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引領指導建議
時間:2022-03-11 09:38:00
導語:城鄉規劃引領指導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抓住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的有利時機,按照“一中心三板塊五組團四支撐”的城市總體發展格局和“文化為魂、水系為韻、牡丹為媒、產城融合、組團發展、生態宜居”的特色城市定位,通過中心城市組團發展、中小城市內涵發展、小城鎮集聚發展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推進特色城鎮化。圍繞“福民強市”總體目標,全力推進“六加一”攻堅戰,加快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拓展城市空間,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將打造成為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中西部地區最佳人居環境城市。
二、主要任務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靈魂。要堅持規劃的高站位、高標準和前瞻性,著力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1.抓好市第四期城市總體規劃審批工作。《市第四期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是我市未來城市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市城鄉規劃局要積極與國家住建部做好工作銜接,爭取2012年上半年獲得國務院批準。
2.抓好分區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落實與深化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的功能定位,發展戰略、目標和規模,對其產業發展、人口分布、土地利用、近期建設目標、建設總量控制、大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等內容作出進一步量化安排。2012年2、3、4月份,要分別完成《市新區分區規劃》、《市洛北中心城區分區規劃》和《市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5)》的報批工作。
3.抓好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茖W確定各類用地指標、地塊開發容量、空間景觀和各類設施配建要求,作為控規全覆蓋的技術指導。2012年3月底前完成洛北城區第一批34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任務;10月底前完成洛北城區第二批36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任務。2012年6月底前完成新區伊濱區27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任務,確保11月前實現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
4.抓好縣(市)和部分小城鎮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2012年,各縣(市)和省定重點鎮、中心鎮要分別按照內涵式發展和集聚式發展的理念,完成對城市城鎮總體規劃的調整完善及修編工作。
5.抓好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編制工作。2012年4月份前完成《市交通綜合專項規劃(2011-2020)》的審議報批工作。同時,啟動《市區規劃立交橋設計方案研究與用地控制專項規劃》、《城市主次干道斷頭路打通修建性詳細規劃》、《北外環路和東外環路修建性詳細規劃》,努力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要進一步加快《市停車場專項規劃》編制進程,確保2012年5月份完成該規劃的審批并頒布實施,緩解當前城市停車難問題。
6.抓好城市公共設施規劃編制工作。2012年要加快推進《市公共設施專項規劃》編制進程,完成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市場等公共設施專項規劃。電力、燃氣、熱力、通訊、給水、排水等部門要盡快啟動各分類專業規劃修編工作,力爭2012年底通過評審。
7.抓好城市規劃編研及信息查詢體系建設。擬成立市規劃編研中心,重點開展經濟社會戰略發展規劃研究、城鄉規劃方面政策性、法規性課題研究,新型農村社區分類指導建設規劃研究,以及城鄉規劃領域技術規范標準修訂完善、規劃項目技術咨詢服務等工作。要高度重視城市規劃基礎測繪和地理信息庫完善提升工作,爭取用2年左右的時間,測繪、編制和更新城市系列地形圖數據庫,建立完善的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
