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見

時間:2022-04-04 09:28:00

導語: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見

為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三農”工作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根據中央、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及中央、省、市、縣1號文件的要求,結合我場實際,經研究,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年全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以農業增效、農村增收為主線,全力打好農業災后恢復生產硬仗,突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現代農業發展明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明顯增加,農村社會事業明顯進步,促進全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28元,達到4408元,增長12%。

二、工作任務

(一)突出打好農業災后恢復生產硬仗

近期,持續不斷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給我場農業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是全局性的。盡快恢復農業生產,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全場上下必須迅速行動起來,全力打好農業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這場硬仗,全力保證農業生產不滑坡、主要農產品不斷檔、農業增收不回落。

1、全力打好恢復林業生產硬仗。加快對損毀林木的補植補造。免費提樹苗,完成補植補造面積2600畝。切實保護林農權益,依法有序開展受損林木清理,依法辦理林木采伐手續。

2、全力打好果業穩定發展硬仗。精心做好果樹災后護理,對受災嚴重的給予適當的化肥補助。

3、全力打好春耕備耕硬仗。全面部署好糧食生產,抓緊恢復蔬菜生產,抓好畜禽養殖恢復生產和疫病防控。著力抓好農村生產資料調配和質量、價格監管。及時做好災后重建工作,全面掌握受災情況,統籌人力、物力、財力,努力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確保農業和經濟平穩正常發展。

(二)突出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突出農民主體作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堅持部門幫扶作用,按照力度不減、投入不少、標準不降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年全場共選擇2個自然村開展新農村試點。試點村建設堅持規劃先行,在全面推進“五新一好”的同時,突出“四個重點”:

1、突出加大“一村一品”和產業化建設力度。壯大“一村一品”規模,實現100%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形成和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產業,試點村農村收入增幅高于全場整體水平。

2、突出“三清六改五普及”為主的村莊整治建設。在普遍解決試點村“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整潔房,用潔凈能源”這五個問題的同時,下大力氣抓沼氣、有線電視、互聯網和太陽能熱水器的推廣普及工作。

3、突出文化新風尚建設。抓好農村新社會建設,促進鄉風文明和管理民主;開展農村文化“五個一”創建活動,即每個新村點有一個文體活動室(圖書室)、一處休閑場所、一個宣傳櫥窗、一支文化活動隊伍、每一年組織開展一次較大規模的文體活動,力爭每個試點村都成為新風尚的典型。

4、突出組織機制建設。以黨建引領新農村建設,完善新農村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幫扶共建機制、基層群眾自治和試點村管理長效機制,走出一條園藝場特色的新農村建設新路子。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1、大力培育優質農產品基地。高標準、高質量、高起點建設具有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比較好,對農民增收貢獻大的優質農產品基地,建立以一分場岑家、繆家、燕家等組為重點的無公害柑桔基地2000畝,建立以垅里為重點的九江水梨基地500畝,建立以二分場新村、下王為主的規模為5萬羽的蛋雞養殖基地,建立以農業科技園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400畝。

2、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圍繞優勢產業積極鼓勵和引導有能力,具備條件的組織和個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優勢產業的產業化水平和基地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經紀人的引導、管理、培訓長效機制。積極引導廣大農民圍繞主導產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確保培育組建柑桔病蟲害綜合防治專業合作社,著力加強組織協調,規范經營管理。

3、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申報與爭創國家、省、市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品牌、商標,擴大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經濟效益。力爭申報認證無公害柑桔品牌。

(四)突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著力完善場組公路網絡。今年全面完成從場辦公樓至一分場岑家的公路建設,硬化農村公路3公里。

2、加快農產品市場和信息化體系建設。一是加強農產品市場和信息體系建設;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建立農業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

(五)加快推進農村綠化生態建設

進一步加強中德合作造林、退耕還林、國家公益林的管理。實施好760余畝退耕還林的撫育工作。切實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全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好水資源。

(六)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統籌社會事業發展

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農村低保受益面,提高農村低保補助標準。切實抓好計生優質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強農村文化事業建設,全面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形成“三農”工作的強大合力。

要把“三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場里將成立以場長胡庭斌為組長,場總支書記付卯生為常務副組長,分管領導熊開明為副組長,相關分場和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三農”工作領導小組。二個分場也應成立相應的機構,負責日常的組織協調工作。

(二)加大投入,落實和完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

全面落實今年中央、省、市、縣1號文件明確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繼續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增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采取“一卡通”方式將補貼直接兌付到農民手中。繼續對稻谷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適當提高最低收購價格。繼續實行農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在發展小山竹方面,對今年新移栽的小山竹集中邊片50畝以上,按每畝50元予以獎勵;對今年內新發展九江水梨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無償提供樹苗;在創品牌方面,農產品創無公害食品品牌的每個品牌獎勵3000元,創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的每個品牌獎勵1萬元,創省著名商標和省名牌產品的一次性獎勵2萬元,創國家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在興修水利方面,對新建水庫庫容量超過1萬方的,按每萬方1500元給予獎勵,除國家補助款以外,按修建每公里水泥路補助2萬元。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列入農業產業化扶持范圍,全面落實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措施。

(三)強化科技服務,培育現代新型農民

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搞好“科技入戶”工程。圍繞本地主導產業開展農業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重點培訓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等。繼續加大外出務工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

(四)加強督查調度,嚴格目標考評

加大對“三農”工作的督查力度。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考評機制,把農業招商引資、建設農業品基地、培植“一村一品”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指標,列入年終綜合目標考評的內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評估評先的重要依據。

做好年的農村和農業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真抓實干,攻堅破難,不斷開創我場“三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