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實施意見

時間:2022-10-28 04:14:00

導語: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家《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河北省關于貫徹國家裝備制造業(含船舶、汽車)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產業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產業現狀。裝備制造業是我市增長速度較快的主導產業,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為其它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提供了重要保障。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的產業體系。

經濟總量增長較快。到2008年底,全市裝備制造業入統企業445家,總資產278億元,從業人員10.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1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47億元,利稅67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4.7%、13.6%、16.3%。2008年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市工業的第4位,比“十五”末前移2位。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經過多年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合資合作,行業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產品門類涉及80多個大類,150多個小類,近2000個品種。產業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裝備制造基地已具雛形,已有河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德誠建設有限公司鋼結構分公司、*隆達金剛石有限公司、*泰華汽車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入駐。

企業優勢不斷增強。*金剛集團生產的活塞、缸套、活塞環、活塞銷、軸瓦、氣門六大主導產品,總量在全國同行業保持第一;石軸設生產的焊管冷彎型鋼生產線在全國排名第三,產品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閥門一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核電風道系統國內市場占有率80%以上,6×6m大口徑閥門屬國內首創;*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3000米以下鉆探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90%以上,隨車起重機全國排名第二,采掘機全國排名第三。

技術水平逐步提高。*強大泵業集團先后引進了澳大利亞、德國和日本等國家共14個系列182個品種的產品生產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河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開發設計和工藝編制全部采用了CAD、CAPP新技術,NEMA標準電機獲得美國UL認證和加拿大CSA認證。*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智能型恒功率自動截割成形200型掘進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煤礦地面瓦斯抽采車裝鉆機填補國內空白。

雖然近幾年我市裝備制造業快速增長,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是: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行業整體實力仍然偏弱;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新技術、新工藝推廣速度慢,產品更新換代周期長;零部件產品企業多、整機產品企業少,低端產品多、利潤空間小,缺乏核心競爭力等。

(二)面臨形勢。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突變,裝備制造產品的國內外市場需求迅速萎縮,產業發展速度持續走低,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嚴重。特別是我市出口型裝備制造企業呈現出訂單減少、資金短缺、虧損增加,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多,增速和效益急劇下滑的不利局面。雖然形勢嚴峻,不可控因素逐步增多,但是國家、省、市目前都處于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先進裝備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為加快推進我市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提升產品質量和核心競爭力、解決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提供了戰略機遇。因此,今后三年,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強技術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促進我市裝備制造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思路與目標

(三)發展思路。以國家規劃、省實施意見為指導,以裝備制造基地建設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優勢企業為依托,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改造相結合,開發高新技術、高附加值、高創匯產品,提高基礎配套水平,實現整機裝備突破,構筑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的支撐體系,使全市裝備制造業總量平穩增長,市場份額穩步擴大。

(四)發展目標。經濟增速加快。到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55億元,年均增長30%,實現三年翻番;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300億元;利稅達到150億元。到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力爭達到460億元。

企業實力增強。重點扶持培育年主營業務收入30億元以上企業2家,年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6家,年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企業6家。

名牌產品增多。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在煤礦采掘設備、軌道交通設備、通用飛機、高效電機、核電泵閥、特色專用車、工模具等產品領域形成10個以上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國內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的產品。

三、主要任務

(五)圍繞國家調整振興重點方向,加快發展五大領域。圍繞煤礦資源開發發展煤礦裝備。為滿足國家大型煤礦建設和省、市煤礦生產需要,大力推進系列巖石掘進機、大型全斷面掘進機、煤礦地面瓦斯抽采車裝鉆機、刮板輸送機、采煤機、煤礦排水搶險大型礦用潛水泵、井下錨護設備等產品領域。重點支持*煤礦機械有限公司、*中煤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強大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優勢企業。著力建設*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煤礦地面瓦斯抽采車裝鉆機國產化、*中煤裝備制造有限公司EBZ260大型全斷面掘進機產業化等項目。

