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行政權力運行監督的意見

時間:2022-08-04 04:34:00

導語:關于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行政權力運行監督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行政權力運行監督的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印發〈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通知》(中發〔*〕3號)、《國務院關于印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通知》(國發〔*〕10號)以及《*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意見》(贛發〔*〕12號)等文件精神,堅持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建設勤政、高效、廉潔、服務政府,現就進一步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行政權力運行監督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明確規范和監督行政權力運行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一)充分認識規范和監督行政權力運行的重要性。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和遏制腐敗現象,建設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也是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現實需要。全省各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站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認識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利益觀,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操作力和執行力,為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崛起新跨越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三)目標要求。按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扎實推進、務求實效的要求,優化行政權力配置,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完善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體系,逐步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行為規范、程序嚴密、運行公開、制約有效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深化改革,規范行政權力運行

(四)全面推行政務公開。要堅持嚴格依法、全面真實、及時便民的原則,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對各類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之外,都要如實公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編制和公布本級政府政務公開的詳細目錄,省直部門要編制和公布本系統政務公開的詳細目錄,明確政務公開的項目、形式、程序、時限和監督檢查辦法。社會公用事業單位要以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為重點,及時將服務內容、工作職責、辦事依據、條件、程序、時限和結果,服務承諾、收費依據、收費標準,違諾違紀的投訴及責任追究等辦法向社會公開。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新聞、投訴處置、結果反饋、監督檢查、公開評議和責任追究等制度,確保政務公開工作的落實。

(五)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建立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咨詢、合法性論證、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等制度。凡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必須堅持調查研究和集體決策制度,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凡是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社會公示或者聽證。要建立健全決策反饋糾偏機制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對因決策失誤給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必須依法追究責任。要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出臺《*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重大決策程序規定》,明確重大決策范圍、基本程序,決策跟蹤、反饋、評價,決策程序監督以及決策失誤的責任追究等內容,將決策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下決心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的經常性審查機制,全面清理行政許可收費項目。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嚴格規范審批程序、方式,明確各個審批環節的標準、條件、時限和相應的責任。健全行政許可事項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統一送達、統一公示及舉報投訴等制度,實行“陽光審批”。加強對行政審批的監督,預防、減少行政審批的隨意性和暗箱操作。逐步推行網上審批,今年內,選擇2至3個審批項目較多、具有一定電子政務基礎的省直部門開展網上審批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推開。

(七)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按照《*省行政服務中心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使之成為運作規范、高效便捷的服務窗口和便民中心。要注重在完善服務功能、規范“窗口”行為、創新審批方式、強化監督管理上下功夫。要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市、縣(區)行政服務中心進駐事項,凡具備條件的行政審批和其他事項,都應進入行政服務中心辦理,不搞“體外循環”。要推行“首席代表制”、“一審一核”制、并聯審批制,簡化程序,提高效率,為群眾提供快捷、便利、優質的服務。

(八)加強對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監督管理。按照《*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意見》(贛發〔*〕12號)的要求,加快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履行職責,健全監督制度,暢通信訪舉報和投訴渠道,對交易活動實行現場監督和全程監督,切實防止違法違規問題發生。

(九)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積極推動條件成熟的市、縣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加大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力度,切實解決多頭執法、重復處罰、執法效率不高等問題。大力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規范和監督行政執法活動,嚴格評議考核,落實執法責任,提高執法水平。要規范各種形式的檢查,禁止以檢查為手段、以罰款為目的行政執法行為。建立行政執法溝通機制,互通行政執法信息,避免重復執法擾民。要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制止各種形式的亂罰款和亂收費,堅決糾正下達罰沒收入和收費指標的錯誤做法。

(十)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各級行政機關要大力抓好門戶網站和局域網建設,進一步完善功能,擴大應用范圍,提高應用水平,實現對行政權力運行相關信息的統一管理,逐步推行全程電子化運行。省信息中心要在部門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上,加快跨部門、跨地區的應用系統建設,整合資源,力爭在2008年底前,建立全省統一的網上政務大廳,促進資源共享,提高辦事效率。要研究建立及時聽取群眾意見的網上論壇、實時接受群眾投訴的網上投訴中心,加強政府與群眾的網上互動。要研究開發建設網上監控和監察系統,對重要的審批事項、行政性收費和公共資源分配等重點業務流程,實行全過程實時監控和效能監察。要加強電子政務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運行管理制度,促進電子政務健康發展。

