平。為較好解決參保病人因病致貧,減輕重病患者的藥費負擔,醫保中心施行醫療費綜合減負政策。2011年共有1502名參保人員享受綜合減負政策,減負金額達505.55萬元。同時針對企業退休人員和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開展了第二輪健康體檢工作,對于異地安置人員中心全部發送信件到戶,確保無一遺漏,做到應檢盡檢,受到參保人員一致好評。截止10月底,我縣參保人員參加健康體檢已預約3181人,已參加5083人,共計83.50萬元。

三是加強醫療保險審核管理,不斷提升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經統計,全縣統籌范圍到10月底醫保就醫人數達到6.9萬人,就醫人次為76.5萬人次,其中上傳門診74.64萬人次,報銷費用10057.21萬元,醫保支付9006萬元;上傳住院3670人次,報銷費用3379.85萬元,醫保支付2765.14萬元;零星報銷門診11311人次,報銷費用1504.8萬元,醫保支付1181.06萬元;零星報銷住院3616人次,報銷費用5360.29萬元,醫保支付3707.93萬元。已受理異地定居在的縣外參保人員零星報銷783人次,涉及報銷費用66.97萬元。我縣參保人員的異地定居人員縣外共有662人次在海曙醫保中心結算,涉及報銷費用121.39萬元,實際支付105.04萬元。

(3)提高養老、失業人員待遇

今年增加被征地養老保障人員待遇每人每月15元,參保人員達到16783名;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基本養老金待遇每人每月也增加15元;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提高到1900元,另外,自1月份開始,給予退休人員每月100元的生活補貼;失業非農人員失業金提高到1048元,失業農業戶口人員提高到524元。

(二)突出“優先”二字,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

1、把好政策導向關,進一步優化人才工作環境

一是制定完善人才政策。編制《縣“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出臺《進一步加快創新型緊缺型人才引進培養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意見》、《縣人才獎勵辦法》等一批力度大、符合我縣實際、前瞻性強的人才政策,并通過全縣人才工作會議、《今日》人才特刊等進行廣泛宣傳。二是加快落實人才公寓建設、管理。完成上東國際100套人才公寓建設,并初步擬定管理辦法。三是積極創建綠色通道。對我縣引進的各類高層次創新型緊缺型人才,隨報隨批,及時辦理調動手續;對引進的高層次創新型緊缺型人才家屬,按規定優先安置或推薦就業,并重點解決好子女入學問題,免除人才的后顧之憂。四是大力開展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評選活動。在全縣人才大會中,表彰了重才愛才先進單位10家、優秀創新團隊2家、優秀創新型人才12個、優秀高技能人才5名、優秀人力資源經理5名、大學生創業之星5名、科技進步獎和科技創新獎一等獎項目5個,共下發獎金47萬元。

2、把好引進培養關,不斷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一是逐步建立完善與產業結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引進方式。積極開展人才招聘活動,組團到上海、成都、青島、南寧、??凇|莞、南昌、武漢等地舉行了專場招聘會13場,全年引進各類人才累計達4500余人。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和湖北、吉林等5所高校簽訂人才引進合作培養協議。推進訂單式培養,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合作,建立第一個訂單班,50名學生畢業后將到東方日升頂崗實習。二是全力做好企業引進“海外工程師”年薪資助計劃申報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精神,積極組織發動企業開展申報引進“海外工程師”年薪資助工作,今年全縣共有6家企業11人申報“海外工程師”年薪資助。三是深入實施企業人才優先開發戰略。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組織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輪訓,通過舉辦培訓班,開設講座、論壇等方式,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員700余人次。組織建新趙氏集團有限公司趙肇豐、雙林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鄔建斌參加市局組織的全市部分企業高管赴美國斯坦福大學企業高管創新管理培訓班,著力提高大型企業高管能力水平。四是加快創新團隊建設。今年雙林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座椅研發團隊和衛信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疫苗研發團隊成為縣級創新團隊,科強電池有限公司創新團隊成為市級企業技術創新團隊。五是強化人力資源經理隊伍建設。聯合市人力資源經理協會舉辦“如何營造企業學習文化”專場沙龍等活動3次,培訓人事經理150余人次。此外,還專門成立HR經理俱樂部,為人事經理之間經驗交流、資源共享搭建一個有效平臺。

