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01 03:25:00
導語:區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和整體推進的一年。全區疾病預防控制(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全市、全區衛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公共衛生的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職責和投入,進一步完善體制,研究和創新運行機制,堅持預防為主,圍繞新一輪“農民健康工程”,促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逐步擴大免費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范圍;加大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病、地方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實施擴大兒童免疫規劃,認真落實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疾病以及乙型肝炎、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等重點疾病防控措施,切實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水平;著力強化科學管理、項目管理與督導考核,圍繞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內涵建設,全面推進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考核,促進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可持續發展,努力提高群眾對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服務的滿意度。
一、深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1、深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進程。各單位要繼續以項目體制、機制和模式建設為核心,持續加大組織領導和實施工作力度,不斷強化對項目工作的管理和指導。要著重加強項目的內涵建設,結合實際逐步擴大免費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范圍,著力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完成的數量和質量;繼續探索和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票據化”管理方法,切實做好項目清單的編制工作,積極引導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抓實抓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工作;不斷加強并重點做好對基層項目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繼續實施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完成率和完成質量與資金安排掛鉤的分配方式,及時、規范、合理地用好、用足專項經費;繼續加強和改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聯系人制度,區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機構要按照“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原則,深入基層加強指導,及時研究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做好對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督查考評工作,不斷完善以工作成效為主要依據的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考評體系,認真組織實施項目督查和考核管理;積極做好對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宣傳發動工作,廣泛深入地宣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意義和政策規定,動員廣大城鄉居民主動參與到項目實踐中來。
2、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各單位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區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相關政策,依據區衛生局制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標準,同時結合專業下達的公共衛生工作要求,對項目內涵、實施方式進行必要的充實和調整,及時將工作意見下達至基層;逐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籌資標準,努力爭取省對徐州經濟薄弱地區的經費支持,積極會同財政部門,督促區政府有效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全面實現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全覆蓋;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不斷加大對基層人員的培訓力度,切實提高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保證我區城鄉居民都能享受到機會均等的、可及的、優質基本公共服務,同時也尊重社會成員的自由選擇權。
二、堅持預防為主方針,有效落實各項重大疾病防治措施
3、穩步推進艾滋病防治工作。認真宣傳貫徹《艾滋病防治條例》,落實艾滋病防治“十一五”規劃,進一步動員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繼續組織實施農民工和大中專學生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程,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推行高危人群綜合干預措施,積極落實針對經性傳播和吸毒傳播等高危人群的干預措施,促進安全套推廣使用;進一步完善檢測、監測網絡建設,鼓勵并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其他醫療機構依法取得艾滋病篩查實驗室資質;強化質量控制,提高艾滋病檢測發現率,搞好疫情報告與管理;繼續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做好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和抗病毒治療工作,推進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加大對塔山、耿集等重點鄉鎮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探索構建集檢測、監測、自愿咨詢和抗病毒治療工作為一體的綜合防治模式。
4、深入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加快實施《*區結核病防治規劃(2006—2010年)》,嚴格執行結核病防治各項政策措施和技術規范;進一步提高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的實施質量,有效發現和治愈肺結核病人,完成市衛生局下達的新發涂陽肺結核病人的發現、治療與管理任務;在保持較高的肺結核病人發現率、治愈率的基礎上,穩步提高醫療機構病人報告率、病人轉診率、病人追蹤到位率、病人系統管理率、病人家屬篩查率等“五率”(以鎮為單位前三率超過95%,后兩率超過85%);2009年全區繼續完成對150例新涂陽肺結核病人的發現、治療和督導管理任務,其中青山泉16例、江莊10例、汴塘17例、塔山10例、耿集11例、紫莊18例、大吳17例、*鎮18例、老礦辦事處11例、夏橋辦事處9例、礦務集團3例。穩步推進以醫防合作為重點的結防工作模式改進,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定期通報各單位工作進展;協助做好第七輪全球基金耐藥結核病項目工作,加強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與處理,提高結核病防治工作水平。
