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體育事業發展規劃
時間:2022-04-28 08:26:00
導語:縣體育事業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速推進文化強縣建設,按照縣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的安排意見》,結合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不斷健全公共文體設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特色文化品牌,壯大文體人才隊伍,全面繁榮文體事業,大力發展文體產業,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二、總體目標
到2015年,基本建立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需要的文化格局、文化管理體制,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風格。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進一步優化,文化整體實力、活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擁有國內知名的文化品牌,功能完備的文體設施,出類拔萃的文化人才,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生活,繁榮活躍的文體事業。文化創新能力和整體實力明顯提高,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更加豐富,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增長速度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全縣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以上,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縣人民的文化素質、文化生活質量及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實現由“文化資源大縣”向“文化強縣”的跨越。
--文化內涵有效提升。著力開發和利用地方優勢文化資源,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擴大“孫武故里”、“呂劇之鄉”文化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
--設施建設全面改善。高標準規劃建設文化傳媒大廈,配套縣城會展中心、體育館內部設施設備,縣級文化館舍進一步健全,鄉村兩級文化設施建設形成特色。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廣播電視、群眾文化、文學藝術、精品生產等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城鄉文化活動形成聯動互動體系,群眾性文化活動整體水平普遍提高。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農民健身工程全面完成,鄉村兩級文化廣場建設和設施配套水平有效提高,競技體育總體實力明顯增強。
--專業隊伍素質提升。文體隊伍不斷壯大,綜合素質不斷增強,人員結構更趨合理,年輕化、專業化程序得到有效提高。
三、工作重點
(一)加快文化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文化保障能力
積極實施骨干文體設施帶動戰略,重點發展孫子文化旅游區等一批重點文化建設項目,建成文化傳媒大廈等一批標志性文化建筑,完善會展中心、圖書館、體育館、文化館、博物館、呂劇團、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等重點文化設施,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鄉村文化環境,打造出以縣級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干,以鄉鎮、社區和村級文化設施為基礎的文化設施網絡,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1、大力推進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探索整合有線電視資源,加快有線電視網絡改造,推動有線電視產業升級和數字化電視普及。年,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0%,到2015年,基本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
2、進一步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完善縣級支中心和鄉村基層服務站點建設,推廣擴大規范化站點覆蓋面,年,45%的村成為規范化站點,到2015年,規范化站點實現全覆蓋。
3、加快實施鄉村文化陣地建設工程。年,實現鄉鎮有綜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社區有文化中心的基本目標。到2015年,鄉鎮綜合文化站按照省級“四室一房”標準全面配套,依托社區文化中心,重點打造特色文化帶,分區培育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特色和品牌。狠抓農村文化大院建設,采取固定設施和流動設施、陣地服務和流動服務相結合的辦法,擴大服務范圍。
4、深入實施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按照企業經營、市場動作、政府扶持、農民受惠的原則,推進農村公益性電影放映服務體系改革,增加固定或流動放映點。到2015年,全部實現數字化放映,每個行政村每月一場電影的放映任務有效落實。
5、積極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工程,不斷探索建設形式,拓寬融資渠道,加快農家書屋建設步伐。年,6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農家書屋”,2015年達到全縣所有行政村村村建有“農家書屋”的目標。
(二)積極搭建載體平臺,全面繁榮文體事業
創新載體,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適應廣大群眾求知求樂求美的需求,積極推進機關文化、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建設,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社會文化網絡。
1、大力發展群眾文化。全力加快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下鄉力度,年均下鄉演出戲曲、文藝節目200場次以上,放映電影7000場次以上;每年扶植發展農村文藝表演團體50個,指導基層文化活動200次以上,培養基層文藝骨干2000人次以上。年,全縣60%的村建有自己的文藝表演隊伍,70%的村建有文化廣場并定期組織節目。到2015年,實現廣場文化活動城鄉聯動,特色文化競相發展,廣場文化活動受益觀眾達到全縣人口的90%以上,文化活動覆蓋全縣各個行業,每個角落。
2、積極舉辦大型活動。組織好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民族節日活動,鼓勵、支持和規范富有當地特色的新興民間文化節慶活動。組織好慶元宵彩燈展、全縣民間藝術調演、廣場文化活動、農民藝術節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著力打造“孫子文化節”和“輪胎汽車配件展”兩大節會和展會品牌,積極爭取國家級以上重大文化、體育賽事落戶,擴大的社會影響力,為全縣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搭建平臺。