3、把好載體建設關,全力搭建人才創業平臺

一是著力搭建網絡平臺。對人才網進行升級改版,開辟了個人和企業電子注冊、信息、網上交流、自動搜索等欄目,現已有1600余家企業成為人才網會員單位。二是著手開展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確定大學生創業園場所,總面積為3400平方米,前期裝修即將開始。三是深化大中專畢業生實踐基地建設。繼續開展大中專畢業生實踐基地建設,新命名縣級大中專畢業生實踐基地6家,全縣目前累計有縣級基地16家、市級基地3家、國家級基地1家。四是大力扶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協助雙林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做好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員課題結題和出站工作,劉立君成為我縣第一位順利出站博士后。

4、把好服務指導關,切實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一是開展大學生創業培訓。分別與團縣委、縣職教中心合作,分別舉辦大學生SYB培訓班、創業意識培訓班,分4期7個班次,培訓人數達到300余名。二是啟動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大學生創業園選定在縣職教中心創業大樓,建筑面積6800平方米,第一期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成后將安排第一批30家企業入住。目前,工程立項已經完成,裝修工作正在開展。三是出臺大學生創業激勵政策。凡是普通高校畢業生、普通高校在校生,以本人名義到辦企業并擔任該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且出資總額不低于注冊資本的30%,縣政府將采取租金免費、創業資金資助、貸款貼息、住房補助、社保補貼、創業輔導、人才服務等多種優惠政策給予支持。四是開展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年初舉行針對尚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月活動,推出2場專場招聘會,提供1500余個適合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崗位,預計有1100多人達成了就業或者實習意向。聯合奉化、象山組織南三縣夏季大中專畢業生網上專場招聘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把好品牌引領關,著力推進模具人才聚集

一是建立模具院士工作站。通過對國內各所知名院校的走訪,在我縣企業的支持和配合下,鄭州大學校長申長雨院士已在我縣建立模具行業院士工作站,屆時將全面提升模具設計與研發水平,并進一步推動模具產業和人才的發展。二是開展模具人才現狀調研。專門委托上海的中國企業管理問題解決中心對我縣模具企業人才現狀、人才需求、產業發展、技術需求進行全面調研。目前調研工作已進入尾聲,白皮書和主報告基本完成。三是積極打造中國()模具人才網。結合我縣產業優勢,積極打造模具人才高地,擬和廣東智通長安模具人才網合作,建立中國()模具人才網。

6、把好對接互動關,深入開展校企合作

一是開展校企互進活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安排企業進高校、知名高校行等活動。今年,我縣橡膠與汽車零部件協會的20家企業與海南大學進行專題對接;南昌航空大學等學校也到我縣企業互訪。目前,我縣與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等22所高校建立了長期人才智力合作關系。二是推進訂單式培養。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作,建立第一個訂單班,50名學生畢業后將到東方日升頂崗實習。此外,貴州商專、東方日升公司在縣大學生流動黨員支部的支持下,成立了第一個大學生聯合黨支部,為實學生過上正常的組織生活進行有益的嘗試。

7、把好報名審核關,認真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考試培訓工作

組織計算機模塊考試,今年來共參考5000余人次。完成大學生首次定職110人。組織全國職稱外語考試工作,共有118余人參加。做好市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和各類職(執)業資格考試報名條件確認工作,全縣通過現場確認人數為1886人,涉及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質量工程師、建工城建、機械、社會工作者等34個專業。組織建工城建專業技術人員1079人參加初級基礎理論和業務知識培訓,推動建筑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資源開發。做好省、市人才培訓工程人選推薦申報工作,共推薦申報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員1人、省市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聯合縣委組織部舉辦以“十二五規劃與政府改革”為主題的公務員綜合素質專題講座,共有827人參加專題講座培訓。舉辦2011年新錄用公務員初任培訓班,共有65人參加培訓。