5、全面推進我區兒童擴大免疫規劃工作。貫徹落實《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和《預防接種工作規范》,進一步加強常規免疫預防工作和預防接種門診的規范化建設,完善服務流程,組織開展高水平“星級化”接種門診創建工作,全區“四星級”以上兒童預防接種門診比例力爭超過50%。繼續推進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政策,完善免疫服務形式,規范預防接種行為,為全區0-7歲適齡兒童安全、有效、及時、免費接種11種疫苗、預防12種相關傳染病,各項疫苗接種率達95%以上,有效提高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貫徹《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強化安全接種,加強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報告、調查、診斷與處理,妥善處理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及糾紛;健全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加強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提高信息報告質量;強化流動兒童管理,把農民工子女等流動兒童納入我區免疫規劃,同等享受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費預防接種;繼續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做好重點地段脊灰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組織實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提高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和首針免疫及時率,完成15歲以下兒童乙肝疫苗查漏補種;組織實施消除麻疹行動計劃,細化分解麻疹防治工作任務,開展重點人群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加強對學校、托幼機構,以及集體生活和工作的進城務工人員等的麻疹疫情監測和人群免疫狀況評價,及時做好相應人群的接種工作,進一步提高麻疹病例管理和疫情處理能力,有效控制麻疹疫情;落實流腦、乙腦等綜合防控措施,提高疫苗覆蓋率,做好疫情監測,控制暴發疫情。
6、有效控制瘧疾的傳播流行。繼續推進《*區瘧疾等重點寄生蟲病防治規劃(2007—2015年)》實施,以及時發現和規范治療瘧疾病例、控制暴發疫情和落實春季休止期根治措施為重點,落實瘧疾防治的各項工作,瘧疾發病率繼續控制在1/萬以下的部頒基本消除標準。進一步加強瘧疾疫情的監測,“三熱”病人年血檢率達總人口的1%以上;提高基層醫務衛生人員的防治能力特別是對輸入性病例和重癥惡性瘧病人的識別與救治能力;嚴格執行《瘧疾防治技術方案(試行)》、《瘧疾突發疫情應急處理預案》,在出現疫情的鄉鎮落實主動搜索措施,有效控制傳染源,控制瘧疾暴發流行;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切實加強對流動人口瘧疾防治工作的管理。
7、加強地方病防治工作。繼續推進《*區持續消除碘缺乏病行動計劃(2007-2010)》實施,積極開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部門協調,建立消除碘缺乏病的長效工作機制;認真開展合格碘鹽監測工作,及時通報并協調落實防治干預措施;協調鹽務管理部門做好對醫學上不適宜攝碘人群的無碘食鹽供應點設置工作。按照衛生部《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縣級考核評估方案》,開展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考核評估。加強對地氟病、地砷病等地方病的監測與病情調查,為科學防治提供依據。
8、做好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加強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本信息以及艾滋病、結核病等專病報告系統的管理,落實法定職責,不斷提高報告質量;全區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年度發病率控制在180/10萬以下。組織開展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質量檢查,做好《傳染病防治法》(修訂)5周年系列宣傳活動;加強疫情監測、報告和信息資料的分析利用,及時、有效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充分發揮我區傳染病與公共衛生監測項目哨點作用,提升預測預警能力。依法加強對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經常性檢查、指導和考核,強化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能和社會責任,督促醫療機構落實感染性疾病門診(含發熱門診、腹瀉病門診)建設并及時開展相關工作;加強人禽流感、流感、流腦、麻疹等重點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強化哨點監測和暴發疫情監測,及時處置暴發疫情;加強霍亂、大腸桿菌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等重點腸道傳染病防控,進一步落實腹瀉病門診制度,強化疫情監測與控制,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強化飲食飲水衛生管理,防止腸道傳染病暴發。強化狂犬病處置門診規范化建設,落實《狂犬病暴露后處置工作規范》,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提高犬傷者的規范處理率和狂犬病疫苗接種率。進一步加強各級各類學校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強化技術指導,妥善處置學校傳染病突發疫情。
9、加速推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各鎮(辦事處)要將慢性病防治工作與實施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防治結合、多措并舉、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的原則,以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為手段,以重點慢性?。ǜ哐獕?、糖尿病等)為切入點,不斷加大慢性病防治工作力度。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建的全科團隊,開展慢性病防治綜合服務、主動服務和連續服務;依托現有的鎮、村兩級衛生機構,通過明確責任服務區域,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有效落實各項慢性病防治措施。大力推進慢病管理信息化建設,以“徐州健康網”網絡軟件為平臺,實施慢性病患者檔案網絡化,上半年完成高血壓、糖尿病和60歲以上老人的檔案資料錄入,檔案利用率要達到50%以上。扎實開展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工作,不斷完善惡性腫瘤、腦卒中、冠心病和精神病等主要慢性病的發病登記報告;扎實推進死因監測工作,完善死因監測信息收集和網絡報告管理,不斷提高監測工作和綜合分析質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衛生工作,落實重點人群精神疾病監測與防治,推進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加強牙病防治和口腔保健工作,普及口腔保健和常見口腔疾病防治知識。繼續開展“健康教育示范社區”建設,進一步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活動開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10、加強其它傳染病防治工作。組織實施麻風病防治規劃,健全麻風病疫情監測系統,加強基層和綜合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培訓,提高麻風病人早期發現率,落實麻風病防治相關政策,消除歧視和偏見。做好登革熱、出血熱、布魯氏菌病、人感染豬鏈球菌病、包蟲病的監測與防治,落實防治干預措施,嚴防發生暴發疫情。搞好土源性線蟲病、肝吸蟲病等寄生蟲病防治工作,鞏固消滅絲蟲病工作成果。
