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保險業發展的意見

時間:2022-08-15 06:10:00

導語:關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保險業發展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保險業發展的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險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保險業對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保險業發展意見》(川府函〔*〕248號)和*年全省保險工作會議精神,為進一步加快*保險業的發展,在全面貫徹落實*市“十一五”規劃,實現三大目標,完成三大任務的進程中,充分發揮保險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快*保險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加快保險業發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融通資金、參與社會管理等方面的職能,能從多方面為政府、企業、單位及家庭分散風險、減輕負擔,為災后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提供經濟保障,維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加快保險業發展,充分發揮保險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農業現代化、壯大第三產業和發展民營經濟等方面的經濟助推和社會穩定作用,對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現實而重大的意義。

(二)加快保險業發展是實施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戰略,滿足我市多層次社會保障需要的重要舉措。隨著我市天然氣能源化工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一大批基礎建設和能源化工項目相繼開工,第三產業不斷增長,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產生了大量新的保險需求,需要保險業提供有效的配套服務和保險保障。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補充,對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滿足多層次的保障需要,提高我市社會保障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保險業發展是*經濟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實現三大目標、完成三大任務的迫切需要。作為第三產業,保險業不斷為社會提供各類保險產品,能為各類自然災害和事故風險提供經濟保障,能積極推動居民消費結構優化,拉動經濟發展。大力發展保險業,可以充分發揮保險業經濟補償、融通資金、參與社會管理等方面的職能,為*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實現三大目標、完成三任務,提供優質高效的保險保障服務。

二、加快*保險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歷史機遇,牢固樹立發展意識,奮力推進*保險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實現速度和結構、管理、質量、效益、服務的有機統一,為*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險保障和優質服務。

(二)發展目標:*-2010年全市保費收入年均增長20%左右,力爭在“十一五”末,保費收入達到22億元左右,其中:財產險收入6億元,人身險收入16億元;保險深度達到3.3%左右;保險密度達到260元;保費收入總規模在全省排位進入前4名。

(三)我市保險業發展的整體格局:以國有控股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體,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形成一個經營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經營方式規范化、業務競爭有序化、政府監管法制化的保險市場體系。

三、做大做強保險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近年來,保險業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巨額的保險保障,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創造了大量的稅收,對GDP的貢獻率也越來越大。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保險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把發展保險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保險業“轉機制、強素質、調結構、上規模、抓管理、增效益、重服務、創品牌”。

(一)牢固樹立保險服務經濟的大局意識。各保險企業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服務,加大對地方經濟社會的支持力度。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險服務新產品,進一步發揮保險的吸附效應,為*經濟發展聚集和吸引資金,廣泛參與社會管理,提高保險在經濟、教育、養老、醫療、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滲透力。對此,各級政府要在政策上、服務上給予大力支持。

(二)積極培育完善保險市場主體。要堅持“適量調控市場主體,適度引進競爭機制,合理機構網點布局,推進保險服務升級”的原則,認真解決好縣以下保險市場發展薄弱的問題。各保險企業要在鄉鎮合理設立機構和服務網點,為繁榮縣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服務。要自覺承擔起維護和完善保險市場的責任,遵紀守法,合規經營,按照高起點、規范化的要求,大力發展信譽好、專業技術強、管理水平高的各類專業保險服務機構網點。

(三)優化保險產品結構,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各保險企業要結合我市實際,大力開發面向農村、家庭、農業、民營企業、養老、醫療、教育、消費、信貸等市場的創新型保險產品,根據不同客戶群體多層次的保險需求,推出個性化的產品,優化保險產品結構,切實解決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要針對保險服務過程中重承保、輕理賠,重保前服務、輕售后服務等現象,切實加強誠信建設,嚴禁誤導、欺詐等違規行為,努力創新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要從目前遞送保單、收取保費的單一服務,逐步轉向風險管理、理財咨詢、投資規劃等綜合服務。

四、加強組織領導,為保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保險知識讀本》,熟悉保險知識和保險法律法規,從整體上提高對保險重要性的認識,自覺增強依法行政和服務企業的意識,關心、支持保險事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與本地保險機構的聯系,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座談會,每半年召開一次形勢分析會,每年年終召開總結會,分析全市保險發展狀況,解決影響保險業發展的重大問題。要把保險業發展狀況納入當地目標考核內容,建立保險業發展目標考核責任制。不得強行指定或變相指定購買保險產品,行政事業單位不得保險業務。

新聞部門要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積極宣傳保險業在經濟補償、抗災減損、扶危濟困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對保險業的敏感性問題報道要嚴格把關,加強與保險機構的聯系溝通,減少負面影響,為加快保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工商部門要進一步規范辦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及時為保險機構辦理有關工商登記、年檢注冊等事項,不得違反規定搞搭車收費加重企業負擔。繼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支持公平交易和公平競爭。

公安、司法、運管等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保險工作的支持力度,結合實際建立事故處理聯動機制,積極配合保險企業搞好事故責任鑒定,維護投保人和保險企業的利益。

勞動保障部門在實施社會保障體制改革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內在要求,積極探索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新途徑。

民政部門要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加強對各地保險行業協會的管理和服務,要積極支持當地保險機構建立地方性保險行業協會。保險行業協會要依據《保險法》和中國保監會的有關規定,充分發揮自律、協調、維權、宣傳和服務作用,促進協會工作向法制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稅務部門在加強監管和依法治稅的同時,要嚴格落實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對保險營銷員征收營業稅時,不再區分雇員與非雇員,一律按雇員對待(專業保險中介公司除外)。二是對小額、分散性家庭財產保險、貨物運輸保險、機動車輛定額保險、機動車輛提車暫保險和保險中介服務業等發票,由*保監局提供全省統一式樣,稅務機關監制。

五、共建金融安全區,防范和化解保險業風險

(一)防范和化解保險業風險,是確保金融安全的重要內容。政府部門、監管部門和保險企業要明確責任,狠抓落實,盡快形成公司內控、行業自律、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風險防范體系。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金融安全區創建工作的領導,對涉及保險業風險方面的問題與事項要加強聯系,及時溝通,認真研究并妥善處理。

(二)保險機構要堅持依法、合規、誠實經營,自覺規范經營行為。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完善內控制度,加大內部監管力度,不斷提高內控水平和抵御風險能力,增強保險償付能力,防范和化解保險風險。

(三)公安、司法等有關部門要加大力度,嚴肅查處保險領域的各種違規、違紀行為,堅決打擊保險詐騙和侵占、挪用保險資金等犯罪活動,為加快保險業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