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15 08:42:00
導語: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一年,也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雙提升”的關鍵之年。做好2009年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對于激發全市干群增強應對困難、推進發展的信心,努力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突出“三項重點”,扎實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切實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為推動我市科學發展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一、以鞏固共同思想基礎為重點,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1.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以“做一個大氣的*人”為主題,分類抓好各層面教育。在廣大機關干部中廣泛開展珍惜工作機會、培養敬業精神宣傳教育活動,樹立機關干部“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良好形象。在廣大中小學生中開展重要傳統節日紀念活動,文明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培養廣大青少年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奉獻社會的優良品質,把青少年培養成身心健康、品行優良的合格接班人。在窗口行業中廣泛開展優質服務競賽活動。在企業中廣泛開展社會責任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企業主致力做強企業,努力回報社會,引導廣大企業員工樹立主人翁意識,引導企業和員工樹立“共克時艱、共創美好未來”的理念。通過開展最具社會責任心的企業和企業家評選表彰活動,使更多的企業和企業主成為時代精神和文明風尚的引領者。
2.廣泛開展建國60周年紀念活動。充分利用建國60周年蘊含的豐富的教育資源,緊密結合全國第七個“公民道德宣傳日”,綜合運用知識競賽、征文演講、集會慶典、群眾文藝等各種形式和手段,廣泛開展紀念活動,不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主旋律,激發全市人民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共同情感。以“歌唱偉大的祖國”為主題,舉辦好第七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和第七屆農民藝術節。
3、大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弘揚志愿、奉獻精神,扎實推進大型活動志愿服務、扶危濟困志愿服務和應急救援志愿服務,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加入志愿服務行列,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氛圍。精心設計志愿服務項目,繼續深入開展“星期六公益日”活動,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文明建設。著力打造“愛心江洲”,通過“真情服務進社區”、“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助學、助老、助殘等扶危濟困活動,倡導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
4.精心組織“江洲文明風”主題活動。大力推進《文明市民守則》進課堂、進機關、進家庭、進社區、進企業。通過學習、知識競賽、網絡問答、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使《守則》的內容家喻戶曉。以“迎國慶,愛*,講文明”為主題,依托市民大講堂、市民文明學校等平臺,組織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提高輿論對市民文明素質的引導水平,發揮《*快報》、廣播電視、*新聞網等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著力解決日常生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文明行為。加強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糾正不文明行為,培育現代公民意識,形成爭當文明市民的濃厚氛圍。
5.實施“新市民”培育工程。配合我市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加強對在建工程務工人員的教育、服務和管理,通過文藝展演、技能培訓和聯誼活動等形式,增強外來務工人員對第二故鄉的認同感,營造“共飲一江水,共建*城”的良好氛圍。
二、以提升城鄉文明程度為重點,著力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按照“抓基層、抓基礎、抓機制”的要求,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以新一輪鎮江市級文明系列申報評選為契機,切實做好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機關、文明社區和文明家庭等各類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城鄉文明程度。
1.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制定下發《*市關于進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理順工作關系,健全工作體系,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2008版)》,對創建任務進行階段性分解,緊緊圍繞市政設施建設、市容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管理、優質規范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專項治理工作,一項一項抓達標,努力形成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與部門職能工作有機結合的良好局面。
2.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以促進城鄉統籌為目標,以創建文明村鎮為龍頭,精心設計載體,實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繼續深入開展“三下鄉”和“六進社區”活動,積極開展文藝、圖書、電影流動服務活動,不斷推進“農家書屋”、農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積極探索市、鎮、村三級圖書館(室)聯網共享的運行機制,發揮農家書屋的應有作用。組織各類文體競賽活動,引導群眾利用好現有文化體育設施,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扶持民間藝術團體和農村業余文化隊伍的發展,培育一批文化活動特色村、一批特色文化家庭和一批文化名人,使先進文化建設的成果充分惠及基層群眾。積極推動“城鄉文明共建”行動。2009年,組織實施“雙十結對”工程(即10個省級文明行業結對10個行政村,10個省級文明單位(先進單位)結對10個行政村),科學安排共建項目,制定共建計劃,落實共建任務,使更多的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切實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使廣大農民共享現代文明成果,增強建設新農村的信心。積極開展新農民教育,培育有文化、懂科技、善經營的新型農民,集中解決部分農村居民觀念陳舊、安于現狀等突出問題。根據今年農村拆遷農戶多的特點,積極開展“美在小康之家”活動,加強對新建居民點的規劃和管理,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繼續開展綠色家庭、清潔家庭、平安家庭、文化中心戶等特色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文明戶標兵”、“文明市民標兵”、“好婆媳”等評選活動,加大對先進典型事例、先進人物和先進家庭的宣傳,普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文明和諧的社會秩序。
3.創新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把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經濟社會事業更好更快發展上。引導文明行業創新載體,拓展領域,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培育一批具有時代特征、行業特點、窗口特色、群眾認可,有較高知名度的文明服務品牌。加強調研指導,適時召開企業文明創建工作座談會,大力推動企業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引導更多的企業爭創文明單位。
三、以優化成長環境為重點,著力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進一步健全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學校、家庭、社會進一步重視、關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結合慶祝建國60周年,廣泛開展“傳承文明、爭做合格接班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等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廣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充分挖掘春節、清明、中秋等重要傳統文化節日的文化內涵,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美文詩詞吟誦、民俗活動、體育健身等活動,弘揚優秀文化,傳承傳統美德。
2.拓展教育網絡。大力開展社會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校外活動場所資源、實踐教育基地,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開展具有趣味性、體驗性和互動性的活動。關心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兒童的健康成長,在有條件的村建立“愛心手拉手—快樂驛站”,組織志愿者定期為留守兒童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體育和心理健康指導活動。開展“書香伴我成長”主題活動,以“家庭小書房”建設為載體,廣泛開展家庭讀書活動,以月讀一書為目標,引導更多的家長不但要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求知求學環境,更要善于以身作則,做好表率。開展好“七彩的夏日”暑期系列活動,豐富青少年的業余文化生活。
3.優化校園周邊環境。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五老”人員定期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視察,深入持久地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和“掃黃打非”行動,為未成年人創造安全、有序、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
- 上一篇:農民住宅集中建設的意見
- 下一篇:現實主義美術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