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地名標準化建設實施意見

時間:2022-05-20 08:42:00

導語:推進地名標準化建設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地名標準化建設實施意見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指導思想;目標任務;主要工作;保障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務實創新、彰顯特色、科學發展、為民服務”的工作思路,以實施地名公共服務工程為主線,扎實做好地名規范、地名規劃、地名設標和數字地名等四個專項工作,積極推行地名標準化,拓展地名服務領域、地名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組成部分,地名標準化是地名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地名標準化建設、完善地名規范,進一步規范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加強地名標志設置工作、加強城市地名規劃工作、加強數字地名服務工作、明確職責,合力推進、落實經費,提供保障、廣泛宣傳,營造氛圍、精心組織,確保實效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縣、區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

為加強和規范全市地名管理工作,進一步推進我市地名標準化建設,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現就我市地名標準化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務實創新、彰顯特色、科學發展、為民服務”的工作思路,以實施地名公共服務工程為主線,扎實做好地名規范、地名規劃、地名設標和數字地名等四個專項工作,積極推行地名標準化,拓展地名服務領域,推動地名工作管理和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為構建和諧銅陵服務。

二、目標任務

地名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組成部分,地名標準化是地名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通過地名標準化建設,用兩年時間建立一套符合我市實際的地名規范,編制一個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名規劃,形成覆蓋城鄉的地名標志格局,建成一個地名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的目標,為“數字銅陵”建設提供地名資源支持,積極爭創國家“數字地名”服務示范市。2012年,爭取我市地名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地名標準化建設

調整市地名委員會成員組成,由市長擔任主任,常務副市長和分管副市長擔任副主任,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進一步完善市地名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組成。進一步理順地名管理體制,形成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合作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協調機制,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地名服務管理有合力,齊抓共管促發展的局面。

(二)完善地名規范,進一步規范地名命名更名工作

1.完善地名規范。為適應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銅陵市地名管理暫行辦法》及其實施意見、《銅陵市門牌管理規定》、《銅陵市住宅區高層建筑及其它建筑物名稱命名辦法》等規范性文件。適時出臺《銅陵市地名命名更名規程》、《銅陵市地名標志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為推進地名標準化工作提供政策保證。

2.明確地名審批原則和程序。各類地名嚴格按國家和省、市地名管理規定執行,對符合命名更名規定的,由市、縣民政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并頒發標準地名使用證。市轄三區(含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湖新區)地名一律由市地名委員會審批,實行市地名委員會主任“一支筆”審批制度。地名申報統一由市、縣民政部門負責審核。地名審批程序:開發建設單位在項目立項時,到市民政部門辦理地名預先備案手續;在詳細規劃批準前,到市民政部門申報,市民政部門在收到全部有效申報材料后審核(地名影響較大的,需經市地名專家咨詢委員會討論提出意見),經公示征求社會意見無異議后,上報市政府審批。規劃部門在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住房和城建部門在核發《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公安部門在編制樓房門牌號碼時,應當審驗《標準地名使用證書》;對未能提供標準地名使用證的,應告知其到市、縣民政部門辦理有關手續。國土、工商、質監等部門在頒發證照時應規范填寫標準地名。經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全市地名總體規劃中的各類地名為標準地名,各部門、單位及個人必須正確使用,不得擅自更改。

3.推廣標準地名。本市區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使()用標準地名。市民政部門及相關專業主管部門要及時將批準的標準地名向社會公布,普遍推廣使用;本市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在制作公告、文件、證件、廣播和電視節目、報刊、教材、廣告、牌匾、商標、地圖以及設置地名標志、交通指示牌時,均應使用標準地名;標準地名的書寫應使用規范的漢字,其漢字地名的拼寫按照《中國地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漢語地名部分)》的規定拼寫;禁止使用外文拼寫地名。

(三)加強地名標志設置工作

地名標志是國家的法定標志物。經正式命名的地名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性國家標準《地名標牌》(GB17733-2008)的要求設置地名標志。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市級財政負責撥付由市本級建設和管護的街、路、巷路牌地名標志的制作、安裝、維護費用,其他由區級財政擔負。新建居民區樓門牌等地名標志的設置費用由開發建設單位納入工程預算列支;已建成居民區樓門牌等地名標志的更新設置費用由縣、區財政負責統籌安排,日常管理由小區物業公司或社區居委會負責。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西湖新區等市屬直管工業園區內的道路路牌設置費用由市級財政統籌安排。其他地名標志設置和管理費用由專業主管部門或受益單位和個人承擔。地名標志由市民政部門統一監制。地名標志的設置、維護和管理,按下列規定執行。

1.鄉鎮、村的地名標志,由縣級民政部門會同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設置和管理。2010年6月底前,縣區政府負責組織完成本行政區域內鄉鎮駐地街、路、巷、居民區門牌號碼的編制和道路、樓棟牌等地名標志設置工作。