(三)堅持“規范”二字,切實抓好人事制度改革

1、著力公平公正,考錄各環節進一步完善

充分考慮各界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重點在招聘條件設定、報名、面試、體檢等幾個環節進行完善和改進,不斷提高考錄工作的透明度,使各項考錄做到了公開、平等、競爭、擇優。一年來,共為用人單位公開招聘人才900余名,其中2010年縣各級機關公務員81名;西店鎮下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8名;教育系統在應屆師范類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中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249人,面向社會招聘132人;衛生系統面向社會招聘醫技人員30人,在應屆高校本科畢業生中簽訂協議221人;2011年全縣公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29人,面向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人員公開招聘工作人員20名,全縣其他事業單位面向全?。êh內)招聘工作人員131名。同時,配合縣委組織部開展全縣競爭性選拔干部和公開遴選工作,推出7個崗位,共318人報名考試。

2、著力綜合調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穩步實施

全面完成“兩衛”績效工資實施工作,涉及公共衛生事業單位共2家75人,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共19家935人,實施后公共衛生事業單位人均增加173元/年,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人均增加19456元/年;退休人員增加生活補貼工作也于春節前兌現到位,人均增加10008元/年。穩步推進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工作,以座談會、隨機走訪等形式,對其他事業單位收入情況進行統計,并根據甬人薪〔2010〕12號文件精神,及時增發退休人員生活補貼費,人均增發420元,時間自2010年1月1日起。

3、著力規范流程,“參公”工作有序落實

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對農機管理站、殯葬管理所、就業與失業保險管理服務中心、票據管理中心、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等5個事業單位上報的資料和涉及的工作人員進行嚴格把關,規范辦理各項程序,為45名工作人員進行了人員過渡和公務員登記,確保了整個“參公”工作的平穩開展。

4、著力安全運行,社?;鸸芾砀叺轿?/p>

認真做好繳費基數年度調整工作,積極開展二級預算事業單位公務卡結算托收工作。加大養老金收繳力度,做好養老金收繳、撥付工作。截止11月,全縣投保單位295家,在職投保人員9110人,離退休人員3364人(其中離休31人);2011年110月收繳養老金9218萬元,支付養老金10400萬元;社保基金歷年滾存積累9142萬元。

(四)圍繞“統籌”二字,不斷擴大和鞏固充分就業縣創建成果

1、全面完成各項就業培訓指標

截止目前,城鎮新增就業人員9291人,完成年度指標7000人的132.7%。公益性崗位開發305個,完成年度指標230個的132.6%。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979人,完成市指標3500人的142.3%;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60人,完成市指標620人的138.7%?!傲憔蜆I家庭”動態消除,城鎮登記失業率3.01%,控制在市政府要求的4%以內。

城鄉勞動力培訓10259人。其中再就業培訓458人,完成市指標400人的114.5%;農村勞動力培訓4601人,外來務工人員培訓3936人;高技能人才培訓425人,完成市指標350人的121.4%;其中培養技師148人,完成市指標80人的185%。職業技能鑒定5576人,完成市指標4500人的123.9%。創業培訓839人,完成市指標200人的419.5%。

2、以創業帶動就業為抓手,全面推進大就業體系

為進一步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我局以提高基層平臺服務效能為基礎,以創業帶動就業為抓手,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訓為補充,多方面、多層次地開展就業促進工作,我縣已被評為市充分就業縣。

一是打造服務平臺,提升就業服務的質與量。我局根據“六到位”要求(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以“六個一”(一間房、一塊牌、一個人、一臺電腦、一臺打印機、一條線)為標準,加強村級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截止目前,已建立村級就業服務平臺351個,覆蓋率95%,為群眾提供就近便捷服務。同時,在鄉鎮、街道勞動保障服務所開設勞動力分市場(目前已開發4個),設置就業信息電子屏;軟件上,開展就業服務培訓,把平臺服務與上門服務相結合,使得許多勞動者足不出戶、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h中心人力資源市場通過開辦人才交流會,積極促進就業工作,2011年共舉辦交流洽談會51場,有3610家次單位進場招聘,提供用工崗位100626個,有49815人(次)進場應聘,初步達成意向10597人。一年來開通視頻網絡招聘企業達22家,成功人數100多人。