圍繞鐵路建設發展軌道交通運輸裝備。為滿足國家鐵路建設需要,大力推進重載貨車、高速鐵路車輛制動摩擦片、道岔用全硫化彈性鐵墊板、成套無砟軌道系統施工設備以及鐵路貨車修造、機車車輛配件、制冷空調、機車電機等產品領域。重點支持南車集團*車輛有限公司、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辛集騰躍實業有限公司、河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新大地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等優勢企業。著力建設南車集團*車輛有限公司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河北辛集騰躍實業有限公司鐵路電氣化配套產品生產線、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高速鐵路車輛制動摩擦片技術改造、河北新大地機電制造有限公司高速鐵路成套無砟軌道系統施工設備生產線等項目。

圍繞國家產業布局發展航空產業基地。根據國家航空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大力推進運五B系列、小鷹500等通用飛機制造及相關輔助設施、配套試飛條件建設,爭取建成集航空產業研發、航空人才培養、航空裝備生產、航空服務提供為一體的航空產業基地。重點支持中航二集團*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等相關優勢企業。著力建設*飛機工業有限公司通用航空產業基地項目,積極謀劃電子、精密機械加工等配套產業項目。

圍繞汽車產業調整振興方向發展整車及配套產品。根據國家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進商務用車、特色專用車、隨車起重運輸車、車用大功率柴油機、精鍛鋼質活塞、智能化安全氣囊、預緊式安全帶、堿性蓄電池等產品領域。重點支持*雙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煤礦機械有限公司、*安瑞科氣體機械有限公司、東方久樂汽車安全氣囊有限公司、*金剛集團、華北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華北蓄電池有限公司等優勢企業。著力建設*金剛內燃機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關鍵汽車零部件——精鍛鋼質活塞技術改造、*煤礦機械有限公司隨車起重機和汽車改裝生產線、河北安瑞科氣體機械有限公司壓力容器生產線改造、東方久樂汽車安全氣囊有限公司智能化汽車安全氣囊產業化和預緊式安全帶等項目,積極謀劃1.5升以下、滿足國Ⅳ排放標準的車用直噴汽油機和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達到45千瓦以上柴油機、電動汽車等項目,逐漸發展壯大我市汽車產業。

圍繞重點工程建設及產業調整振興方向發展其它關鍵裝備。根據國家南水北調和風電、核電等新能源工程以及我市三年大變樣、節能減排等任務需要,大力推進渣漿泵、清水泵、核電泵閥、高效低排放電機、精密軸承、高效率軋機等產品領域。重點支持*強大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冀興新能源有限公司、*閥門一廠股份有限公司、*軸承設備廠、*動力機械廠等優勢企業。著力建設*閥門一廠股份有限公司核電站專用系列風閥國產化、*市冀興新能源有限公司風電設備生產線、*軸承設備廠搬遷改造、*市潛水電泵廠整體搬遷改造、河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高效、高壓、永磁電機改造等項目。

(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推進關鍵裝備自主化、國產化。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支持重點裝備企業建立國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企業產品開發、制造、試驗、檢測能力。鼓勵科研院所走進企業,組織科研人員服務企業,加快推廣應用一批既能拉動內需、又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支持企業培養壯大研發隊伍,強化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圍繞對當前經濟發展最具影響、基礎好、在近期可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攻關任務,加大投入,快見成效,搞好產學研結合。主要依托河北東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河北太行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等優勢企業,重點發展液晶基板生產設備,粗細聯、細絡聯、高速織造、非織造、專用織造等成套設備,高效、連續、短流程等染整設備。著力建設河北東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液晶面板成套設備生產線、*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產業用紡織品特種織機產業化、*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產業用特種織機產業化等項目,積極謀劃平板顯示器件生產設備和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工模具等項目。