(二)按照“二十四字”特色城市定位要求,認真開展各類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按照“文化為魂、水系為韻、牡丹為媒、產城融合、組團發展、生態宜居”的城市發展思路,加快推進組團式城市發展戰略,強化市縣聯動,實現“一中心三板塊五組團四支撐”的總體發展布局。
1.堅持“文化為魂”,傳承河洛文明。以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為目標,編制完成13個文化項目專項規劃。
(1)編制《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發展戰略規劃》。按照“文化為魂、水系為韻、生態為媒、唐風古韻、山水園區”的總體要求,規劃建設再現大唐自然山水與人文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園區。2012年4月份要完成整個規劃報批工作。
(2)編制《白馬寺佛教文化園區概念性規劃》。按照“釋源祖庭、佛教圣地”的總體定位,著重完善白馬寺寺院功能,重塑佛教文化研究傳播中心的職能。2012年2月底前完成白馬寺佛教文化園區整體綠化規劃提升方案和祖師墓環境規劃設計提升方案。2012年4月底前完成萬佛殿和戒壇的單體建筑設計方案。
(3)編制《關林文化產業園區概念性規劃》。圍繞關林核心景區,對關林廟周邊環境治理與提升項目建設提出概念性總體規劃意見,確定區域的主導產業和關聯產業。2012年2月份要完成專家評審,4月份要通過市規委會審查。
(4)編制《區近現代工業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工業遺產是新中國城市工業化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社會情感價值。2012年2月底前要完成市規委會審查,3月底前完成工業文化遺產街區保護利用詳細規劃報批工作。
(5)編制《老城區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和《老城區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該街區是反映城市文化傳承僅存的核心物質空間載體。要通過規劃引導,既保護街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風貌,又使街區的發展和建設符合現代及未來的生產、生活要求,促進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2012年5月底前上報市規委會審查。
(6)編制《上清宮老子及道教文化產業園策劃方案》。該項目以修復中國第一座紀念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上清宮為中心,融匯道教及中醫養生傳統精華,突出華夏文明圣地、古都、道教庭祖的特點,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景區。2012年8月底前上報市規委會審查。
(7)編制《大運河遺址公園概念性規劃》。在瀍河區洛浦公園瀍河口周邊規劃建設大運河起點碼頭遺址、大運河博物館和隋唐文化展示旅游片區。2012年6月底前完成該規劃的報批工作。
(8)編制《隋唐城“一區一軸”整體活化項目規劃》。該項目的主要內容是保護展示隋唐城宮城核心區以及中軸線重要文物遺跡,再現大唐盛世風貌。市文物局要將原《隋唐文化旅游產業園發展規劃》成果并入《隋唐城“一區一軸”整體活化項目規劃》。2012年6月份完成該規劃的報批。
(9)編制《漢魏故城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總體規劃》。漢魏故城是我國所有都城遺址中歷代定都總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城遺址。2012年3月底前完成該規劃的報批。
(10)編制《漢魏故城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漢魏故城已列入我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該規劃是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組成部分。2012年3月份完成初稿,6月份完成該規劃的報批工作。
(11)編制《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園方案設計》。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園項目以上窯、中窯城中村改造為依托,集中展現的絲路文化,突出絲路起點價值,提升區域影響力。2012年6月份完成該項目規劃的報批工作。
(12)編制《南兆域(東漢帝陵)農業休閑園規劃》。南兆域農業休閑園是新區確定的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試點之一,是實現東漢帝陵保護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雙贏戰略。2012年4月份完成該規劃的報批。
