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系統年終工作總結和打算
時間:2022-06-13 04:10:00
導語:市農業系統年終工作總結和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高效設施農業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情況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收入穩定增長。年,全市預計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總收入402億元,同比增加32億元,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10154元,同比增加1230元,增長13.78%。
(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
1、小麥。年,全市完成小麥收獲面積73.13萬畝,比上年增加0.45萬畝,增長0.62%;單產429.7公斤,總產31.42萬噸。玉米。全市完成玉米收獲面積73.44萬畝,比上年增加7.37萬畝;單產469.8公斤,總產34.5萬噸。
2、花生。完成花生收獲面積27.15萬畝。單產312.6公斤,總產8.49萬噸。
3、蔬菜。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預計達到52.8萬畝,同比增加0.3萬畝??偖a220萬噸,比上年減少10萬噸。完成新建冬暖棚1000個,新增設施栽培面積5000畝,全市設施栽培總面積達到21萬畝。
4、果品。年,全市果園面積穩定在24.5萬畝,總產22萬噸,比上年增加2萬噸,新發展果品標準園4200畝,新建果樹新模式栽培示范園50畝。
二、主要工作
(一)農業科技推廣成效顯著。
1、扎實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0期,電視講座18期,開展現場指導236場次,無償發放農業科技圖書800余冊,科技明白紙1.8萬份,培訓農村勞動力1萬余人,其中培訓新型農民核心示范戶1440戶,綠色證書學院1099名。
2、進一步改善品種和品質結構。年,我們結合小麥、玉米良種補貼、花生良種繁育等項目的實施,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完成各類農作物田間試驗30多項,共引進推廣適用新技術8項,農作物新品種36個。
3、及時指導農業生產。一是搞好農情調查,了解生產動態。先后組織農技人員開展農業生產調查100多次,完成各類農情分析報告19份,上報各類農情報表100多期。二是搞好病蟲預測預報,指導科學防治害。共組織技術人員開展病蟲草害普查10次,《病蟲情報》13期,通過電視臺田園季風欄目進行電視講座5次,完成病蟲害現場診斷22次,指導大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50多萬畝次。
(二)各項惠農項目順利完成。一是良種補貼項目。年,小麥、玉米良種補貼實現全覆蓋,全市共完成小麥良種供應542.5萬公斤。共落實玉米良種補貼面積78.446萬畝。共落實花生良種補貼面積12萬畝。二是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共完成土樣采集化驗580個,發放施肥建議卡2萬多份,推廣實施面積52萬畝。三是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在全市新培育專業村11個,示范戶440戶,新建科技書屋3處,配備教材和光盤1000多套,培訓新型農民3300名。四是高產創建項目。今年,我市按照上級部署,安排了3個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片,2個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片,1個花生高產創建示范片,各1萬畝。其中:小麥平均單產達到600公斤、玉米單產達到650公斤、花生單產達到400公斤;五是農業政策性保險。年,全市共落實小麥政策性保險面積68萬畝,爭取市財政扶持資金217.6萬元。落實玉米政策性保險面積61萬畝,共爭取市財政扶持資金195.2萬元。六是農村能源建設。年,全市新建戶用沼氣池2850座,建設沼氣示范村40個,完成罡泰沼氣有限公司和榕昕牧業有限公司大型沼氣工程2處,培訓項目村技術員75名,全市具備國家資格證書的沼氣技術員總數達到了150人。
(三)農產品質量管理工作碩果累累。
1、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年,我們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農業生產基地為主體,廣泛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內先進標準,制定和實施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范,開展全程質量控制。把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等與推進品牌農業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抓好名特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今年,全市新培育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7處,總數達到45處、46.6萬畝。完成抽檢各類農產品100多批次。支持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購置檢測設備,完成新建監測實驗室5處,加強了生產環節質量監控,為品牌農業創建提供了保障。
2、農產品質量認證。今年以來,我們積極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三品一標”認證,蘿卜專業合作社的白蘿卜、莊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西葫蘆、西紅柿專業合作社的西紅柿、葡萄專業合作社的葡萄等4個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總數達到15個;食品有限公司的結球生菜、田園果品有限公司的新高梨等2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總數達到28個;產芝水庫的鳙魚和大銀魚2個產品已經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店埠胡蘿卜、馬連莊甜瓜、大花生、王家莊油桃等4個產品已經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專家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將于年底前頒證。
3、品牌宣傳推介工作。今年以來,先后組織相關單位參加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和評選活動10次。一是1月份,組織籌備了董家山后韭菜開鐮儀式,邀請了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參加;二是4月9日,組織21家企業、合作社在廣場開展了全市名特優農產品展示活動;三是5月6日,組織6家企業赴深圳參加了“省名優農產品展示訂貨會”;四是7月3日,組織6家企業參加了省綠色產業聯盟展覽會();五是9月20日,組織8家企業參加了在舉辦的煙臺果蔬博覽會;六是10月1日,組織18家企業、合作社參加了廣場農產品展示活動;七是10月18日,組織9家企業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八是11月18日,組織4家企業參加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上海);九是10月29日-31日,組織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今年重點推介的名特優農產品生產單位共計20多家參加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參加展示的產品數量達30多種交易會組委會授予我市“優秀組織獎”。十是組織我市有關單位參加了市名特優農產品評選活動。我市我市的胡蘿卜、莊甜瓜、田園公司新高梨、水庫大銀魚榮獲“市名特優農產品”稱號,
