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7 10:28:00

導語: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意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國辦發[]18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政發[]57號)及《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政發[2012]13號)精神,結合實際,現就推進我市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㈠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提高生產能力,完善市場體系,轉變發展方式,創新調控保障機制,推進蔬菜、水產、畜禽產業發展,確保產品安全充足供給,提高優勢產品在全國、全省的市場占有率,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可持續發展。

㈡發展目標: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使規?;?、標準化基地生產的“菜籃子”農產品占全市農產品總量的70%以上;現代市場體系和質量監測體系基本形成,“菜籃子”產品質量實現可追溯,全市菜地保有量達到6萬畝以上。力爭實現蔬菜、水產品產量年均增長5%以上,從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產品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把老河口市建設成全省重要的“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其中,2012年建設蔬菜保護區基地1萬畝,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4.4萬畝,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產量增長10%以上。

二、工作重點

㈠擴大蔬菜種植面積。進一步優化蔬菜產業區域布局,兼顧城市發展,保障蔬菜供應,調整蔬菜種植區域,擴大蔬菜種植面積,突破性發展蔬菜產業。一是在市郊新發展菜地4000畝。其中,贊陽辦事處甫洲村2400畝;仙人渡鎮范營村500畝,柴店崗村500畝;李樓鎮陳埠村200畝;光化辦事處韓巷村400畝。二是改建老菜地6000畝。其中,贊陽辦事處甫洲村3100畝,盧營村200畝;仙人渡鎮柴店崗村500畝;李樓鎮李河村、黃寨村、王湖村共450畝;光化辦事處韓巷村、西關村共1600畝;洪山嘴鎮軍隊河村150畝。三是建設蔬菜保護區基地1萬畝。其中,贊陽辦事處八一村1500畝,晨光村1500畝,太山村1500畝,甫洲村1000畝,盧營村200畝;仙人渡鎮范營村500畝,柴店崗村1000畝;李樓鎮李河村100畝,黃寨村200畝,王湖村150畝,陳埠村200畝;光化辦事處韓巷村1000畝,西關村1000畝;洪山嘴鎮軍隊河村150畝。保護區內的蔬菜基地實行永久性保護。通過新菜地開發、老菜地改造及試驗示范、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科技培訓等措施使我市蔬菜種植面積增加到3.4萬畝,總產量增加到33.9萬噸,新增蔬菜產量7.5萬噸,農民人均增收60元。通過向上爭取項目,建立1處蔬菜標準化核心示范基地,在每個鄉(鎮、辦)扶持建立1個以上面積不小于50畝具有法人資格的蔬菜生產連片基地,鼓勵發展100畝以上具有法人資格的蔬菜生產基地。

㈡加快畜牧養殖標準化與自主品牌建設。積極創建省級、市級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重點支持華源、晨發、楚牧源、煜婷、奔月5個規模養殖場(小區)開展種源建設與清潔生產,突出抓好年出欄生豬10萬頭以上的重點鄉鎮的生產能力建設。支持養殖企業和加工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加強養殖場(小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防治以及疫病防控等設施建設,推進畜禽養殖加工一體化。重點在光化辦事處、鎮大力推廣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力爭年出欄量占全市總量的70%以上;在洪山嘴鎮、袁沖鄉及秸稈資源豐富的地區大力發展牛羊產業,力爭牛羊年出欄量占全市總量的80%;在薛集鎮、張集鎮及城郊大力推廣家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及綠殼蛋雞、土雞林養技術,力爭使其提供的禽產品占全市總量的70%以上;在煜婷、奔月兔業的帶動下,將肉兔生產培育成老河口市的特色產業;加快現有奶牛養殖場的改擴建和伊利集團奶源基地的引進,確保奶業有突破性發展。

㈢大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以養殖品種結構調整為主線,在等地大力推廣蝦鱔套養、魚蝦混養、魚蟹混養等水產立體養殖模式,積極引導養殖戶加大小龍蝦、河蟹、鱖魚、對蝦、黃顙魚等名特優養殖品種的投放,增大養殖容積率,提高畝產量。其中,在西排子河水庫周邊建設魚蝦混養基地1200畝,在張集鎮大河口新增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100畝,在仙人渡鎮張崗村建設蝦鱔套養基地500畝,在光化辦事處宋營村(國營漁種場)建設魚蟹套養基地1500畝,在梨花湖建設銀魚養殖基地5000畝,在西排子河水庫推廣武昌魚與四大家魚混養面積20550畝。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爭創省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12年新增1家省級健康養殖場,“十二五”期間新增5家以上省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通過努力,力爭2012年增產1760噸,水產品產量達到36929噸,全市漁民收入增加2853萬元,人均增收861元。

㈣努力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以華晟食品、華松科技、潤通屠宰、煜婷兔業、亨美達水產等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以基地為依托、企業為龍頭、農戶為基礎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培植1個產值過億元的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培育扶持有自主品牌、有規模、有實力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打造“梨花湖”牌生態魚等“菜籃子”產品精品,努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力爭培育出能夠沖擊名牌的農產品。

㈤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新技術。選擇蔬菜、水產品、生豬、肉雞(鴨)、蛋雞(鴨)、肉牛、肉羊等7種產品,開展標準園(區)創建活動,每年各創建2個標準化生產基地,帶動蔬菜、畜禽水產品標準化生產。大力推廣生豬“150”、蛋雞“153”、肉?!?65”、肉羊“1235”、肉禽“156”、池塘80:20水產養殖模式等家庭標準化規模養殖模式和種青養魚、蔬菜高效模式等新技術。進一步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大規模發展。逐步加大對“菜籃子”產品實施標準化生產和品牌認證的力度。

