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規劃醫療機構設置實施意見

時間:2022-12-22 02:36:00

導語:衛生局規劃醫療機構設置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局規劃醫療機構設置實施意見

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進一步促進我縣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規范醫療市場秩序,加強醫療機構規劃和管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及衛生部、省衛生廳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浙江省衛生資源配置指導標準(試行)》、《*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結合《*縣區域衛生規劃(20*-2010年)》,制定本設置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縣區域內居民和流動人口的實際醫療服務需求為依據,以合理配置利用醫療衛生資源及公平地向全體公民提供優良的基本醫療服務為目的,將各級各類、不同隸屬關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醫療機構統一規劃和布局,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有序開放醫療市場,形成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多種所有制機構并存的新格局,合理競爭,共同發展,滿足社會多層次、多樣化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促進全縣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二、設置原則

1、公平性原則。從我縣醫療供需實際出發,充分發揮現有醫療資源的作用,以農村為重點,兼顧城鎮醫療機構的發展規模,保障全體居民尤其是廣大農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服務。

2、公有制為主體原則。堅持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其他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原則。國家和集體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個人和其他社會團體辦營利性醫療機構。

3、有序競爭原則。有序開放醫療市場,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促進各類不同所有制醫療機構的平等競爭和發展。

4、分級管理原則。建立和完善分級醫療體系,按其功能、任務和規模不同實施分類指導、分級管理。

5、社區衛生服務為重點原則。實行雙向轉診制度,分流就醫層次,引導衛生資源向基層和社區流動。為城鄉居民提供全面、優質、高效和集預防、醫療、康復、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為一體的社區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6、中西醫并重原則。遵循衛生工作基本方針,中西醫并重,保證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的合理布局及資源配置,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各種所有制形式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

三、區域基本概況和居民健康水平

*縣位于杭州灣北岸的杭嘉湖平原,東南瀕臨杭州灣,北距上海、西距杭州均在100公里左右,滬杭東西大道及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貫通本縣,交通十分便捷。全縣陸地面積534.7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37.9平方公里;至20*年底縣域戶籍人口為36.43萬人,外來人口約9萬人;全縣下轄8個建制鎮、2個區,104個行政村,24個居民委員會。20*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53.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42元。

20*年全縣人口出生率為6.87‰,自然增長率為-0.9‰,死亡率為6.*‰,平均期望壽命75歲。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0/10萬,嬰兒死亡率7.*‰;計劃免疫五苗單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報告法定傳染?。滓翌悾?1種,傳染病發病率為393/10萬。

居民疾病譜情況:傳染性疾病下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上升,城鎮居民死亡譜依次為:循環系統疾病,惡性腫瘤,損傷與中毒,呼吸系統疾病,其他疾病。

四、現有醫療衛生資源

1、醫療機構:截止20*年底,全縣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150家,其中縣級綜合性醫院2家,中醫醫院1家,婦幼保健院1家,鄉鎮衛生院12家,村衛生室95家,廠校醫務室20家,綜合門診部3家,武原鎮城鎮社區衛生服務站7家,*核電系統對內醫療服務的職工醫院及衛生所3家,其它醫療機構6家。

2、床位:據20*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有床位1133張,其中衛生系統縣級醫療機構共計730張,鄉鎮衛生院394張。全縣每千人床位數為3.1張。

3、衛生技術人員:截止20*年年底,全縣共有注冊的執業醫師560人,執業助理醫師174人,注冊執業護士4*人。全縣千人醫生數2.01人,千人護士數1.11人。全縣共有注冊鄉村醫生341人。

4、醫療設備及服務情況:截止20*年末,縣衛生系統,國有凈資產達2.72億元??h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設在縣城武原鎮,均擁有全身螺旋CT、大型X線診斷機、彩色B超等先進醫療設備。*縣人民醫院作為縣域范圍內實力最強的綜合性醫院,能夠開展腦外科、胸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顯微外科、燒傷外科、心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腫瘤科、傳染科、婦科、產科、中醫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等各類業務,一般疾病均可在本縣境內得到有效治療??h中醫院經過10多年建設,目前已發展成為以中醫為特色、中西醫結合的二甲等中醫醫院??h沈蕩醫院設在沈蕩鎮,該院為綜合性醫院,承擔著本縣域西北片城鄉居民的醫療任務。其他各鎮衛生院均有B超、X線診斷機、生化儀、尿液分析儀等醫療設備,能開展普通內科、普通外科、兒科、中醫科、婦保及兒保、傳染病管理、地方病防治等醫療預防保健業務以及承擔公共衛生監督、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愛國衛生技術服務工作等職能??h婦幼保健院設在武原鎮,擔負全縣孕產婦管理及各項婦幼衛生保健工作,開展助產及婦科病治療,同時對縣內其他醫療機構中的婦幼衛生工作承擔業務技術指導和培訓任務。

