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知識產權戰略行動方案

時間:2022-05-25 10:45:00

導語:貫徹知識產權戰略行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知識產權戰略行動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國務院關于支持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要求,全面提升我市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推動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本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2012年第六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以提高我市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為目標,努力推動我市知識產權事業的全面健康發展,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建設工業強市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

(一)到2020年,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發展機制,全市知識產權主要發展指標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結構趨于合理。企業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顯著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不斷優化,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意識深入人心,知識產權制度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

(二)近五年目標

1、大幅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全市專利年度申請量達到2500件以上,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3%和12%以上,發明專利年均申請量增長率達到15%以上,發明專利占全部專利申請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國外專利申請有較大的增長;注冊商標總量達到21000件,省著名商標達到330件,馳名商標達到25件,地理標志商標達到60件;版權自愿登記數量每年增幅25%;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量逐年遞增;地理標志產品數量達到10個以上;植物新品種申請量達到25個以上。

2、顯著提高知識產權運用水平。積極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培育3~5個國家、省級知識產權強縣(市、區);培育各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單位和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00家以上,培育國家級、市級商標戰略實施示范企業20家以上;培育專利技術產業化基地,建立市知識產權協會,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建設以植物新品種權、農業“三品一標”產品為基礎的品牌農業,建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示范園區;圍繞傳統知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開發、利用和保護,初步建立傳統知識產權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體系和運用機制。

3、明顯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專利權、商標權、版權等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得到明顯遏制,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和司法保護進一步得到加強,對外貿易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初步形成。

4、不斷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完善知識產權配套政策體系,強化全市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建立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審議機制;推動大多數大中型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全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機制有效運行,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業有較大的發展。

5、全面增強社會知識產權意識。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宣傳普及和教育培訓,促進“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初步形成,全面增強社會各界特別是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意識。

三、工作任務

(一)大力扶持,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水平

1、發揮財政經費的導向作用,加大對支柱產業、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新興產業和技改項目的扶持力度,促進創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圍繞我市“4+4”產業即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特殊鋼鐵和食品工業四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與新醫藥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一批促進產業升級、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加大吸收創新力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形成對產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核心專利技術和產品;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針對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組織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形成支撐產業發展的自主知識產權。

2、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主導地位,指導和扶持企業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動產學研合作中的知識產權創造,鼓勵和引導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通過委托開發、技術協作、共同研發等形式開展技術合作,構建產學研知識產權聯合體;鼓勵企業申請國外專利,進一步增強企業應用專利制度提升市場競爭力的能力,助推企業創新發展。

3、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引導企業根據實際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品牌策略,不斷豐富商標內涵,提升商標品牌價值。指導企業爭創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更好地發揮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品牌效應;鼓勵出口企業國外注冊商標,努力打造國際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行業品牌龍頭企業。

4、鼓勵作品著作權自愿登記,扶持、資助版權作品創作項目和重點企業,培育若干示范基地,加快版權相關產業發展。

5、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與科技含量作為評價名牌產品的重要條件,推動我市名牌產品的評價工作,推進國際區域名牌的創建,抓好我市超億元企業名牌產品的培育和發展,努力培育更多名牌產品企業。

6、培育特定領域知識產權。推進集成電路布圖設計開發與利用,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積極引導區域特色產品申報地理標志產品,提高名特優產品的知名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加強植物品種的培育和改良,建立農業、林業知識產權創造激勵機制,將自主知識產權作為重點農林業科技攻關項目的考核指標之一,引導、鼓勵申報農林業植物新品種權和申請專利。

7、激勵群眾性發明創造。弘揚創新精神,推動群眾性發明創造活動廣泛開展,深入校園開展小發明、小創造等活動,鼓勵青少年參與發明創造活動。

(二)加強引導和培育,促進知識產權運用

1、推進各類試點示范建設。以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為契機,完善全市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工作水平;實施省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培育形成薌城區、龍文區、龍海市、浦縣、云霄縣等知識產權工作特色明顯的區域,并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加大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作力度,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支持企業創建國家、省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單位,引導其實施適合自身發展的知識產權戰略,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依靠知識產權戰略不斷發展壯大。

2、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重點支持符合我市產業發展方向、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效應強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推動專利技術產業化和商品化;支持企業將自主專利技術或引進關鍵專利技術進行實施和轉化,促進專利的實施與產業化,建立專利技術產業化基地;引導重點行業探索建立產業專利技術聯盟,推動產業專利技術資源集聚,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

3、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開展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試點,引導其建立和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保護、自我發展的機制,形成行業保護合力。

4、推動自主知識產權標準化。鼓勵和支持企業、行業協會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培育引導一批參與國際和國內標準制定的企業將自主專利技術轉化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逐步形成產業技術標準聯盟。

5、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和傳統知識保護制度。引導以“歷史文化名城”、“臺胞祖籍地”、“土樓”、“海上絲綢之路始發地”為題材,開發生產富有特色的工藝品、旅游紀念品,促進木偶頭雕刻、布袋木偶戲、錦歌、歌仔戲、木版年畫、浦剪紙、八寶印泥、客家土樓營造技藝、儺舞(浦南古儺)、潮劇、片仔癀制作技藝等具有特色的傳統產品、技藝和老字號的收集、整理、傳承和扶持保護,探索傳統知識產權的資本化、產業化途徑,開發具有南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重點搶救和保護瀕危項目,注重形成版權,維護傳承人的合法權益。

6、大力扶持注冊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商標和證明商標、集體商標,引導和幫助涉農企業運用商標戰略開拓市場。挖掘名、特、優產品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發揮“中國食品名城”、“中國罐頭之都”、“中國食用菌名城”、“中國水仙花之鄉”、“中國蘭花之鄉”、“中國榕樹盆景之鄉”、“中國香蕉之鄉”等國家級區域產業品牌的國內外影響力,打造特色農業品牌,為其在出口通道、國內市場準入等方面提供便利。

