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事業指導意見
時間:2022-01-03 09:28:00
導語:養老事業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斷健全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大力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促進老年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提出加快發展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的實施意見如下:
一、切實增強加快發展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是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老有所養”目標和“加強老齡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我市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59.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2.06%。老年人口基數大、高齡老人比例高、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等特征日益顯現,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發展養老服務事業任務十分緊迫。經過多年努力,我市養老服務事業取得了較大進步,但社會化養老程度不高,資金投入不足,政策法規不夠完善,服務和管理體系尚不健全,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為此,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清我市人口老齡化形勢及其帶來的深刻影響,進一步增強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認真抓好落實、抓出成效。
二、加快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樹立“以人為本、全面關懷、重點照顧”的理念,以維護好、發展好老年人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建立健全社會化養老服務機制,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進程,不斷提升全市的城鄉養老服務水平。
(二)總體目標
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要求,到2020年,全市要實現90%以上老年人居家養老,接受社會養老服務;6%左右的老年人由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和托老服務;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集中養老。全市養老服務機構的總床位數要達到3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40張,并隨著老年人口增加而不斷提高,確保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不低于全省水平?;緲嫿ㄆ鹨跃蛹茵B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實現老年福利服務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積極探索服務質量優良、監督管理到位、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使基本養老服務水平與我市人口老齡化形勢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
(三)主要任務
1.提升公辦養老機構服務水平。加強對福利院、敬老院(光榮院)等公辦養老機構的改造和建設,到2012年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均建有1所以上政府主辦的示范型養老機構;農村敬老院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85%以上。建立農村五保老人和城鎮“三無”老人供養標準隨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化相適應的調整機制。按照“穩定、轉型、提升”的要求,在承擔城鎮“三無”人員和農村五保對象養老職責的同時,加大“公辦民營”改革力度,加快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轉型,面向社會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服務。
2.加快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把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作為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積極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稅費優惠、政府購買服務、規范服務標準、加強行業監管等措施,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興辦老年公寓、養老院、老年康復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養老服務機構,兼顧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大力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快速、健康發展。
3.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結合城鄉社區建設,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采取專業化服務與志愿者服務相結合,有償、低償、無償服務與政府補貼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在政府、市場、社區和家庭之間搭建起功能互動的養老服務平臺,構建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逐步使居家老年人獲得就近、便捷、周到的服務。2012年,每個縣(市、區)至少新建成1-2個具有一定規模,具備配餐送餐、保潔清掃、醫療陪護、日間照料、緊急救助等服務功能的示范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通過以點帶面,到2020年,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在全市的城市社區普遍推行,30%以上的村依托鄉鎮敬老院、村級老年活動室建有居家養老服務網點,逐步實現老年人群居家養老服務的全覆蓋。
4.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通過提高從業人員工資水平、落實社會保障待遇、加強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規范技能資格評價鑒定等手段,鼓勵和支持更多的社會就業人員從事養老服務。積極倡導志愿服務,加快建立以專業服務人員為主體、社會工作人才和志愿者積極參與的養老服務隊伍,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
5.壯大養老服務產業。把培育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作為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促進全民創業的途徑之一,積極引導和扶持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來資本投資老年生活服務、醫療康復、娛樂教育、老年用品、休閑旅游等養老服務產業,鼓勵和支持金融保險為養老機構提供相關服務。
三、加快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對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加大投入。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公辦養老機構的投入,列支福利彩票、體育彩票公益金給予相應配套。在滿足公辦養老服務對象入住的前提下,鼓勵公辦養老機構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積極探索公辦養老機構服務對象到民辦養老機構養老的新途徑。完善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收費制度,面向社會收養自費老人,由價格主管部門根據設施條件和服務項目,通過成本核算確定指導性收費標準。積極探索公辦民營的養老服務路子,加強內部管理、單獨核算等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工作運行機制。