二是出臺就業政策,實現創業帶動就業。首先,在政策層面上,出臺《縣使用失業保險基金促進就業部分補貼項目實施辦法》,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對于創業帶動勞動力就業的,給予一次性獎勵5000元;其次,通過成立創業培訓機構,給創業培訓提供組織保障,目前有市級創業培訓機構兩家,縣級創業培訓機構5家;通過舉辦創業培訓,主要是農村經紀人創業培訓,鼓勵自主創業,全年年共對839人進行創業指導培訓,完成市指標200人的419.5%,培訓后自主創業和就業率為81%,通過培訓,新發展農村來料加工點20個,從業人員增加500余人。

三是發展來料加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鼓勵扶持來料加工業轉移就業,我縣目前已建立力洋石碾、前童塔山、西店香石、桃源冠莊等220個來料加工點,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和街道。目前為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范縣、全國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先進單位、市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優秀單位,擁有“力洋縫紉”和“長街數控”兩大市級培訓品牌。截止目前,已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5000人。

四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訓,適應企業用工需求。根據《關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我局明確工作目標,構筑職前、職后相銜接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通過組織高技能人才培訓、協調社會各部門人才工作,加強業務指導和幫助,為建立起一支以中級工為主體、高技能人才為龍頭的結構相對合理、能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技術工人隊伍打下基礎,今年,我縣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訓425,完成市指標350人的121.4%。

(五)強化“穩定”二字,進一步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發展。

一是構建促進和諧勞動關系的“大調解”體系

我局仲裁院立足調解為主,保證仲裁公平。在依照法律程序及時處理各類勞動爭議時,嚴格把好政策關,對符合勞動爭議受理范圍的案件,絕不推諉扯皮。在查明事實、分辨是非的基礎上,針對雙方存在分歧較大的爭議進行前探調解,加大調解力度,努力促成雙方和解,盡可能將矛盾化解在開庭前,使爭議在平等的基礎上得到解決,使當事人之間的勞動關系趨于緩和。截止10月底,共受理勞動爭議481件;結案420件,結案率87%。處置工資爭議案件104件,涉及1026人385萬元;其中群體性(10人以上)案件28件906人213萬元。通過成立縣勞動爭議聯合調解中心,統籌、協調、指導全縣勞動爭議調解和預警工作。共接待群眾來訪125件次,調解98件(其中工傷82起,經濟補償金11起),不予受理0件;調解成功率100%,共涉及金額635萬元。

二是構建維護基層穩定的“大維權”體系

“網絡化、網格化”建設,妥善處理各類勞動糾紛

我局勞動監察大隊,把全縣劃分為36個網格,通過在城關、力洋、岔路、西店設置4個監察中隊,實現全縣勞動監察網絡化管理。該模式的投入運行,使得目標任務更加細化、執法力度強化至各崗各人,大幅提高效率,例如在突發性群體案件發生后,抵達現場調查時間已由原先的1小時縮短為10分鐘,提速83.3%。今年共受理各類投訴案件754件,涉及3524人,金額1466.96萬元,已辦結729件,未結25件,結案率為96.7%(市局規定95%以上)。其中處理10人以上群體性欠薪案件79件,涉及2315人,金額1147.1萬元。行政處罰10件,罰款金額31000元,清退童工10名。

各類專項檢查,積極幫助員工維權

為加大勞動維權工作力度,我縣勞動監察大隊全年共進行6次專項檢查,內容包括工資發放、合同簽訂、社保繳納等方面,涉及3500多家企業,近3萬名員工,補簽合同6000余份,補辦保險約3000人,指導企業建立合理勞動用工制度3000余件,有800多家租賃場地企業進行工資備案登記,從源頭上預防拖欠工資案件發生,從實質上保護員工合法權益。

