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工業改造發展意見
時間:2022-07-08 10:27:00
導語:輪胎工業改造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工業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快速發展,輪胎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適應市場需求,加快*省輪胎工業結構調整,促進輪胎工業又好又快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促進輪胎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特別是“*”以來,*省輪胎工業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全省輪胎生產企業515家,20*年生產各種輪胎1.9億條,產量居國內首位,其中子午線輪胎6000萬條,子午化率達到31.6%;實現銷售收入953億元,利稅86億元,銷售市場遍布全國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培育了一批經濟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橡塑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涌現出一批知名品牌。但是,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省輪胎工業在許多方面特別是部分關鍵領域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結構不合理,高端產品少,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繁重。*們必須提高認識,突出重點,加快輪胎工業優化升級,促進*省輪胎行業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整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堅持自主創新,促進產學研結合;發揮骨干優勢,加強信息化改造;培育知名品牌,推動重組聯合;延長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市場營銷能力,促進輪胎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原則。
1.技術進步原則。進一步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強化核心技術培育,加大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裝備的開發力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市場導向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主體地位,加強政策引導和行業協會作用,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完善輪胎法規管理體系,創造公平競爭、統一有序的發展環境。
3.國際化原則。積極承接國外產業技術和資本轉移,加強與大型跨國公司在資本、技術、品牌等方面的戰略合作。調整產品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的性能與價格比,擴大在發達國家的市場覆蓋率。
4.集約化發展原則。加快企業培育、改造步伐,引導企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聯合重組,壯大輪胎企業規模,膨脹輪胎產業集群,提升輪胎行業層次,提高企業集約化程度,增強國際競爭力。
5.安全節能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把輪胎工業發展與安全節能、與環境保護、與企業追求社會效益相統一,推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資源合理利用,實現輪胎工業可持續發展。
(三)目標。
1.產業和市場占有規模。到2010年,全省子午線輪胎產量達到1.2億條,子午化率由目前的31.6%提高到50%以上,全國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0%以上,出口能力和海外市場占有份額不斷提升。
2.裝備能力。各龍頭企業都高度重視輪胎裝備制造和信息化工作,*省制造的主要輪胎裝備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20%以上,省內裝備配套率達到50%左右。
3.大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培育年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10個,其中過100億元的5個。延伸產業鏈條,整合產業系統要素,培育一批為大企業和支柱產業配套的中小企業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
4.技術水平。到2010年,爭取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1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1個(其中國家級5個),行業技術中心2個,獲得中國名牌6個。
三、發展重點
(一)發展六大類產品。
1.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改進設計,逐步形成公制無內胎輪胎系列產品和完整的配套技術,發展系列化產品。提高輪胎翻新率和翻新次數,增加綜合行駛里程,提高輪胎經濟性、質量穩定性和產品壽命。
2.半鋼子午線輪胎。著力開發多種新技術和新產品。轎車子午胎向扁平化方向發展,提高起動性能、制動性能和側彎性能,增強安全、舒適性能。積極發展可監測充氣壓力、行駛中溫度變化以及安全狀態報警的功能輪胎,綠色節能輪胎和跑氣保用輪胎,最大限度減少磨損微塵,使用無害配合劑的環保型輪胎。努力提高綜合行駛里程,延長輪胎壽命,擴大高端產品產量。
3.工程子午線輪胎。在生產技術、裝備、材料配套等方面繼續攻關,配備完備的檢測儀器,提高工程子午線輪胎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積極發展巨型工程子午胎。
4.翻新輪胎。依托新胎生產企業,大力發展輪胎翻新行業,提高翻新輪胎比重。提高輪胎翻新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經營水平,改善翻新輪胎外觀質量,增強可靠性能,提高性價比。
5.機械裝備。加快輪胎生產及檢測設備的研發,提質量、上水平、增品種。提高密煉機及上輔機、壓延機、子午胎成型機、鋼絲裁斷機、硫化機、模具及檢測儀器的市場占有率。
6.橡膠及主要原材料。著力發展天然橡膠、合成橡膠、橡膠助劑、炭黑、骨架材料等相關產業,進一步提高輪胎產業配套能力。
(二)培育三大產業集群。
1.半島地區集群。充分發揮青島、煙臺、威海半島地區輪胎生產傳統優勢,擴大三角、玲瓏、成山、雙星、賽輪等中國名牌輪胎效應。依托*省輪胎行業現有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流動站、庫珀公司和高校軟控公司等人才、科技、裝備制造等方面的力量,推進企業整合,打造世界品牌,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輪胎生產聚集地。