2.公安部門負責做好城鎮居民區樓棟門牌號碼的編制和樓門牌地名標志的設置和管理。2009年底前,完成居民區樓棟門牌號的摸底工作,并提出樓門牌地名標志設置方案報市政府。

3.住房和城建部門負責配合民政部門做好城區主次干道和支路地名標志的設置和管理工作。2009年底前,完成職能管轄范圍內城區主次干道和支路的路牌設置和更新工作。今后本著“誰建設、誰設置”的原則,由道路建設單位做好路牌設置工作并移交城建部門管護。

4.交通運輸部門負責所屬交通設施地名標志的設置和管理。其中城區道路交通指示牌由公安部門負責設置和管理,未納入城區管理的省、縣和鄉鎮道路交通標志由交通運輸部門負責設置和管理。2009年底前,交通運輸和公安部門完成交通指示地名標志的維護或更新工作。

5.公共設施、名勝古跡、紀念地等地名標志的設置和管理,由主管部門或產權單位負責設置和管理。2009年底前,完成維護或更新工作。

(四)加強城市地名規劃工作

城市地名規劃由民政部門會同規劃部門組織實施,規劃范圍與城市發展規劃相一致。根據民政部和建設部關于開展城市地名規劃工作的要求,地市級地名規劃由省地名管理部門會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評審,評審通過后報送市人民政府審批;縣人民政府駐地城區的地名規劃由市民政部門會同市城鄉規劃局評審,評審通過后報送縣人民政府審批。根據市政府統一安排,在全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結束后,及時完成全市地名專項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五)加強數字地名服務工作

依托地名數據庫,建立地名網站、編制電子地圖、開()通電話問路系統、設置地名信息觸摸屏等地名信息服務,建立地名公共服務信息平臺。

1.建立地名數據庫。按照分級建庫、分級負責的原則,市民政局負責市級地名數據庫的建設,縣區負責本級地名數據庫的建設。2009年底,完成市縣兩級地名數據庫11個主要類別地名屬性信息數據搜集、整理工作,并初步建立起市、縣(區)兩級符合國家標準的地名信息數據庫上報省民政廳。

2.建立銅陵市地名網站。網站的總體規劃、欄目設置、日常運營維護由民政部門負責,縣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及時提供全市范圍內各行各業、各個部門的相關基礎資料。網站軟件開發要堅持科學合理、方便實用、自主產權,條件成熟時實行商業化運作。2010年上半年完成網站建設工作。

3.編制銅陵市電子地圖。電子地圖由市民政、住房和城建、規劃、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配合協作開發。需普查和補查的地名資料,在2009年底前完成。通過建立電子地圖,形成優質、有效的地名信息平臺。

4.布局電子地名觸摸屏終端設施。2010年底前在城市主要公共場所、車站碼頭、交通要道合理設置若干臺電子觸摸屏,使數字地名成果通過網線向全市發散并覆蓋全市主要地區,形成通達全市的數字地名網絡,為公眾出行提供服務。

5.開通地名信息電話咨詢服務熱線。2010年上半年由通信運營商提供地名熱線自動聲訊服務。地名管理部門及時對新增、消失、變更的地名及其他數據內容進行修正和補充,以完善查詢服務,方便廣大群眾的使用。

6.定期通過媒體公布有關居民區及新路名情況,并加強使用監督工作。地名服務系統建成后,及時制定地名數據庫、地名信息服務系統的維護使用制度,切實加強管理,確保服務系統的正常運轉。同時要做好宣傳,公開地名信息服務項目和使用方法。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合力推進。全市地名標準化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市民政部門牽頭,市公安、住房和城建、財政、規劃、交通、工商、國土、旅游、郵政、通信、水務、新聞等部門負責按照各自職責,密切協作,齊抓共管,合力推進我市地名標準化建設工作。

(二)落實經費,提供保障。地名標準化工作屬于社會公益性公共服務事業,市、縣(區)兩級政府要提供必需的經費保障,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對地名公共服務專項資金使用的管理,積極探索財政投入和市場運作相結合、公益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政府服務與民間服務相結合的地名公共服務運行機制,相關部門要在管理和政策上給予支持,以確保地名標準化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實施地名標準化建設是創新地名工作方式和提升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政府轉變職能、塑造形象、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具體體現,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強宣傳,通過廣泛宣傳,讓社會各界了解實施地名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依靠社會各方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形成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地名標準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四)精心組織,確保實效。地名標準化建設與實施地名公共服務工程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的。民政部門作為主要職能部門,必須建立高效務實的工作團隊,精心組織,細化方案,把握重點,整體推進,確保取得實效。各級民政部門要以地名標準化建設為新契機,進一步充實人員力量,配備專業人員,提高整體素質,實現地名標準化,提高全市地名工作總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