5、服務量:20*年,全縣衛生系統業務總量達2.13億元,全年門急診163.27萬人次,各醫院累計收治住院病人共22768人,住院床日共194986天,平均住院:縣級醫院9.22天,衛生院5.45天。病床使用率:縣級醫院68.68%,衛生院21.62%。病床周轉次數:縣級27.46次,衛生院14.33次。

五、醫療機構設置總體規劃與要求

(一)醫療機構分類與分級

設置的醫療機構根據其性質、服務及經營目的劃分為政府舉辦非營利性、非政府舉辦非營利性、營利性三類管理。

按《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設置的各級醫療機構,經醫院等級評審達到相應級別的,分別確定為三級、二級、一級醫療機構。門診部、診所、衛生室等標準設置的為其他醫療機構。

(二)醫療機構設置及功能定位

1、政府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1)、設置:*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沈蕩醫院;8個建制鎮鎮政府所在地原則上設1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4個行政村原則上每村設1個村衛生室(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城鎮原則上以1個社區或居委會為單位設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h120急救中心和縣中心血庫仍掛靠*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急救科作為120急救中心的補充,承擔相應的醫療救治任務。擬設立*縣精神病醫院,掛靠在縣級綜合性醫院。

(2)、規模:①*縣人民醫院擬由二級綜合性醫院向三級綜合性醫院發展,床位規劃增至600張;②*縣中醫醫院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床位控制在250張。③*縣婦幼保健院按二級乙等婦幼保健院標準建設,床位控制在90張。④*縣沈蕩醫院按二級乙等醫院的標準建設,床位控制在200張。⑤鎮衛生院按鄉鎮衛生院標準建設,不再向醫院規模發展,設觀察床位20張。其中通元、西塘橋(開發區)按中心衛生院標準進行建設,醫療用房建筑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左右,醫療床位控制在20-75張。⑥村衛生室(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用房建筑面積在60-150平方米,較大的村可相應增加建筑面積。

(3)、功能:(1)縣級綜合性醫院和縣中醫醫院主要承擔全縣城鄉居民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的基本醫療服務、院前和院內急救、疑難病例的會診及轉診;基層衛生人員的業務培訓及下級醫療機構的業務指導;承擔政府要求完成的其他指令性醫療保障以及醫療救治任務。縣中醫院以突出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為重點,兼顧其他。(2)縣婦幼保健院主要承擔全縣婦幼衛生保健、婦幼衛生健康教育等技術支持和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業務技術指導職能,參加社區衛生服務指導工作。(3)各鎮政府所在地的中心衛生院及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組織開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為主,為所在集鎮及農村社區居民綜合提供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內容的社區衛生服務,同時配合和協助衛生行政管理監督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相關的公共衛生監督與管理,對轄區內的村衛生室實施一體化管理。(4)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在所在鎮衛生院的統一領導下,承擔并完成轄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2、學校、企事業單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企事業單位為內部職工服務的衛生所(醫務室)的設置,按500名以上職工可設置一家。600名以上學生的學校和一定規模的幼兒園、敬老院(老年公寓)可設置內部醫務室。醫務室承擔本單位的基本醫療、預防、保健服務,不對社會開放。

3、社會民辦營利性醫療機構

(1)民營醫院設置:支持具有一定規模、有特色、醫療服務質量高、富有競爭力的二級及以上醫院進入*醫療服務市場,以滿足我縣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服務需求。2010年前原則上在大橋新區規劃設置1-2所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

(2)門診部:武原鎮已設平安門診部、二三門診部,暫不設置新的門診部。

(3)診所:開放中醫診所、口腔診所、醫學美容診所。設置區域為縣城建成區內,新橋路以東、河濱路以南、百尺路以西、海豐路以北范圍。新設診所與已設置醫療機構相隔道路距離500米以上。

(三)、醫療床位設置和衛生技術人員指標

根據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及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變化,根據《*縣區域衛生規劃》,我縣的醫療床位設置和衛生技術人員配備控制指標為:到“十一五”期末每千人床位數3.5張,每千人醫生數2人以上,每千人護士數2人。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嚴格把關。根據醫療機構設置原則,在醫療機構審批過程中做好指導幫助工作,把好機構、人員、技術、設備的準入關,嚴格按照《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設置規劃進行設置審批。在執業驗收中,除嚴格按照《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進行驗收外,還要對相關醫務人員進行消毒、隔離和無菌操作等基本知識技能的現場考核。

(二)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充分發揮醫學會、中醫學會、護理學會、農村衛生工作者協會和各質控中心等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大對醫療機構的業務指導力度,加強培訓,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質控監督檢查,完善功能,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為人民提供滿意的醫療衛生服務。

(三)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在嚴格把好準入關的基礎上,加強日常監管,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規范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切實保障人民利益。

(四)嚴格依法行政,規范醫療市場秩序。加強對轄區內醫療機構的執法檢查,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嚴格執法,規范醫療市場秩序,進一步促進我縣醫療衛生事業有序、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七、本規劃自20*年7月1日起實施,由縣衛生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