2.堅持“水系為韻”,建設北方水城?!笆濉逼陂g,按照城市區水系規劃建設的總體布局,加大水系工程規劃設計和建設推進力度,編制完成7項水系專項規劃,使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方水城。
(1)編制《洛河市區段東西延伸綜合治理規劃設計》。為使洛河市區段真正成為“一河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建亮點,市城鄉規劃局要積極協助市水務局做好洛河東西延伸規劃編制工作,使其與宜陽和偃師聯為一體。2012年上半年完成洛河東、西段各8公里綜合治理可行性研究報告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任務。
(2)編制《伊河伊濱公園專項規劃》。按照伊濱公園總體規劃,18.5公里長伊濱公園共分四個主題公園,自上而下依次為龍門古韻段、郊野休閑段、商務中心段和生態濕地段。在已完成前三段主題公園控制性規劃的基礎上,2012年上半年計劃完成生態濕地控制性詳細規劃。
(3)編制《澗河、瀍河兩岸修建性詳細規劃和景觀設計》。按照“治水、治岸、治地”的總體思路,結合各地域的歷史文化,從空間結構、功能分區、土地利用、開放空間、景觀規劃、景點設計等方面對澗河、瀍河進行規劃設計。2012年上半年完成《澗河、瀍河兩岸修建性詳細規劃和景觀設計》,并分期實施。
(4)編制《伊濱區中央軸帶水系景觀規劃設計》。按照“一軸、四區、一帶、多園”(“一軸”為中心水系景觀軸;“四區”為北岸旅游區、中央商務區、中央商業區、中央產業園區;“一帶”為伊河濱水景觀帶;“多園”分別為以歷史文化、植物景觀、休閑娛樂等為主題的景園)的總體結構布局,通過規劃建設中央軸帶水系景觀綠地系統,與南部萬安山相連,打造伊河至萬安山10公里生態走廊,建設名副其實的山水園林新城。2012年6月底前完成該項規劃設計工作。
(5)編制《邙山渠、中州渠、秦嶺渠沿線修建性詳細規劃》。重點做好渠道沿線的用地控制、污水管網改造截流以及兩岸景觀設計等項工作。2012年8月底前完成該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工作。
(6)編制《闕南濕地公園規劃設計》。通過規劃設計和引導,實現以打造保護濕地生態基底為基礎,以轉錄龍門文化基因為內涵,再現大唐自然山水風格的國家濕地公園。2012年2月底前完成該規劃設計的報批工作,
(7)編制《市城市排水及防洪排澇專項規劃》。該規劃是城市基礎設施工程規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可有效解決市區水系存在的水臟、水患等問題。計劃2012年6月底前完成規劃成果報批。
3.堅持“牡丹為媒”,打造牡丹花都。按照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圍繞牡丹為媒、打造牡丹花都工作實施方案》,通過兩年時間的努力,在城區主要道路、廣場游園、城市出入口、廠礦院所和社區等區域內增植牡丹(含芍藥)80萬株以上。同時,強力推進牡丹元素符號應用工作,大力發展牡丹產業,把打造成世界聞名的牡丹花都。
(1)開展《神都牡丹文化園方案設計》工作。通過規劃建設牡丹文化的綜合性主題公園,把的牡丹文化元素集中展示,讓全世界人民感受牡丹文化的獨特魅力。2012年2月底前完成該方案設計工作。
(2)開展《牡丹博覽中心(含牡丹文化博物館)概念性規劃設計》工作。規劃建設牡丹博覽中心,對于弘揚牡丹文化、做強旅游品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上半年完成該規劃設計工作。
(3)編制《“四路四橋四廣場”亮化中融入牡丹元素符號實施方案》。2012年第30屆中國牡丹文化節前,完成“四路、四橋、四廣場”(四路:即龍門大道、開元大道、王城大道、中州路;四橋:即西苑橋、王城大橋、牡丹橋、橋;四廣場:即開元湖廣場、周王城廣場、牡丹廣場、新區體育場)牡丹元素符號融入工作,形成牡丹元素符號應用的景觀和亮點。
(4)開展《牡丹元素雕塑設計》工作。2012年3月份前完成該設計方案的評審,爭取2012年底建成1—3座牡丹元素雕塑;2013年第31屆中國牡丹文化節前牡丹元素雕塑數量有明顯增加,牡丹元素雕塑品位和效果明顯提升。
(5)編制《牡丹詩詞碑林建設規劃方案》。2012年2月底前編制出以牡丹為主題的詩、詞、賦碑林的規劃建設方案;2012年底前進行設計、書寫并刻制成碑;2013年第31屆中國牡丹文化節前建成部分牡丹文化產業園牡丹詩詞碑林。
4.堅持“產城融合”,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在加快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注意打造獨特的產業優勢和科技優勢,突出城鄉之間協調發展,推動產業向集群和集團性發展,由產業集聚帶動中心城市、縣城擴展和城鎮興起,實現“產城一體”。
(1)加快對部分產業集聚區規劃的調整完善。按照“四集一轉”(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人口向城鎮轉移)的要求,對17個產業集聚區規劃進行調整完善。重點協助伊洛產業集聚區、嵩縣產業集聚區及石化產業集聚區盡快完成規劃的修訂審核,并協助做好規劃報批工作。
