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個人建議

時間:2022-07-11 04:35:00

導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個人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個人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結合金秀山區的特點,本人認為金秀瑤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觀念,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激勵機制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無論是政府還是農民,都必須轉變觀念。一是轉變政府包攬包辦的觀念。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和“推受益、誰投資”的原則,加快建立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激勵機制,縣、鄉(鎮)政府通過直補資金、補助原材料、以獎代補、組織發動群眾投工投勞、社會各界人士集資、捐資等方式,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轉變群眾“等、靠、要”的觀念。在堅持“少取多予放活”原則的前提下,發揮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作用,縣、鄉(鎮)政府也要從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適當支持。三是尊重群眾意愿,鼓勵群眾廣泛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建設,使他們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決策者、參與者、監督者、受益者,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首創性。

二、科學規劃,狠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

在遵循客觀規律基礎上,結合山區地形特點,民族傳統文化心理以及群眾意愿等方面,選出1—2個試點,制定好新村的綜合規劃,做到規劃先行,建設在后,力求在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體現地方民族特色。通過上級政府撥一點、當地政府給一點、受益群眾出一點、各界人士捐一點、市場運作投一點等方式,從各個方面籌集建設資金,突出抓好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生態環境、生活能源以及教育、文體、醫療衛生、廣播電視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妥善解決農民群眾行路難、飲水難、看病難、上學難、養老難等現實問題。

三、發展經濟,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生產發展,生活寬?!笔切罗r村建設的首要任務。針對金秀山區的實際情況,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在四個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抓項目建設,培植支柱產業。在試點村屯可發動本地商人和引進外來投資者,重點發展農產品種植、加工、旅游餐飲、水電開發、水產畜牧養殖等產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元發展的農村經濟新格局;二是抓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通過組織有關部門進村入戶舉辦科技培訓班,使農民朋友掌握一些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工作力度,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型經濟;四是落實惠農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要繼續穩定和完善對農民實行的“三減免、三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等惠農政策,重點扶持圣堂藥業等龍頭企業帶動山內鄉鎮村屯調整農業生產種植結構,拓寬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

四、穩打穩扎,推進基層組織和精神文明建設

要以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加強和改進農村黨支部建設,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在法制、道德傳統、社會治安、鄉風鄉俗等方面,對農民進行教育,杜絕“黃、賭、毒”現象,樹立農村生活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