三、強化措施,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

(十一)加強政府層級監督。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凡重要情況、重大事件和重大問題,下級行政機關必須按照規定程序及時向上級行政機關請示報告。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保證規范性文件合法適當,維護法制統一,從源頭上防止違法行為的發生。認真貫徹實施行政復議法,加強市、縣政府行政復議能力建設,堅決糾正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充分發揮行政復議解決行政爭議、促進依法行政的作用。要加大政務督查力度,健全督查制度,確保政令暢通,不斷增強政府執行力。

(十二)加強審計、監察專門監督。審計部門要圍繞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政府投資管理、各類專項資金和財政資金分配使用、重點建設項目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審計監督,進一步落實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提高監督實效。監察部門要研究建立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有效糾錯的機制,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職瀆職等行為,確保清正廉潔,提高行政效能。

(十三)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及社會和輿論監督。各級政府要主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報告工作,接受質詢;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高度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保障人民群眾的監督權利,為人民群眾實施監督創造條件,對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要認真調查、核實,及時作出處理。

(十四)建立公眾評議機制。繼續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進一步拓寬群眾參與和監督的渠道。要抓住為基層、為企業、為群眾服務的政策和承諾是否兌現、機關作風和辦事效率是否改變和提高、依法行政是否落到實處等重點問題,建立公眾評議機制,研究設計群眾滿意度評價體系,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由群眾對行政機關權力運行情況作出滿意度評價,并定期公布評價結果。

(十五)進一步加強政風建設。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降低行政成本,加快建設節約型政府。要嚴格控制公務消費,將各種公務消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嚴格規范政府機關公務接待,改革接待模式,探索接待社會化途徑,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進行高檔娛樂活動。要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文件,控制會議規模,壓縮時間、精簡人員,并盡量開電視電話會議,提高會議質量;減少發文數量,控制發文范圍,可發可不發的文件一律不發。要嚴格控制達標評比和表彰活動,凡是不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規定以及實際工作需要的達標評比和表彰項目一律取消。

(十六)建立行政問責制。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對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強化對行政失職瀆職案件的查處力度,加大對重特大社會穩定事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行政責任追究力度。要抓緊研究制定《*省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對行政責任的追究范圍、責任人員、責任方式和追究程序作出明確規定。

(十七)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要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嚴肅查處濫用職權、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權力尋租和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要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人員的監督,推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深入開展。要認真查找涉及商業賄賂的主要問題、表現形式,進一步完善規范市場競爭行為和懲治商業賄賂的制度,建立防治商業賄賂的長效機制。

四、加強領導,確保行政權力運行規范、監督有效

(十八)加強組織領導。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抓好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部門要建立健全內部分工責任體系,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其他人員依崗定責,確保責任到人。

(十九)加強干部教育。各級政府和部門要認真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加強對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根本宗旨教育、廉潔從政教育、依法行政教育,不斷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和道德修養。廣大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求真務實、恪盡職守、奉公守法、秉公用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增強大局意識和創新意識,積極探索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行政權力運行監督的新方法、新舉措。

(二十)精心組織實施。按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扎實推進、務求實效的要求,一年一年抓推進,一件一件抓落實。縣級以上政府要選擇若干個行政權力較為集中、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部門,作為示范點,探索和積累經驗。監察、編制、人事、法制等部門要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加強指導,研究規范和監督行政權力運行的重要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明確重點,精心組織,努力把握規律性、增強預見性和主動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二十一)強化檢查考核。各級政府和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于工作不力的,要提出批評;對于只顧部門利益不顧大局的,要責令整改。要把規范和監督行政權力運行工作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內容,逐步建立和完善督查、考核、獎懲等制度,嚴格組織考核。

各設區市、省政府各部門要依照本意見,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