(2)深化產業集聚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根據城市化進程要求,合理安排和規劃住宅及商業地產,全方位提升餐飲、娛樂、購物、健身等生活性服務業質量,避免產業集聚區用地功能單一化。2012年各產業集聚區要加快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盡快實現控規全覆蓋。
(3)把公共配套設施修建性詳細規劃放在突出位置。以城市服務功能的配套完善為重點,努力為產業發展和人口集中創造條件。
5.堅持“組團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立足于城市發展的歷史和現實,對市區3個組團和城市周圍5個組團的要素進行集聚、整合和提煉,在組團之間通過快速交通和生態走廊實現有機結合,逐步打造出一個具有鮮明組團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1)加快中心城市組團發展規劃的編制。按照“合理布局、功能互補、錯位發展、設施共建共享”的原則,力爭2012年高水平編制完成中心城市組團式空間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年底前完成城市組團總體規劃編制,科學引導和加快推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
(2)加快推進縣城內涵式發展。各縣(市、區)要堅持規劃統領,通過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與市區緊密連接,形成錯位發展,使城市建設更加集約緊湊、更加體現地域特色。吉利、孟津、伊川、宜陽和新安五縣(區)要突出特色化、規?;⒓夯?,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統籌協調城區發展與產業集聚區發展,同時圍繞核心,向心發展;南部四縣要以縣城新區建設為契機,加快產業集聚,延伸產業鏈條,注重發展特色產業,形成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
(3)加快中小城鎮集約式建設。重點指導近郊的豐李鎮、白馬寺鎮、邙山鎮、紅山鄉、辛店鎮,宜陽縣香鹿山鎮,孟津縣朝陽鎮、常袋鎮、平樂鎮,新安縣磁澗鎮等鄉鎮的規劃編制工作,拉近中心城區與五組團之間的聯系。高新區要加快《城鄉一體化規劃》的編制和報批,實現97平方公里范圍內的資源共享。
(4)加快構建組團之間的交通體系。重點建設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綜合交通樞紐,形成市區到各縣(市)半小時和一小時區域交通圈。按照“十二五”交通規劃構建的5條快速通道以及城市周圍的10條高速出入口體系框架,上半年編制完成《中心城區與周邊五條快速通道沿線綠地景觀規劃》和《市10個出入口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景觀設計》,強化對快速通道沿線用地控制,提升城市出入口景觀形象。
(5)制定完善《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按照“三個集中”(項目向園區集中、農民向社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六個一體”(城鄉規劃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創業就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社會管理一體化)的要求,制定覆蓋全行政區的城鄉規劃。城市規劃區、縣城規劃區、鎮區及周邊、產業聚集區及周邊、旅游景區及周邊、特色園區及周邊和主干道兩側的村莊,2012年要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編制,以此作為全市城市化進程的重要突破口。
6.堅持“生態宜居”,引領福民生活。以建設生態文明為主題,實施森林城市、綠色通道、城市河岸風光帶等建設工程,力爭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5.16平方米,使真正成為生態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
(1)科學規劃中心城區周邊山水格局。2012年2月完成《市山水城市(含山城一體)規劃》,加強城市外圍山體的控制與保護,實現山水環境的保護與城市公共空間的有機結合。
(2)規劃重點生態綠地系統。切實維護城市生態平衡,建立穩定的城市生態系統,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2012年上半年,新區管委會要將《萬安山生態保護及利用規劃》提交市規委會審查。要進一步加快《洛北城區綠地系統規劃》、《周山生態文化森林公園概念性規劃》、《大明渠綠化帶保護規劃》等規劃的編制工作,提高全市綠地覆蓋率。
(3)加大舊城環境整治力度。2012年5月份前完成《市體育場周邊及東西下池地塊概念性規劃》、《市中州東路改造概念性規劃方案》和《中州東路老城段重要節點及城市家具設計方案》的編制評審和報批,大力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
