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擴大內需經濟增長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24 05:36:00
導語:市擴大內需經濟增長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擴散蔓延,對我市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緊密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在認真總結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現就努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抓緊項目規劃申報立項。以爭取國家投資為目標,緊緊圍繞投資政策導向,突出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城鎮建設、民生工程、災后重建等重點,在全市項目建設三年規劃和赴中省匯報銜接的基礎上,由市縣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負責,發改部門協調,集中一批熟悉項目工作的人員,安排專項工作經費,堅持不懈地進行項目前期工作,按上報立項的工作要求,抓住年內上報項目的關鍵時期,積極赴省進京匯報,爭取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拉動內需的投資計劃盤子。
二、集中開工一批重點項目。保持固定資產投資高位大幅增長的態勢,按照年增30%以上的速度安排投資計劃,組織開工項目,拉動經濟增長。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工作節奏,解決開工難題。今年底開工建設總投資210億元的60個項目。明后兩年集中開工建設一批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城市建設、社會事業項目,市上集中力量協調、促進和確保高速公路、機場、火電、新材料、江北新區建設等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平均每月要開工實施一個大項目。各縣區每年都必須保證3個以上有一定投資額度的產業項目落地開工。把項目開工作為擴大內需的首要任務,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評體系嚴格獎懲。
三、著力破解融資難題。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抓緊完善城投公司的設置和運行機制,劃撥一定的資產,做大做強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建立市政建設投融資平臺,有效利用民間資本,發行城投債券。積極運用集合信托、BT、BOT等資本運作模式,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問題。采取市財政投入、縣區財政入股,吸納民間資本等措施,力爭三年內將市級財信擔保公司資本金擴大一倍以上,努力增強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抓緊組建小額貸款公司,研究既符合國家政策又緊密結合我市實際的具體辦法,解決門檻高的問題,在抓好一個公司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加強與省發改委、財政廳的銜接,編制國際貸款項目,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建立財政資源激勵機制,把財政在各銀行的存款額度和銀行對我市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掛鉤,對支持力度大的提高財政資金存放比例。
四、全力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針對目前繅絲、礦產、載能等企業產品積壓、價格下滑、企業停產的現狀,按照保產能、保增長的要求,在爭取省上加大財政貼息支持的同時,市縣區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財政貼息專項資金,其中市本級1000萬元,縣區2000萬元,用財政貼息的辦法幫助重點企業解決流動資金貸款。市內各金融機構要努力擴大縣域中小企業貸款轉授權,進一步簡化企業貸款審批擔保手續,與財政、經委聯手解決重點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規范企業質押手續,簡化抵押物貸款評估程序,減免評估費用,為企業貸款創造良好條件。由分管市長牽頭,組織金融機構與重點企業合作,逐企業落實資金,幫助企業度過目前困難。抓緊研究和落實載能企業的優惠電價。建立市縣區政府領導聯系重點企業的制度,盡最大努力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五、全面落實關注民生的各項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的各項規定,努力減輕企業負擔;增加農民的政策性補貼,歸并和整合各項補貼資金,以“一折通”的形式,及時、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認真執行“家電下鄉”補助政策,及時兌現財政直補資金,激活農村消費市場,推動農村消費升級;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加大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化、就業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確保民生工程擴面、提標及新增項目的資金落實;有效整合財政專項資金,統籌各類財政性資金的安排使用,集中財力辦大事;全面清理和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嚴格規范各類收費行為,進一步簡政放權,讓利于民,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改善投資軟環境。六、促進新增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多渠道、多途徑解決好返鄉務工人員、新增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和再就業,從加強培訓入手,安排專項資金,加大創業培訓力度,對尚未就業的人員全部進行免費培訓;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抓緊與外地用工單位建立可靠的勞務關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外輸出勞務;全面落實全民創業的政策,采取小額貸款擔保,稅費減免、社會保障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措施,支持返鄉務工人員和新增勞動力在當地創業;新開工的基礎設施、市政建設、產業項目用工,在同等條件下盡可能安排返鄉務工人員。
七、加快推進招商項目的實施。以更加開放的胸懷,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目前市場低迷的時機,抓緊招商項目的實施工作。對已洽談的投資項目再次叩門回訪,迅速解決投資商提出的各種問題,促進項目落地建設。對已有投資意向的招商項目,抓緊做好工作,按照“一事一議”的辦法,采取各項優惠措施,促進項目及早開工實施。要進一步加強投資環境保障工作,重點項目所在地的縣區政府主要領導是環境保障第一責任人,著力解決阻撓施工、罰款收費、吃拿卡要、隨意檢查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建立協調推進、環境保障工作機制,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八、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支持力度。認真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圍繞規模、特色、效益農業的發展,以土地流轉和林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推進農村改革與發展。通過土地經營權和林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催生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產出效益。通過向上爭取和調整預算,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于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
九、有效擴大消費支出。各級財政對公共支出和專項支出必須按預算要求及時足額撥付,省上下達的投資計劃必須在第一時間撥付到項目單位,各執行單位必須按時限組織實施,絕不能挪用、截留和拖延。年前全部兌現2008年公務員津貼補貼,力爭在2009年達到調控線上限標準,在國家績效工資未出臺前,對教師和事業單位繼續按上年的辦法參照執行。切實抓好農副產品收購,增加農民現金收入,提高農民群眾的消費能力。加大城市廉租房建設力度,在確保年內竣工4萬平方米的基礎上,明年再開工10萬平方米,努力提高廉租房保障水平。利用好住房公積金和銀行住房貸款,年內啟動市本級干部經濟適用房建設,各縣區也要抓緊啟動經濟適用房小區建設。
十、增加項目前期經費投入。把項目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解決項目前期工作滯后和投入不足的問題。從明年起,全市財政預算每年安排項目前期工作經費5000萬元,其中市本級2000萬元,縣區財政3000萬元,專項用于項目的策劃、可研、包裝、申報和招商,從根本上扭轉項目前期工作的被動局面。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各縣區政府必須盡快制定具體的操作辦法,迅速把這十條措施全面落到實處,確保在擴大內需、促進發展中見到實效。
- 上一篇:工程安全性與耐久性論文
- 下一篇:建筑系統構成及造價確定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