4、農產品質量檢測。今年以來,全市共抽檢各類農產品樣品648個。協助農業部、省農業廳及市進行了6次抽檢,抽檢農產品樣品119個,農產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5、農業投入品監管。今年以來,我局緊緊圍繞農業投入品監管,以種子、農藥、肥料為重點,集中力量開展了多次農資打假活動,有力地打擊了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了農資生產經營秩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年共出動執法人員2360多人次,車輛613臺次,檢查農資生產廠家及農資經營業戶596家,查處農資違法案件461起,其中種子案件15起,農藥案件401起,肥料案件45起;結案率100%,案件正確率100%,無一申請復議或訴訟。抽檢農資樣品1476個,查獲假冒種子1.1噸、農藥2.3噸、肥料12.6噸;受理群眾投訴案件31起,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0余萬元。
(四)各項農村政策得到認真落實。
1、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逐步規范。年,我局按照穩步發展,規范管理,講求質量,提高品位的工作思路,抓規范,強管理,上檔次。一是在推進發展數量上,依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的相關規定,注重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場所基地“三項建設”,牢牢把握合作社創建的基礎性工作。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12家,總數達到870家。二是在提升運行質量上,制定印發了《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標桿社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經各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初步評審推薦,市農業局復審,確認10家合作社為標桿社、100家合作社為示范社創建單位,組織開展了培訓,統一印制了專用帳本,推動了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發展。三是在增加運作效益上,著力圍繞產業抓特色,圍繞特色抓基地,圍繞基地抓好各種生產要素集成,通過指導、規范、加強,將合作社做大規模、做精產品、做強功能、做實主體、做活機制,運作效益明顯好于上年。
2、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年,堅持超前謀劃、提前介入,科學指導,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及時下發了《關于做好村換屆過程中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召開了鎮、街道經管統計審計中心主任專題會議進行部署安排,在全市組織開展了村換屆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通過嚴清查、細核算,基本上摸清了家底,較好地解決了集體資產產權不清、帳實不符、資產閑置浪費及被侵占流失等問題,使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置于“陽光”下作業,群眾看得明白、干部干得清楚。
3、土地經營權流轉規范有序。今年以來,我們堅持把著力推動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作為開辟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加快推進,全市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有長足發展。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500畝,全市累計總數達到11.16萬畝。新培育千畝以上規模種植大戶1個(市李權莊鎮興隆屯村王志濤,流轉土地面積1159.8畝。其中:大河頭村民90戶,649.8畝;埠西村民76戶,270畝;洽疃村民75戶,240畝。租期20年);新登記注冊農產品種植場2處(裕豐農產品種植場、開心農產品種植場)。
4、涉農信訪案件處理群眾滿意。年,我局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案件76件,其中,省農業廳批轉案件2件,農委批轉案件5件,減負辦批轉案件3件,市領導批示案件3件,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轉來案件7件,通過政府信箱答復案件6件,市信訪局轉來案件11件,直接接待的信訪案件39件。凡群眾上訪的案件,我們都能認真到鎮、村調查取證,認真研究處理意見,及時回訪上訪人,征求他們的意見;凡是群眾咨詢的政策,我們都能如實地告訴他們,消除群眾的模糊認識。全年案件按期辦結率100%,答復意見準確率100%,“三見面”告知率100%。
(五)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完成了年度項目掃尾工作,完成土地治理項目5個、投資2303萬元,完成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及貸款貼息項目7個、投資4455萬元。農村扶貧開發,完成了2009年度農村扶貧開發項目掃尾工作,共組織實施市扶貧開發項目15個,完成投資185萬元,其中發展設施小區9個,村級硬化、亮化6個。
(六)招商引資任務圓滿完成。年,我局共完成引進內資項目2個,總投資5000萬元。
三、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盡管今年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制約農業更好更快發展的因素和問題仍然不少:一是農業生產基礎條件不夠完善,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差距甚大;二是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滯后,體系不健全;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難度加大。
四、年工作重點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十二五”規劃,以“發展現代農業、塑造新型農民、加快建設新農村”為載體,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能力,提高設施栽培檔次和水平,加快果樹新品種、新模式栽培示范推廣,大力發展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提高農產品質量、附加值和效益。