(六)緊扣“形象”二字,著力提升隊伍整體素質

按照“三思三創”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組織“三思三創”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和學習會,號召全體黨員干部“轉思路、強素質、優服務、創一流”。組織解放思想“省視自我談發展”活動,對照“四大誤區八大差距”,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就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群眾,優化發展環境,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提出今后的改進措施。成立局反腐倡廉領導小組,印發反腐倡廉建設組織領導與責任分工和局領導反腐倡廉建設責任范圍。組織學習《嚴肅換屆紀律宣傳手冊》,牢記“5個嚴禁”、“17個不準”、“5個一律”等內容,并組織自測。全面開展黨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動員會議,深入查找廉政風險點(共查找出風險點607個,其中一級229個,二級195個,三級183個),科學評估廉政風險等級,出臺防控管理辦法,建立廉政風險信息檔案。建立健全內部督查機制,著力解決黨員干部中存在的視野不寬、作風不實、激情不足、效率不高等問題,堅決杜絕違反機關效能建設的現象發生,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在今年“機關作風大家評”活動中,我局與2009年相比,全縣排名明顯上升。高度重視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及時成立建議提案辦理領導小組,組織開展主辦建議提案的答復工作,按時完成建議提案辦理工作,且見面率、領導帶隊率、代表委員滿意率均達到了100%。

二、2012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2年,是推進人力社保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之年。我縣人力社保工作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我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大力推進政舉創新,全力破解當前存在的瓶頸問題,使全縣人力社保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打響一個品牌

一個品牌即是模具人才品牌,要充分利用我縣模具產業優勢,大力推進中國()模具人才專項建設,搶占模具人才高地。具體要做到“四個一”:

“一網”,即精心打造專業模具人才網。模具人才網將著重建立以下功能:一是管理和服務功能。通過搭建模具人才網吸引模具企業和模具人才加入,建立企業會員和個人會員雙重機制,為會員提供各種優質服務。二是交流引導功能。設立招聘“窗口”,建立模具人才交流通道,為全國各地模具人才提供即時了解模具人才需求的機會。同時,適時有關產業引導政策和不同地區的產業發展狀況等方面的信息,引導模具企業經營者轉換思路、調整策略。三是人才培養功能。整合各類培訓和教育資源,開發在線課程,使模具人才網不只成為簡單的招聘和人才中介網站,更成為模具人才學習和教育的網站。

“一市”,即有效運行專業模具人才市場。對原人才市場進行改造,將其打造成模具專業人才市場,重點在市場管理、服務方式、合作協調、人才評估、硬件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完善,運用市場機制,促進模具專業人才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模具產業開發與模具人才資源開發互為促進、共同發展,使模具專業人才市場成為模具人才的集散地和信息中心。

“一站”,即引領我縣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扶持站建設。經過努力,鄭州大學校長申長雨院士已于今年在我縣建立模具行業院士工作站。2012年,我縣模具產業將依托工作站,攻克技術難題,推動自主創新,全面提升模具設計與研發水平,促使模具企業轉型升級,提升模具企業核心競爭力,帶動模具產業的項目實施、基地建設、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工作。

“一基地”,即建設模具人才培養基地。一是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基礎性作用。通過“訂單式”的培養方式,培養一大批本土模具高技能人才,滿足我縣模具產業的發展需求。二是進一步強化大中專畢業生實踐基地建設,不斷規范縣內規模模具企業大中專畢業生實踐管理,加快培養模具人才。三是進一步推動交流培訓。依托模具產業園、模具城等模具產業培訓基地,聘請全國模具行業專家來交流輔導,促進模具走高端化、精密化道路。四是建立體現模具人才價值的激勵保障機制。鼓勵企業探索建立一套科學、客觀、公正的模具人才價值評價體系,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工資”,特殊貢獻,特殊獎勵。同時充分發揮政府宏觀管理作用,建立實施規范有效的獎勵政策。

(二)擴大兩項成果

一是擴大充分就業縣創建成果。圍繞鞏固充分就業縣創建成果,不斷創造條件,通過檢測和增加線路接口等工作,努力實現全縣行政村就業信息聯網全覆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切實加強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工作,讓就業者穩定就業、素質就業、體面就業。繼續想方設法破解企業“招工難”問題,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緊張的矛盾。