(二)對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給予支持。對按標準建設、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書》和《民辦非企業單位證書》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各級政府要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適當補貼,具體補貼由市民政局和財政局另行制定。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接收安置城鎮“三無”老人和農村五保老人的,由當地政府按自費對象最低收費標準對機構給予差額補貼。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為民辦養老機構的五保老人和“三無”老人開展巡診,巡診的醫療費、勞務費、交通費等費用由政府補貼。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所辦醫療機構已取得執業許可證并符合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資格條件的,可按規定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三)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給予扶持。對按規劃和標準新建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經驗收合格,各級政府要給予扶持。對農村五保老人、城鎮“三無”老人、低?;虻捅_吘壖彝ブ械氖芎涂粘怖先?、80周歲以上的高齡特困老人,以及城鎮“三老”優撫對象(老烈屬、老傷殘軍人、老復員軍人)的家庭保潔、配餐送餐、看病陪護等三項基本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管理崗位,實行政府購買。對居家養老服務人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以連鎖經營等方式,跨社區開展服務。引導和鼓勵社會中介組織、家政服務公司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居家養老服務。
(四)對養老服務機構相關稅費予以減免。經民政、財稅部門審批認定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凡政策規定可以減免的稅費全部減免;暫免征收自用房產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免收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建筑行業上級管理費、白蟻防治費、房屋產權登記費、衛生質量檢驗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建筑施工超標噪音排污費、各類行政性執照費、城市煤氣和供水的增容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新型墻體專項資金、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地方教育附加、防洪保安資金、價格調節基金等規費。用電、用水、用氣按民用價格繳費,減半收取城市生活垃圾費,使用電話等電信業務給予優惠和優先照顧。有線電視初裝費減半,收視維護費按居民收費標準收取。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個人所得稅稅前準予全額扣除。
(五)對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用地和設施用房提供保障。養老機構建設用地屬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用地。在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下,對非盈利性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用地,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優先保障,并可予以行政劃撥;以有償方式取得土地的,當地政府應予以適當補助。規劃部門應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將老年人服務設施納入新城建設和老城改造規劃。對納入建設規劃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有關部門優先審批。鄉(鎮)村公益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用地經批準可以使用集體土地。經城市規劃部門同意,鼓勵社會力量將閑置廠房、民用設施改(擴)建成民辦養老機構。新建住宅小區要配備養老服務用房。加強公辦養老服務機構運營管理,嚴禁改作賓館、飯店、寫字樓和其他商業用房。對現有養老服務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或者改變用途性質,確因國家建設需要拆遷或占用的給予重建。
(六)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把建設養老服務隊伍與促進社會就業結合起來,各級政府要將養老服務技能培訓納入城鄉就業培訓體系,落實相關優惠政策,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在各養老機構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安排1-2個由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從事養老服務工作;逐步提高養老服務人員工資水平,落實社會保障待遇,促進養老服務隊伍穩定。鼓勵辦理登記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到養老服務機構就業,并按規定享受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政策。下崗失業人員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或養老服務機構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經相關部門批準,可享受國家規定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創辦家庭養老院、托老所,開展老年護理服務。積極倡導、發展志愿者隊伍,探索建立義工服務時間儲備制等互助服務體制,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為志愿者、義工參與養老服務提供必要的條件。組織實施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試行)》,逐步推進養老服務職業技能資格鑒定工作,實行持證上崗。扶持有關院校開設涉老服務專業,引導和鼓勵相關專業畢業生從事老年服務,不斷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七)規范養老服務行業管理。各級民政和老齡部門要對各類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實行社會福利機構認證制度,并會同稅務、工商、人保、衛生、安監、公安、環保、物價等部門,制定和完善養老服務業的行業規范和質量標準,建立資質評估、認證、管理體系,開展服務質量評估和服務行為監督,逐步推進行業監管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組建養老服務行業協會,通過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和自我管理。依法明確和規范養老服務機構與服務對象的權利與義務,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展入住老人意外傷害保險業務,降低養老服務機構運營風險。加強對公辦養老機構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入住對象資格審核和對民辦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財政補助條件等方面的評估評審,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八)推動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逐步建立各級機構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納入政府職能部門數據庫管理,及時向社會提供養老服務需求和資源供應信息。倡導社區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為老服務熱線、居家養老呼叫系統等便捷有效的求助和服務信息溝通渠道。
四、加強對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組織領導
(一)完善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組織體系。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老齡工作,把老齡事業發展擺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領導、老齡工作機構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廣泛參與的老齡工作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要研究制定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加強督促檢查,及時研究解決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老齡委各成員單位要按照部門職責,認真制定有關扶持政策的實施細則,并切實抓好落實。各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努力形成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整體合力。
(二)加強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目標的管理考評。各級政府要根據當地人口老齡化進程和養老服務需求狀況,認真制定和組織實施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嚴格檢查考核。從2012年開始,將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列入各級政府民生工程,由相關部門明確量化具體指標,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目標如期實現。
(三)營造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尊老、愛老、助老思想道德教育,轉變社會養老觀念,倡導新型孝道文化。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養老服務工作者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對象和先進模范,大力營造關心支持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 上一篇:國土領導民主生活會工作匯報
- 下一篇:局長在科技專題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