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進鄉村實施意見
時間:2022-05-05 03:34:03
導語:法治文化進鄉村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全市大力開展美好鄉村建設,相繼建成了一批省、市級美好鄉村(中心村),成為鄉村群眾百姓生產生活的美好家園,極大地提高了群眾生活品質,群眾幸福感不斷上升,群眾對精神文化特別是法律知識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為進一步推動法治文化融入美好鄉村建設,讓美好鄉村成為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的好場所、好去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要求,推動法治文化元素與美好鄉村建設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推動法治文化在最基層落地生根,使美好鄉村點成為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
二、建設目標
各縣、區司法行政部門要緊緊抓住美好鄉村的契機,結合人民群眾對法律知識的需求,美好鄉村(中心村)的建設規模和地方特色,實施法治文化融入行動,統籌計劃,分步實施。2016年底前,美好鄉村實現法治文化的融入達標率為50%以上,2017年底前實現100%。
三、建設標準
(一)規劃落實。把法治元素融入到美好鄉村建設規劃之中,做到法治文化主題標識顯著、宣傳欄(墻)更新及時、宣傳標牌規范,法治廣場、法律圖書室(角)等設施固定;法治名言警句、法治漫畫、法治宣傳掛圖內容豐富,開展法律知識講堂和法律咨詢活動經常,舉辦法治文藝演出形式多樣。
(二)責任明確。各縣區司法局、鄉鎮司法所要建立法治宣傳制度,明確責任人員,保障工作落實。結合“法律進鄉村”活動,法治文化“四入行動”,“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工作責任制要求,整合縣區、鄉村各方面的法治宣傳教育資源,結合部門執法特點和群眾實際需求,開展各種形式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形成美好鄉村與法治文化融合發展的格局。
(三)效果明顯。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圖文并茂,法治宣傳形式多樣,將法治精神、法律知識和法治文化傳播給群眾,法治文化活動的趣味性、互動性和參與性強、作用好,讓村民在生活、休閑之余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寓教于樂中受到法治教育。
四、加大保障力度
各縣、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美好鄉村法治文化建設的長遠規劃和實施計劃,并納入本行政區域、本部門的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在美好鄉村法治文化建設中,要加大財政經費保障力度,把建設、維護和更新等經費列入年度財政計劃。積極探索民間資金的贊助和市場化營運方式。
- 上一篇:我國社會保障體制城鄉差異化研究
- 下一篇:住房社會保障制度改革