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意見

時間:2022-11-06 05:48:00

導語: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意見

由于**地處天山北坡,三面環山,冬季采暖主要以燃煤為主,加上冬季長期出現貼地逆溫層現象,造成烏市冬季空氣污染嚴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懸浮微粒三項主要污染指標分別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18.9%、19.4%和82.9%。嚴重的污染不僅給全市人民工作、生活帶來影響和危害,也給招商引資及社會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至20**年底,我市共有集中供熱站44家,供熱面積4609萬平米,絕大多數為燃煤供暖,供熱能力過剩,其中熱電聯產供熱面積僅400萬平米。

3月29日,市委常委、副市長白樺同志主持召開藍天工程前期工作小組會議,市委市政府研究室、市委財經辦、市建委、市環保局、市熱力公司、華電紅雁池發電有限公司、國電紅雁池發電有限公司、華電葦湖梁發電有限公司等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對從根本上解決我市冬季采暖嚴重污染環境問題進行討論后提出以下意見

一、熱電聯產供熱熱效高,污染物排放少,是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循環經濟,非常適合我市這種冬季采暖期長、環境較脆弱的城市采用。因此,我市應首先明確優先發展熱電聯產的方向和目標,在主城區強力推行熱電熱源供暖。同時輔以清潔能源供暖,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力爭三至五年內,從根本上實現藍天工程的目標。

二、考慮到現有電廠熱電聯產的實際情況,初步確定:華電紅雁池發電有限公司負責天山區范圍1759萬平米的熱電供熱;華電葦湖梁發電有限公司負責水區的熱電供熱;國電紅雁池發電有限公司負責沙區紅山以南、雅山以東地區850萬平米的熱電供熱。目前,華電紅雁池發電有限公司已建成1759萬平米的供熱能力,華電葦湖梁發電有限公司已建成350萬平米的供熱能力。目前熱能閑置,難以發揮作用,客觀上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市建委、市熱力總公司應圍繞充分實現熱電資源科學合理配置全力開展工作,保證這兩個電廠現有的2100萬平米熱電熱源于今、明兩年全部實現。今年底,要實現華電紅雁池發電有限公司1000萬平米、華電葦湖梁發電有限公司350萬平米的熱電供熱。

三、在近年內逐步實施集中供熱企業退出機制。中心城區集中供熱站在3年內以先易后難為序逐步退出。原則上凡是熱源能覆蓋的地區,集中供熱企業都要退出。市建委要進行摸底排查,提出解決的辦法。天山區的集中供熱站要在2年內全部退出;由于國電紅雁池發電有限公司大型機組于2009年建成投產,沙區、新市區的中小型集中供熱站由市供熱辦牽頭組織,實施兼并、整合,保留的大型集中供熱站要強制安裝除硫、除塵裝置,經市環保局審驗后方可進行供暖。

四、新市區、兩個開發區在新的熱電熱源啟動之前,應探索使用天然氣、電力取暖等清潔能源供暖方式,同時允許暫保留幾個較大的集中供熱企業供熱,但必須安裝除硫、除塵裝置。

五、鼓勵熱電企業以參股的方式參與熱網建設。天山區的小鍋爐在今年全部拆除,集中供熱站在兩年內拆除,拆到之處,管網建設要及時跟上,以保證市民冬季取暖。

六、對于退出供熱市場的集中供熱站,經核算后,政府采取出資收購,或由市熱力公司組織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加盟實施兼并重組;職工安置問題,原則上由各單位自行解決,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給予一定的幫助。

七、同時加大建筑節能工作力度,市建委對此盡快出臺優惠政策,市政府要給予大力支持。

八、由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牽頭,市建委、發改委、經委、環保局、規劃局、法制辦等部門參加,制定扶持、推進全市熱電聯產、高效集中供熱工作的地方性法規,提交市人大討論通過,在全市范圍內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