目標任務:年,全市計劃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總收入4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980元。穩定糧食種植面積60萬畝,總產60萬噸?;ㄉN植面積28萬畝,總產9萬噸。蔬菜播種面積53萬畝,總產230萬噸,完成新建蔬菜大棚1000個,新增設施栽培面積2000畝,全市設施栽培總面積達到21萬畝。果園面積穩定在24.5萬畝,總產22萬噸,新發展標準果園4500畝,新建果樹新模式栽培示范園500畝。
(一)加快新技術推廣應用,提高糧油生產水平。
1、積極開展糧油高產創建。建設小麥高產示范方3處、玉米高產示范方2處、花生高產示范方1處、各1萬畝,建設1個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示范鎮,確保達到驗收指標。
2、大力推廣良種良法配套。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完成引進推廣農作物新品種25個、新技術5項。認真執行良種補貼政策,實現小麥、玉米良種補貼全覆蓋;建設優質花生良種繁育基地及高產示范基地2萬畝。
3、積極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實現小麥、玉米保險全覆蓋,進一步提高農業抗災自救能力和糧食安全水平。
(二)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生態農業。
1、加快設施蔬菜示范小區建設。完成新建蔬菜大棚1000個,新增設施栽培面積2000畝,全市設施栽培總面積達到21萬畝。以年已建設施小區為基礎,擴建重點小區,使其規模達到100個大棚以上。抓好2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打造我市農業新亮點。
2、加快出口蔬菜基地建設。以農產品加工出口龍頭企業為主,圍繞促進出口創匯,指導搞好出口蔬菜基地建設。
3、建設高標準果園,壯大果品產業。完成新建標準果園4500畝。在村建設150畝蘋果苗木繁育基地,年培育新品種蘋果苗100萬棵。
4、建設果樹新模式栽培示范區,提高果品質量。完成規劃建設果樹新模式栽培示范區500畝。
(三)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農產品品牌。
1、加快名優特農產品品牌培育。積極組織企業、合作社參加各類展會,廣泛開展名優特農產品評選、認定和集中宣傳推介活動,提高農產品品牌效應。
2、做好各類產品的“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年,計劃完成無公害基地認定3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個,有機農產品認證3個,綠色食品認證1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1個。
3、加強“三品一標”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完成新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5個、3000畝,爭取“三品一標”基地建設項目5個,爭取市財政扶持資金50萬元。
4、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在加強市檢測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完成新建鎮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5個。
(四)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1、抓好農業綜合開發。繼續抓好土地治理項目建設4個、投資4998萬元,產業化補助項目4個,貼息貸款項目5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用好扶持資金,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扶持3家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能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五)認真落實各類惠農項目。一是繼續開展農村新能源建設。年,計劃建設中小型沼氣池15座;沼氣服務網點25處,大型沼氣工程1處。二是繼續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搞好14個專業村560個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工作。三是繼續搞好果樹、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園區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四是繼續申請實施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重點在果樹、蔬菜等主要經濟作物上大力推廣,努力做好肥料小區試驗和肥效對比示范,建立果樹、蔬菜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
(六)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業經營方式轉變。
1、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重點抓好1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規范發展。積極協調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繼續深入開展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經營規?;⒐芾硪幏痘摹八幕焙献魃鐒摻ɑ顒?。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突破1000家。
2、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建立和完善市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搭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培育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建立市一級的仲裁委員會,組建仲裁庭。各鎮成立調解委員會,建立調解庭。加強政策和信息服務,積極引導農民通過轉包、轉讓、入股等多種形式,規范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重點抓好設施栽培園區建設用地流轉。力爭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0%以上。
3、規范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認真落實減負惠農政策,堅持預防與查處相結合,完善制度,加強監管,有效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堅決杜絕涉農不斷改進性案(事)件和嚴重群體事件的發生。積極探索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機制,促進農村和諧發展。
4、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盡快出臺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實施辦法,積極化解村級債務,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 上一篇:國際法學家對國際關系學科理論貢獻
- 下一篇:民政局收容遣送工作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