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秩序優化意見
時間:2022-06-06 03:45:00
導語:市場經濟秩序優化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秩序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質量、社會經濟管理水平和法制建設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為全力實施“兩區互動,強工興城,科學發展,奮起趕超”的戰略舉措,加快實現“三年財政翻番,五年全面進位”的趕超目標,進一步整治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
1、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是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增長的迫切需要。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和良好的發展環境,既是全市企業、投資者和廣大群眾的強烈要求,更是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世界金融危機沖擊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群眾增收都面臨更大的困難。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刻認識整治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決抓好落實。
2、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是化解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整治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當前,強占市場、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在我市部分經濟領域還不同程度存在。對此類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嚴重的突出問題,開展有聲勢、有實效的專項整治,是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和諧穩定的有力舉措。
3、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是履行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的迫切需要。整治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既是加強市場監管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加強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和部門要依法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項職能,就必須加大監管力度,加快推進整治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商務環境、消費環境和創業環境。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原則
4、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省委省政府《關于創建最優發展環境的決定》和市委九屆七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客商反映最強烈、企業發展最需要的突出問題和影響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點領域,下定決心,重拳整治,切實提高投資主體的滿意度、經營主體的誠信度、消費主體的放心度。
5、整治目標:通過集中整治,規范市場秩序,鏟除行業霸頭,排除發展障礙,著力構建“公平、開放、安全、有序”的市場體系,營造競爭公平、市場開放、經營合法、秩序規范的經濟發展環境。
6、基本原則: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把關系群眾切身利益、企業生產經營、客商投資創業的重大問題作為重點;堅持分級監管的原則,實行領導負責制,各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全面負責本地區的整治工作;堅持部門聯動的原則,各有關部門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加強溝通,協調行動;堅持堵疏結合的原則,打擊與教育并重,以整治促規范,以規范促優化;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既要積極開展專項整治,更要加強法制建設,積極探索長效機制和治本之策。
三、整治重點和工作措施
7、以整治強買強賣、敲詐勒索、強攬工程、強占市場等為重點,打擊欺行霸市行為。嚴厲打擊交通運輸、建筑材料、沙石經營、廢舊回收、旅游市場、餐飲行業、文化娛樂、出租汽車、集貿市場等領域的各類市霸、行霸;在農村,重點打擊農村經濟活動中敲詐勒索、稱霸一方的惡勢力;在長江、湖區和礦區,重點打擊湖霸砂霸和盜采盜挖行為。大力偵破和查處一批經濟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發現國家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涉霸或充當“保護傘”的,移交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項工作由市公安局牽頭,市工商局、監察局、建設局、交通局、公路局、重點辦、國土局、水利局、旅游局、*海事局、*地方海事局等部門配合。
8、以整治生產、生活資料市場為重點,打擊制假售假行為。圍繞重點季節、重點地區,組織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生產和銷售假冒、過期等不合格農資產品,以及利用廣告或媒體對農資產品的虛假宣傳、無證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等違法行為,杜絕“坑農害農”事件。突出抓好食品藥品生產、加工、經營等重點環節,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和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行為。加大對城鄉結合部、村鎮的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食品店以及小餐館、公共食堂的衛生安全監管力度,堅決杜絕群體性中毒事件發生。積極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擴大農村“放心店”的覆蓋面,阻止假冒偽劣食品、藥品向農村轉移。
此項工作由市工商局牽頭,市經貿委、公安局、農業局、衛生局、食品藥監局、商管辦、供銷社等部門配合。
9、以整治傳銷、不規范促銷和惡意占壓、騙取不當得利為重點,打擊商業欺詐行為。大力整治虛假違法廣告,以藥品、醫療服務、保健食品、化妝品、美容服務等領域和媒體、互聯網等媒介為重點,整治虛假合同詐騙、虛假信息宣傳。打擊投資、招商、外貿、中介、特許經營、商業促銷等領域的欺詐行為。按照“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方針,加大稅務稽查執法力度,集中打擊各類涉稅違法行為。堅持不懈地查禁傳銷和變相傳銷,集中力量查辦涉及地區廣、參與人員多以及誘騙學生、農民參與的大案要案,嚴懲傳銷組織策劃者和骨干分子,摧毀傳銷網絡,嚴防由傳銷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發生。
此項工作由市工商局牽頭,市公安局、監察局、國稅局、地稅局、財政局、物價局、文化局、新聞中心、食品藥監局、經貿委、建設局、交通局、公路局、重點辦、商管辦、商務局、國土局、水利局、旅游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供銷社等部門配合。
10、以查處圍標、串標、假招標和違法轉包為重點,整頓和規范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嚴格執行招標投標制度,全面規范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標拍賣掛牌、建設工程項目公開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制度和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堅決懲治圍標、串標、買標、賣標等不法行為,嚴肅查處商業賄賂、領導干部干預和插手招標投標等違紀違法行為。
此項工作由市監察局牽頭,市財政局、公安局、國資委、物價局、發改委、經貿委、建設局、交通局、公路局、重點辦、國土局、水利局等部門配合。