2.魯北地區產業集群。發揮產業起點較高、企業集中度較高、成長潛力較大的優勢,充分利用骨架材料、炭黑、助劑、機械、模具等配套原材料較齊全的條件,加強企業在資本、生產等方面的協作聯合,加強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建設新興的輪胎產業集群。
3.魯西南橡膠助劑生產集群。在現有橡膠助劑生產基礎上,加快開發生產綠色環保型橡膠助劑,提高助劑的科技含量,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提升在國內的優勢地位,發展成國內重要的橡膠助劑生產集群。
四、政策措施
(一)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規定,鼓勵發展環保型綠色輪胎、工程子午胎、拖拉機子午胎和航空子午胎等高等級子午線輪胎及配套專用材料和設備;限制發展斜交輪胎和力車胎,禁止新建斜交胎項目;逐步淘汰年產50萬套以下的斜交胎、以天然棉簾子布為骨架的輪胎、年產1萬噸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生產線。各級投資主管部門在備案輪胎建設項目時,要認真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同時要充分考慮產業布局的優化,從嚴控制新布點建設項目,鼓勵現有企業通過技術改造上檔次、上水平,形成經濟規模。
(二)大力加強產學研合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全省輪胎行業技術聯盟和技術中心,搭建完善的輪胎行業技術研發平臺。全面落實鼓勵企業研發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圍繞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開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攻關。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加快重大技術、裝備和原材料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采取單獨或聯合的方式,建設輪胎試驗場。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自身的作用,多層次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為技術創新提供智力支撐。
(三)加快信息化與輪胎業融合,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密切追蹤輪胎生產自動化、輪胎產品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加快輪胎行業信息化步伐。從產品研發手段、生產過程自動化、產業鏈管理、物流和市場、人員培訓、產品溯源管理等六個方面推進信息化。要充分發揮青島高校軟控有限公司應用軟件及系統集成開發和數字化裝備制造優勢,加大輪胎企業管控網絡系統研發力度,實現RFID(射頻識別)技術、生產自動控制技術和現代ERP(企業資源規劃)管理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賽輪子午線輪胎信息化生產示范基地的層次和水平,為全行業信息化改造樹立典型示范。發揮技術推廣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快傳統子午線輪胎生產線的嫁接改造,用信息化帶動輪胎產業升級換代,爭取骨干企業普遍實現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保持*省輪胎行業全國領先地位。
(四)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產業集群。圍繞三大產業集群的培育,搞好規劃定位,從產業鏈條延伸、產業要素配套、產業發展環境優化、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集中開展工作。大企業要充分發揮技術、資金、人才、品牌和市場優勢,進一步壯大企業實力,增強龍頭帶動作用。圍繞產業配套,適應專業化、標準化、規?;内厔?,積極培育中小企業,發展合成橡膠、橡膠助劑、炭黑、骨架材料等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各級質監、檢驗檢疫部門要和企業共同做好標準化工作,建立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培育區域性產業品牌。以重點企業集團為龍頭,在國內外發展橡膠種植園,建設橡膠加工廠和天然橡膠生產供應基地。高度重視輪胎裝備制造業發展,提高質量和信息化水平。鼓勵企業聯合重組,積極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聚集,促進輪胎產業集約化發展。
(五)加強廢舊輪胎回收利用,推進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完善政策法規,盡快建立廢舊輪胎回收網絡體系,提高輪胎翻新和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水平。支持輪胎回收利用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開發,實現廢舊輪胎高質化利用。鼓勵輪胎生產企業定點回收舊輪胎和翻新,加強廢輪胎回收工作,規范回收市場秩序,支持再生膠企業發展,有效處理廢輪胎,促進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發展。
(六)實施市場全球化戰略,不斷提升市場營銷能力。有關市政府和輪胎生產龍頭企業要高度重視輪胎營銷能力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輪胎產業市場體系,發展輪胎服務業;促進輪胎骨干企業之間加強溝通合作,構建全球性銷售與服務網絡系統,逐步實現產品在國內、國外的或總銷售模式。積極探索構建現代市場行業合作形式,聯合應對國際反傾銷。產業集群所在地政府要積極為輪胎企業提供金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等方面服務,在土地、電力、資金等方面支持龍頭企業發展,規范市場秩序,避免惡性競爭,促進專業集群化生產,降低成本,爭取有1—2個品牌成為中國世界名牌。
(七)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作用。行業協會、中介組織應當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組織和運行模式,充分發揮其在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企業提供國內外輪胎行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和市場動態等信息服務;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加強行業企業自律,協調解決企業難以解決的問題;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規范企業市場行為,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 上一篇:干部廉潔從政培訓講座上的講話
- 下一篇:女職工建功立業競賽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