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產業轉移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22 09:56:14
導語:農委產業轉移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是加速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結合我市實際,現就主動承接農業產業轉移,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建設特色鮮明、綜合競爭力強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城鄉統籌一體發展的工作目標,堅持“市場導向,部門推動;主動承接,優化升級;合作分工,互利共贏;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作為,搶抓機遇,擴大開放,不斷建立健全承接工作機制,創新發展模式,夯實承接基礎,建好承載平臺,增強承接能力,積極引導和承接先發地區農業產業及生產要素的轉移集聚,加速推進我市有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把建成中部地區重要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和面向長三角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力爭到2015年,全市高效規模農業基地面積突破200萬畝,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值突破1000億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
二、基本思路
加快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圍繞產業結構升級與培育新的增長點,積極承接資本、人才、品牌等要素,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重點承接發展種子業、蔬菜園藝業、苗木花卉、特色種植業、畜禽水產養殖業、休閑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產品物流業。加快特色高效農業基地建設,打造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千億產業。加快城鎮化進程,推進產業與城鎮互動發展,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支撐。加快農業園區建設,增強產業的吸納和承載能力。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推動農業規?;洜I,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三、主要任務
(一)抓龍頭,推動企業集群。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雙百雙千”提升行動和“三大強龍”工程建設,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地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年銷售過10億、50億至百億的龍頭企業集群,推進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承接產業轉移的帶動作用。
(二)調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堅持蔬菜提升、草莓南進等八措并舉結構,建設和發展特色高效規模農業生產基地。組織實施“百村億元”推進、畜牧提升和水產跨越等十大工程建設促轉型,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大力推進產業集中入園、企業集聚入村、土地集中入股,加快形成規?;N養,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為承接農業產業大規模、集群式轉移提供廣闊空間。
(三)強加工,提升發展水平。圍繞承接先發地區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糧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和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轉移,大力拓展產業承接空間,進一步發展和壯大我市畜禽、糧油、乳業、飼料、休閑食品、種業等加工產業體系建設,不斷增強承接農產品加工產業轉移的能力。
(四)促統籌,提高承接能力。牢固樹立“全域”的觀念,深入推進縣域突破戰略,圍繞“四個集中”和“六個一體化”發展要求,進一步完善政策,深化改革,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新路子,促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著力提高承接產業轉移的城鄉統籌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農委承接農業產業轉移工作組,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強化市縣聯動,健全落實工作機制,加強督查考核,保證工作實效,確保承接農業產業轉移工作有序有力有效開展。
(二)科學制定規劃。牢固樹立開放開發的理念,堅持“產業集中布局、企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原則,圍繞“確立主導產業、實施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的發展思路,科學編制《“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市農產品加工千億產業發展規劃》、《現代農業重大項目建設規劃》及農業產業園區配套規劃、《市現代農業承接產業轉移指南》,積極引導和承接農業產業轉移。
(三)打造承接平臺。著力打造承接產業轉移載體,組織實施“百園示范工程”建設,堅持不懈地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園區和農產品物流園區“三個一”相配套的承接農業產業轉移載體。突出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依托國家、省級經濟開發區和鄉鎮工業集中區,大力推進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項目集中入園,形成一批年產值過50億元的加工園區。
(四)完善配套政策。抓住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政策疊加機遇,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市縣支持農業發展政策體系,積極引導和承接農業產業的企業、項目、資本、人才和技術向我市集聚。
(五)優化承接環境。在政策落實、企業融資、擔保推介、科技支持、村企聯合、農超對接、企農聯結、包聯駐點、企業用工、項目編報等十個方面為企業和項目積聚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著力保障承接入市企業的落地和快速發展。
(六)大力招商引資。認真落實我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政策。緊緊抓住長三角地區農業產業梯度轉移的契機,突出土地整治和農業園區建設,加大特色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物流中心、休閑觀光農業及農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招商引資引企力度,加速我市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結合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與省內周邊地市的合作,與阜陽、六安等地聯動發展農業園區,加快與淮南、巢湖等地的農業產業共建,不斷增強經濟圈農業產業整體發展實力。
(七)狠抓項目實施。加強與先發地區農業部門的信息對接,有針對性地加大項目特別是有牽動力、管長遠、增后勁的重大項目策劃包裝和推介力度,完善項目庫建設,建立健全農業重大項目推進工作機制,保證承接項目的成功對接和引進。積極通過“產業鏈整合”發展模式,引導本地農業龍頭企業與引進的支柱企業之間形成良性的配套關系和共同發展的產業鏈,實現培植區域農業產業目標。
(八)規范土地流轉。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管理和服務,加大全市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糾紛仲裁體系建設力度,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探索建立土地預流轉機制。推進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加快土地流轉,形成集中連片,為農業園區建設提供載體,為農業招商引資搭建平臺,為農民創業拓展空間,大力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企業向農村集聚,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
(九)廣泛宣傳發動。堅持把學習貫徹《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一件大事來抓,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著力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入理解《規劃》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及承接產業政策措施和重點承接產業,把思想統一到承接產業轉移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為《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十)強化督查調度。將承接農業產業轉移工作列入對縣區農委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全市農委系統承接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和定期匯報、督查調度機制,及時研究、協調和解決承接產業轉移中的突出問題,確保全市承接農業產業轉移工作高效、有序和深入開展。
各級農委要堅定不移地把做好承接農業產業轉移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主動承接的推進力度,以鍥而不舍的韌勁,逐個企業抓承接,逐個項目抓落實,努力通過承接農業產業轉移發展大園區,培植大龍頭、建設大基地、培育大品牌、打造大縣區、加速我市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為推進我市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上一篇:耕地質量管理與驗收指導方案
- 下一篇:農委金融服務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