㈥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加大專業良種繁育支持力度,健全和完善良種繁育體系。重點改擴建5個畜禽良種場、擴繁場,對國有漁種場進行升級改造,力爭引進1家大型水產苗種繁育企業,擴建1家國內地方品種黑豬繁育企業。力爭“十二五”期間每年引進國內外農產品優良品種10個以上,推廣河蟹、小龍蝦、鱖魚、加州鱸、匙吻鱘、黃顙魚、黃鱔等名優水產新品種和國內優質高產的綠殼蛋雞、清平豬等地方畜禽品種,提高良種覆蓋率。推廣春提早、夏遮陽、秋延后、冬覆膜、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大棚蔬菜高產栽培技術、蔬菜立體套種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節水灌溉技術、配方施肥等蔬菜種植技術及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膠粘板、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推廣蝦鱔套養、魚蝦混養、魚蟹套養、網箱養鱔、水產納米增氧、肉牛凍精配種、肉牛短期育肥、林地養土雞、畜牧微生態等養殖新技術。宣傳無公害農產品投入管理、生產管理知識及果菜套種技術,傳授標準化生產技術和優質高產栽培措施,不斷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培訓專業合作組織、種植(養殖)大戶、基層農技人員等,提高技術推廣和服務能力。積極組織農戶參加各種技術培訓,為全市“菜籃子”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㈦健全和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和改造一批產地批發市場,支持“菜籃子”生產基地新建產地批發市場,推進現有產地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構建城市小區蔬菜銷售市場和蔬菜專業超市網絡,力爭發展1個交易額超億元,4個交易額超千萬元的“菜籃子”產品市場。成立蔬菜服務隊,多方收集蔬菜產銷信息,為農戶提供蔬菜銷售信息。引導蔬菜生產基地、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建設蔬菜超市,鼓勵農貿市場與農產品生產、流通企業和生產基地實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鼓勵超市和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農超對接”,力爭在市區建設5至6家農貿市場,鼓勵農貿市場、超市采購本地農產品。重點扶持和發展分揀清洗、分等分級、整理包裝、預冷處理、速凍保鮮等初加工業。大力創新經營機制,鼓勵支持社會資金參與“菜籃子”產品生產、流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農民發展“菜籃子”產品專業合作組織。支持發展專業協會、商會等協調和約束市場行為的自律性組織。

㈧強化“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加強政府檢測能力建設。各鄉(鎮、辦)和規模蔬菜生產基地要配備蔬菜質量速測儀,農貿市場、龍頭企業、合作社要建立檢測室,形成標準統一、職能明確、運行高效、上下貫通、檢測參數齊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要加大農產品市場抽檢力度,逐步在“菜籃子”產品生產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中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全程質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統,逐步形成產地有準出制度、銷地有準入制度、產品有標識和身份證明、來路明確、去向清楚,信息可知、成本可算、風險可控的全程質量追溯體系。認真組織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整治活動,以整治活動為契機,全面推行畜牧、水產品生產安全標準和健康養殖標準,大力普及生態畜牧、漁業標準化生產,建立養殖檔案和動物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堅決杜絕違禁獸藥、漁藥進入生產環節,努力提高畜牧、水產品整體質量。進一步加大畜產品、水產品生產、流通、屠宰、原料供應等方面的抽查及監管力度,確保市場畜產品、水產品安全供給。全市蔬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1萬畝,水產品無公害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10萬畝。通過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使“菜籃子”產品安全合格率達到98%以上。

㈨建立和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建立“菜籃子”產品儲備體系,重點完善蔬菜市場供應應急機制,建立蔬菜儲備制度,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保持5至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引導水產養殖大戶按照市場供應情況調整水產品存塘量,平衡市場供求,維護市場穩定。建立市場預警機制,及時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提前進行市場預警,用信息引導生產和流通,建立“菜籃子”產品生產和供應平衡調節體系,避免總量供求失衡和價格大幅波動。建立畜產品市場需求預測預報體系,以市場為導向,引導養殖戶順應市場規律發展生產。加快建立“菜籃子”產品生產保險制度。

三、保障措施

㈠強化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農業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局、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銀監辦等單位及各鄉(鎮、辦)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組織實施、協調督辦全市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各鄉(鎮、辦)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

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謴徒⑹屑壭虏说亻_發基金,用于新一輪“菜籃子”工程示范基地建設、新菜地開發、科技推廣與應用、建后以獎代補、生產風險控制等環節的政策扶持。從嚴控制菜地的征占用,征占菜地要嚴格按照《省蔬菜基地建設保護辦法》實行占1還1.5制度,嚴格征繳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征用其他土地按照規定計提用于農業開發的土地出讓金,要優先用于新菜地開發。嚴格執行規模化畜禽水產養殖用地管理政策。畜牧水產養殖用電執行農用電標準。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優先組織供地,簡化審批程序。鼓勵整村、整組遷村騰地的菜農在城鎮郊區集中安置,騰出的土地優先流轉給蔬菜龍頭企業作生產基地。

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要將“菜籃子”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多渠道籌集扶持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探索和建立“合作社+農戶”、“行業協會+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辦貸模式,吸引金融機構對農戶的信貸投入,大力發展“菜籃子”生產。整合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和種子、沃土、植保工程、標準園(區、場)建設等項目資金,用于高標準“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對已建的“菜籃子”項目,要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需要安排建設的“菜籃子”項目,要按照規劃抓緊研究立項,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