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11-30 10:40:00

導語: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意見

根據《關于進一步深化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錫政發[2008]157號)和《關于推進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的意見》(錫政辦發〔2009〕181號)的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深化社區建設、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全面推進我區社區扁平化管理的實施,在總結試點社區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社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以“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為原則,以推進社區扁平化管理為切入點,進一步整合社區各類資源,完善社區工作機制,強化服務理念,優化服務手段,努力實現管理服務效能的最大化,確保政府下沉到社區的各項任務能夠得到較好地落實,確保居民群眾的需求得到更好的解決。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服務群眾。以為民服務為宗旨,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將管理與服務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機制,完善社區各類基本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幫,民求我助,民需我做,使廣大居民群眾滿意。

2、管理協同,資源共享。以社區為基本單元,依托信息化平臺,注重工作綜合、資源整合和政策聚合,加強工作聯動和協同,努力實現服務效率和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3、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區分不同類型的社區,實行分類指導。要根據社區扁平化管理的實施要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創新發展,力求貼近實際,形成各自特色。

三、總體目標

扁平化管理是一種科學、高效、靈活的服務管理模式,其主要內涵是減少中間層次、縮短管理過程、增大管理幅度、實現信息共享。在社區實施扁平化管理目的是為了實現六個轉變:變工作人員業務(崗位)單一為一專多能、一崗多職;變工作人員工作條塊分割為相互兼容;變工作人員在“一站式”大廳等客上門為等候服務與上門服務相結合;變業務信息獨占為信息共享;變責任不明為責任到人;變工效脫鉤為績效考核。

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各街道要結合各自實際穩步加以推進。2009年,要在進一步完善和鞏固原有試點成效的基礎上,各街道選擇部分社區進行第二輪試點工作,年內建成1-2個示范試點社區,2010年實現扁平化管理全覆蓋。

四、重點內容

社區扁平化管理的核心內容是:通過在社區推行“一人多崗”、“分片包干”、“信息共享”,進一步優化整合社區各類資源,拓寬社區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效率。推行社區扁平化管理重點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建立和完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

要按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錫政發[2008]157號文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將各條線部門下沉到社區的各項事務集中在社區服務大廳,實行“一門式”集中受理辦理。規范統一服務事項、辦事流程、建設規范、標識標牌、管理軟件,完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工作機制,合理設置窗口、優化工作流程,加強信息共享和工作聯動,實現服務事項按大類歸口受理。有條件的社區要逐步實行“一口式”受理,在辦事大廳設立綜合服務窗口,采取“窗口受理、全程、內部流轉”的辦事流程。服務窗口實行輪值制,每班2人,負責接待、受理、咨詢,協調處理社區事務。對來電、上門咨詢、辦事的居民,服務窗口工作人員不分業務、不分崗位,由第一受理人負責協調、答復、辦理。若手續完備的由值班人員負責受理,當場能辦結的當場辦理,不能當場辦結的受理后移交相關人員在規定的時限內予以辦結。手續不完備的,一次性告之其全部辦理要求和所需文書材料,避免讓群眾來回奔波。

2.建立一人多崗、一專多能工作機制。

破除條線各自為政的傳統工作方法,建立條塊協同的工作新體制。要對各條線下派到社區的工作任務、人員、經費進行全面梳理整合,合理設置崗位,人員統一管理,待遇保障統一。社區干部實行AB崗,各條線人員對于自己所對應的崗位職責為A崗是第一責任人,對于社區其他條線為B崗是第二責任人,在社區的統一協調部署下,社區干部按照職責分工既要負責好條線的各項工作又要協同其他條線干部配合做好社區的其他事務,條塊相互配合、相互替代。

3、建立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工作機制。

按照“區域相鄰、規模相當、資源相通”的原則,對社區進行分片管理,專人包干、責任到人。社區干部在包干片區內主要職責為:經常深入片區深入了解民情民聲民意,熟悉和掌握小區各類人員的各類信息,做到“一口清”、“人頭熟”,使社區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負責落實包干區各項政策的宣傳、咨詢和政務受理;與片區黨支部書記、居民代表,聯手開展各項服務活動,聯手開展片區居民自治活動,聯手開展和諧樓組建設。分片包干的區域、責任人、聯系電話要通過公示欄、網站等形式予以公示,以方便群眾的聯系和監督。

4、建立社區信息共享機制。

積極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切實提高社區管理的幅度和效率。一是要搭建好社區綜合信息平臺。進一步完善民政綜合業務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社區網上辦公、電子臺帳、社區實有人口數據庫為一體的社區綜合事務管理平臺。二是搭建社區門戶網站,將社區政務、事務、服務等在網上公開,開設網上論壇、網上咨詢、便民服務等欄目,構建社區與居民互動網絡平臺。三整合社區信息資源,健全各類信息的采集、交換和共享機制,實現“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和“多方采集、信息共享”。

5、建立全天候零距離服務機制。

針對居民需求,社區工作人員在“八小時工作制”的前提下,科學、合理、靈活、錯時安排工作日上班時間,推行早8點到晚6點的錯時工作制,有條件的社區逐步推行周六、周日工作人員輪流值班制,以方便“上班族”居民辦事。社區居民有特殊情況社區還提供預約或上門服務。進一步改進服務方式,對居民服務、辦事需求,做到符合條件立即辦,涉及多科協調辦,上級審批協助辦,群眾有難上門辦,百姓無暇預約辦,跟蹤服務主動辦,并通過建立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服務制、投訴追究制等規章制度,優化服務、強化管理。

五、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街道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強黨的執政基礎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推進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的重大現實意義,切實加強對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的領導,精心謀劃,制定好推進方案,周密組織實施。區民政局要履行好督促、指導、協調職責,確保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的落實。各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各司其職,并明確專人負責,確保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全面有序推進。

2、完善服務平臺。社區事務工作站是社區扁平化管理工作的基礎平臺。要進一步加強街道對各條線的整合力度完善設施設備,配強配齊人員。各條線部門要積極配合,按照“費隨事轉”的原則,在向社區下達工作任務的同時,撥付相應的工作經費,由街道對各條線工作、人員、經費進行統一整合,集中在社區事務工作站辦理,各級條線部門不另在社區事務工作站設立專門機構。

3、加強社區干部隊伍建設。一要按照300戶配1人的標準配備社工站人員??紤]到當前社區的實際情況,社工站人員配備,實行與社區黨組織專職人員、社居委成員配備統盤考慮、有機結合,工作人員可以交叉任職。條件成熟后逐步實行居站人員、職責的相對分離。二要根據“一專多能”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區學習培訓制度,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社區工作者電腦操作、網絡知識、業務技能等專業知識培訓,全面提高社區干部的綜合管理服務能力。三要進一步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選拔熱愛社區工作的優秀人才,充實社區工作隊伍,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社會工作者相關職業資格考試,積極推動社工隊伍向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四要進一步落實績效考核。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及相關業務部門對社區事務工作站的評議制度、社區事務工作站人員考核獎懲制度,將社區事務工作站工作人員的工作業績、考核結果與其報酬、任用和續聘等緊密掛鉤。發揮考核杠桿作用,最大限度調動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積極推進目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