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處理意見
時間:2022-09-29 11:13:00
導語:新農村建設處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月8日,省委李書記在省十一次黨代會上提出了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總要求。當前各級各地都在認真學習貫徹這次省黨代會精神,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黨委書記,個人認為,要把“三個發展”的總要求落實到鄉鎮,著力點是要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只有以此來總攬鄉鎮發展全局,才能有效促進這一偉大目標的實現。而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好五種關系:
一、既要農民增加收入,更要加快經濟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是要發展。富裕農民、發展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富裕農民能夠加快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又能促進農民增收。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途徑入手:一是產業富民。我鎮曾是一個以玩具業榮獲“蘇中三外第一鎮”美譽的鄉鎮,鼎盛時期,玩具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目前,玩具企業和加工點遍布全鎮,個體家庭作坊達200余家,從業人員7500余人,既吸納了一大批農村剩余勞力,解決了其就業問題,又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我們正在加大力度借助中國長毛絨玩具禮品之都的稱號和揚州市玩具協會地處我鎮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放大傳統產業的富民效應。二是就業富民。隨著維揚經濟開發區和城市建設的加快推進,出現了一大批無土地、無技能、無資金的“三無”農民。針對這種現狀,我們鎮村聯動成立職介服務中心,抓好失地農民的培訓和推介工作,使絕大多數剩余勞力實現再就業。三是入股增收。引導農民組建并規范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抓住統籌城鄉發展的機遇,引導農民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增加投資收益,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四是服務增收。緊緊抓住融入城市的機遇,積極策應蜀岡生態城區和維揚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大力發展餐飲、物流、中介等現代服務業,以服務城市促進農民增收。在關注農民增收的同時,更要加快經濟的發展:一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利用我鎮現有區域位置的優勢,優化調整工業結構,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招商引資,外引內聯等形式,加快以玩具、漁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低產品向高新技術產品上轉移,推進企業產品改造升級。在招商引資工作中要重點引進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項目,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二是發展村級經濟。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村組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新途徑,通過整合資源,盤活存量,實現資產效益最大化;引導村、社區招引項目入園發展,通過稅收分成和轉移支付,實現村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發展經濟,增加村級集體收入,既可以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為廣大村民提供醫療、衛生、保健等公共服務;又能提高為民辦實事的能力,維護農村的社會穩定;同時又能提高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既要培植典型引路,更要抓好整體推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典型能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但是,如果缺少整體推進,就失去了典型的作用,就不能惠及大多數,就是形式主義。因此,一方面,我們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特點,培植各類特色的新農村典型。一是以農民自建式的集中區,我鎮的金槐村緊緊抓住開發區拆遷征地的機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配套,并已建成了村民服務中心,內設衛生室、圖書室、活動室、健身房、法制書場、農民會堂、超市、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目前已有506戶2106人住進了集中區,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還優越的環境和服務,是揚州市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受到了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女士等中外嘉賓的好評;二是老莊臺整治的典型,按照改造舊村、建設新村、規劃工業區的總體思路,率先啟動并實施了胡場村部周邊4個村民小組的老莊臺改造,繪就了一幅道路寬、河水清、環境美、莊臺新的新畫卷,成為全市通過老莊臺改造建設新農村的典型;三是農民公寓安置區,緊鄰揚州新城區的經圩村,以城市擴容為契機,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定點,集中安置,分步推進,首期10萬平方米的農民公寓樓正在開工建設中,明年底交付安置戶,有望成為我鎮乃至全市通過公寓樓安置建設新農村的又一典型。在取得點上經驗的同時,我們不失時機地向面上整體推進,按照“打基礎、見成效、大變樣、出成果”的思路和要求,堅持因村制宜、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把全鎮的7個村144個村民小組進行梳理歸類,每年選擇一定數量的村民小組作為年度工作目標,明確相關責任人,列出時間表,加強督查考核,并按序時進度要求,一項一項抓分工,一件一件抓落實,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考核,強勢推進新農村建設。
三、既要改善村容村貌,更要促進鄉風文明
環境能夠造就人。整治環境、改善村容村貌僅是新農村建設停留在淺層次上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而促進鄉風文明、提高人的素質才是新農村建設深層次、根本性的工作。鎮容村貌環境整治工作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道路硬化、小區綠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庭院凈化的目標。在促進鄉風文明方面:一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積極籌集資金,加快鎮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動陣地建設;以現有的社區秧歌隊、腰鼓隊、揚劇戲友隊為載體加強隊伍建設,有效組織農村老黨員、老干部、老同志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各項文體活動,豐富了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以宣傳貫徹“八榮八恥”教育為核心,引導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通過開展文明鎮、文明村(社區)、文明戶創建活動,倡導鄰里和睦、勤勞儉樸、誠信衛生的純樸民風;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村老年協會、社區業主聯席會及其他群眾性組織的作用,引導群眾崇尚科學、破除迷信、告別陋習、遠離賭博,形成科學、健康、積極向上的生產生活方式,把精力、財力投入到發家致富、造福一方百姓中去。三是加強農村法治建設。大力開展法治進課堂、法治進社區、法治進農村活動,著力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
四、既要加快融入城市,更要惠及廣大百姓
加快城市建設離不開農村的土地資源和廣大農民的奉獻與付出。我們地處城郊結合部,近幾年來,由于寧啟鐵路、西北繞城公路、揚天公路、維揚經濟開發區等工程項目建設,先后征用土地5000余畝,有的因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征地補償標準相對偏低,最低的征地標準僅為5000元/畝。從某種意義講,群眾為了支持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城市的建設、開發區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付出和犧牲。因此,在加快融入城市過程中更應注重關注民生,讓城市建設和發展改革的成果惠及廣大百姓。在做好依法拆遷征地、切實維護老百姓利益的基礎上,實現了“十個全覆蓋”:一是城鄉困難戶低保工作,二是城鎮居民大病救助工作,三是農村居民大病統籌工作,四是城鄉居民安困房工作,五是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六是貧困家庭子女入學工作,七是農業稅免征工作,八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作,九是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工作,十是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工作,讓改革的成果惠及廣大百姓。我們認為,關注民生“十個全覆蓋”,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也是堅持以民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同時也是確立公共財政理念、樹立黨和政府良好形象的需要。
五、既要強調村民自治,更要堅持黨的領導
村民自治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村民自治不能脫離黨的領導,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最大限度地實行村民自治,只有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才能有效保障村民自治。在新農村建設中,要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運行機制、村務公開機制、民主監督機制和民主集中制,實現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要把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作為融洽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內容,結合工作實際,實行“村帳民理鎮管、組財民理村管”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各村成立村級理財小組,每年3月定為“財務管理活動月”,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開創了民主管理和村務公開工作的新局面。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為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要把黨的各項主張和組織意圖轉化為村民自治的重要內容和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一是抓好領頭雁。把握正確的用人導向,把那些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充實到村支部中去鍛煉、培養,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建設新農村。二是帶好隊伍。注重發現和培養身邊的典型,用身邊的典型教育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充分發揮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帶頭模范作用,發揚團隊精神。
新農村建設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我們的肩上,新農村建設舞臺廣闊、大有作為。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牢記重托,不辱使命,同心同德,奮力開拓,為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