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創建計劃

時間:2022-08-22 08:59:32

導語:精神文明創建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神文明創建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群眾、改革創新,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打造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新優勢為動力,大力弘揚“騰江越海、登高致遠”新時期城市精神,緊扣省文明鎮、省衛生村創建這一工作龍頭,突出打造鎮村文明新風尚、塑造文明村(居)民新形象兩大重點任務,深入實施提升城市公共文明指數五大行動,扎實推進公民道德建設,著力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著力放大“愛心城市”品牌效應,為實施“十二五”規劃起好步提強大精神動力、營造自好社會環境。

二、主要工作

1.全力推進省文明鎮省衛生村創建工作,確保各項指標全面達標。圍繞省文明鎮考核全面達標要求:一是抓好對達標及測標材料準備工作。堅持強基礎、創特色并舉,抓硬件,提素質并重,對各類創建指標的責任部門及其達標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和論證,掌握面上創建情況,制定任務分解表,進一步明晰任務要求和責任主體,分解落實測評材料準備工作責任,加大創建工作指導,加大創建難點攻堅力度,針對未達標的指標,制定專項攻堅計劃,并落實到具體責任部門和責任人,二是全面部署提升公共文明指數行動,針對兩級文明創建的要求,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大力實施“四位一體”環境整治、公共秩序優化、村(居)民素質提升、文明新風弘揚、社會又化環境凈化五大行動,加大專項整治力度查找發現創建工作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提高。三是進一步完善創建工作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各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創建工作辦公室,確保人員到位,職責明確,政令統一、科學高效地開展工作將創建各項工作列入黨委政府和各部單位領導班子實績考核范疇,按照創建考核要求,落實定領導、定部門、定任務、定進度、定責任的“五定”考核內容,把創建工作中的軟指標變成硬任務,定期組織檢查,進一步凝聚共建合力,激發創建動力,形成點、線面相連接的鎮村一體化創建格局。充分利用行政推動、輿論監督市民評議等各萬面的力量,壘方位查找創建工作薄弱環節,多角度檢驗創建工作實效,大力度促進創建工作整改提升,把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與創建統一起來,與創建重點工程結臺起來,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通過創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不斷提高人是群眾對創建工作的滿意度和支持率。

2.持續開展“愛心城市”建設,形成創建特色。一是組織愛心典范,學習宣傳活動,廠泛發動群眾,在全鎮精心組織參加市第四屆“愛心大使”、“愛心團隊”和“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推薦評選活動,培育樹立新的愛心典范,發揮典型示范,使他們在文明創建活動中有提議,主題活動中有身影.各項工作上做表率。組織各類先進典范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大力宣傳好人事跡,引導人民崇德向善,進一步營造學習、崇尚、關愛正當道德模范的社會風尚。二是深入開展鎮村結對共建活動,繼續深化“雙聯雙助”、社區結對共建,萬人助學、慈善月捐贈等愛心活動,進一步拓展結對創建工作形式與內涵,發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圍繞促進村居(社區)建設、文明單位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圍繞促進村居(社區)建設、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提升村居(社區)文明程度和群眾生活質量,深入結對社區開展文明共建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規劃、有制度、有活動、有成效,不斷延展愛心理念,放大社會輻射教應,打造各具特色的個性化愛心品牌,保持愛心城市的蓬勃活力。二是大力實施社會志愿服務行動。以組建鎮志愿服務小組為抓手,進一步壯大各類志愿服務隊伍,整合志愿服務力量.健全志愿服務工作網絡和管理制度。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愛心幫扶、應急救援、公益宣教、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文明交通、幫扶殘疾人、關愛農民工等志愿服務活動,推動服務活動進社區、進農村;導村(居)民群眾在做好事、獻愛心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推動全市愛心服務向深度推進、向廣度拓展。

3.開展豐富創建活動,全面提升村(居)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一是全力構建具有特質的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抓住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縣治建制1600周年和撤縣設市20周年等重大活動契機,在全市深入開展“弘揚城市精神,建設美好家鄉”主題征文、座談研討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主要內容,廣泛深入開展形勢政策、國情、市情學目教育,進一步提升全鎮上下對城市精神的認知認同度,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奮發有為,積極投身“十二五”時期改革發展。二是組織開展“我知曉、我參與、我快樂”創建主題活動,以“講文明樹新風,爭做文明人”為主題,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普及創建工作的意義、目標途徑和要求,發動全體村(居)民知曉創建、積極參與創建。組織開展村(社區)文明維護、校園文明傳遞、家庭文明牽手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狠抓文明知識普及,文明行為養成教育,實現居民文明素質卸道穗意識不斷提升。在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和演講、知識競賽,大興讀書學習之風。在全鎮開展“向不文明明行為宣戰”行動,通過部門聯動,社會各界聯手約束不文明行為,讓群眾親身感受切身體驗,引導人們自覺做到言談舉止文明有禮、公共場合文明有札、鄰里相處文明有禮、行路駕車文明有禮、在積極參與創建過程中實現個人素質和公共文明程度的提升,快樂共享創建的成果。三是深化基層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第三屆全國文明單位、文明村鎮評選和2009-2010年度市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評選工作,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的宣傳工作和網上風采展示工作,激發參創單位熱情,促進參創單位提升創建質效。全面啟動2011年度全市文明鎮村、文明社區、文明單位創建工作。以提升服務技能、加強作風建設為重點,推進文明盟位創建,以打造文明村風民風為重點,推進文明鎮村創建。突出社區創建基石作用,在社區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鄰里互動活動和“文明樓幢”、“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深入推進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強化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業管理,發動居民“讀好書、唱好歌、知禮儀、學典型”,積極參與文明社區、文明鎮創建工作,不斷促進家庭和美、鄰里和睦、社區和諧。在各單位、各村廣泛開展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做到文明村參評率100%,通過率30%以上,文明戶參評率90%以上,文明集市和文化廣場都要達到創建標準。