(三)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1、加強全市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努力改善知識產權執法條件,切實解決執法人員匱乏、經費短缺和執法裝備落后等突出問題,充實縣級知識產權執法力量,提高執法水平。

2、堅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犯罪行為,開展各類知識產權專項行動;以馳名、著名商標為保護重點,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市場的監管力度,對群眾反應強烈的重點市場、專業市場的存假售假現象進行重點整治;研究建立批發零售市場商標保護機制和定牌加工企業監管機制以及商標印刷企業監管機制。

3、及時查處取締音像書刊市場及網絡文化市場的侵權盜版行為,重點打擊印刷復制行業涉及非法出版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和侵犯網絡傳播權違法犯罪行為。

4、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將農業、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作為全市農業、林業行政執法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植物新品種權維權工作。

5、加強地理標志及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保護,嚴厲打擊偽造產地、假冒名牌標識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以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犯罪行為。

6、加強食品藥品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假冒偽劣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的打擊力度,確?!叭芬恍怠卑踩行А?/p>

7、加強海關知識產權保護,推動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海關備案,開展進出口貨運渠道和行郵渠道專項執法行動,大力打擊進出境侵權行為。

8、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部門與公安、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等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建立專利行政執法聯絡機制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形成保護合力,增強保護力度;推進粵兩省沿海城市等跨地區執法協作。

(四)加強知識產權宏觀管理

1、加強全市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系建設。強化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作用,充分發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能作用,增強知識產權工作合力,逐步形成統一管理、協調有序、聯動發展的知識產權工作格局;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特別是縣(市、區)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建設,落實人員編制,保障工作經費,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全市共同推進知識產權工作的合力。

2、建立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審議機制。對政府投資和支持的重大項目的建設和技術改造、重大技術和設備的進出口等重大經濟活動,進行知識產權分析、評估和審議,防止重復建設,避免自主知識產權流失或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建立科技計劃項目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加強對重大科技專項的管理與監督,建立以獲取和保護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

(五)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

1、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建設我市知識產權信息管理數據庫及信息服務支撐平臺;配合我市特色行業發展戰略,建設特色行業專利數據庫和地理標志商標數據庫,為企業創新提供信息支撐;建設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完善知識產權舉報投訴制度,方便權利人和社會公眾投訴。

2、發展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培育和引入知識產權、咨詢、評估、交易、訴訟等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鼓勵機構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加強對中介機構和服務人員的執業監督和管理力度,規范專利和商標服務行為,引導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加大對非法機構的打擊力度,凈化知識產權服務市場。

(六)擴大知識產權對外交流合作

1、促進臺知識產權交流合作。發揮對臺區位優勢,不斷推動兩岸知識產權的交流與合作;為臺資企業及申請人在大陸申請專利、版權登記提供便利;大力引進臺灣植物新品種,推薦臺植物新品種的交流和共同開發;充分發揮臺灣農民創業園知識產權工作小組作用,協調處理臺資企業知識產權相關事宜。

2、加強對外知識產權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合作和粵兩省沿海城市保護知識產權工作聯席會議等渠道,探索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學術研討、信息溝通和業務磋商等合作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推進廈泉大都市同城化知識產權合作,促進區域內知識產權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七)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培訓力度

1、堅持日常宣傳與專項宣傳、普及宣傳與重點宣傳相結合,利用“知識產權宣傳周”、“中國專利周”、“科技•人才活動周”、“科技三下鄉”等活動,大力宣傳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傳知識產權知識和法律法規政策,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2、廣泛開展知識產權培訓活動,將知識產權知識納入公務員和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干部培訓內容;加大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培訓力度;實施“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培育工程”;開展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知識產權業務培訓,培育一批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3、推動中小學及職業學校開展知識產權教育,開展市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把知識產權工作貫穿于全市經濟建設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市經濟實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要切實加強對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形成宏觀管理、綜合協調全市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的良好機制;各縣(市、區)政府、市各有關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重視和加強知識產權工作,將知識產權工作列入經濟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各自職責,明確工作目標,采取得力措施,加強工作推進力度,做到認識到位、人員到位、投入到位。

(二)強化知識產權政策導向

加強產業政策、區域政策、貿易政策與知識產權政策的銜接,在制定出臺產業發展、結構調整、科技進步、吸引人才等政策中體現知識產權導向,建立健全與我市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情況作為各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申報和驗收、市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技術創新項目扶持、科學技術獎勵、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推薦認定的重要條件。

(三)加大資金投入

設立市專利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推進各類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單位、優勢企業和重點保護單位、知識產權強縣(市、區)工程、知識產權實施與產業化、專利申請資助、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培訓、知識產權戰略研究與實施等工作;市專利發展專項資金每年200萬元,列入市本級財政預算,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財力狀況逐步增加,各縣(市、區)要根據各自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財力狀況安排專利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獎勵制度,對獲得國家、省專利獎的項目給予表彰和獎勵,推動企事業單位落實有關職務發明的獎酬規定;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試點工作,完善促進自主創新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四)加快知識產權人才建設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面向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人員、審判人員、檢察人員、中介機構服務人員、研發人員、經營管理人員,開展各種形式的知識產權培訓活動;著力引進我市急需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中介服務人才和研究人才,引導企業配置知識產權人才;建立知識產權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在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部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中,每兩年對我市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五)制定推進計劃

各縣(市、區)、各部門要結合各自的責任和職能,制訂實施工作計劃,及時將工作進展情況報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