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社區教育工作建議

時間:2022-06-24 06:08:00

導語:全力做好社區教育工作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力做好社區教育工作建議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切實推進全縣城鄉社區教育,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大眾文化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需求,提升人民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結合實際,現就加強全縣社區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質”要求,探索符合我縣特點的城鄉社區教育實踐模式,構建學習型社會,努力提高廣大市民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我縣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總體目標

整合全縣社區教育資源,構建以“社區學院為龍頭、鄉鎮社區學校為骨干、行政村社區教育教學點為基礎”的社區教育網絡體系,建立具有特色的社區教育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努力把社區教育建成開放性、立體型、多形式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城鄉市民“教育超市”。

三、工作原則

整體性原則:在各級政府的統籌協調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參與下,動員社會所有力量,整合社區教育資源,建立起縱向溝通、橫向聯合的全縣社區教育整體網絡體系。

發展性原則:既要滿足社區發展對社區教育的現實需求,又要滿足社區居民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提升對社區教育的長遠需要,建立有利于社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開發性原則:堅持教育資源的社會化與社會資源的教育化相結合,努力開發現有的和潛在的各級各類教育資源,為社區教育所用,實現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單位教育、社會教育的相互融通和協調發展。

“三全性”原則:社區教育要面向城鄉社區全體成員,為各類人群提供全員、全程、全面的培訓教育服務和學習支持活動,進一步發揮教育在社區建設與發展中的先導性、基礎性和全局性作用。

四、主要任務

根據城鄉社區發展和社區居民物質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組織開展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職業技能、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環境保護、健康保健、人口教育、社會生活、公共衛生、休閑娛樂等培訓教育和學習活動,促進全體社區成員整體素質提升和生活質量改善。

主要內容為:一是深入開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全面推進青少年素質教育;二是繼續加強社區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教育,加快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成人學歷提升教育;三是強化對特殊人群的針對性教育,特別是待業青年、下崗職工、失地農民、外來務工人員和其他弱勢群體的就業生存與競爭發展培訓,提高他們擇業創業能力;四是廣泛開展老齡教育,引導城鄉老人安度幸福快樂的晚年;五是進一步強化市民綜合素質教育,特別是加強公民意識、文化藝術、文明修養、民主法紀、健康保健、休閑娛樂、鄰里關系、安全和諧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六是大力培育和發展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單位、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團組織,提高城鄉社區廣大居民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構建起參與式社區教育機制。

五、工作措施

1、大力宣傳,營造氛圍。利用各種新聞媒介和宣傳工具,廣泛開展全民學習、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知識經濟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縣人民群眾中營造一種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良好輿論氛圍,從而引導全縣城鄉居民提高對社區教育的認識,樹立終身教育理念,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并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城鄉各類社區教育活動中去。

2、加強領導,統籌管理。成立全縣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訂社區教育工作的發展規劃及實施方案,管理協調全縣社區教育活動。縣社區教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宣傳、推廣、組織、指導和督查全縣社區教育工作。各鄉鎮要相應建立本轄區社區教育領導機構,把社區教育工作作為本區域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并納入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組織實施,縣屬各部門要確定社區教育分管領導和專兼職人員,采取切實措施,認真組織落實。逐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教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協作、社會積極支持、社區自主活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教育管理實踐模式。

3、建設實體,構建網絡。加快三級社區教育管理體系建設。以浙江電大分校為依托,成立社區學院,電大和社區學院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各鎮以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依托,成立鄉鎮社區學校;各鄉鎮的行政村以黨員干部遠程教育點為依托,建立農村社區教育教學點。下級社區教育機構業務上受上一級社區教育機構指導,全縣形成以社區學院為龍頭、以各鄉鎮社區學校為骨干、以農村社區教育教學點為基礎的三級社區教育管理體制。

4、部門參與,分工協作。全縣各部門(組織)共同參與社區教育大格局,努力推進全縣社區教育事業發展。部門及其下屬培訓機構要根據各自功能職責,挖掘部門社區教育資源,發揮部門社區教育優勢,舉辦特定群體的教育培訓項目;部門及其下屬單位要無償或低償開放所屬的文化、教育、體育、娛樂等場所設施,提供相關領域的學習支持服務;各部門要支持、配合、參與全縣性社區教育工作和社區學院(學校)的有關活動;有關部門及其所屬機構要主動與社區學院聯系,聯名共同舉辦公益性和半公益性社區教育培訓學習活動,并將社區教育資料信息報送社區學院,以形成全縣社區教育整體氛圍。

5、因地制宜,靈活辦學。各級社區教育機構要結合工作實踐,積極開展調研活動,努力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規律,最大限度地開發、整合和利用社區內各類教育資源,形成社區教育合力,建立相互溝通的開放式的現代教育學習制度和互動機制,為城鄉社區提供全員、全程、全面的形式多樣的學習支持服務,努力滿足待崗、在崗、下崗人員和少兒、青壯年、老年人、婦女以及外來人員等各類人群的不同學習需求。

6、完善政策,強化督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社區教育政策保障,將社區教育列入政府及其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和領導任期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之中。各職能部門要會同行業和用人單位制訂崗位培訓制度和職業準入標準,對經過社區教育培訓者在就業安排、職稱評定、晉級加薪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有關部門要對縣社區學院、鄉鎮社區學校落實編制,配備必要的專職教師,并組建起以專職人員為骨干、兼職人員和志愿者為主體的富有社區特色的師資隊伍,形成完整的社區教育人力資源保障體系。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社區教育多元化投入機制,采取“政府撥一點、社會籌一點、單位出一點、個人拿一點”的經費籌措辦法,以改善社區教育設施條件,保障社區教育活動經費。建立社區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機制,制訂切實可行的督導評估方案,出臺社區教育工作的考核表彰獎勵辦法,使社區教育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道路,確保其健康、活躍地發展,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