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創新意見

時間:2022-09-29 11:09:00

導語:解放思想創新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放思想創新意見

新年之始,市委季書記提出以解放思想為先導,處理好“四大四小”關系,對推進**新一輪發展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市委王書記在組織部長會議的報告中專列一章分別講解放思想和創新創優的意義、重點思路及方法,既有理論高度,又有方法措施,對推動我們解放思想,指導我們創新組織工作極有幫助。的確,近幾年組織工作的每一點突破與進步,都與解放思想密不可分,組織工作要想進一步取得發展,仍然需要推進思想解放和創新創優。組織部門進行創新,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很多,大家談了許多好的思路建議設想,都很有見地和價值,對我很有啟發。我認為,解放思想也好、創新創優也好,都離不開人,離不開實踐。因此,我覺得創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通過解放思想把組工干部的創新意識、創新理念、創新渴求、創新動力、創新勇氣、創新才智極大地提高起來,革除一切不想創新、不會創新、不敢創新的思想障礙和環境制約,推動組工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新中去?;谏鲜稣J識,我想側重交流匯報一下創新理念、創新能力及創新環境問題。

第一,創新必須有正確的理念。實踐出真知,實踐出創新。創新成果不是專門學者研究出來的,也不是高層人士坐在辦公室里苦思冥想出來的,而是基層面對問題和困惑求思求變出來的,是被矛盾“逼”出來的,是頂著壓力“闖”出來的,是撲下身子“干”出來的,因此推動組織工作創新,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必須有正確的創新理念。講這個觀點,要求我們在創新時做到三點:

1、推動組織工作創新,必須有好的出發點,明確為什么創新和為誰創新問題。組織工作創新的本質是實事求是。創新要以求實為前提,是在前人基礎上的一種超越,不能割斷歷史,搞全盤否定,把黨的好傳統、好經驗、好制度統統丟掉。否則,就是對創新精神的歪曲。創新要充分考慮工作基礎和黨員干部的接受能力,不能為創新而創新,為培植組織工作的亮點而脫離實際。要堅決杜絕“花架子”“形象工程”,切不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在創新過程中提出“思路”、“主張”、“舉措”好不好,衡量的標準不在于“新”與“舊”,而在于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有實實在在的效果。

2、創新必須具備極大的勇氣。創新是對陳舊觀念、做法規定、運行體制的揚棄和突破。創新必然伴有阻力和風險,可能遇到挫折和失敗。因此,創新沒有勇氣不行,沒有負責任的精神不行。創新的勇氣從何而來?來自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來自不計個人名利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無私才能無畏,無畏才能敢想敢說,敢作敢為,敢為天下先。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聯系黨情、國情、市情的變化,聯系組織工作的實際,開展分析排查,自覺地把思想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一切自我束縛、自我封閉、自我滿足中解放出來,從過去已有的成功經驗包括一些成熟做法中解放出來。

3、創新必須以堅強的黨性和務實的作風來保證。創新是一種艱苦的創造性勞動,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埋頭苦干,需要我們吃苦耐勞,迎難而上;需要我們大膽探索,百折不撓。那種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態,患得患失的畏難心理,按老辦法辦事的工作路數,不但創不了新,而且還會貽誤我們的事業。創新是挑戰,只有無私無畏,具有堅韌品質的人才能經受住考驗,在這里,德、識、才、學、膽等因素一個都不能缺少。