11、穩步推進職業衛生工作開展。認真貫徹實施《職業病防治法》,有效落實《徐州市職業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2009—2010年)》。加快建設全區職業衛生服務體系,年內我區至少設置1家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和1家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至少應能開展接觸粉塵、化學物、物理因素作業勞動者健康檢查和從事電工、壓力容器、高處作業以及機動車駕駛等勞動者健康檢查項目;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至少應具有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資質。各職業衛生服務機構必須取得合法資質,依法規范開展職業病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行為。加強人員培訓和裝備建設,建立督導考核機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技術服務機構要向衛生行政部門、衛生監督機構、企業及其他相關部門及時通報信息。加強與安監、勞動保障等部門溝通協作,通報有關情況;要摸清我區存在職業危害危險因素的企業底數,主動開展技術服務,切實履行衛生部門職業衛生服務職能。
12、加強公共衛生監測和技術服務管理。推進城鄉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積極爭取各級政府財政支持,加強實驗室建設,達到滿足新頒布的《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檢測指標要求,定期對各類供水單位的供水水質進行衛生檢測,并定期向社會檢測情況。加強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監測,有效防止醫源性感染事件發生,為衛生監督機構監管提供技術支持;繼續做好病媒生物密度及抗藥性監測,指導居民開展防治活動。積極開展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的監測和預警工作,預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普及公共營養知識,開展營養干預行動,對居民營養知識態度行為進行監測,評估營養干預行動效果。加強學校常見病防治和衛生保健工作,開展學生因病缺課和健康危險行為監測,繼續抓好創建“健康促進學?!惫ぷ鳎嵘龑W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效能,提高青少年兒童健康水平。繼續推進放射防護與射線裝置衛生監測,逐步建立食品衛生安全、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和環境衛生等公共衛生危險因素監測評價制度。
三、推進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考核,建立疾病預防控制科學管理體系
13、全面推進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考核。認真學習貫徹衛生部制定的《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本職責》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認真履行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基本職責和完成績效評估指標將是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方向,要進一步明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功能定位,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內涵建設,建立科學、高效的規范化管理體系,將政府投入切實轉變為富有成效的公共衛生服務。明確人員崗位職責和資格要求,嚴格準入條件和程序;形成按需設崗、競聘上崗,鼓勵深入基層、深入現場,提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用人機制;形成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獎勤罰懶、促進防病工作任務圓滿落實的分配激勵機制;建立崗位績效考核制度,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切實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要不斷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內涵建設,加強區疾控中心技術能力建設,提高疾控項目執行、現場處置、實驗室檢測能力。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開展疾病預防控制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結合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工作,加強基層衛生機構的規范化建設,健全城鄉基層預防保健隊伍。
14、繼續實施疾病預防控制項目管理。國家確定并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今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五項重點工作之一。各鎮(辦事處)要按照省、市、區統一安排,結合本鎮(辦事處)實際,認真研究制定各類疾病預防控制項目實施方案,嚴格按照項目管理的要求落實具體工作措施。借鑒有關防病示范區項目的規范嚴謹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不斷健全和完善項目運行機制及管理模式,認真組織開展項目工作的督導檢查、考核評估和效益分析。2009年國家還將實施新的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疾病篩查、乙型肝炎防治等,各鎮(辦事處)要切實加強對市、區財政疾病預防控制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確保??顚S?,不斷提高項目執行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
15、強化部門協調配合和督查工作。進一步加強衛生部門內部協調,推進醫防協調配合,建立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分工合理、密切協作的工作模式。切實加強政府部門間傳染病、人畜共患疾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有效落實“三同時”處置措施;保持部門間信息及時交換和溝通,共同落實工作職責。要及時向同級政府匯報工作,明確需要政府協調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政府參謀助手作用。要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常規工作督導和檢查,始終掌握本地疾病預防工作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薄弱環節的問題,督促各項防病政策和防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分析論文
- 下一篇:居委會自治性質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