11、以查處非法經營的網吧、娛樂場所和非法出版物為重點,整頓和規范文化市場。開展集中排查和清理,堅決取締非法經營、嚴重違規經營和不具備經營條件的網吧和娛樂場所,依法從嚴懲治非法經營業主。嚴厲打擊網絡盜版侵權行為,重點整治盜版光碟、教輔課本、軟件等違法活動,堅決查繳淫穢、色情、盜版、“”邪教等各類非法印刷和非法出版物,摧毀和鏟除制黃、販黃和盜版盜印窩點。
此項工作由市文化局牽頭,市工商局、公安局、物價局、新聞出版局、商管辦、旅游局等部門配合。
12、以倡導誠實守信為重點,進一步優化信用環境。各級政府要帶頭樹立誠信意識,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單位和重點資金的監督審計,兌現優惠政策和各項承諾,打造誠信政府形象;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引導各類市場主體“重合同、守信用”,建立企業信用記錄檔案、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和失信懲戒機制,嚴厲打擊逃廢債務等失信違法行為;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強化誠信自律,建立個人聯合征信體系和企業聯合征信體系。
此項工作由市監察局牽頭,市銀監局、經貿委、財政局、審計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物價局、建設局、交通局、公路局、重點辦、商管辦、法制辦、商務局、國土局、水利局等部門配合。
13、以提高機關效能為重點,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按照合法高效的要求,切實解決好辦事效率不高、自由裁量權過大、投訴案件受理不及時、查處不到位等問題。按照“縮減三個30%”的要求,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法制統一、公平公正和公開透明原則,進一步清理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組織開展對亂收費行為的專項治理和監督檢查,堅決取消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對土地出讓規費實行聯審聯批、一票總收、應收盡收,嚴格規范行使自由裁量權;暢通“綠色通道”,對重大項目實行涉政事務代辦制,切實提高項目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投資者投訴受理網絡,嚴肅查處一批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違紀違法案件;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和服務承諾制度;精簡會議和文件,推行辦文辦事限時制。
此項工作由市監察局牽頭,市工商局、財政局、物價局、文化局、食品藥監局、經貿委、建設局、交通局、公路局、重點辦、法制辦、銀監局、國稅局、地稅局、商務局、國土局、水利局等部門配合。
四、時間安排和工作步驟
14、加大宣傳力度。從4月1日至4月10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宣傳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發動群眾廣泛參與,積極投訴舉報,提供線索和證據,引導鼓勵知情人大膽舉報。公安和有關執法機關要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營造聲勢,震懾違法犯罪分子,消除群眾的思想顧慮,營造敢于揭發、勇于維權、積極參與的社會氛圍。
15、集中開展整治。從4月11日至6月20日,各相關部門要全面排查梳理職責范圍內的各類違法違規現象,拿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集中人力、物力依法依規查處一批案件,處理一批違法犯罪的人和事。每一個案件要明確一名責任領導包案到底,依法依規處置到位。
16、落實整改措施。從6月21日至6月30日,各部門要對集中整治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違法犯罪行為,要個案剖析,追根溯源,一查到底。要查找行政機關是否存在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是否存在辦事效率低下、推諉扯皮、不負責任、服務態度差,或在行政審批中濫用職權、刁難企業、執法擾民等問題,切實加強機關管理,杜絕職責失位、管理缺位、操作違規等現象。
17、建立長效機制。集中整治是階段性的工作,通過這次集中整治,各相關部門要及時總結反思,認真履行職責,加大執法力度,加強日常監管,建立起長效化、常態化的工作機制,使我市的市場經濟秩序全面步入公平公正、規范有序、合法高效的軌道上來。集中整治結束后,要特別注重鞏固成果,防止違法現象死灰復燃。如因管控不到位、執法不到位而導致違法現象反彈,將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五、組織保障和工作要求
18、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整治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副書記朱榮輝同志任組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葉國兵,市政府副市長吳錦萍、李偉同志任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詹耀祥、葉樹國,市公安局、工商局、監察局、財政局、審計局、發改委、國資委、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物價局、文化局、新聞出版局、新聞中心、食品藥監局、經貿委、建設局、交通局、公路局、重點辦、商管辦、法制辦、銀監局、國稅局、地稅局、商務局、國土局、水利局、農業局、衛生局、旅游局、供銷社、*海事局、*地方海事局等部門分管領導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設立舉報電話,號碼為:市工商局12315;市公安局8278136(白天)、8128819(晚上)。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辦公地點設在市工商局,各相關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各地也要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和機構,明確分工,抓好落實。
19、明確工作責任。對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各地、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是整治和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第一責任人,對整治工作負總責。各成員單位要積極主動開展整治工作,制定行動方案,明確各階段的工作任務,將任務具體落實到每個基層單位。對工作不力導致當地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有關領導和執法犯法、貪贓枉法的行政執法人員,將依據黨紀政紀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強化社會監督。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宣傳媒體的監督作用,對查處的典型案例及時曝光,始終保持整治活動的高壓態勢。充分發揮基層和群眾的力量,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參與,暢通輿論輿情的反映渠道,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整治情況進行視察、督查。引導各行業協會強化自律意識,加強行業管理。
21、形成整治合力。集中整治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各盡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配合,建立健全聯席會議、線索通報、案件交接、聯合辦案等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有關執法單位之間、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工作平臺。探索建立各級行政執法機關與同級監察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之間,上下級行政執法機關之間銜接和信息共享機制。
22、加大懲處力度。對大案要案排除阻力,不論涉及到什么人、什么單位、什么特殊背景,都要按照“五不放過”(即案件沒有搞清楚的不放過,源頭沒有查清的不放過,責任人沒有依法處理的不放過,對涉案人員該移送司法機關沒有移送的不放過,支持和參與違法活動的機關工作人員沒有受到追究的不放過)的要求,一查到底,不手軟、不“護短”、不留死角,務求實效。
- 上一篇:環保局干部專題情況報告
- 下一篇:建設淺析及治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