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促農增收工作要點

時間:2022-07-02 01:36:17

導語:農業局促農增收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促農增收工作要點

農業工作總體思路是:以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中心,以農業標準化、產業化、規范化為總抓手,以“十百千萬”工程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全面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落實黨的各項惠民強農政策措施,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計劃達到1579億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12726元,增長12.5%。

一、突出工作重點,實施“十百千萬”工程

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重點培育發展10個規范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創建100個糧果菜畜標準化示范園場,培育1000個農業科技示范戶,培訓農民2萬人次。合作社建設要達到規范管理、有序運行、發揮實效的目標;標準化示范園場要達到具備規模、管理標準、示范性強的目標,其中:果品基地24個,蔬菜10個,糧食6個,養殖業60個;農業科技示范戶培育和農業科技培訓工作,要依托農技推廣示范縣建設和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按照局屬各單位工作性質,細化任務分工,協同完成。年內要舉辦培訓班150場次以上,選定的100名農業技術員每年入戶開展科技指導10次以上。

二、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實施農業品牌戰略

以果蔬特色高效產業為主攻方向,通過落實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提升質量安全水平,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提升品牌效益,通過膨脹基地規模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通過產品營銷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份額,形成地域品牌優勢。

1、扎實推進“三品”認證工作。按照政府扶持、企業牽頭、農戶參與的原則,加快“三品”認證步伐。種植業產品要在綠色食品認證的基礎上,向有機食品發展,同時抓好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養殖業產品要在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的基礎上,實現綠色食品認證的新突破。年內,全市新增“三品”認證8個,其中:無公害產品認證3個,綠色食品認證4個,有機食品認證1個。

2、加大農業品牌基地創建力度。大力實施農業品牌創建戰略,發展7個名優農產品品牌基地,重點開展標準化基地建設、產品注冊認證、產品推介銷售、定點市場培育等,逐步彰顯品牌效益。在擴大綠色草莓基地規模和銷售市場的基礎上,再創建東寶有機大蔥、威龍有機葡萄、春龍有機蘋果、北馬綠色大姜、東江氈王無公害韭菜、蘭高鄭忠喜生豬等6個農業品牌,實現產品通過質量認證、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張、帶動能力全面增強、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建設目標。

3、加快設施農業建設步伐。果業以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為重點,大力發展噴灌、滴灌等節水設施;蔬菜以日光溫室大棚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保護地栽培;畜牧業以養殖場的標準化改擴建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效、節本、無公害養殖。2012年,全市果蔬新增設施栽培面積5000畝。

三、抓好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2012年,全局要立足招商引資這一重點,積極對上爭取政策、爭取項目、爭取資金,做到對接早、立項快,開工早、進度快,確保建設質量的高標準,一次性通過上級的驗收,打造出全市農業項目建設的精品工程。2012年重點項目包括:投資100萬元的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投資500萬元的有害生物預警區域站建設項目,投資400萬元的黃城健坤豬場瘦肉豬基地大型沼氣綜合利用工程項目,投資400萬元的六和養殖有限公司沼氣綜合利用項目,投資60萬元的小麥、玉米高產創建項目,以及小麥寬幅精播、標準化養殖場改擴建、農業產業化貼息、陽光工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等項目。同時,要扎實做好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快產業升級。年內,全市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保持7個、級15個,農產品儲藏保鮮能力達到33萬噸。

四、實行全程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1、強化農資市場監管。重點是從農產品的源頭控制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安全。一是嚴把入口關。從進貨渠道普查入手,對全市農資經營業戶農資采購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堵住假冒偽劣農資的進入通道。二是加強農資銷售環節的監管。抓好農資出售、營銷記錄以及從業人員誠信守法教育,特別對重點季節、重點市場、重點銷售領域加大監管力度,做到農業執法的全覆蓋,確保農資市場的有序運營。三是將農資打假與扶優推介相結合。在農資市場活躍的春秋兩季,開展農資打假與扶優推介相結合的專項行動,組織優質農資推介活動,向廣大農民傳授農資質量識別和依法維權知識,營建農資監管的社會氛圍。四是強化責任與培訓。年內,舉辦培訓班20期,培訓執法人員、經營業戶和農民群眾2000人次以上,抓好承諾書和責任狀的簽訂工作。

2、強化農業生產監管。以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為重點,從落實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入手,建立農業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運輸儲藏等重點環節的監管記錄,實行可追溯管理,保證生產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

3、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依托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等重點領域,加大例行檢測工作力度,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全年開展農產品檢測200次,檢測樣品1000個以上。

五、保護與發展并舉,大力發展畜牧業經濟

一是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結構。依托生豬標準化飼養場改擴建項目,抓好標準化飼養場建設,提高全市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在穩步發展豬、雞兩大主導產業基礎上,重點發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動物,加快畜禽良種的雜交和選育步伐。

二是強化畜牧獸醫執法。加大動物防疫、獸藥、飼料、生鮮乳收購市場和種畜禽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實施獸藥經營企業GSP認證,加大后續監管力度。

三是扎實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的集中強制免疫、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確保免疫密度和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檢疫率、持證率、合格率保持100%。

四是提高畜牧業產業化水平。按照“扶優、扶強”和“招優引強”的原則,在扶持本土畜禽加工企業擴張規模的基礎上,引進一批標準高、規模大、產品新、外向型的龍頭加工企業,提高畜禽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同時,加大畜產品生產和認證工作力度,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到年底,全市畜禽存欄量達到豬31.6萬頭、牛2.1萬頭、羊8.6萬只、家禽700萬只,畜禽出欄量達到豬47萬頭、牛1.2萬頭、羊11萬只、家禽2140萬只,肉蛋奶總量達到22.5萬噸。

六、規范農村經濟秩序,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

一是加強土地承包管理。重點完成土地延包收尾、經營權證書換發、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三項工作,積極探索土地流轉的有效形式,引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二是抓好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年內全市農村財務委托、農村財務電算化、農村民主理財與財務公開實現“4個100%”。

三是強化農民減負政策落實。加強監管機構建設,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加大對涉農收費的監管,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治理,確保減負政策落實到位。

四是加大檢查力度。加強對農村財務、農民負擔和土地承包管理的監督檢查,及時通報檢查結果,確保農村經濟管理規范有序。突出抓好農村干部離任審計,為換屆選舉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農村經濟規范、有序、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