4.扎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打造和諧文明鄉風。圍繞城鄉統籌發展和創建文明鎮目標任務,深入開展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系列教育實踐活動,著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打造新環境。一是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價值認同為關鍵,以能力素質為重點,利用衛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載體,借助廣播電視現代傳播手段,運用多種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公民道德基本規范、黨的農村方針政策和道德建設先進典型,加強道德基本規范、黨的農村方針政策和道德建設先進典型,加強就業創業宣傳教育,幫助廣大農民群眾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堅定發展信念,引導廣大農民知榮辱、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形成現代文明理念。二是以豐富內涵和形式為重點,深化文明戶、文明村鎮創建,繼續深入開展文明集市創建,借鑒城市社區建設經驗,推進農村文明社區創建。抓好道德模范系列典型評選,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深化“榜說新事”活動,大力培育和諧文明鄉風。三是完善鎮村公共問題設施,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對文體活動的新需求。深入實施文化“三送”工程,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共享,加大文化惠農力度。組織開展好農村群眾文化、特色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凈化農村文化市場。四是加強鎮村規劃建設,建設資源集約利用、公共服務完善、環境整潔美觀的新型村居。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優化鎮村生態環境。倡導環保理念,改善農戶家居環境。五是進一步發揮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陣地作用,完善八大功能,建好配套“三大超市”,開展愛心超市評比、提升活動,構建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建立覆蓋城鄉的文化事業發展機制,不斷提高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5.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完善三結合教育網絡,培育有道德的人。一是完善三結合教育網絡建設。堅持德語為先,放大“德育486活動”和“愛心校園”建設特色,扎實開展集體主義、公民道德、行為道德、行為養成、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學生社團作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第8個民族精神教育月和“紅領巾尋訪黨的足跡”等慶祝建黨90周年系列活動。開展“科學家教進萬家”活動、爭創“標準化家長學校”示范點活動。建立統一的社區(村、居)未成年人工作專門機構和專兼職結合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隊伍。建立完善教師進社區長效管理機制,推進學校資源與社區資源互動開放,加強社區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網絡體系建設。二是推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圍繞“新三號標兵”評比活動,深入開展“感恩長輩”、“愛心校園”、“奉獻社會”等系列主題實踐活動。組織未成年人開展“尋找身邊的愛心大使”、“小記者采訪愛心大使”、“我是愛心小天使”等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向愛心大使和身邊的先進人物學習。推進省未成年人美德基金募集工作。繼續組織開展“優秀影片進校園”活動。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創新案例、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推薦評選活動。四是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利用重要節日、重大人物和重大事件紀念日,在未成年人中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三創”精神、新時期城市精神教育。在寒暑假期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和文體活動,充實和豐富廣大未成年人的假期生活。五是整治社會文化環境。建立健全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年開展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專項督查。深入推進網絡環境優化、網吧管理、校園周邊環境和出版物市場整治等專項集中行動,保持依法打擊的高壓態勢。發揮“五老”志愿者的作用,強化對網吧和電子游戲經營場所的監督,嚴厲整治違規接納未成年人行為。

精神文明建設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要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著力在服務群眾、務求失效上下功夫,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教育群眾與服務群眾結合起來,把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與推動改善民生結合起來,多辦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不斷開創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新局面。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鎮(區、園),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領導,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推動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推手,作為建設愛心城市、構建和諧的重要舉措,列入議事日程,納入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促使各類創建活動在鞏固中提高,在改進中加強,在創建中發展。

2.統籌協調、聯動共建。要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整合一切社會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行業、村鎮、單位、社區等各項創建與文明城市創建結合起來,把文明城市創建與其他各城創建結合起來,構筑創建合力,把文明城市創建與其他各城創建結合起來,構筑創建合力,推進創建考評和管理的動態化,確保各類創建活動先進的質量和水平,全力打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文明創建新格局。

3.創新思路、務求高效。新形勢賦予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新的使命,各鎮(區、園),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圍繞今年工作主線,豐富創建內涵、拓展工作領域、創建工作方式,切切實實地把各項創建活動抓出成效,做到“規定動作優質高效、自選動作亮點頻現”,努力形成一批過硬的精神文明建設拳頭產品,進一步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吸引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