第二,創新需要能力作支撐。創新不是闖紅燈,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創新不是盲目展開,憑一股熱情,圖一時痛快。創新建立在科學求實的基礎上,既要有認識水平的提高,也要有能力素質的進步。面對建立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面對經濟競爭,面對各種矛盾和困難,知識不夠,思路不廣,辦法不多,隨時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我們要有“本領恐慌”,要有“能力危機”。創新的能力來自于學習。要認真學習科學理論,認真學習各種知識,切切實實提高理論水平、政策水平、知識水平。對上級的政策文件,我們不僅要知其然,而且更要知其所以然,弄清政策出臺的背景和依據。要虛心學習,認真借鑒先進地區的先進經驗,參觀考察不能走馬觀花,既要看問題、看成果、更要學做法、取真經。要認真想一想人家這樣做,我們能不能這樣做;人家做到了,我們為什么做不到;人家做好了,我們還能不能進一步的做深做優。凡是適用于**實際的,就趕快學,扎扎實實地學。創新的能力來自群眾。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創新的主體。群眾的廣泛參與,群眾的首創精神,群眾在創造性實踐中的新鮮經驗,是最為寶貴的財富。只有相信和依靠群眾,虛心向群眾求教,把群眾廣泛動員和組織起來,把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才能克服困難,破解難題,實現工作創新。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群眾路線,自覺地深入群眾,主動地向群眾學習請教,認真提煉總結群眾的實踐經驗,并不斷接受人民群眾實踐的檢驗,使組織工作創新成果更科學,更富有成效。創新的能力還來自不斷的理性思考和經常性的思維訓練。創新就是改革,在組織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時,習慣地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辦法處理新問題,用老思維思考新思路,必然會制約我們的思想,妨礙工作的創新。創新是機遇,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這個準備就是思想、思維和知識的積累。因此,面對創新這一艱巨任務,我們要靜下心來學習理論,沉下心來多思考問題,定下心來多琢磨工作,在思考問題、規劃工作、設計活動時要多一點開放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要敢于通過思維解放,實現溫故知新、推陳出新、借智催新、以新促新,確保創新工作取得突破和實效。

第三,創新離不開好的環境。創新需要環境。創新的過程,是不斷實踐和認識的過程,是一個包含失誤和挫折的過程。我們應該寬容探索中的失誤,應該允許創新中的曲折。一個不允許失敗的環境只會窒息創新的熱情,扼殺創新的萌芽。**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我們要發揚**人傳統的優良品質和精神風貌。但我們還必須摒棄傳統文化留下的消極保守的一面,消除過去計劃經濟所帶來的烙印,比如守舊、懷舊、戀舊的心態,滿足現狀、貪圖安逸的觀念,上面怎么說,自己怎么干的思維定勢,自己不肯冒尖,又容不得別人冒尖的平均主義思想,眼高手低,求全責備、評頭品足的陳規陋習等等。我們必須在組織系統內部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大膽創新的良好氛圍,讓議論者失去聽眾,讓旁觀者沒有市場。要緊緊圍繞組織部長會議提出的十大創新思路和重點要求,開展學習、討論、交流,為廣大組工干部提供直接發表意見的機會,為部領導提供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機會,立足新形勢找差距,著眼新發展提建議。應該講我部創新工作起步較早,也取得不少成果,但對照先進發達地區,還存有在局部、零星、自發、影響不大等問題,這當中最主要的是組織程度不高。因此,營造環境首先是要增強創新工作的組織程度。要加強領導、加強規劃、加強協調、加強督查,集中智慧、集中力量、集中攻關、集中突破,形成我市創新的拳頭產品、主打項目和品牌效應。要想把工作推上新水平,必須把干部推上創新路。組織部年輕人多,思想活躍,精力旺盛,創新潛質和熱情高,因此,要通過制度和激勵措施讓年輕干部挑大梁、唱主角,在創新中發揮領軍作用。要樹立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的導向。全面衡量一個干部,不能憑印象、憑情,而要看言行,看實績。好人主義,不得罪人,不是真正的“德”;老沉持重,八面玲瓏,不是真正的“能”;忙于事務,思考不深,不是真正的“勤”;表面熱鬧,一時好看,不是真正的“績”。在部內要培養和使用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創新人才,形成認真學習、正確討論、積極探索、求真務實生動局面,營造只有參與者、倡導者、實踐者,沒有旁觀者、議論者的創新氛圍。

人的潛能是巨大的。一般來說,任何一個單位都不存在人的能力和創造性缺乏的問題,如果說缺乏,那只可能缺乏使人的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機制和環境。組織部門是做人的工作的,應該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激活每一個干部的創新思想,挖掘每一個干部的創新潛能,讓每一個干部舒暢地工作,健康地成長,不斷地發展,主動地創新,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來追求、來落實。基于以上認識,我認為,今天我們的研討活動不僅十分重要,而且本身就是一個新的開始。同時,我更有理由相信,由于大家的認識一致、艱苦努力以及各種配套措施的到位,組織工作創新的春天必將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