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項目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18 11:54:00

導語:農產品項目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項目管理工作意見

一、總體要求

貫徹落實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會議精神,全區農村工作暨農戶萬元增收工程會議精神,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職責,強化農產品生產環節監管,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二、工作目標

農產品中高毒農藥殘留、生豬瘦肉精殘留、水產品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藥物殘留、生鮮乳三聚氰胺在全市抽檢中合格率達100%;農產品生產基地、示范區、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生產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簡稱“三品一標”)的發展,力爭總量達到100個,到期三品復查換證率達到100%。蔬菜水果基地例行檢測面達到80%。扎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完善監管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增強農產品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建設。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產地環境保護管理。各鎮鄉、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委屬各單位要按照農業部《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辦法》的規定,做好生產地監督保護,加強對我區名優農產品和重點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嚴格控制外來污染,減少農業自身污染,保證農產品的產地環境符合生產要求,禁止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傾到工業“三廢”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行為。同時摸清現有產地防污及影響情況,及時采取對策措施加以解決,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打下良好基礎。

(二)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標準生產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個基礎條件和重要手段。要圍繞我區特色優勢產業,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基礎,摸清各推廣產業執行的標準情況,做好農業標準的可操作性轉化工作,把標準簡化成農民生產實際操作的小冊子,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實用生產技術,使生產者盡快掌握。要通過現場會、科技趕場、走村串戶、印發小冊子等形式,加大培訓推廣生產技術規程。始終樹立以抓技術推廣指導就是抓標準生產的思想,自覺將標準生產運用到農業生產實際過程中。當前,我區農業標準化工作重點就是推廣實施與國家、行業、地方標準配套的生產技術規程,實施的主體以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及主要的生產基地、專業大戶為主,通過示驗示范、典型引導、重點扶持及項目實施,把生產技術規程和質量安全工作納入標準化建設內容,帶動農民標準化生產意識,推進全區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進程。

(三)加快“三品一標”發展步伐。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簡稱“三品一標”)是農業部門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一個重要推動載體。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三品,農業部對重慶市申請綠色食品和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的企業在收費上給予優惠,市、區萬元增收工程中明確對申請“三品一標”認證扶持,萬州區對獲得綠色食品、名牌農產品的產品給予補助,這系列政策措施為我區“三品一標”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各鎮鄉街道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增強“三品”發展的責任感,把加快發展和擴大總量規模作為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攻方向,做好發展規劃,摸清其資源優勢、產業特色、質量安全狀況,加強對當地農業資源、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調查,特別是對我區優質糧油、柑桔、蔬菜、草食牲畜、水產、茶葉、中藥材、各類水果等農產品生產的專業合作組織、基地和企業,做好宣傳服務,積極引導開展申報認定認證工作,扶持壯大一批“三品”產品,擴大我區農產品知名度。進一步加強對認證基地產品監管和營銷促銷,增強我區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四)扎實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集中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是解決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區農委結合市農委和區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整治的統一部署,提出了《關于印發年萬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萬州農委〔〕37號),整治內容包括蔬菜產品、水果產品、茶葉產品、生鮮乳、飼料、獸藥及獸藥殘留、水產品、農資打假專項治理8個方面,活動目標、重點突出。各鎮鄉街道、委屬各單位要按照整治方案要求,落實組織保障,建立專項整治工作機構,把各項整治任務落實到人、到企業、到專業合作組織,做到責任更明。強化工作銜接,配合全區開展的護農行動、種子執法年、農藥監管年、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等專項行動,做到統籌考慮,有的放矢。探索長效機制,要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的重點環節、重點產品和重點區域,研究落實重大風險監管責任,建立風險隱患管理檔案,建立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產地準出管理,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措施,做到信息上報及時,情況反映迅速,突出整治活動時效,全面推進整治監管能力。

(五)強化生產監管服務。嚴格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法定要求,對投入品和農產品生產過程實施全面監管。要嚴格農業投入品的科學使用,加強指導農民科學用藥、合理施肥,普及化肥、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施藥機具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安全使用知識,大力推廣使用低殘高效農藥、獸藥、漁藥和無污染添加劑,規范種植、養殖行為。積極建立安全高效農藥、獸藥專銷點,建立進出藥品檔案管理,把好農藥、化肥、飼料和獸藥等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關。要經常性的開展農產品生產過程用藥用肥檢查,堅決打擊制售和使用假冒偽劣、高毒、高殘農業投入品行為。要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24條規定要求,落實生產檔案定期監督檢查制度,率先在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規模種(養)基地落實用藥來源登記、用藥記錄和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制度,實施全程監管。

(六)深化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是法律賦予的義務。今年,我區將繼續推進全區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方案,對全區重要的生產基地、企業、專業合作組織開展例行檢測和抽查。加大監測范圍,擴大監測品種,增加監測參數,提高農產品監督檢測能力。積極開展對檢測結果的分析和研判,對超標的的農產品找準其原因,及時掌握其安全隱患,對監測抽查出問題的農產品,通過檢打工作機制,加大執法查處力度。對檢測出不符合標準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及單位,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提出限期整改落實措施,按照有關規定依法處理。加強城區幾個批發市場的監管工作,督促市場做好自檢及制度建設,幫助農產品批發市場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37條的義務,完善檢測信息通報工作,提高例行監測和監督管理工作。

(七)高度重視,強化工作措施落實。今年是我區實施“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開局之年,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意義重大。各鎮鄉、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委屬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真正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要完善堅持主要負責人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人制度,建立監管工作機構和班子,分解任務,把制度、措施、責任落實到位。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負責原則,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責任,積極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責任表》,將本地重要生產基地、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組織、重專大戶納入監管范圍,明確責任主體、監管措施、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各單位要深入生產經營單位,摸情況,查隱患、并通過監測分析、舉報和媒體披露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發現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點和因素,提早預警,做好防范工作,妥善處理,減少不安全因素帶來的影響,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全區將進一步強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綜合考核,增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主動性,促進農業產業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