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農村信息化建設意見

時間:2022-06-20 05:30:00

導語:深化農村信息化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化農村信息化建設意見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實施要求,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1號)和省、市委關于加快農村信息化。根據《區推進新農村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結合我區農村實際情況,現就加快我區農村信息化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總目標,依照區委七屆八次全會提出的3-5年再造一個新目標要求,以信息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以信息化技術開發利用涉農信息資源,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貢獻。

二、目標要求

1、建設目標

積極調整農村經濟結構,鼓勵特色農村信息產業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運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構筑多元化的信息渠道,讓農民快速、高效、便捷地獲取致富信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加強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實施網絡教育,普及農業科普知識,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實施電子農務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實施農村電子政務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利用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建設內容

根據國務院、省、市政府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要求,按照《區推進新農村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結合我區農村的現狀,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

(1)完善新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以政務網絡為中心,橫向連接區政府各部門,通過網通網絡向下連接鄉鎮、村及農業服務組織的三維網絡集群。大力實施光纜進村、電話普及、“村村通寬帶”、有線電視進村、電臺廣播進村等信息化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年全面完成全區30個行政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通信規劃建設工作,廣播電視信號實現全覆蓋,進一步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2)實施新農村電子農務建設

建設以政務網絡和網通網絡為依托的農村電子農務管理平臺,以方便、高效、實用為目的,面向農業生產過程提供信息化管理的產品和技術,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高效化,以農業科技專家遠程顧問系統、農作物市場發展預測系統等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

(3)實施新農村電子政務建設

依托政務網絡電子政務系統,通過網通網絡延伸各行政村,建立農村基層政務管理系統、農村經濟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在村本級直接處理包括農業人口數據、農村經濟數據、計劃生育等系統的在線辦理、查詢等功能,讓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直接貫徹傳達到最基層,農村基層政務信息直接回饋到區政府決策部門,并根據《市區政府信息網上公開辦法》的要求,在政府門戶網站進行村務公開,從而整體上提高農村政務處理的透明度。

(4)實施新農村電子商務建設

面向涉農企業和農民宣傳電子商務知識,構建以涉農產品為主的電子商務網站,發展以農產品產地安全、物流、安全溯源等信息應用系統,拓寬涉農產品供求市場,讓農民快速、高效、便捷安全地市場供求信息,進行電子商務交易,適時掌握涉農產品市場行情,及時調整涉農產品生產結構,實現產銷對路,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5)實施新農村電子水務建設

以合理利用水資源、構建節約型社會為目標,建立水務資源調配信息平臺,提供面向政府的水務信息及水資源信息化管理模式,推進農村地區取用水規范管理,加強三級農村水務一體化管理、農村安全飲用水監督管理、節水宣傳監督管理等工作,全面提高農村取用水及節約用水管理水平。

(6)實施新農村數字信息服務建設

建立涉農基礎信息數據資源庫,整合涉農服務信息,根據區域特色開發利用數據資源為農村提供相關的新聞、政策、法規、標準、實用技術、市場、勞務、培訓及相關的信息服務,推進農業綜合信息服務網絡及信息接收終端建設,大力開展農村涉農信息化培訓,積極鼓勵特色涉農信息產業發展,培養現代農民意識。

(7)實施數字農村建設

利用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3S技術)建立數字農村信息平臺,應用信息技術合理調配土地資源,對外公開土地資源使用情況,建立一個透明、高效、便捷的農村土地管理、使用平臺。

三、實施步驟

(一)制定規劃

年4月30日前完成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案。

年底前完成農村信息化電子農務、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水務、涉農基礎信息數據資源庫、數字農村等應用平臺建設可行性報告,并通過專家組論證。

(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1、廣電有線網絡建設:針對農傳輸距離長、用戶分散的現狀,采用有線網絡覆蓋和MMDS覆蓋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村廣電覆蓋。年12月底完成原有鎮網絡覆蓋的樓區用戶并網改造任務;年6月底完成、、、北、、、、村等近郊農村網絡的升級改造任務;年12月完成底、、、、、、、、、、、、、無線數字機頂盒覆蓋任務。

2、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在現有基礎設施網絡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投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增強接入能力。年完成全區30個行政村光纜鋪設,25個村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90%,寬帶入戶率達到30%。

年6月底,完成4個城中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年9月底,完成14個近郊村(東、、、、、、、、、北、、、、)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年12月底,完成7個遠郊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同時完成5個扶貧搬遷村(、、、、)新址的通信規劃建設工作。

(三)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

年,以村、村為試點,逐步完成農村信息化電子農務、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水務、涉農基礎信息數據資源庫、數字農村等應用平臺建設。

年,根據試點村推廣經驗,在其他村全面完成農村信息化應用平臺建設。

四、保障措施

1、切實加強對信息化工作的領導

農村信息化是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區政府成立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規劃、協調、組織實施、監督等工作,成員單位為鎮、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區網通公司。農信辦整體工作與區新農村建設工程指揮協調對接,并將農村信息化建設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評工作指標體系,各成員單位明確職責,每月召開例會并上報進度情況,由政府辦督察通報。

2、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以政府主導、市場參與、鼓勵多元化投資的原則,鎮、辦、村要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積極爭取上級投資,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多元化的農村信息化投資體系。

3、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

重點培養農村基層信息化工作隊伍,發展壯大特色農村信息化培訓機構,積極開展信息化培訓,實現村村都有信息化專兼職隊伍。

4、發展特色農村信息化產業模式

加強農村信息化的帶動效應,積極發展特色農村信息化產業,堅持自主創新,及時總結農村信息產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大力推廣具有共性規律和指導價值的樣板事例,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推進新農村信息化建設,走特色發展之路。

5、規范農村信息化發展

大力營造農村信息化的發展軟環境,通過完善政策法規,加強誠信管理,嚴厲打擊坑農、騙農虛假信息,保護知識產權,實現信息化服務和管理的規范化運行。

6、加強農村信息化的宣傳

農村信息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基礎工作,是造福農民的惠民工程,各成員單位要積極利用政府門戶網站、廣播、電視、網絡、黑板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積極推廣、增強廣大農民對農村信息化的認知度,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良好氛圍,保證我區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圓滿、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