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管理保護工作意見
時間:2022-09-27 04:03:00
導語:古籍管理保護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做好我縣古籍保護工作,根據《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安政辦﹝2010﹞186號)有關精神,制定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古籍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發展過程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具有不可再生性。保護好古籍對于促進文化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各鄉(鎮)、縣直各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縣的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多種原因,我縣古籍保護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古籍底數不清,收藏條件較差,古籍老化、破損嚴重;古籍修復手段落后,保護和修復人才匱乏,部分古籍面臨失傳的危險,因此加強古籍保護刻不容緩。各鄉(鎮)、各有關單位要站在對國家對歷史負責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古籍保護工作。
二、古籍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古籍保護工作力度,建立科學有效的古籍保護制度,提高全社會的古籍保護意識,充分發揮古籍在傳承中華文化、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方針
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堅持依法保護和科學保護的原則,正確處理古籍保護與利用的關系,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三)目標任務
1.對全縣各級各類圖書館、民族宗教、教育、衛生、文物等系統以及民間的古籍收藏和保護狀況進行全面普查,摸清古籍底數,編制出版《內黃縣古籍名錄》。
2.實現古籍分級保護,編制《內黃縣珍貴古籍名錄》,完成我縣推薦、申報國家、河南省、安陽市《珍貴古籍名錄》的相關工作。
3.完成一批古籍書庫的標準化建設,命名一批“內黃縣古籍保護重點單位”,做好我縣推薦、申報國家、河南省、安陽市“古籍保護重點單位”的相關工作。
4.建立內黃縣古籍綜合信息資源數據庫,加強古籍整理、出版和修復工作。
5.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古籍保護專業人員,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古籍保護工作體系和工作制度,使我縣的古籍得到全面保護。
三、科學規范地開展古籍保護工作
(一)全面開展古籍普查工作
時間安排:2010年12月底前初步掌握全縣現存一、二級古籍狀況,2012年年底前完成二級以下古籍普查工作,匯總古籍普查成果。
普查范圍:全縣各級公共圖書館、各級學校圖書館(室)、文物、民族宗教、醫療衛生等單位及民間收藏的古籍。
普查對象:漢文和各少數民族文字的古籍(甲骨、簡冊、帛書、金石拓片等特種文獻暫不列入此次普查范圍)。
普查的主要內容:古籍基本情況、古籍破損情況和古籍保存狀況等。
組織實施:普查工作由縣古籍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籌規劃,縣文化局負責組織實施??h圖書館設立縣古籍保護中心,負責全縣古籍普查登記和人員培訓工作,匯總古籍普查成果,向市古籍保護中心報送古籍普查報表;各鄉(鎮)、各有關單位負責本地、本部門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匯總普查成果報送縣圖書館;縣教育、民族宗教、文物等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本系統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組織開展普查工作,并將普查數據匯總后報縣古籍保護中心。各收藏單位收藏、保管的古籍(包括民間收藏)所有權不變,其中珍貴古籍文獻需要整理、出版、修復的實行申報制,由縣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受理、規劃和落實。
(二)編制《內黃縣古籍名錄》
在全面普查基礎上,各鄉(鎮)、各有關單位編制本地、本部門的古籍目錄。縣古籍保護中心編制《內黃縣古籍名錄》,并選擇其中部分古籍申報國家、河南省、安陽市《珍貴古籍名錄》。對列入國家、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收藏單位要按照有關要求完善保護措施,切實做好保護工作。
(三)改善古籍保管條件
制訂完善古籍書庫的建設標準和技術標準,改善古籍保管條件,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古籍安全。加強古籍保護單位的規范化建設,命名一批“內黃縣古籍保護重點單位”,積極做好我縣推薦、申報國家、河南省、安陽市“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的相關工作。
(四)加快推進古籍修復工作
集中資金,有計劃對破損古籍進行修復,重點抓好列入國家、省、市《珍貴古籍名錄》的瀕危古籍的修復工作。各古籍收藏單位要建立修復檔案,按照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修復,確保修復質量。
(五)加強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
按照古籍數字化標準,規范古籍數字化工作,建立古籍綜合信息資源數據庫。同時加強古籍的出版、研究、利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向社會和公眾開放古籍資源,發揮古籍應有的作用。
四、古籍保護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成立由主管副縣長任組長,縣文化局、發改委、財政局、教體局、科技局、宗教局、文物旅游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內黃縣古籍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能分工,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古籍保護工作。各鄉(鎮)、縣直各有關部門也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組織實施本地、本部門的古籍保護工作。各鄉(鎮)、縣直各有關部門要將古籍保護作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明確目標任務,強化保護措施,建立健全古籍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要充分發揮專家在古籍修復、保護、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古籍保護工作任務較大的地方要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古籍的鑒定、定級及普查、保護咨詢工作,推動古籍保護工作有效開展。
(二)加大古籍保護資金投入力度。各級財政部門要對本地古籍普查、修復、出版及數字化等工作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要制定鼓勵政策,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支持古籍保護工作。
(三)加快人才培養。制訂規劃,多渠道、分層次培養古籍保護人才。積極開展古籍保護交流與合作,加強古籍保護工作人員的在職培訓,培養一批技術精湛、素質較高的古籍保護專業人才。
(四)強化古籍市場監管力度。有關部門要依法規范古籍市場流通和經營行為,加強古籍銷售、拍賣行為的審核備案工作,嚴厲打擊盜竊、走私古籍等違法犯罪活動。
(五)擴大輿論宣傳。各級各類圖書館要積極拓展文化教育功能,通過講座、展覽、培訓、研討等形式宣傳古籍保護知識,促進古籍利用和文化傳播。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要加大古籍保護工作宣傳力度,普及保護知識,展示保護成果,培養公眾的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古籍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衛生院計生齊抓共管匯報材料
- 下一篇:公務員進修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