(七)優化產業布局,抓好裝備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引導、鼓勵市內裝備制造企業加快搬遷進度,入駐裝備制造基地,發揮產業集群效應。政府各部門要搞好協調配合,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支持裝備制造基地快速發展。學習其他省市裝備工業園區成功經驗,研究制定適合我市裝備制造基地發展的管理辦法和運行機制。搞好裝備制造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周邊配套環境,主動為入駐企業解決問題,搞好前置服務。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與國內外大型裝備制造企業聯系洽談,尋求合作機會,爭取3年內入駐裝備制造基地企業達到20家,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同時,積極謀劃高邑核裝備產業園及鹿泉銅冶鑄造工業園等一批縣域裝備工業園區,力爭3年內形成較大規模。

(八)著力培育龍頭企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導向和政策支持作用,積極引進戰略合作伙伴,通過聯合、兼并、重組,強化知名品牌建設,加快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集團、大公司。重點支持*煤礦機械有限公司、南車集團*車輛有限公司、*強大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航二集團*飛機工業有限公司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著力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對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產品優勢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強一批“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重點支持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蘋樂面粉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市航華超硬工具有限公司、河北金環模具有限公司、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團有限公司、河北農哈哈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等優勢企業的發展。

(九)加強企業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引導裝備制造企業加快改革步伐,優化產權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管理,全面提高科學決策和生產、經營水平,增強參與國際競爭和防范市場風險的能力。改進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加強產品質量管理,落實各項安全生產措施,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支持省、市內高校、科研院所、職業學院、技工學校根據裝備制造業發展需要設立專業,采取多種培養模式,努力造就一批裝備工業的高級科技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工,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智力、人才支撐。強化職工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

(十)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重點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發展工程承包、系統集成、金融、設備租賃、提供解決方案、再制造等方面的增值服務,逐步由單純的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延伸擴展研發、設計、信息化服務等業務,為其他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一)對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給予資金支持。對符合“重點項目建設資金”投向,具有較強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重點項目、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列入“重點項目建設資金”支出計劃,以貸款貼息或資金補助的形式給予支持。

(十二)加強設備采購管理。各有關部門在項目規劃、咨詢評估、審批核準、設備招標采購、財政資金支持等環節,屬于政府采購目錄范圍內的裝備產品,統籌考慮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經濟適用性,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本市產品。組織有關單位積極應用國產(省產)首臺(套)設備,爭取國家、省風險補貼。對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市產首臺(套)裝備的項目單位,給予風險補貼。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裝備產品應用,積極爭取國家、省節能減排產品補貼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補貼購買高效節能低排放裝備產品的終端用戶,2009年先行開展對高效電機推廣應用的補貼。

(十三)全面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認真做好屬于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的篩選確定等有關工作,全面落實其所需配套進口關鍵零部件享受進口環節增值稅和關稅的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國家擴大出口退稅政策,確保及時足額退稅。優化外向型經濟發展環境,努力為裝備產品出口創造便利條件。

(十四)加大對裝備制造項目支持力度。將裝備制造業列為我市主導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對符合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條件的裝備制造業項目,優先推薦列入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對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優先推薦列入省重點項目計劃,優先保障建設用地。對實施搬遷改造的裝備企業,在用地指標、土地變現再投入、電力熱力等要素保障、資本金注入、稅費減免、企業融資等方面給予優惠。鼓勵裝備制造企業入駐裝備制造基地,享受省級產業聚集區相關優惠政策,并由基地管委會提供“保姆式”服務,負責水、電、汽、訊、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

(十五)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對屬于國家支持發展,具備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裝備制造企業,優先支持利用上市融資、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方式,籌措建設資金。積極協調各類金融機構、各級信用擔保機構與重點裝備企業進行對接,研究制定融資方案,優先對重點裝備企業提供貸款和貸款擔保,加大信貸資金投入。

五、認真組織規劃實施

(十六)明確責任分工。各級各部門要根據《實施意見》要求,統一思想,密切協作,按照職責分工,盡快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實。

(十七)建立協調機制。成立*市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研究、解決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的政策措施及重大問題。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負責貫徹落實領導小組關于裝備制造業的各項部署。同時成立市裝備制造行業協會作為輔助機構,及時發現和反饋重要情況,提出建議和意見,引導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