(4)強力提升城市景觀風貌。2012年2月下旬完成《洛浦公園提升規劃》,精心打造濱河城市景觀帶;2012年2月底前編制完成《市城市亮化專項規劃》;2012年6月底前完成《310國道兩側城市設計》,實現道路功能與景觀藝術的完美結合;2012年9月底前完成《城市廣告設置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從規劃源頭上進行規劃控制,提高視覺效果。
(三)完善法規制度,規范城鄉規劃管理。
(1)加強城鄉規劃法規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原《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進行修訂完善。
(2)完善國有土地規劃審批管理辦法。為加強劃撥用地和出讓用地的儲存管理,嚴格用地性質變更,制定《市城市區規劃區內國有建設用地規劃審批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法律責任。
(3)規范規劃市場管理。制定《城市規劃設計市場管理規定》,嚴格資質審查,提高規劃設計標準,將設計質量低劣、欺騙性設計的規劃設計單位列入“黑名單”。
(4)加強建筑色彩管理。制定《市建筑色彩管理暫行規定》,確定城市色彩的指導原則,規范建筑色彩的管理方式,明確監督檢查責任等。
(5)加大違章建筑處罰力度。制定《市違章建筑處罰辦法》,對開發單位“批少建多”等違章行為采取相應手段,進行嚴厲處罰。
(6)加強公建配套設施規劃管理。制定《市城市居住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管理規定》,按照城市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各專項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確定基本原則,明確權屬界定與管理,規劃設計指標,確保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配建到位。
(7)嚴厲遏制私搭亂建行為。制定《遏制私搭亂建管理規定》,形成規范管理、責任明確、執法嚴肅、處罰嚴厲、管理有效的長效機制。
(8)抓好戶外廣告規范管理。制定《戶外廣告管理規定》,整合審批職能,搞好分類指導,統一標準設置,明確廣告主體,嚴格執法權限,優化視覺環境,提升城市形象。
三、強化措施,推動城鄉規劃引領工作的有效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以維護和實現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領導,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搞好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堅持超前謀劃,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落到實處。
(二)健全工作機制。市政府已將規劃任務進行了分解(詳見附件),明確了承辦單位和完成時間。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主管領導作為主要責任人,要切實負起責任,迅速組建專門機構,明確具體人員具體負責規劃編制工作。市城鄉規劃局要指派專人,對規劃編制進展情況每月進行統計匯總和通報,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協調指導。
(三)提升編制水平。城市重點地段的概念性規劃、城市設計、重要公共建筑的建筑方案設計和修建性詳細規劃任務,都要邀請國內外一流的規劃編制單位承擔;依法必須招標的城市設計、公共建筑等重要規劃設計方案均應進行公開招標;規劃和建筑設計方案的審定,應當充分尊重專家審查委員會的評審意見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凡列入方案比選和招標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方案等,原則上必須由市專題規劃審核委員會或城市規劃委員會決策確定。
(四)加大資金投入。城鄉規劃編制獎補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對工作成績突出的縣(市、區)、責任單位和規劃編制單位,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適當獎勵。各級財政要加大對城鄉規劃編制工作的資金支持,各縣(市、區)也要拿出相應的資金,保障城鄉規劃編制工作。
(五)強化監督檢查。各縣(市、區)要實行目標分解、責任考核,緊密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落實辦法。市城鄉規劃局要積極發揮組織協調、檢查指導、監督落實的職能作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對規劃編制工作的督查力度,對工作不積極、不能按時間節點完成任務的單位,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
- 上一篇:區域經理個人工作匯報
- 下一篇:環境監察大隊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