二是擴大人事制度改革成果。進一步優化考錄流程,避免出現不公正、不規范現象,為全縣用人單位考錄優秀人才。扎實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力完成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工作。嚴把材料上報、人員資格條件審核、人員過渡和分流三個環節,確?!皡⒐惫ぷ髌椒€過渡。

(三)實施三大工程

一是社?;菝窆こ獭R曰攫B老保障和基本醫療保障為重點,圍繞實現人群全覆蓋的目標,繼續鞏固和提高已參保人群的社保參保率,著力攻堅未參保群體參保,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完善各類養老保險制度銜接辦法,實現社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圍繞醫療保險“一卡通”建設,進一步加強硬件設施配備、信息維護等工作,不斷拓展社會保障卡使用功能,確保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業務安全運行。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著力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醫保參保人員和其他相關群體養老保險待遇。加強社?;鸸芾砗捅O督,確保基金安全規范運作。加快養老保險有關政策的落實,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人員的養老保險問題。

二是人才優先工程。加強《進一步加快創新型緊缺型人才引進培養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意見》、《縣人才獎勵辦法》等人才政策的宣傳,引導企業熟悉人才政策,用好人才政策。加快人才公寓建設,出臺并落實《人才公寓管理辦法》。暢通綠色通道,積極引進創新團隊、創新型科技人才、現代服務業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社會事業人才和各類急需專業技術人才,優化人才結構。大力推進中國()模具人才市場和模具(數控)專業人才網建設,確保打造模具人才高地工作取得實效。深化校企合作,加強校企對接,實現校企共贏。加快大學生創業園(留創園)建設步伐,出臺《大學生創業園管理辦法》,為企業培養開發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實現轉型升級開辟新途徑。著手建立籍外出人才專家庫,舉行外出人才故鄉行活動。繼續組織“海外工程師”引進工作,及時落實“海外工程師”年薪資助。認真貫徹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各項措施,切實保障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做好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各類資格考試工作,建立完善各類培訓基地,高質量開展“培訓服務進企業”活動,著力培養各類實用專業技術人才。

三是和諧穩定工程。繼續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絡化、網格化”建設,最大限度整合企業內部調解、鄉鎮(街道)調解組織調解、行業協會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等勞動爭議調解資源,進一步構筑“六位一體”的勞動爭議大調解格局。不斷完善兩金(工資支付保證金、應急周轉金)保障、兩卡(工資考勤卡、工資發放登記卡)監督、一牌(民工維權告示牌)告示等清薪機制,快速協調處理各類工資拖欠問題,預防和處置因欠薪等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加強12333咨詢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務規范,不斷充實服務內容,提高咨詢員隊伍素質,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健全群體性和突發性事件處理工作預案制度,創新信訪工作方法,化積案、解難案,降低重復上訪率和惡性信訪案件上訪率,提高信訪處理矛盾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降低信訪案件發案率,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四)抓好四大建設

一是能力建設。我局將圍繞“素質、合作、創新、干事”四項能力建設,提升我局工作人員整體工作能力。通過自我學習、集中學習、交流學習,促進業務素質提升;加強部門間聯系協作,努力實現各部門工作項目融合,形成全局工作合力;通過創新,推陳出新,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工作中現實問題,用創新的理念來謀劃和開展各項工作。

二是制度建設。即做到制度“個性化、程序化”建設,首先,通過調研,建立面向民生,面向提高效能的各項制度,要在提高領導干部廉潔自律上創新制度建設。其次,建立細化調研、集中拍板和跟蹤落實制度,確保各項制度出臺都行之有效、落實到位。

三是基礎建設。主要是信息化平臺建設和基層人力社保平臺建設。著力建設縣人力社保信息服務中心,落實人員編制,主要負責全縣人力社保信息管理系統的規劃和組織實施工作,為各業務部門提供信息,指導基層勞動保障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并組織相關培訓;加強基層人力社保服務平臺建設,在硬件上加大投入,軟件上,進一步下放權限,落實人員培訓。

四是勤政廉政建設。加強作風建設,深化機關作風大家評活動,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堅決杜絕出現違反效能建設有關規定的情況。完善廉政防控機制,促進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深入推進政務公開,簡化辦事程序,提升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