3、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積極貫徹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競技體育,壯大體育產業,實現“競技體育強實力,群眾體育強體質,體育產業強基礎,體育隊伍強活力”的總體目標,加快推進體育強縣建設。鼓勵社會和個人興辦各類以健身娛樂為內容的體育經營項目,積極組建各類體育協會組織,到201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全縣人口總數的70%,城區達到95%以上。增加機關、企業、學校、社區、農村體育配套設施的建設投入,2015年,全縣農民健身工程覆蓋面達到100%,城鄉居民開展健身活動有充足場所。定期舉辦全民運動會、老年運動會及單項體育賽事,每年引進、舉辦2-3次國家級以上高水平體育賽事,提升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逐步提高全縣競技體育發展水平。加大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到2015年,體育彩票發行超過5000萬元。
(三)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實施文化品牌戰略,廣泛挖掘和利用古齊文化、孫子文化、呂劇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資源,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創作一批文化藝術精品品牌,推介一批歷史文化品牌,提高我縣獨具特色的文化影響力,推進文化產業向縱深發展。
1、推介呂劇品牌。以呂劇這一地方代表劇種為載體,充分利用一切創作力量和創作手段,創作生產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反映時代風貌和現實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產品。制定和完善精品生產評比獎勵制度,引導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推進文化內容、形式創新,抓好戲劇、音樂、曲藝、舞蹈、美術、書法、攝影等藝術門類的創作,催生新的文化業態。組織實施好“呂劇進校園”工程,從未成年人抓起,推廣和普及“呂劇”藝術,培養呂劇優秀人才。積極承辦和參加省級以上重大戲曲交流和比賽活動,到2015年,爭取每年創出一部精品劇目,參加全省“精品工程獎”評選和全省文化藝術節活動,逐步提高呂劇及呂劇故鄉在全省及至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搭建發展平臺。充分利用我縣文化積淀深厚、文化傳統悠久的資源優勢,做好關帝廟大殿、傅家遺址等古跡建筑和五村遺址、營子遺址、柏寢臺、冢頭墓群等歷史遺跡的修繕保護。在開發和保護好呂劇、短穗花鼓、齊筆、棗木杠子亂彈等1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同時,在上檔升級上進一步做好文章;進一步整合孫子文化、呂劇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文化傳播平臺,以“中國·孫子國際文化節”、農民文化藝術節等重大節慶活動為載體,展示文化成果,拉動文化投資,刺激文化消費,實現優秀民間藝術傳承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努力把“節慶文化”活動辦出特色、辦成品牌。
3、優化產業結構。規劃實施一批文化產業項目,重點發展文化旅游、現代傳媒、演出娛樂、藝術培訓、體育賽事、會議展覽、創意設計和印刷出版等文化產業。確定一批文化產業項目,抓好文化產業招商引資,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政策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區域布局結構,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突出發展文化旅游業,全力打造古齊文化產業鏈、紅色文化產業鏈、呂劇文化產業鏈、節慶文化產業鏈,孫子文化產業聚集區,樂安民俗文化風情園,促進旅游與文化有機結合,共同發展。
四、措施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切實把文化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級各部門要把文體事業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把文化體育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同部署、同實施、同檢查。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人大政協參與、相關部門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落實文化體育建設目標責任制,將文化體育建設納入黨務、政務和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建立健全考核獎懲辦法,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大文化建設格局。
2、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按照全國文化先進縣“各類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年度經費有保證,預算拔款占本地區財政總支出1%以上,并根據經濟發展逐年增加”的要求,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文化體育建設和文化體育活動組織。同時,多措并舉,拓寬文化體育事業投入渠道,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性文體事業,建立起多種籌資渠道、多種投入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文化發展機制。要重點加強縣、鄉、村三級基礎設施建設,縣級文化體育骨干館舍、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和村級文化大院,在全面達到全國文化先進縣創建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配齊配全各類文體娛樂設施,增設娛樂項目,加強業務培訓,提升服務水平,打造出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體活動陣地。
3、完善管理機制,壯大人才隊伍。實施“人才興文”戰略,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以優惠的政策和科學的機制,鼓勵和支持優秀拔尖文化體育人才脫穎而出。在文藝團體等專業性強的文化單位,探索改革傳統用人辦法,積極吸收、引進發展急需人才,多渠道、多形式引進聘用優秀專業人才。創造優越條件,吸引高層次文化體育人才,落實好相應的工作生活待遇,對有突出貢獻的鄉土文化人才實行重獎,對拔尖人才給予優厚待遇。同時,加強各類文化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不斷改善優化人才結構,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增強創新、創業的活力,為加速推進全縣經濟文化強縣建設提供人才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