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實施名牌戰略總體意見

時間:2022-03-09 07:42:00

導語:市委實施名牌戰略總體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實施名牌戰略總體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質量興市和品牌帶動策略,加快我市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綜合競爭力,圍繞先導產業、新興產業和五大支柱產業推進產業集聚區、產業集群建設,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質量興市戰略的決定》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實施名牌戰略工作的意見。

一、實施名牌戰略的重要意義

名牌產品指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是企業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名牌的總體水平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實施名牌戰略工作包括了名牌的創建、培育、管理和保護,以及運用名牌樹立我市的品牌形象,帶動產業及產品結構調整的全過程,對提高我市產品質量總體水平、企業開拓市場能力和產業整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市優化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我市產業市場競爭力,加快我市產業從“制造”向“創造”轉變,提升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地位的重要舉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快,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下建設經濟,進一步強化競爭意識和品牌意識,全面實施名牌戰略,具有十分緊迫和重要的意義。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轉變發展方式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為方向,大力推進名牌戰略在全市各行各業的貫徹實施,引導企業不斷追求卓越,改進質量,推動全市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上水平、上臺階。推動各行各業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真正走可持續發展和質量效益型道路,全面提高我市一、二、三產業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總體目標。實施名牌戰略工作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到2015年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形成一大批以自主創新為支撐、具有行業主導能力和市場競爭優勢的名牌,依托名牌、優質產品生產企業的集聚、輻射和示范作用,形成具有國家級名牌優勢的企業和企業集團,成為全市各支柱產業、傳統優勢行業的主導和重要支撐。到2015年,中國名牌產品的數量要達到5個,省名牌產品、省優質產品的數量要達到300個。

三、主要措施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通過加強宣傳,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實施名牌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市政府將實施名牌戰略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管理,每半年定期組織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實施名牌戰略工作。市實施名牌戰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要統籌做好名牌戰略的規劃、指導、協調、培育、申報工作,承擔全市名牌戰略規劃目標的落實;市發改委要積極制定宏觀調控和扶持政策,加大對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在項目和資金上的支持力度;市科技局要引導企業提高技術創新研發能力,提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水平;市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農林局要積極組織好所屬企業爭創名牌的規劃和實施工作;市公安、商務、質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衛生等部門要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大對依傍名牌進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力度,為名牌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各縣區政府要加強名牌戰略推進工作的領導,摸清本轄區產業、產品發展狀況,圍繞全市名牌發展目標,制定出今后一個時期名牌發展的具體計劃,把實施名牌戰略工作推向深入。

(二)發揮名牌帶動作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引導激勵企業制定中長期名牌發展規劃,合理實施品牌擴張和延伸,利用品牌優勢,通過收購、兼并、控股、聯合、虛擬經營、委托加工等方式,擴大品牌經營規模和品牌產業鏈,不斷做強做大品牌。通過名牌企業在產業鏈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改造提高傳統支柱產業,提高我市支柱產業和重要行業的產業化組織程度。利用名牌產品企業掌握的資金、技術和市場優勢,以主導產品為核心、以產業為紐帶、以配套促聚集,引導中小企業為大企業配套,并向“高、精、尖、?!狈较虬l展,形成大、中、小企業有機結合、專業分工的產業鏈。要從實際出發,在新建項目和招商引資過程中,注重引進名牌、培育名牌,努力形成一批產品名牌化、市場國際化、組織集團化、經濟規模化的名牌區域、名牌行業。支持在產業集聚區內,建立一定數量的同類產品生產企業成立標準聯盟,共同制定和執行統一標準,引導產業集群企業以聯盟標準為紐帶,建立企業戰略聯盟,加快資源要素的優化整合,全面提高核心競爭力,創建區域品牌。

(三)引導名牌生產企業積極開展質量趕超和質量提升活動,提高產品的質量水平。一是要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積極推行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等,推行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為主的先進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凝聚各種生產要素,確保名牌質量。二是積極實施技術標準化戰略。建立品牌的標準支撐體系,重點建設現代農業、高端制造業、服務業、戰略性新興行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領域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在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戰略產業等方面占領標準制高點和話語權,引領行業、產業發展。三是建立現代化的計量測試體系,推動企業采用先進的測試技術,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計量測試手段、計量管理制度,完善計量測試保障體系。四是引導企業實施標桿管理,重點企業要瞄準世界級名牌產品的質量水平,制定趕超目標和措施。中小型企業要切實加強質量基礎工作,制定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措施。

(四)加強對重點領域名牌產品的培育。根據我市產業政策,選擇已具備一定條件、有發展潛力的重點領域,如制造業、食品、制藥、化工、紡織服裝、旅游服務業、餐飲業等,搭建以中介組織為依托的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質量檢測、人才培訓、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名牌培育的公共服務平臺,加大對品牌的宣傳和投入力度,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品牌地位。對已達到名牌條件的,要及時向國家或省主管部門推薦和幫助企業申報,積極爭創名牌產品。

(五)實施名牌激勵政策,推進名牌戰略的實施。加強政府激勵引導,樹立典范,推廣經驗,發揮知名品牌的導向和示范作用。完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制定名牌戰略重點培育規劃,每年表彰一批質量長期穩定、質量技術標準水平達到國內或者世界領先水平、市場占有率居于同行前列、消費者或者用戶滿意水平高、質量管理水平高、長期誠信經營的名牌企業,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受消費者喜愛的名牌產品。市政府設立名牌培育基金,市財政每年撥付20萬元專項用于名牌的服務、培訓、推薦、申報工作;市政府設立名牌產品專項獎勵資金,鼓勵重點企業爭創名牌產品,對獲得國家級名牌產品的,市政府一次性獎勵企業法人代表30萬元;對獲得省級名牌產品的,一次性獎勵企業法人代表10萬元。

(六)加強名牌的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名牌保護的法制建設,構筑起較為完善的法律保護體系。依法打擊侵犯名牌產品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保護企業自主創新和爭創名牌的積極性。加大對名牌產品的保護力度,建立針對本地區內名牌產品和企業的“打假保名優”保護機制,嚴禁一切亂評比、亂認定、亂推薦活動。

(七)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因素,共同推進名牌戰略實施。行業協會要發揮政府與企業的橋梁作用,逐步在組織企業創名牌和對名牌進行評價、推薦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認證、咨詢等中介組織,檢驗(測)、科研等技術機構要發揮社會監督職能和服務職能,提供科學、公正的社會中介服務,協助樹立和維護名牌的聲譽。各新聞媒體要發揮宣傳和輿論監督作用,廣泛宣傳有關政策和信息,推動名牌戰略的實施,指導和幫助企業做好品牌宣傳策劃,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全社會形成一個重視名牌、培育名牌、發展名牌、支持名牌的良好氛圍,共同推進名牌戰略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